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085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

10部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初中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⑴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

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随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⑵赏析: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

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⑵赏析:

这是一幅羁旅荒郊图,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前者是凄凉的,后者是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⑴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⑵赏析:

"杨花落尽"写出了暮春时节春光消逝时的萧条与凄凉景况,显出李白对友人被贬的关心与同情、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情于景,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对被贬并不叹息,而表现出李白对友谊真诚、飘逸豪放的情怀。

6.《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⑴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⑵赏析:

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⑵赏析:

情景交融,表面上写歌女,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批判。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了朦胧冷清的月色夜景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议论,情景交融,表面上写歌女,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批判。

8.《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⑴译文:

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⑵赏析:

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只是已不是原来的事物,原因就是似曾相识了。

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

被称为天下奇偶。

9.《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到时候,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地矮小!

⑵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①“钟”字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②“割”字拟人手法,显出泰山遮天蔽日,写近望之势(“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气势。

10.《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译文: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

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

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

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⑵赏析: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细节描写。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11.《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⑴译文:

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

我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⑵赏析:

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

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

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12.《游山西村》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

⑵赏析:

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在困境中也要不断进取,因为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⑴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⑵赏析:

①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

②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

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现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表现诗人的乐观豪迈的情怀,描述颈联所描写的景象:

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

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

③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

④思想情感: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4.《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译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⑵赏析:

①咏史诗,历史事件是:

赤壁之战②思想情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

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5.《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⑵赏析:

①思想情感: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山河破碎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16.《水调歌头》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⑴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⑵赏析:

①思想情感: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借助美好的月色表达对弟弟的祝愿和乐观的精神,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17.《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⑴译文: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

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⑵赏析:

①思想情感:

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

忧国忧民之情

②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主旨句,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

忧国忧民之情。

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

18.《饮酒》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⑵赏析:

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②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

真意指自然情趣和人生的真谛。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和生活

④思想情感:

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然和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

19.《行路难》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译文:

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

战国时杨朱见歧路就哭了起来,我要走的路又在哪里呢?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⑵赏析:

①思想感情:

抒发自己政治上从怀才不遇的苦闷到积极乐观的期盼和坚定地信念。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比喻写了仕途受阻,理想无法实现,表现了作者的矛盾与苦闷。

③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故,写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⑴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

(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⑵赏析:

①思想情感: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集中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⑵赏析:

①思想情感:

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

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

2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译文: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⑵赏析:

①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A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B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③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2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⑵赏析:

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乐观豪迈的气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偶,朋友只要心灵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

不同于以往送别诗的伤感之情,而是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安慰。

24.《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⑴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⑵赏析:

思想感情:

表现离别的相思之苦,爱情的坚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现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现在多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

25.《相见欢》五代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⑴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⑵赏析:

①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既写了庭院中清的幽景色,又写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无言和独上,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26.《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⑴译文:

飞来峰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