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种类5 壁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820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种类5 壁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种类5 壁画.docx

美术种类5壁画

壁画

  装饰壁面的画。

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

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

上制作的画。

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饰部分,通过建筑与

绘画的相互适应,达到建筑的实用性与绘画的感染力的

和谐统一,既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筑的

装饰与美化功能,构成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沿革 壁画是最早的独立绘画形式。

现存史前遗迹

分为洞窟壁画与摩崖壁画两种,欧洲、非洲、大洋洲、

亚洲都有发现。

最早的距今约2万年。

中国近年发现摩

崖壁画已有数十处,有的被断定为新石器时代作品(如

内蒙古阴山岩画)。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壁画从洞窟摩崖壁画转向建

筑壁画。

古代壁画多分布在神庙、宫殿、寺院、庭苑、

石窟、陵墓等建筑物中。

文艺复兴是西方壁画史上的辉

煌时代。

现代西方绘画和建筑风格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影响了壁画形式的变化。

20世纪以来,墨西哥的壁画

运动与苏联的壁画创作,面向社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

具有新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献曾记录过壁画的内容与规模。

屈原的

《天问》就是对壁画有感而发的。

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

片,是距今2300年前的手绘真迹。

魏晋以前,壁画多表

现神话与世俗生活。

佛教传入以后,宗教壁画迅速发展,

唐代形成壁画的高峰期。

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和陕西许

多唐墓,都显示出中国古代壁画的风貌与艺术高度。

以后,壁画逐渐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壁画得到

恢复与发展,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于1979年。

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

现、制作方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

所创新和发展。

  制作和技法 壁画主要分为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

大类。

  绘画型 以绘画手段为主,作者用手绘方式直接在

壁面上完成,所使用的基底包括石壁、泥壁、木板、金

属板、编织物或其他材料的表层,可采用干壁画、湿壁

画、蛋彩画、油画、蜡画和丙烯画等方法。

  ①干壁画,是直接在干燥的壁画上绘制。

它先用粗

泥抹底,再涂细泥磨平,最后刷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即

可做画。

  ②湿壁画,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

它是壁面基底

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

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

效果。

由于必须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图与修改,着色后

立即渗入,色彩晦暗而且浓重,需要掌握预想效果,所

以技巧上难度较大。

  ③蛋彩画,是在干壁上作画,盛行于文艺复兴时代,

它使用蛋黄(或蛋青)为主要调和剂,加入蜂蜜、无花

果汁与胶融合而成的水溶颜料,不透明、易干、有坚硬

感,但易脱落,要涂上亚麻仁油或树脂做为保护层。

15世

纪以后,逐渐为油画所取代。

  ④蜡画,是用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等不

同材料的基底上,然后经过加热处理,使其表面发生变

化,出现一种有光泽的表层。

蜡画最早产生于希腊,在

罗马庞培壁画中,曾发现这种画法,后来多用于圣像画。

  ⑤油画,是欧洲15世纪以后发明的,以亚麻仁油为

调和剂,一般是在亚麻布或木板上做画,很少在泥地壁

面上绘制,为减少画面的光泽,也可以用干酪麦加白垩、

锌白粉制做吸油底子。

  ⑥丙烯画,是使用人工合成的丙烯酸为调和剂,快

干,无光泽,可以免除油画材料慢干、画面反光的弱点,

为现代壁画所采用。

  以上几种主要方法,有时也混合使用,或与工艺制

作相结合,有的还与浮雕结合。

现代壁画中这种混合使

用方法更为发展。

  绘画工艺型 是壁画的最后效果必须通过工艺制作

手段体现。

由于发挥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制作,加上各

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从而出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

