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851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7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docx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A)》(013001)1

《传播学概论B》(013002)3

《网络新闻编辑》(013005)5

《传播心理学》(013006)8

《大众文化通论》(013011)10

《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013013)12

《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013018)14

《抽样理论与方法》(013020)17

《调查研究专业英语1-2》(013023/013051)19

《测量与咨询卷设计》(013025)21

《SPSS软件应用》(013026)23

《数据挖掘案例分析》(013037)24

《媒介与社会变迁》(013040)27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013042)28

《竞争情报分析》(013046)31

《传播学专业英语》(013055)33

《大众传播史》(013056)36

《数据可视化传播与应用》(013057)38

《传播统计学》(013060)40

《传播学研究方法》(013061)42

《跨文化传播》(013062)45

《视觉传播》(013063)47

《新媒体运营实务》(013064)49

《传播成效研究经典案例选读》(013065)52

《定量研究方法系列》(013066)54

《定性研究方法系列》(013067)56

《基础统计学》(013068)59

《社会网络分析》(013069)61

《市场研究专题讲座》(013070)63

《受众与视听率分析》(013071)65

《传播理论》(013072)67

《传媒伦理与法规》(013073)69

《策划学概论》(013074)71

《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013075)72

《媒体创意导论》(013076)74

《美术基础与作品赏析》(013077)75

《现代报刊概论》(013078)77

《新媒体创意与策划》(013079)80

《新闻业务》(013080)82

《音乐基础与作品赏析》(013081)84

《人类传播史》(013082)87

《Excel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013083)89

《传播学概论(A)》(013001)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编号:

013001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CommunicationTheoryA

授课对象:

新闻学、传播学、传播学专业(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媒体创意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2春学期

学分/学时:

3/48

先修课程:

《新闻理论》(012003)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组织课堂讨论,结合现实咨询题布置作业。

考核方式:

考试(写论文或闭卷)

课程简介:

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

80年代引入我国,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必修课程。

传播学要紧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状、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

随着信息传播活动的日益进展,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把握传播学的差不多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状;

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透过传播表象,把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咨询题。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重点内容:

第二节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第三节传播学的产生及进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3学时)

重点内容:

第一节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层次性

第二节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三节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及规律(3学时)

重点内容:

第二节演进规律及启发

重点内容:

第一节信息

第二节符号

第五章:

传播类型论(6学时)

重点内容:

第一节内向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第三节组织传播

第四节群体传播

第五节大众传播

重点内容:

第二节操纵论传播模式

第三节系统论传播模式

第七章:

传播者论(3学时)

重点内容:

第二节把关

第八章:

传播内容论(6学时)

重点内容:

第二节传播技巧

第九章:

传播媒介论(3学时)

重点内容:

第二节媒介文化

第三节媒介产业化

第十章:

受众(3学时)

重点内容:

第一节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关于受众研究的九种理论

第三节受众调查

第十一章:

传播成效论(9学时)

重点内容:

第二节深层理论分析

四、作业、实践环节

共有2次作业,结合现实生活热点咨询题布置作业,每次作业2500字左右。

五、建议教材

[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8年.

[2]段鹏.传播学基础.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六、参考资料

[1]李彬.传播学引论(修订版).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年.

[2]张国良.传播学原理.上海:

复旦大学业出版社,1998年.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施拉姆.传播学概论.北京:

新华出版社,1984年.

[5]塞佛林、小詹姆斯.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年.

[6]麦克卢汉.明白得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年.

执笔人:

曾庆香

教研室主任签字:

曾兴

系主任签字:

邓炘炘

《传播学概论B》(013002)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编号:

013002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CommunicationTheoryB

授课对象:

编版、电编、电摄、电新

开课学期:

2秋学期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先修课程:

教学方式:

讲授,结合学生讨论与演讲

课程简介:

传播学课程在近几年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关于媒介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能够铺垫基础与理论知识,从宏观与理论的角度关心学生形成对所学专业的明白得。

这门课程详细地介绍了传播学这门学科的起源、进展以及应用。

就批判传播学来讲,这门课程既介绍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也介绍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取向。

就行政学派来讲,本课程介绍了该学派在传播成效方面的经典研究,例如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

本门课程同时阐述了不同传播学者在各种具体概念上的分歧与争议,以此来建立传播学研究的家族谱系。

具体涉及到的概念有文化帝国主义观点、依附理论、信息社会理论、网络社会理论、进展传播概念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阐释传播学差不多概念与方法,从宏观与理论的角度关心学生形成对所学专业的明白得;

