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781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测试一.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

(一)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生活处处有语文。

下列标语与括号中的地点不相符的一个是       ()

A.虽是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制衣店)

B.运动奏响生命,锻炼点燃激情(体育馆)

C.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D.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餐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慨叹 繁殖 不攻自破 根深谛固

B.框骗 灌溉 腐草为萤 自暴自弃

C.笼罩 鲁钝 辫伪去妄 众叛亲离

D.汲取 屋檐 画龙点睛 走投无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D.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互联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使互联网向更宽的领地扩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B.在科幻迷看来,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而这,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C.我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想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D.綦江人都懂礼貌守文明,一进入图书馆都立即销声匿迹了。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窠巢(kē)    坍塌(tān)    缥渺(piāomiǎo)  咄咄逼人(duò)

B.干涸(hé)    嗔怪(chēn)   吝啬(lìnsè)     哄堂大笑(hōng)

C.女娲(wā)    抽噎(yè)    怂恿(sǒngyǒng)  神采弈弈(yì)

D.殉职(xùn)   狡黠(xié)    蹒跚(pánshān)   拈轻怕重(zhān)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让我抱抱你

汤小小

①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每年元宵节,都要把龙灯舞起来,预祝一年的好收成。

对于孩子来说,这真是个欢天喜地的节日,龙灯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

但是,看龙灯的人那么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小孩子个子矮,想要看得清楚,只得坐在父亲的肩头。

②每到舞龙灯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像一面面骄傲的小旗帜,飘扬在父亲的肩头或怀抱。

③父亲也会把年幼的我抱在怀里。

我嫌他抱得太低,嚷嚷着再高点,他就把我举起来,举过头顶,我的视野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

父亲举累了,想要放下来一会儿,我就会吵闹不休,父亲无奈,甩甩酸痛的胳膊,再次将我举起来。

孩子玩兴浓,玩到半夜依然兴致不减,父亲只好抱着我继续跟着龙灯到处走。

直到我在他怀里睡着了,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躯把我抱回家。

④我在父亲怀里慢慢长大。

很快,就和父亲齐肩了。

很快,就再也不需要父亲的怀抱了。

⑤长大的鸟儿总要飞出去,我飞得很远,将父亲和家乡都远远地抛在身后。

城市里的生活,精彩而繁忙,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每次回去,总发现父亲一年比一年苍老,一年比一年瘦弱,问他的身体状况,父亲总是笑着说:

“硬朗得很,没事儿!

⑥等到有事儿时,已经不可挽回。

⑦父亲忽然中风,半身不遂,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艰难地走几步。

他每日躺在床上,精神一天天地萎靡,肌肉一天天地收缩,看上去,彻底像个七十岁的小老头儿。

⑧那年元宵节,我特意在老家度过,想要多陪伴父亲一些日子,或许这样的日子已经不会太多了。

夜幕降临时,外面已经锣鼓喧天,舞龙灯的汉子发出雄壮的吆喝声,烟花在天空绽放,将夜色染得五彩缤纷。

已经好几年没有看龙灯了,我听着那熟悉的声音,默默出神。

⑨父亲说:

“去看看吧,可热闹了。

一年就这么一回,不看多可惜。

⑩他还记得,我最喜欢看龙灯。

我起身,看着父亲孤独的身影,打消了一个人出门的念头,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说:

“我们一起去。

⑾大概,父亲等着这句话很久,他居然没有拒绝,真的在我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出了门,朝人群里走去。

站在人群里,才猛然发现,父亲居然变得如此矮小,四周都是比他高大的人,他站在那里,根本看不到龙灯的影子。

⑿“爸,我抱你看。

”我本能地脱口而出。

⒀这句话,把我自己吓了一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父亲的位置已经互换了呢?

而父亲听到这句话,愣怔几秒,然后拼命摇头。

我却已经弯下腰,张开双臂,环住父亲的身体,一用力,将他抱了起来。

父亲居然那么轻,轻得仿佛没有重量。

被儿子这样抱着,父亲有些扭捏,但能看到那舞出各种花样的龙灯,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他在我怀里,一动不动,没多久,就要求不让我抱了,他说:

“别累着你。

⒁父亲那么瘦小,而他的儿子那么强壮,怎么会累着呢?

