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7335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浦东新区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

化学模拟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请考生将班级、姓名、学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生产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煤干馏B.海带提碘C.氯碱工业D.海水晒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海水提碘是利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C.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C错误;

D.海水晒盐是利用太阳能使水份蒸发,获得NaCl晶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放射性同位素

的中子数为

A.184B.131C.78D.53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射性同位素

的质量数为131,质子数为53,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31-53=78,故答案为C。

3.下列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氧气和臭氧B.甲烷和乙烷

C.

D.正丁烷和异丁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和臭氧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基团,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等,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方法是:

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

4.下列变化属于固氮的是

A.NH3→NOB.N2→NH3

C.NO→NO2D.NO2→H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3→NO 氮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固氮,故A错误;

B.N2→NH3氮元素从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固氮,故B正确。

C.NO→NO2氮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固氮,故C错误;

D.NO2→HNO3氮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固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B.NaOHC.HNO3D.K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能够导电,但是不是二氧化碳电离的离子导电,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NaOH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HNO3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K2SO4为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

A。

【点睛】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如NaCl固体,但NaCl是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后熔融状态导电即可,又如HCl气体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能导电,HCl是电解质;③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Fe能导电,但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6.下列气体中,极易溶于水的是

A.O2B.N2C.H2D.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为极性分子,O2、N2、H2都是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HCl为极性分子,极易溶解于水,故答案为D。

7.下列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中,只有离子键的是

A.H2OB.NaClC.SO2D.HC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H2O只含有共价键,错误;B.NaCl只含有离子键,正确;C.SO2只含有共价键,错误;D.HCl只含有共价键,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

8.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未破坏化学键的是

A.HClB.NaClC.NaOHD.CH3CH2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破坏共价键,故A错误;

B.NaCl溶于水电离出Na+和Cl-,破坏离子键,故B错误;

C.NaOH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

D.CH3CH2OH是非电解质,溶于不电离,没有破坏化学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

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9.下列盐中,能发生水解的是

A.NaClB.BaCl2C.KClD.NH4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水解,故A错误;

B.BaCl2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水解,故B错误;

C.KCl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水解,故C错误;

D.NH4Cl

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NH4+要水解,溶液显酸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关于

的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戊烷B.2-乙基丁烷C.3-乙基丁烷D.2-乙基己烷

【答案】A

【解析】

【详解】

的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3号位上有一个甲基,根据系统命名法,其有机物的名称为3-甲基戊烷,故答案为A。

【点睛】烷烃命名要抓住五个“最”:

①最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最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最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最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两端等距又同基,支链编号之和最小);⑤最简-两不同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11.将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来的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蒸馏D.结晶

【答案】C

【解析】

【详解】相互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可根据沸点不同选择蒸馏操作进行分离,故答案为C。

12.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气遇浓盐酸冒白烟

B.氨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C.氨气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D.氨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气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易液化,可与酸发生反应生成铵盐,可被氧化。

【详解】A.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NH4Cl,现象是冒白烟,故A正确;

B.氨气有还原性,能被氧气催化氧化为NO和水,故B正确;

C.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C错误;

D.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3.0.1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mol/LB.0.2mol/LC.0.05mol/LD.1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Na2SO4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则0.1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2=0.2mol/L,故答案为B。

14.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CO2B.28gN2

C.标准状况下1molH2OD.1molH2

【答案】A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A.标准状况下1molCO2的体积约为22.4L,故A正确;

B.28gN2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没有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其体积,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1molH2O的体积是18mL,不是22.4L,故C错误;

D.没有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1molH2的体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①对象是否气体,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只有气体才能使用;②温度和压强是否为标准状况,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只有标准状况才能使用22.4L/mol。

15.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MgB.AlC.SiD.P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Mg、Al、Si、P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则Mg的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A。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Fe3+<Fe2+<Fe,H+<H<H-。

(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16.下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AlB.LiC.NaD.Mg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越强,而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金属性弱,即Al、Na、Mg中Na的金属性最强;而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金属性强,即Na的金属性比Li强,则Na是Al、Li、Mg、Na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NaOH的碱性也最强,故答案为C。

【点睛】元素金属性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17.生产自来水时需通入Cl2杀菌消毒,主要是由于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

A.氧化性B.酸性C.还原性D.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故答案为A。

18.铁与下列物质反应所得产物中铁为+3价的是

A.硫磺B.稀硫酸C.硫酸铜溶液D.氯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和硫磺混合加热生成FeS,产物中Fe为+2价,故A错误;

B.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且弱氧化性是H元素体现的,能将Fe氧化为+2价,故B错误;

C.硫酸铜中铜离子具有弱氧化性,能和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Fe,故C错误;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氧化+3价,无论铁是否过量,铁在氯气中燃烧都生成氯化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毒气体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及时将气体排出,故A正确;

B.制备有毒气体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故C错误;

D.实验剩余药品要倒在指定容器中,任何药品都不能带出实验室,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0.有机物中均含有的元素是

A.碳B.硫C.氧D.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而氧、氮、硫就不一定有,如CCl4,故答案为A。