2.通过紧凑的课程设置,例如介绍不同传播学者在同一概念上的争议,关心学生建立传播学研究的差不多线索;

3.内化这些传播学概念与理论,用之来分析具体传播现象与新闻事件。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重点内容:

此章节要紧讲述传播学是什么。

本章节将传播定义为各种流淌性的总和。

交代了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传播学的产生与进展、以及传播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播学研究的学术流派(4学时)

重点内容:

本章节介绍了围绕文化帝国主义观点,政治经济学派与文化研究学派进行的跨世纪论辩,通过那个历史线索,交代了这两个流派的起源以及重点观点。

然后,进一步扩展那个线索,交代行政学派与批判学派在各种传播咨询题的关键差异。

第三章:

传播者论(4学时)

重点内容:

本章节介绍了传播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具体介绍了把关人等重点概念。

这一讲将传播者放在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

本章节介绍了挪威学者加尔通对西方与东方价值观的概括,以及对传播的阻碍,试图以此扩大这一讲涉猎案例的视野,同时不牺牲讲课内容的紧凑性。

重点内容:

本章节重点介绍对传播内容的研究方法。

这一讲要紧通过介绍跟框架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烘托各种研究方法在传播内容方面的应用情形。

具体来讲,本章介绍了三个经典案例,一为各国媒介对默罕默德卡通风波的报道,二为各国媒介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三为对反恐战争的报道。

利用这些具体的案例,本章灵活地出现了如何利用框架理论来处理传播内容。

第五章传播成效论(4学时)

重点内容:

此章节介绍传播成效研究的历史。

从枪弹论,到传播有限成效论,再到传播强大成效论,形成那个线索的关键时刻点与研究。

除了介绍那个关键线索之外,本章节还介绍了传播成效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介绍了其涉及的重要传播学者。

通过这种介绍,丰富传播成效论的研究线索,以求达到道生一、一生二、再生万物的成效。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成效研究,进行一些课下实践。

第七章互联网研究的迷思之一(4学时)

重点内容:

此章节在总体上介绍互联网等新媒介给媒介研究带来的变化。

第一,本章节介绍了关于互联网社会阻碍的三种典型观点,分不认为公民社会、政府/政党、以及市场力量会占据互联网。

这三种典型观点均夸大了一方的力量。

通过对这三种观点的介绍,本章节试图介绍互联网研究的差不多框架,描述互联网上各方力量的博弈。

第八章互联网研究的迷思之二(4学时)

重点内容:

此章节重点介绍传统的媒介理论在互联网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延伸。

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产生于传播媒介时代的传播学理论是否适用于互联网研究?

通过具体案例,本章节试图跟学生探讨此方面的咨询题。

例如,本章节讨论了互联网议程对公众议程的阻碍。

某段时刻内公众议程的容量有限,大约在一到五个议题之间。

那么,这些议题当中有哪些议题源自互联网?

在此方面,中国与其他文化背景之间有何差异?

四、作业、实践环节

五、建议教材

[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李彬.传播学引论(修订版).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

……

六、参考资料

[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上海:

复旦大学业出版社,199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美国]WernerJ.Severin/JamesW.Tankard.Jr.郭镇之徐培喜译.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执笔人:

徐培喜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专业负责人:

杨凤娇

系主任:

王晓红

 

《网络新闻编辑》(013005)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编号:

013005

英文名称:

OnlineNewsEditing

授课对象:

新闻学、传播学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

3秋学期

学分/学时:

2/32

先修课程:

网页设计及制作(031004)、新闻编辑(012007)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配合课下阅读、练习和作业等形式

考核方式:

考试,提交用网页编辑工具制作完成的多媒体网络作品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必修课程。

在了解中国互联网、网络媒体及网络新闻显现的基础上,学习网络新闻从采集到公布的完整编辑流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网络新闻采集的选择标准,能够对单条网络新闻进行基础的文字或多媒体处理,能够对海量网络新闻进行整合或专题性网络编排,能够进行一样性的网站规划设计和页面架构搭建,能够了解有关网络新闻评论的情形,并把握网络评论与网络舆论形成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分为八讲,分不是:

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的采集——选择与原创、网络文本新闻与多媒体新闻编辑、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网站规划与网页编排设计、网络新闻评论与网络舆论、全能的网络新闻编辑、web2.0环境下的网络新闻编辑与互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把握网络新闻编辑的差不多背景知识,包括工作特点及技能要素;