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有些材料的坚固性能,可以保

持壁画的耐久性,防止自然损害;还便于制作室外超大

型壁画。

因此,现代日益发展这种类型的壁画,其中包

括壁雕、雕刻、镶嵌画、彩色玻璃画、陶瓷等类型。

  ①壁雕,介于雕刻与壁画之间,由于倾向平面化构

图,主要不是以体积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所以仍接近

壁画,它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不同手法。

现代

除石质材料之外,也有用水泥、陶瓷、木雕、人造树脂、

青铜、铝合金、不锈钢等各种材料,或混合使用制作的

壁雕。

  ②壁刻,是在水泥基底上,用工具刻制完成。

它用

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沙,再调进颜料,做出多

层不同颜色的壁面,趁漆面未干时,用雕刀等工具剥刻

出不同色层,构成画面。

  ③镶嵌壁画,是一种古老技法,最早出现在西亚,现

代也有新发展。

它主要以水泥调入其他粘合剂,将色石

子、陶瓷片、色玻璃、料器、贝壳、珐琅、宝石等不同

颜色的颗粒粘合起来拼成画面。

此外还有使用大块石料

(如色大理石)、木材板块、色玻璃镶成。

镶玻璃,古

代西方用于教堂的玻璃窗上,现代已应用到一般建筑的

壁面上,分高温玻璃与普通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等不同

品种。

  ④陶瓷壁画,在现代很流行。

由于陶瓷便于制作,坚

固耐久,并且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品种多样,因此为现

代壁画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形式。

  壁画家们还可以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

漆画、珐琅、织毯、编织、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

印刷、搪瓷、金属等各种材料,都可用来制做壁画。

  由于现代科学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壁画已经突破了

绘画的界限,使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

术相互结合,从而成为边缘艺术。

                  (李化吉)

全景画

  大型环状室内壁画。

常以油画作为基本手段,画面

覆盖圆形大厅的整个内墙面,观众在大厅中央环顾四周

欣赏画面。

画面由发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众多情节和

场景组成,从不同侧面反复和加强同一主题。

在画面前

往往陈列与主题有关的模型或实物,作为辅助表现手段。

这些模型或实物,在剧场式的灯光效果作用下,与画面重

叠交错,能使观众感觉到的景物相融,产生特殊的身临

其境的真实感觉。

现在,有的全景画还增加了音响、旁

白、活动模型和道具等,发展成一种综合性艺术。

  

  全景画大都表现战争题材。

在美术史上,第1幅全

景画出现在1787~1788年,是爱尔兰画家巴凯尔完成的。

19世纪后期,全景画在法国、德国、俄国、波兰、匈牙利等

国先后发展起来。

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1982)

是全景画中规模宏大的作品。

中国画和日本画中的山水、

风俗长卷,一定意义上也可视为全景画,如中国北宋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晨明)

细密画

  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

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及

封面和扉页上的装饰图案。

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有的

画在羊皮纸上,有的画在纸上,也有的画在书籍封面的

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

多数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

甚至把珍珠、蓝宝石磨成粉当颜料。

埃及新王朝(公元

前16世纪)法老陪葬品中曾发现过插图卷物,人们认为

这是最早的细密画。

以后细密画曾在希腊和罗马广泛流

行,但幸存下来的实物很少。

目前世界各国博物馆、图

书馆、私人收藏的细密画绝大多数是拜占庭、波斯、加

洛林、奥托、尼德兰的手抄和小型木板蛋胶画。

最著

名的是尼德兰林堡兄弟1433年开始为贝里公爵画的10幅

《祈祷文插图》,画面极为精美,用珍贵颜料画在羊皮

纸上。

另外波斯细密画也很著名,它盛行于阿尔-卡尼德

时期、萨非时期和后萨非时期,每个时期内又分为各种

不同派别,14~16世纪间有一支庞大的细密画队伍。

密画在宫廷、贵族中广为流传,它代表伊斯兰伊朗美术

的一个高峰。

  细密画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本质上是贵族艺术,

并没有在民间普遍流传。

在中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和波

斯伊斯兰教哈里发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而互相赠

送、收藏和玩赏。

细密画的画师多数集聚在宫廷中。

着活字版印刷术和照相术发明与普及,细密画形式也逐

渐消失,但细密画的艺术风格仍对现代的艺术继续产生

影响。

                  (毛君炎)

年画

  欢庆年节时装饰环境的绘画。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

间美术形式,是适应人们庆贺年节的风俗活动而产生发

展的。

年画最早大约萌始于秦汉之际,当时逢除夕便在

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虎以驱鬼魅不祥之物。

至宋代,

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

有门神、钟馗等神像出售,供年节贴挂。

随着城乡庆贺

新年活动的丰富,此时年画扩展到表现美女、娃娃、风

俗、戏曲等题材,并开始镂版雕印,加速了它的发展与

普及。

明中叶以后,商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

的彩色套印技术也趋向成熟,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绘

刻与销行,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

其中,天

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成为南北两大中心,其

他如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东潍县、山西临汾、陕

西汉中和凤翔、四川绵竹和梁平、湖南邵阳、广东佛山、

福建漳州和泉州、台湾台南等地所印制年画亦著称于世,

艺术上形成不同的风格,题材内容也更为丰富多样,成

为木版年画的盛期。

迄至清末,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及国

内反动统治造成农村凋敝贫困,影响了木版年画的销路

而渐呈衰微之势,但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兴起了用石

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其中尤以月份牌年画最为流行。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延安和太行山等地的革命美术工

