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949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8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届高三模拟份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2019届高三模拟(3月份)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CO2的增加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而使地球变暖

B.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富养化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增加

C.氟利昂大量逸散会导致臭氧减少而使人类受到短波辐射的伤害

D.大量燃烧石油会使大气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增加导致酸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

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破坏原因:

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

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

(4)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3、酸雨:

(1)形成原因:

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

(2)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详解】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A正确;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富养化,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臭氧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等短波辐射伤害,氟利昂大量逸散会导致臭氧减少,C正确;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三个层次;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如图是关于“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些实验,其中幼苗能向光弯曲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详解】明胶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苗能向光弯曲生长,A正确;云母片阻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苗不能生长,B错误;不透明小帽使幼苗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苗直立生长,C错误;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苗直立生长,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实验,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科学研究思路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引起细胞种类增加的是(  )

A.细胞凋亡B.细胞分化C.细胞增殖D.细胞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成为细胞分裂。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4、个体的衰老和细胞衰老没有直接关系,细胞衰老是伴随生物体一生的,年幼的时候也有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年老的时候也有新生的细胞。

【详解】A、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细胞数量调控,A不符合题意;

B、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B符合题意;

C、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衰老不会引起细胞种类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区别,识记细胞分裂的结果,识记细胞分化的结果,识记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4.真核细胞中承担着蛋白质分拣与运输任务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B.线粒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尔基体

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高尔基体是完成细胞分泌物最后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从内质网送来的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将内含物送入高尔基体腔中,在那里新合成的蛋白质肽链继续完成修饰和包装。

高尔基体还合成一些分泌到胞外的多糖和修饰细胞膜的材料。

【详解】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即高尔基体承担着真核细胞物质运输的任务,能将蛋白质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即在真核细胞中承担着蛋白质分拣与运输任务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器的功能,考生要能够识记高尔基体的功能,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注意要将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蛋白质的加工功能进行区分。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都有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B.原核细胞都有磷脂为主要成分的细胞膜

C.植物细胞都有双层膜包被的叶绿体

D.动物细胞都有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成分是几丁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真核细胞中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磷脂为主要成分的细胞膜,B正确;双层膜包被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C错误;大多数动物细胞都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以及相关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和垂体细胞都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

B.下丘脑调节激素分布在全身血液中

C.下丘脑调节激素能调节、控制腺垂体的分泌

D.腺垂体激素能调节和控制有关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如:

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也能分泌激素,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垂体的一些细胞不能传导兴奋,能分泌激素,不属于神经细胞,A错误;激素分泌后,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所以下丘脑调节激素能分布在全身血液中,B正确;下丘脑是激素调节的中枢,它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控制垂体分泌一系列其它腺体的促激素,对其它腺体的生长发育和分泌激素的情况进行调节,C正确;腺垂体分泌一系列促激素,对其它腺体的生长发育和分泌激素的情况进行调节,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特点及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B.记忆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

C.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成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分子

D.成熟的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记忆B细胞可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A错误;二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分化成辅助性T细胞,C错误;毒性T细胞能识别巨噬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记忆B细胞不需要识别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列叙述不属于高温环境中恒温动物调节反应的是(  )

A.皮肤血管反射性舒张B.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

C.人在环境温度为29℃时开始出汗D.猫和狗在高温时会张口喘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2)机理: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

①增加产热的途径:

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

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皮肤血管反射性舒张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A正确;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属于低温环境下的调节,B错误;人在环境温度为29℃时开始出汗以增强散热,C正确;猫和狗在高温时会张口喘气促进呼吸道和舌面蒸发散热,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原理、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如图示“酶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操作后,还需要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

B.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块状的肝脏,则反应速率减慢

C.与1号相比,2号试管的气泡产生较慢

D.开展实验时的温度控制相同即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据此答题。

【详解】如图所示操作后,还需要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通过点燃过的卫生香的复燃情况,观察氧气的产生情况,A正确;肝细胞内有过氧化氢酶,不研磨肝脏,则过氧化氢酶不能释放出来,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块状的肝脏,则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与1号相比,2号试管的气泡产生较慢,C正确;温度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各组的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实验过程中的温度都要控制相同且适宜,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特性,酶的作用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关于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后天获得的严重免疫缺陷病

B.艾滋病病毒仅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C.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生产的孩子体内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

D.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艾滋病是后天获得的严重免疫缺陷病,A正确;艾滋病病毒不仅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组成成分还有磷脂,B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生产的孩子体内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C正确;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名称、传播图解等基础知识,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几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为育种提供了原材料

B.该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只能适应一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该育种培育的小麦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D.该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抗病植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详解】各地区的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杂交最终选育出几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可见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为育种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可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错误;穿梭育种要进行选择、鉴定、选育过程,该育种方法培育的小麦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发生改变,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四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等,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孟德尔以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和绿色皱形豌豆为材料进行双因子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杂交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B.F1形成的雌雄配子均有4种类型

C.F2子叶颜色的比例符合分离定律

D.F2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占3/8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

F2中:

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色圆粒):

一显一隐(黄色皱粒):

一隐一显(绿色圆粒):

双隐(绿色皱粒)=9:

3:

3:

1。

①双显(黄色圆粒):

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②一显一隐(黄色皱粒):

1/16YYrr、2/16Yyrr;③一隐一显(绿色圆粒):

1/16yyRR、2/16yyRr;④双隐(绿色皱粒):

1/16yyrr。

【详解】由于亲本都是纯合体,所以杂交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F1形成的雌雄配子均有4种类型,比例都是1:

1:

1:

1,B正确;F2中种子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

1,子叶黄色与绿色之比也接近于3:

1,与分离定律相符,C正确;由于亲本是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和绿色皱形豌豆,所以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占3/16+3/16=3/8,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实验现象及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甲和乙为某二倍体动物(2N=8)精巢内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两个细胞,两个细胞中染色体都在拉向两极,且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核DNA(个)

甲细胞

8

16

16

乙细胞

10

0

10

A.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共含有4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

B.甲细胞中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4个四分体

C.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一定没有等位基因

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四分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2N→N

N

N

2N

2N→N

DNA数目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N→0

0

0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2

2→1

1

1

2

2→1

2、分析表格:

由于甲、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都在拉向两极,根据有无染色单体及染色体条数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根据2N=8可知:

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为XY,所以共含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A错误;甲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B错误;根据2N=8可知:

乙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等位基因,C错误;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4.如图为某男性的G组染色体组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男性可能眼距宽,智力严重低下

B.该男性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该男性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其父亲产生精子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40岁以上妇女所生的子女中该病发生率很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该男性的第21号染色体上有3条,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

【详解】该男性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因此可能眼距宽,智力严重低下,A正确;该男性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只是染色体数多一条,B错误;该男性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其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其父亲产生精子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形成了含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C正确;该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40岁以上的高龄妇女所生的子女中该病发生率很高,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也能发生质壁分离

B.质膜连同以内部分大幅收缩导致发生质壁分离

C.细胞吸水力随着质壁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D.处于A点时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洋葱内表皮细胞具有大的液泡,所以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也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质膜连同以内部分大幅收缩导致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质壁分离程度越大,说明细胞失水越多,则细胞液浓度越大,所以细胞吸水力随着质壁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C正确;处于A点时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A点之后继续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

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

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

1、形成: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2、类型:

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概念:

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

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

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

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二)水平结构:

(1)概念:

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

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

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意义:

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详解】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难度不大。

17.如图是某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制作的一个模型,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碱基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