2、熟悉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差不多规律和原则,并能处理一样的编辑咨询题;

3、通过讲授和练习,学生对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能有差不多的入门和把握。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重点内容:

一、网络信息的公布和网络媒体的雏形

二、网络媒体的进展

三、网络新闻与网络新闻编辑

四、全能的网络新闻编辑

第二章:

网络新闻的采集——选择与原创(4学时)

重点内容:

一、网络新闻的来源

1.网络媒体的构成

2.网络新闻的来源

3.构成网络新闻来源多元化的因素

4.多元化新闻来源对网络媒体的阻碍

二、网络新闻的选择

1.按照新闻价值规律选择网络新闻

2.按照网络传播规律选择网络新闻

3.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选择网络新闻

4.按照网站自身要求选择网络新闻

5.网络新闻选择的几个要点

三、网络新闻的原创

1.网络新闻原创的历史与演变

2.网络新闻原创的四种类型

3.网络新闻原创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

网络文本新闻与多媒体新闻编辑(6学时)

重点内容:

一、网络文本新闻的编辑

1.单条网络新闻的编辑流程

2.文本新闻编辑的四个环节

3.单条网络新闻的公布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1.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

2.网络新闻标题的差不多特点

3.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要求与技巧

4.网络新闻标题点评

三、网络多媒体新闻的编辑

1.网络图片新闻的编辑

2.网络音视频新闻的编辑

3.网络flash新闻的编辑

4.网络电子杂志的编辑

上机学习(4课时)

针对第三章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网络单条文本新闻和多媒体新闻的编辑、学习制作网络新闻标题。

重点内容:

一、明白得整合与整合式原创

1.早期的整合与现在的整合

2.整合是网络新闻进展的需要

3.整合是受众对网络新闻扫瞄的要求

二、整合式原创的类型

1.文本式整合

2.时期式整合

3.主题(话题)式整合

4.专题式整合(网络专题)

三、主题式整合的策划与编辑

1.话题的选择

2.内容的选择

3.互动的运用

4.页面的编排

四、专题式整合的策划与编辑

1、网络新闻专题概述

2、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

3、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流程

4、案例分析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

上机学习(4课时)

第五章:

网络新闻评论与网络舆论(2学时)

重点内容: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组织与编辑

三、网络新闻评论对网络舆论形成的阻碍

重点内容:

一、网络互动概述

二、网络互动的类型与方式

三、网络媒体互动的组织与编辑

1.对留言板的组织与编辑

2.对网络调查的组织与编辑

3.对嘉宾访谈的组织与编辑

4.对网络论坛(BBS)和社区的组织与编辑

四、网络媒体互动的治理

四、作业、实践环节

有2-3次课后作业,并记入总成绩

五、建议教材

本课程为实务课程,由授课教师综合各类网络新闻编辑教材课汇编、制作课堂ppt为学生课后学习要紧辅导材料,暂无指定教材。

六、参考资料

l、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2、卡斯特(ManuelCastells).《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邓炘炘.《网络新闻编辑——新世纪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列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4、刘韧,韩磊.《网络媒体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5、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6、匡文波.《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7、秦州.《网络新闻编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8、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

9、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执笔人:

詹新惠

教研室主任:

曾兴

系主任:

邓炘炘

 

《传播心理学》(013006)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编号:

013006

英文名称:

CommunicationPsychology

授课对象:

传播学专业、媒体创意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2春学期

学分/学时:

2/32

先修课程:

传播学概论A(013001)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和心理测验。

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考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介绍传播心理学的差不多原理与一样规律,并讲解传播心理学所研究的传播者与受者在传播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以及在传播心理学研究中显现的各种理论流派。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传播心理学研究的概貌,学习用传播心理学的视角与原理分析、认识调控自己,并能结合新闻传播实践把握其心理规律。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把握传播心理学的理论与心理现象的一样规律。

2.学会灵活运用传播心理学原理,结合新闻传播实践分析解决实际咨询题。

3.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重点内容:

观看判定力的心理机制及其培养、传播者印象治理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移情的重要性和提高传播者移情能力的方法、传播者应变与创新的实践及制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二章受众的心理分析(10学时)

重点内容:

受众注意的差不多原理,如何培养无意型和有意型受众、受众经历加工原理及其应用、有关受众需要的差不多知识及其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对受众态度的明白得及应用。

第三章受众的群体心理(3学时)

重点内容:

介绍受众群体心理的几种表现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把握这些群体心理规律进行传播。

重点内容:

介绍相关传播领域的传播心理原理及实践。

四、作业、实践环节

2次作业,1次心理测验。

五、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

六、参考资料: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修订本).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敬蓉.大众传播心理学导论.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9.