作者吸收民间年画形式创作了表现新内容的新年画,为

年画开拓了崭新道路。

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续得到发

展,成为拥有广泛群众的画种之一。

  年画主要作为年节装饰,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

浪漫主义色彩及与之相适应的红火活泼的形式,构成它

的基本艺术特色。

年画题材广泛,举凡带有吉庆内容的

风俗生活、新闻轶事、传统戏曲小说的人物故事、仕女、

婴儿、山水花鸟及吉祥图案等都有大量表现,一些新鲜

事物也总是较为迅速的在年画中得到反映,20世纪还出

现过批判揭露丑恶行为的讽刺性题材和描绘政治事件的

新闻年画。

年画较其他绘画形式更强调装饰性与娱乐性,

木版年画适应各地区不同环境的装饰需要,创造了门画、

历画、中堂、四扇屏、窗顶、窗旁、炕围子、福字灯等

多种样式。

年画经常在描绘美好形象中运用为群众熟知

的谐音寓意手法表现吉祥内容,如松、鹤、桃、灵芝象

征长寿,莲花和鱼谐音连年有余,瓶中插牡丹寓意平安

富贵等,在表现历史故事及戏曲题材的年画中,又有单

幅画、组画、连环画(或称屏画)等样式。

年画还强调

人物形象俊秀、标题吉利、色彩明快,务求赏心悦目,表

现年节的欢乐情绪。

年画作者大都熟悉群众的生活和爱

好,创作上密切适应群众需要,因而为人民喜闻乐见。

于年画张贴于千家万户,对群众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

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年画在发展中由于绘制印刷的生产方式不同而有着

多种形式。

早期年画多为人工绘制,至今山东高密县犹

保留了扑灰年画,即将画稿以木炭在纸上扑描复制,加

速起稿速度,然后奋笔描绘,同一画稿可很快绘制多幅

年画,更带有原作性质。

木版印刷年画最迟始于宋,早

期以木版雕印墨线,人工设色,明代以后流行水印套色,

单纯强烈而艳丽,但有的地区(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在

套色后还在人物头脸衣饰等部位以人工印染描绘,形成

精致细腻的半印半画形式。

石印、胶版年画是随现代印

刷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将色彩复杂而丰富的绘画制

版印刷,其中月份牌年画由于吸收民间年画喜庆红火特

色,采用炭粉擦笔及水彩渲染,形成细腻逼真的效果而

流行一时。

1949年以后,年画吸收了中国画、油画、水

粉画、彩色摄影等形式,展示了更为丰富多采的面貌。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变化,年画在内容

及形式上也在发生变化。

驱邪祈福的迷信成分基本上已

消失,富贵吉祥的内涵也在改变,优秀的传统题材仍受

欢迎,反映新人物新风貌的作品不断涌现,每年以众多

的品种和数量广泛发行,为丰富人民年节精神生活作出

贡献。

                  (薄松年)

连环画

  以多幅画表现故事情节的绘画。

它通常采用文图结

合的形式,也有的只以绘画的形式出现。

世界上早期的连

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如埃及的《名王功迹》

(雕刻)、《死者之书》(绘画)等。

公元前1~公元7

世纪印度阿旃陀石窟表现佛的生平事迹的壁画和公元前

后罗马表现帝王业迹的石雕和绘画等,也都可以说是连

环画的早期形式。

中国战国时代的铜器画已有记载攻战

事迹的连环画。

在西汉墓的壁画上有表现完整故事的连

环画,如洛阳汉墓壁画《二桃杀三士》。

到南北朝和隋

唐时代,敦煌等地的石窟壁画,使连环画形式发展得丰

富多采。

到明清时代,随着木版印刷的发展,连环画面

通过木刻印刷出版,或上图下说,或左图右文,更接近

今天的连环画。

20世纪初叶,在上海形成并开始广泛流

传的通俗图画读物始称连环画。

鲁迅等文艺界人士当时

十分关心连环画的改革,鲁迅曾专门撰写《“连环画”

辩护》等文加以倡导,并预言连环画可以产生米开朗琪

罗、L.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连环画作为一种通俗的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得到迅

