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759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综合 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综合4气体流程图试题无答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

(2018•赤峰)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

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2、CH4等。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2和CH4。

【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量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2)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4)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

 

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和CH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5)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

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他认为可以取消装置C.你是否认同

 

(填“认同”或“不认同”)理由是

 

(6)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2,由于二氧化碳

 

,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2018•曲靖)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

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H2和N2

猜想二:

N2和NH3

猜想三:

 

【进行实验】

步骤一:

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则猜想

 

不成立。

步骤二:

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装置中除去

 

,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C、D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中溶液不变色,C中无明显现象,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

装置C的作用是

 

(合理即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

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018•绥化)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

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已知:

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CO3+H2O+CO2↑

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

m、m1、m2;

Ⅱ.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

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3、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2)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E的作用

 

(5)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

(6)误差分析。

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理由是

 

(18昆明)27.(7分)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

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Cl

猜想三:

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③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18张家界)16.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的酸》以后,对蚊虫分泌的让人痛痒不止的蚁酸产生了兴趣。

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蚁酸的主要成分是甲酸,甲酸的化学式为HCOOH;甲酸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问题】甲酸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实验与结论】向盛有甲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红色,说明甲酸溶液显    性。

【提出问题】甲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推断与猜想】

⑴小组同学根据甲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他们对另一种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

二氧化碳;猜想②:

一氧化碳。

【实验与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甲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Ⅰ.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Ⅱ.装置C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

Ⅲ.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甲酸具有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   。

【拓展延伸】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其叮咬处涂抹 可减轻痛痒。

(18武汉)30.(6分)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已知: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HCO3

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通入段时间的氮气;

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III.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V.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选填 “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III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18江西)23、(10分)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

利用下图进行实验。

(已知:

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是眼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 E装置增重8.36g。

(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填“偏大”。

“偏小”或“无影响”)。

(18杭州)29.(8分)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Znx(OH)y(CO3)z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

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_____℃(选填“200”、“300”或“1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

“……加热前先通人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____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

(18德阳)31.(10分)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

H2C2O4+Ca(OH)2===CaC2O4↓+2H2O。

AB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右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

(18济宁)16.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查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

资科准备:

  

I.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II.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 3CuO

3Cu+N2+3H2O

实验准备: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________  (填序号);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装置E的作用_____________;

④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人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监色,原因是________。

(2)(6分)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

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三支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 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绵阳)

(2)美羊羊同学在购买回的袋装薯片中发现还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

CaO、Fe;作用:

防潮、防氧化;警告:

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的,大多数是灰白色的。

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美羊羊同学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 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此时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③看了美羊羊同学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15.(2018山东省菏泽市,题号15,分值5)小明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山上的岩石是红色的,他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测定其含量,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询资料】

①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

②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是,从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

(3)小明将反应后的B装置冷却到室温,根据量筒内水的体积V(产生气体的体积),通过有关计算求出了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

实验后小明经过认真反思,认为:

(1)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其用”。

请你给出一条合理建议:

(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含有Fe3O4:

【思路分析】此题属于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

(1)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纯易爆炸;

(2)单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评价反思】

(1)甲烷具有可燃性,能够用作燃料;

(2)铁能和硫酸铜反应,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不与硫酸铜反应,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铁不被磁铁吸引。

【解题过程】

【实验探究】

(1)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纯易爆炸。

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进入a中,使a中的水被压入量筒中,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

【评价反思】

(1)甲烷具有可燃性,能够用作燃料,所以可在A装置右边导管口处用气球收集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少,计算出的铁和氧化铁的质量少,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偏低。

铁能和硫酸铜反应,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不与硫酸铜反应,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铁不被磁铁吸引。

实验证明是否含有Fe3O4的方案为:

取处理后的固体,用磁铁吸引,会发现固体全部被吸引;将处理后的固体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黑色固体不能全部溶解,证明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否则不含。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

(1)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a中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

【评价反思】

(1)在A装置右边导管口处用气球收集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2)偏低;取处理后的固体,用磁铁吸引,会发现固体全部被吸引;将处理后的固体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黑色固体不能全部溶解,证明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否则不含。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8烟台)23.(7分)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NH4HCO3两种物质。

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是  。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