[5]刘京林等编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

[6]余小梅.主持人心理素养.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7](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8](美)RichardJacksonHarrisACognitivePsychologyofMassCommunication,

FourthEdition,相德宝译.媒介心理学.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美)埃利奥特·阿伦森.社会性动物.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2.

 

执笔人:

余小梅张晓辉

教研室主任签字:

余小梅

系主任签字:

邓炘炘

《大众文化通论》(013011)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编号:

013011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MassCulture

授课对象:

媒体创意

学分/学时:

2/32

先修课程:

新闻历史与理论(012061)、媒体创意概论(012039)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本着描述、分析、阐释和批判的宗旨,向学生介绍十九世纪以来兴起的大众文化浪潮,包括大众文化的差不多概念、形状、特点、中西大众文化概况以及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思潮和批判实践。

引导学生认识文化进展的内在规律和进展走向,把握当代中西大众文化研究的差不多理论;增强学生解读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能力,并提高事实上际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关心学生正视大众文化、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媒体素养,从而奠定科学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并形成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意能力。

要求学生把握下述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人类文化的进展历史、规律和趋向,把握大众文化的特点,正确认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导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文化观。

(2)了解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各种常见的大众传媒现象。

(3)把握大众文化研究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运用这些文化理论指导具体的文化传播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2学时)

重点内容:

(1)什么是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

(2)什么缘故要研究大众文化?

(3)世界及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实;(4)本课程的要紧内容及教学目的。

重点内容:

(1)“文化”是什么?

(2)“大众”是什么?

(3)什么是“精英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

(4)如何看待各种文化形状之间的关系。

3、第二章:

大众文化进展简史(2学时)

重点内容:

(1)古代民间文化、通俗文化与近代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2)大众文化在西方的起源及其历史背景,西方文化转型与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3)中国大众文化的萌芽及其进展简史。

4、第三章:

电影与大众文化(2学时)

重点内容:

(1)大众文化的类型;

(2)电影的类型;(3)电影与大众文化;(4)好莱坞梦工厂的主题和形式解析。

重点内容:

(1)电视与电视文化;

(2)从文化学视角解析电视节目类型;(3)电视新闻节目与大众文化;(4)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与大众文化;(5)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

6、第五章: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2学时)

重点内容:

(1)音乐与流行音乐;

(2)流行音乐的产生及其要紧类型;(3)流行音乐的生产、传播与消费;(4)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重点内容:

(1)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

(2)视觉文化与大众文化;(3)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

8、第七章: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实践(4学时)

重点内容:

(1)19世纪的社会批判理论;

(2)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3)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4)文化民粹主义与约翰·菲斯克;(5)典型案例解读。

9、第八章: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与批判实践(4学时)

重点内容:

(1)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论著的译介;

(2)本土大众文化勃兴浪潮中的批判之声;(3)本土化文化研究热潮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批判;(4)本土大众文化批判的特点;(5)典型案例解读。

10、第九章:

大众文化观(2学时)

重点内容:

(1)文化观念的类型;

(2)大众文化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有限性;(3)多元文化观的价值取向。

11、第十章:

大众文化与经济进展(2学时)

重点内容:

(1)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

(2)大众文化的经济学意义;(3)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文化产业。

12、第十一章:

大众文化与政治、社会和宗教(2学时)

重点内容:

(1)大众文化与民主政治;

(2)大众文化与社会,身份认同的建构;(3)宗教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大众文化是一种当代世俗宗教吗?

宗教与大众文化中的“偶像崇拜”。

13、第十二章:

中国大众文化进展战略(2学时)

重点内容:

(1)国际文化进展战略一瞥;

(2)中国文化进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3)中国大众文化的当下与以后。

14、讨论及总结(2学时)

重点内容:

(1)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探讨;

(2)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进展方向探讨;(3)如何养成科学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四、作业、实践环节

1、大众文化作品赏析,课堂讨论;

2、撰写课程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独立撰写,符合论文规范,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五、建议教材

[1]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六、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