⒂想起小时候,在父亲怀里的各种耍赖撒泼,忽然觉得很难过,孩子向父母索取时,总是理直气壮,毫无顾忌。

而当他们向父母还债时,父母总担心他们太辛苦,总是处处为他们着想,试图为他们减轻负担。

⒃看着父亲枯瘦的身影,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我把它们强行吞咽,然后笑着对父亲说:

“好,那我们回去。

”既然他不希望累着自己的儿子,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遂他的心意。

这样,或许,他会更开心,更舒心。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对比的手法,“我”幼年时父亲抱我看龙灯,如今“我”抱父亲看龙灯。

B.第④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对父亲现状的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C.第⒂段表达了“我”不能常陪在父亲身边而难过。

D.第⒀段“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父亲身体瘦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

7.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8.请你赏析第⒀段中“我却已经弯下腰,张开双臂,环住父亲的身体,一用力,将他抱了起来”的表达效果。

9.文章的结尾处写到作者“眼泪差点掉下来”,其原因是什么?

十一岁的硬汉

葛闪

①我们培训的地方,位于大鸭山的腹地里。

山左面,是当地唯一一所小学,叫白马小学。

山右面,是风景最为纯粹的藏民部落,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月牙湾。

②初遇巴瓦,是在夕日西坠的暮色里。

彼时,他背着书包正从半山腰往山顶攀爬。

见了我们的装束不是本地人,他亦饶有兴趣地和我们攀谈起来。

巴瓦的见识颇多,藏族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等,他都如数家珍。

巧的是,巴瓦家正在月牙湾。

③为了感谢他的热情,我们便将随身带的零食给了他一点。

巴瓦也不拒绝,接了只是拿在手里不拆开,说得带回家给他的母亲吃。

巴瓦说,他的父亲采药坠落而死,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体弱多病;做不了什么重活,都是靠编织篓筐出售来养活这个家。

他小,不能为家里分担什么,能把这好吃的带回家给母亲,母亲一定会很高兴。

④我们为巴瓦的懂事而感叹,又往他手里塞了点东西。

当得知巴瓦就在白马小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突然很奇怪:

白马小学和月牙湾都位于山脚,两地之间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早就铺设了水泥路。

可巴瓦,怎么翻山而回?

面对疑问,巴瓦告诉我们,其实他从上个月开始每天放学都是翻山回家。

⑤看着逶迤崎岖的山路,高高的山峰,我们心想走到月牙湾至少也要一个多小时吧。

而如果走山下的水泥路,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的功夫。

我们笑巴瓦玩心重,这山上一定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譬如可爱的小动物,奇异的花草……巴瓦面色一正,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说他只是想锻炼锻炼身体和腿上的力度,为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

⑥我们一愣,两年后上初中和现在的翻越山路锻炼腿劲有关系吗?

我们并不信巴瓦的话,觉得他还是搪塞我们。

我们笑笑,也不便去拆穿他的谎言。

他看出我们的心思,一下急了,两腮的高原红更加通透,忙着解释,说山里的孩子绝对不撒谎。

巴瓦说,两年后他就要去仁巴县城的初中学校读书,学校距离这里足足二十公里远,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

因为路途遥远,巴瓦想现在就锻炼,到放假时,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再从仁巴翻山而回到月牙湾了,走起来也就不会太累。

⑦我们问他这么做的缘故—因为仁巴县城往月牙湾,也是坦途,且通车。

巴瓦腼腆一笑,不停地搓着双手,过了一会才说:

“从仁巴到家里,坐车来回要九块钱的车费呢。

一年下来,算算得近两百元呢。

⑧我们的心蓦地一软,在为他感到心酸的同时,突然心里也有个疑问:

