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098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docx

3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定稿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一课时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知识链接:

傣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

语言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有文字。

多信小乘佛教。

景颇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

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

有文字。

解放前已进人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人陇川的胜利。

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多信小乘教。

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德昂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族支。

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擅长种茶。

多信小乘教。

山狸:

野生动物名,即豹猫。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课外自学完成)

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根据课题质疑。

3、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序号。

4、读了课文,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

5、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正确书写生字:

(括号里写拼音组词,田字格写生字)

()()()()()()

()()()()()()

()()()()()()

()()()()()()

(2)熟读并书写下列词语,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意,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句子。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抄写词语:

写句子:

6、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

二、预习展示(课内展示预习内容,同桌、小组或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合作探究:

任务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任务二:

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

()——()——()——()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坪()孔()粗()戴()

评()孙()祖()带()

2、我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朋友()的服装()的花瓣

()的老师()的小鸟()的枝干

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懂得了:

课后作业:

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pínɡbàhúdiéchuāndàizhāohu

()()()()

tónɡzhōng piāoyánɡyáohuànɡjìnɡlǐ

()()()()

fènɡwěizhúkǒnɡquèwǔ

()()

第二课时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自主学习

一、复习,自由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二、质疑。

(提出疑问,同桌交流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

任务一: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我知道作者是怀着()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我从等句子体会出作者这种感情的。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我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你能跟我比一比吗?

3、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作者写小动物的原因是

4、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

课文的结尾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是为了

任务二:

这篇文章真美,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我能背诵我喜欢的段落。

2、读了课文后,我感受到

3、小练笔:

我也来写写我的学校生活。

4、我要积累我喜欢的好词佳句。

词语:

句子:

总结收获:

5、这节课我学会了:

6、这节课我懂得了:

课后拓展:

1、阅读资料袋2、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一课一练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一、我能填

píngdàihú

()坝()表()蝶

()果()领二()

()等爱()()水

二、照样子,组字组词。

欠欢(欢呼)召()平()

吹(吹气)()()

三、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用“\”划掉。

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宁静平静)。

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宁静平静)。

四、想想说说

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五、补充句子

  1、同学们从(  ),从(  ),从(  ),捡出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

 2、在家里,王玉为妈妈(  ),为爸爸(  ),为奶奶(  ),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六、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这句话从()、()、()三个方面写出窗外()。

(2)摘录这句话里的动词。

(3)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2金色的草地

第课时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课外自学完成)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根据课题质疑。

3、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4、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5、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正确书写识记生字:

(括号里写拼音组词,田字格写生字)

()()()()()()()

 

()()()()()()()

()()()()()()()

()()()()()()()

(2)熟读并书写下列词语,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意,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

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抄写词语:

写句子:

6、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

二、预习展示(课内展示预习内容,同桌、小组或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合作探究:

任务一:

熟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任务二: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在文中用“”标出有关语句。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从文中抄出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2、从文中抄出描写草地变色的句子。

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4、这节课我懂得了:

课后检测:

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shèngkāiwánshuǎróngmáojiǎzhuāngdiàoyú

()()()()()

guāncháhuābànhé1ǒngshǒuzhǎngyǒuqù

()()()()()

shǐjìnzhèyàngyǐnrénzhùmùyìběnzhèngjīng

()()()()

2、我会填空:

()的花瓣()的草地()蒲公英

()的天空()的绒毛()的朋友

3、我会辨字组词

拢()耍()劲()掌()

扰()要()经()堂()

4、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第二课时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自主学习:

一、复习,自由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二、质疑。

(提出疑问,同桌交流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

任务一:

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

和同学议一议。

任务二:

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

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

任务三:

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

(1)“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2)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任务四:

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

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2)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谈谈你的理解。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填空: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

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的了。

2、蒲公英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3、我要积累我喜欢的好词佳句。

词语:

句子:

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懂得了:

课后拓展:

我要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一课一练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一、巧嘴巴,会说话。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A.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B.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C.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二、给句子中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

(2)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蒲公英。

()

(3)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

三、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上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

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

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

我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张开—()仔细—()美丽—()

升起—()随意—()喜爱—()

2、用图表示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

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

花的形状:

()→()→()→()

3、这篇短文主要讲了。

3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天都峰:

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

黄山主峰之一,海拔1829米。

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为黄山诸峰之冠。

沿磴道有童子拜观音、天上玉屏、仙人飘海、天桥诸景,以鲫鱼背最为险峻。

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大字石刻。

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课外自学完成)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根据课题质疑。

3、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4、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5、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正确书写生字:

(括号里写拼音组词,田字格写生字)

()()()()()()

 

()()()()()()

()()()()()()()

 

()()()()()()()

(2)熟读并书写下列词语,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意,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

居然、力量、汲取、手脚并用

抄写词语:

写句子:

6、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

二、预习展示(课内展示预习内容,同桌、小组或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合作探究:

任务一:

议一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任务二:

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找出相关的语句朗读体会。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辩字组词

徒()桶()以()辩()

陡()勇()似()辫()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呵呵(ABB)

一老一小(含反义词)

白发苍苍(ABCC)

2、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懂得了:

课后拓展:

我要把我这几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你愿意和我交流交流吗?

时间

活动内容

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自主学习:

1、我会认读课文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任务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把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吗?

谈谈你的理解。

2、你能用朗读和画图的办法来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吗?

3、想想: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

任务二:

学习3—7自然段:

1、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再与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在书上画出描写“我”奋力向上爬的句子。

组内演一演。

3、我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像_________一样。

3、用自己的话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少。

任务三:

学习8—10自然段:

1、爬上天都峰后,这一老一少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我知道是因为

2、读读爸爸的话,与同学议一议你对爸爸的话的理解。

3、你平时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

(比如:

遇到什么困难,最终战胜它的例子。

)和同学交流分享。

4、和组内同学分角色读一读8—10自然段。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假(jiàjiǎ)日似(sìshì)乎照相(xiāngxiàng)

天都(dūdōu)峰白发(fāfà)看(kànkān)守

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他们三位是多么值得敬佩啊!

请你分别对他们说句话吧。

对“老爷爷”说:

对“爸爸”说:

对“我”说:

3、我要积累我喜欢的好词佳句。

词语:

句子:

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我要从这一老一小身上学到

课后拓展:

收集黄山风景图片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

一课一练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fēngdǐngsìhūhūránzánmenfènlì

()()()()()

zhōngyúbiànziyǒngqìjuéxīnlìliàng

()()()()()

jūránbáifàcāngcāng

()()

二、选字填空。

纪记 年() ()住  日() ()念

作做 工() 留()  ()事()业

相像 ()声  ()片  好()  照()

三、按要求查字典。

要查的字

音节

音序

部首

再查几画

组词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

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2、读一读,写一写。

“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怕天都峰,才有勇气想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1)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我们互相(),都会从别人身上()。

4*槐乡的孩子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并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知识链接:

槐树: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

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

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课外自学完成)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3、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预习展示(课内展示预习内容,同桌、小组或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1、我要把我喜欢的词句段落读给同桌听。

2、我能用我的话说说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合作探究:

任务一: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任务二: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任务三、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

温馨提示:

先小组交流(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合作探究,按顺序交流展示,意见不同的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再班级展示(教师适机点评,引导),然后教师精讲(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课堂检测:

1、想一想,填一填

()的清香()的孩子()歌声

轻松的()火热的()甜蜜的()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藏(cángzàng)着背(bēibèi)着磨(mómò)刀

宝藏(zàngcáng)背(bēibèi)后石磨(mómò)

3、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

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4、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

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懂得了:

课后拓展:

课余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

一课一练

教师评价:

_____________学生评价:

_____________

一、把下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