21.已知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二氯甲烷(CH2Cl2)的分子结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其分子中只含有1种H原子,则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即分子结构只有1种,故答案为A。

22.关于乙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属于不饱和烃B.是直线型分子

C.能发生加聚反应D.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是不饱和烃,故A正确;

B.乙炔分子中碳原子是sp杂化,其分子构型为直线型,故B正确;

C.乙炔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炔,结构简式为

,故C正确;

D.乙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密度比空气小,故D错误;

故答案显D。

23.下列物质与溴水混合后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且上层呈红棕色的是

A.苯B.酒精C.四氯化碳D.碘化钾溶液

【答案】A

【解析】

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溴易溶于苯,故A正确;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故B错误;四氯化碳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下层呈红棕色,故C错误;碘化钾溶液与溴水混合后振荡,不分层,故D错误。

24.常温下,pH=3的盐酸与pH=5的盐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5B.1∶100C.100∶1D.5∶3

【答案】C

【解析】

【详解】常温下,pH=3的盐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10-3mol/L,与pH=5的盐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10-5mol/L,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是(1×10-3mol/L):

(1×10-3mol/L)=100:

1,故答案为C。

25.合成氨时,可以提高H2利用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及时分离出NH3

C.充入过量氢气D.使用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合成氨发生N2(g)+3H2(g)⇌2NH3△H<0,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且放热的反应;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氢气的利用率降低,故A错误;

B.及时分离出NH3,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H2利用率,故B正确;

C.充入过量氢气,平衡正向移动,但氢气的利用率降低,故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不改变氢气的利用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6.容量瓶上不会标出的信息是

A.容量B.溶液浓度C.定容刻度D.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容量及定容刻度线,可以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7.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OH-→H2O

B.H++NaOH→Na++H2O

C.CH3COOH+NaOH→CH3COO-+Na++H2O

D.CH3COOH+OH-→CH3COO-+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H3COOH+OH-→CH3COO-+H2O,故答案为D。

【点睛】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

①“写”: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

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查”:

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28.关于如图所示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可表示中和反应

B.可表示吸热反应

C.可表示放热反应

D.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而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图中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不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图中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图中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

29.如图为铜-锌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Zn发生氧化反应

C.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该原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Zn+2H+→Zn2++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铜-锌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铜-锌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Cu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D.铜-锌-稀硫酸原电池,负极Zn溶解,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的总反应为Zn+2H+→Zn2++H2↑,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的一般方法是:

①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为负极;②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为负极;③阴离子移向的一极为负极;④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⑤电极溶解或质量减轻的一极为负极。

30.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

2SO3(g),增大压强时(其它条件不变)

A.SO3含量降低B.正反应速率加快

C.逆反应速率减慢D.平衡向逆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

2SO3(g),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SO3含量增加,故A错误;

B.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

2SO3(g),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B正确;

C.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

2SO3(g),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C错误;

D.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

2SO3(g),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1.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乙醇B.乙酸C.聚乙烯D.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乙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5min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mol/L,反应开始的5min内,生成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16mol/(L•min)B.0.016mol/(L•min)

C.0.32mol/(L•min)D.0.032mol/(L•min)

【答案】B

【解析】

【详解】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5min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mol/L,反应开始的5min内,生成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6mol/(L•min),故答案为B。

33.在中和滴定实验中,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滴定管B.量筒C.锥形瓶D.洗瓶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和滴定需要用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量取溶液,锥形瓶盛放待测液,滴定管洗涤里用到洗瓶,不需要量筒,故答案为B。

34.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A.一定含SO42―B.可能含有CO32―和SO42―

C.一定含有Ag+D.可能含有SO42―或Ag+

【答案】D

【解析】

【详解】能和氯化钡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有钡盐和银盐,所以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是含有Ag+,故答案为D。

35.2mol氢气和1mol氧气化合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571.6kJ热量。

能正确表示这一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2H2+O2→2H2O+571.6kJB.2H2(g)+O2(g)→2H2O(g)+571.6kJ

C.2H2(g)+O2(g)→2H2O(l)+571

6kJD.2H2(g)+O2(g)→2H2O(l)-571.6kJ

【答案】C

【解析】

【详解】2mol氢气和1 mol氧气化合生成2 mol液态水,放出571.6kJ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571.6 kJ•mol-1,故答案为C。

【点睛】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观察点:

“一观察”:

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二观察”:

状态是否标明;“三观察”:

反应热ΔH的符号和单位是否正确;“四观察”:

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系数是否对应。

36.关于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Al发生氧化反应B.Fe2O3被氧化

C.Fe是还原剂D.Al2O3是还原产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Fe2O3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2O3被还原,故B错误;

C.Fe是生成物,是还原产物,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

D.Al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的产物为Al2O3,则Al2O3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B.压强不变

C.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相等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故反应仍在进行,故A错误;

B.压强不变不一定能体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故B错误;

C.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起始投料和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故D正确;

【点睛】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

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38.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MnO4―、SO42―B.Al3+、Cl―、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