为了节省车费,与其翻越山岭步行而回,那不如直接从仁巴到月牙湾的公路上步行而回了。

同样是步行,公路最起码比山路要好走得多了吧,而且安全得多。

⑨巴瓦连连摇头说:

“那不行。

要是从公路上走,肯定很多同学都会看见。

那样,就瞒不住母亲啦。

母亲要是知道我每次都是步行回来,她会心疼的啦…,,·”巴瓦看我们静默不语,便又补充说道,“再说了,我现在锻炼好了,将来走山路也就脚下有劲,回家也可以快一点,就能帮母亲多做点家务啦。

要是走水泥路,永远也锻炼不出脚上的功夫。

”巴瓦嘟哝了最后一句,我们的心里却哗哗啦啦下起了小雨。

⑩他要是不言不语,任我们的想象力再怎么丰富,也想不到一个十一岁的男孩舍弃坦途在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背后,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动人的想法。

孩子的世界里,那些单纯而又美丽的童话,每一个都因了沉沉的爱,而美好得让人心疼。

⑪巴瓦向我们一一鞠躬,再度对我们表示感谢,然后才转身离开。

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挥手。

我们看到,这个年仅土一岁的孩子,在暮色四合的山野中,宛如世间最铿锵伟岸的硬汉,每落一脚,每踩一脚都落地有声!

(选自《中国教师报》)

10.第⑥段“游刃有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

11.细读第②-⑨段,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巴瓦的表现

“我们”的感受

  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藏族的风士人情、地貌特产等。

(4)

(1)

  感动、感叹

 说为了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从上个月开始翻山回家锻炼腿劲。

(5)

(2)

心酸

(3)

(6)

12.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1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14.对第⑩段画线句的妙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暮色四合”与文章开头“夕日西坠的暮色”形成呼应。

B.“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和“世间最铿锵伟岸的硬汉”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巴瓦坚毅充满力量的高大形象。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巴瓦坚毅、充满力量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D.运用感叹句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巴瓦的赞叹之情。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

(2)走送之___     ____

(3)自谓可将兵十万。

____________(4)会有土寇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17.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

郁而死的原因是打败仗和___________

18.乙文中的刘羽冲是怎样的人?

四、句子默写

19.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在《长沙过贾谊宅》中,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

(6)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的句子是:

“______,边秋一雁声”。

(7)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8)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9)《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五、诗歌鉴赏

20.阅读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完成小题。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

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忆江南    B、天净沙    C、如梦令  D、沁园春

(2)这首词抒情真切感人,毫无雕琢之感,纳兰性德的抒情方式有何高明之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印第安人乔把大夫波特杀了,最后还嫁祸于酒鬼罗宾逊。

B.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到沧州后,被高俅安排看管草料场。

不久,草料场被烧,林冲为躲避仇人追杀,与花和尚雪夜上梁山。

C.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D.《格勒佛游记》介绍的“慧骃国”是格列佛见到的最理想的国度,在这里他与慧马谈天论地,生活十分开心而又惬意,但当他想长久留在此地之后,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因为他只是“耶胡”而不是“慧马”。

(2)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篇 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就读于三味书屋。

《   ①   》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务铁路学堂。

《  ②   》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  ③   (地名)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后“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

因而做出人生重大抉择“   ④    ”。

①     ②      ③       ④      

七、综合性学习

22.近年来,济南市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很多历史悠久的古迹被重新发掘出来。

“蓬莱院”是隐藏在济南的老街巷“霞侣市”的一座传统道观,取“闹中求静”之意,面积虽小,却有悠久的历史。

(1)在蓬莱院门口,有这样一幅对联:

“德配天地,道贯_____”。

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2)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下亭、兴国禅寺、铁公祠、万竹园……很多历史古迹遍布全城,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话。

蓬莱院是隐藏在闹市中的隐士,简单却不失风骨。

_____,_____。

八、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完成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201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

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吧。

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

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写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6)不要抄袭或套作。

24.作文

米兰·昆德拉说:

“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青春芳华的你,希望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为此你打算怎么做。

请根据上述文字写一篇作文。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