速发展。

  中国画家创作连环画的过程,通常是先将题材编写

成文学脚本,然后再进行绘画。

文学脚本既为绘画提供

创作基础,又与画幅结合。

也有的连环画创作,先完成

绘画,然后再配以文字说明;还有的不用文字,只在画

面上表现人物对话或独白等文字。

  连环画在体裁上,根据篇幅分短篇(60幅以下)、中

篇(60~100幅)和长篇(100幅以上),还有的以几册、几

十册连续表现一个题材的画库和套书(如《水浒》、《三

国演义》连环画库等)。

连环画还根据画种的不同,分为

单色连环画、彩色连环画、漫画连环画、木刻连环画、

剪纸连环画等多种形式。

有的根据表达方法的不同称为

连环壁画、连环招贴画、连环画幻灯等。

根据电影、电

视的图像和摄影图片编制的连环画,称为电影连环画、

电视连环画和摄影连环画。

  连环画的题材,大都根据文学作品移植。

中外著名

的小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电影等,是改编

连环画的主要根据。

也有些是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

编创出来的。

连环画还介绍名人事迹,传播历史、地理、

科技和政法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题材丰富多样,艺术形

式一般又具有通俗普及的特点,因而长期以来以特有的

群众性、文娱性和知识性而拥有众多的读者。

它的主要

读者是少年儿童,但成人读者也极为广泛。

  连环画又俗称“小人书”,其一个含义是指它主要

为儿童所阅读;另一个含义是指画面上出现的人物形象

比一般单幅画的人物形象要小。

优秀的连环画作品无不

以刻画出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而获得艺术生命力。

中国现代连环画的一些名作,如《三毛流浪记》(张乐

平绘)、《鸡毛信》(刘继卣绘)、《我要读书》(王

绪阳、贲庆余绘)、《山乡巨变》(贺友直绘)、《孙

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绘)、《西厢记》

(王叔晖绘)、《白毛女》(华三川绘)、《白求恩在

中国》(许荣福、许勇、顾莲塘、王义胜绘)、《枫》

(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绘,见彩图《西厢记》之一(中

国现代))、《月牙儿》(李全武、徐勇民绘)等作

品,都是由于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和深刻地表现了内容。

  连环画在世界上不少国家中流行,像美国、日本、

法国、比利时等国长期以来有大量连环画出版。

一些有

影响的连环画如美国的《华伦王子》、《米老鼠和唐老

鸭》,日本的《铁臂阿童木》、《阿信》,法国的《贞

德》、《世界的发现》,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及F.

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画等,都曾先后介绍到中国来。

国的连环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日益引起重视,有多种

作品译成外文发行国外。

1984年在瑞士第1届国际连环

画节上,中国有14部作品参加展出,获特别荣誉奖。

                  (姜维朴)

宣传画

  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又名招

贴画。

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

感召力。

宣传画一般都张贴或绘制在引人注目、行人集

中的公共场所,通过直接面向群众、影响人心而及时地

发挥社会作用,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社会性、文化性和

商业性等几种。

  宣传画最早以凸版版画的形式出现于15世纪的欧洲。

法国路易十五王朝时开始设置供专门张贴宣传画的地段

和墙面,这种形式后被其他国家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18世纪,欧洲石版印刷,尤其是彩色石版印刷技术的发

明,将宣传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少画家,以及1919

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等,都曾致力于宣传画的创作,

促进了这一画种创作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

第一次

世界大战前后,宣传画成为发动群众、激扬社会情绪的

重要的工具,如法国的《我要你参加海军》、美国的《你

的祖国需要你》、苏联的《你参加了志愿军吗?

》,都

是在当时及以后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优秀作品。

在无产阶

级革命斗争中,宣传画更起到战斗号角的作用。

苏联宣

传画在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卫国战争和和平建设时期

都受到充分重视,产生了许多优秀画家和优秀作品,如

《红军战士,救救孩子》、《塔斯之窗》、《我们要彻

底击溃敌人!

消灭敌人!

》、《保尔·柯察金》、《1979

──国际儿童节》等。

  宣传画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美术

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们创作了许多紧密配合

形势的优秀作品,如阙文的《我们热爱和平》,哈琼文

的《全民皆兵,保卫祖国》、《祖国万岁》,晁德仁的

《迎春》,柏方景、孙逊的《跃向新的高度》等。

  宣传画已成为现代社会国际间进行经济、文化交往

的重要的艺术形式,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丰富,世界

性的宣传画展览活动十分活跃。

1979年9月在意大利米

兰举办了第13届国际招贴画展,有39个国家参加。

1980

年在波兰华沙举办了第8届国际双年招贴展。

1975年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水就是生命》举办世界性的招贴画

展。

中国也于1983年举办了全国宣传画展览。

  宣传画作为宣传艺术,它的艺术感召力取决于两个

方面:

一是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感受、深入思考和及时的

传达,这是宣传画能够起到宣传、鼓动作用的必要条件,

也是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之间进行信息反馈的根本依据。

二是宣传画的倾向性和教诲性要通过审美方式体现出来,

使观众在审美感受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因此,真实性和

深刻性要借助易于理解的形式和新颖的表现手法体现出

来。

宣传画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性,并直接反映到社会

效果上,这一点又决定了宣传画创作的严肃性。

优秀的

宣传画都是艺术家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的体现。

                  (杜哲森)

肖像画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

中国古代称为写真、写

照或传神等。

肖像画按其不同的创作要求和表现手法,

又分为头像、胸像、全身像、半身像和群像等种类。

要求画家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

真实生动的描绘,表现其精神特征、身份地位、民族属

性、时代风尚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

  肖像画追求形神兼备,重视对传达人物神情的五官

刻画。

中国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

“传神写照,正在阿

堵中。

”西班牙画家D.委拉斯贵支所作肖像,通过人物

冷峻的眼神,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肖像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西

汉墓出土的帛画,绘有墓主人的肖像,形态生动,已具

有明显的肖像画特征和很高的艺术水平。

以后历代画家

如顾恺之、阎立本、曹霸、韩□、周□、周文矩、顾闳

中、王绎、曾鲸、崔子忠、禹之鼎、费丹旭、任颐、徐

悲鸿、蒋兆和、靳尚谊等在肖像画创作上均有突出成就。

  欧洲的肖像画创作亦有悠久的历史。

希腊画家阿佩

莱斯曾为当时的王公贵族画过许多肖像。

从罗马庞培故

城出土的《女画家像》、《布鲁库留斯夫妇像》等,风

格写实,神情生动,人物的气质表现得相当充分。

但欧

洲的肖像画的全盛期是在15世纪以后,著名的肖像画家

有:

意大利的L.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德国的A.丢

勒、H.荷尔拜因,西班牙的D.委拉斯贵支、戈雅,F.de,

尼德兰的J.凡·爱克,佛兰德斯的P.P.鲁本斯,荷兰的伦

勃朗、F.哈尔斯、J.维米尔,法国的J.-L.大卫、J.-A.

-D.安格尔,英国的W.荷加斯、J.雷诺兹、T.庚斯勃罗,

美国的J.S.沙金等。

其中达·芬奇的《莫娜丽萨》,以

卓越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成

为肖像画中的巨作。

                  (王宏建)

历史画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

广义上包括以神话传说、

宗教故事为题材的绘画,有时还包括描绘与作者同时代

事件的绘画。

成为历史画题材的事件,往往是该民族众

所周知的大事,并常常有民族英雄出场;画家在表现上,

一般都呈现理想化、典型化的方法。

因此,历史画的意

义,与其说在于对史实的忠实纪录价值,不如说在于对

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宏伟场面情节的追求。

美术的认

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可以说在历史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历史画的起源,在西方可追溯至古代的美索不达米

亚和埃及。

庞培出土的《亚历山大镶嵌画》,是至今所

见历史画早期最优秀的作品。

14世纪起,历史画在文艺

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广泛流行。

至19世纪初期,历史画被

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奉为最正统、最高贵的绘画题材。

在印象主义兴起后,历史画的正统地位迅速崩溃。

中国

的历史画始于汉代,现存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和画像

砖上都有表现,至唐代尤其获得重视。

文姬归汉是最常

见的历史画题材之一。

宋代以后,历史画随着水墨山水

画和花鸟画的兴盛而式微。

到20世纪,历史画又有新的

发展,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其一。

                  (刘晓路)

战争画

  泛指表现战争、战役、战斗以及与战事、军人有关

的造型艺术,也称军事题材美术。

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

反映,几乎每一国家、民族,都有表现战争题材的美术

作品产生。

油画、雕塑、版画、壁画、银嵌画或多画种

并用的综合美术,都是战争题材作品的表现形式。

当代

的或历史的有关事件或人物,是战争题材作品的描写对

象,有时候以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中的猛士、争斗为

描写对象的美术作品,也被视为战争题材美术作品。

  战争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

如埃及十九

王朝(公元前13~前12世纪)在卡纳克神庙中建立的浮

雕《谢提一世战绩图》、罗马时期的歌颂皇帝图拉真征

服西亚武功的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出土于庞培城的描绘

公元前333年伊苏战役的镶嵌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之战》等,都是传世之作。

中世纪时

期的战争题材作品多见于书籍插图之中。

文艺复兴以后

的著名作品有意大利画家P.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

(1454~1460)、荷兰海景画家H.弗鲁姆的《直布罗陀之

战》(1607)、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J.-L.大卫作的《荷

拉斯兄弟的宣誓》、A.-J.格罗作的《拿破仑在埃伦战

场》、法国浪漫主义画家E.德拉克洛瓦表现1830年法国

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的作品《自由神引导人民》、

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В.И.苏里科夫的《苏沃洛夫越过阿

尔卑斯山》(1899)等。

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战争题材美术作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