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83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docx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

摘要:

芝麻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优质油料作物之一,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油量高,而有油料作物“皇后”之美誉。

芝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亚麻籽中,属小品种油料作物中的大品种。

芝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广阔的消费群体,用途十分广泛,是我国许多传统食品不可或缺的材料。

本文从我国芝麻的生产现状和区域分布入手,分析了影响我国芝麻种植的因素,阐述了我国芝麻的国际贸易形势,并提出了当前我国芝麻产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探讨了振兴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区域分布;国际贸易;龙头企业;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芝麻产业研究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芝麻保健和营养作用认识的逐步提高,芝麻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国内外市场对芝麻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我国芝麻产业的生产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促进芝麻产业稳健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芝麻的生产状况

1.1我国芝麻的生产现状

芝麻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亚洲的芝麻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67%,非洲约占27%(见图1)。

亚洲的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缅甸等,非洲的主要生产国有苏丹、尼日利亚等。

图1世界芝麻种植面积分布

印度、中国、苏丹、缅甸是世界四大芝麻主产国,四国芝麻总产量约占全球的2/3,其中中国芝麻单产水平较高,因而总产量和所占比重亦较大。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芝麻生产在2000~2002年有较快增长,2003年种植面积虽较2002年仅下降了7.2万公顷,但由于单产下降较大,使当年芝麻产量下降到59.28万吨较2002年下降了30.24万吨,此后芝麻种植面积下滑至65万公顷以下,至今仍无恢复性增长。

图2我国近10年芝麻产量情况

1.2我国芝麻生产的区域分布

我国芝麻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全国各省区都有生产,但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以黄淮、江汉和长江中下游为主产区(见图3),尤其以河南、湖北、安徽种植最多,2007~2009年我国主要芝麻产区产量见图4。

由图4可知,正常年份三省芝麻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以上,其芝麻生产对全国影响很大,虽然2003年我国芝麻产量创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当年三省芝麻产量也占到全国60.9%。

图3我国芝麻主要产区分布

图42007-2009年我国主要芝麻产区产量情况

二、我国芝麻生产的限制因素

2.1气候

  我国芝麻主产区一般年降雨量在700~1000mm,6月上中旬一般降雨较少,7月上旬进入汛期,7月、8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生育期间常遇到涝害和病害,导致产量低而不稳,年份间产量差异较大;芝麻病害、涝害成为制约我国芝麻生产的一大障碍。

特别是在涝害严重年份,枯萎病和茎点枯病大发生,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

2.2品种

我国芝麻生产主要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植,生产上缺乏合理布局,品种多、乱、杂,而且专用性差,导致芝麻商品一致性差,与市场需求极不相称,不能满足国内外加工企业对芝麻原料多元化的需求。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缓慢、退化严重、种性低劣,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自留种子种类繁多,占很大比例。

耐渍品种几乎没有,重茬种植后死苗严重。

2.3栽培管理

我国芝麻种植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芝麻新品种及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制约着芝麻产业的发展。

夏芝麻前茬作物多为小麦和油菜,受土壤墒情的影响,大多播种期在6月上中旬。

晚播缩短了夏芝麻的有效生育时期,延迟了夏芝麻的生育期,在芝麻开花结蒴期,易遇雨涝,形成渍害,导致芝麻株高下降,结蒴部位增高,蒴稀且小、黄梢尖长,籽粒秕、产量低。

部分地区土地瘠薄,缺磷少钾,农民一般不愿意增加生产投资,不施肥或少施肥的现象普遍存在。

即使有时施一些肥料,也因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或施肥方法不科学,而不能发挥其增产作用,甚至导致不良效果。

三、我国芝麻的国际贸易形势

芝麻是我国油料作物中传统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产品,深受世界各国民众所喜爱,特别在日本、韩国等受欢迎,在日常食谱中占有较大比重。

芝麻产品及制品市场活跃,销售价位高。

2000年以前,我国每年芝麻出口量达10万~15万吨,占整个国际市场交易量的1/3,远销日本、韩国、欧美及中东地区。

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量不断增加,国内芝麻市场供不应求,芝麻的价格连年攀升,升至目前的14元左右。

用于国内消费的增加导致芝麻出口量下降,国际市场芝麻价格逐步上涨,质量好的纯白芝麻已由每吨700美元涨至1350美元,芝麻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优质芝麻产业化开发呈现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3年前,我国芝麻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但2003年后,我国芝麻出口量下滑,进口量递增,2006年进口量26.4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值;2008年我国芝麻出口量仅有4.6万吨,而进口量高达21.4万吨(图5)。

图5我国近几年芝麻进出口情况

2003年,由于河南、安徽、湖北等芝麻产区受长期降雨的影响,其中河南的驻马店、漯河,安徽的阜阳等大部分地区甚至绝收,当年我国芝麻产量大幅下降。

由于芝麻库存短缺,芝麻货源告急,国内芝麻贸易商不得不从东南亚、非洲进口芝麻来维持正常生产。

而其他出口大国苏丹、印度等国的芝麻出口大幅上升,如2004年芝麻的世界贸易量80.21万吨,中国出口仅4.16万吨,而苏丹为19万吨,印度15.57万吨,埃塞俄比亚7.65万吨,缅甸4.17万吨,均有较大的涨幅。

2004年我国由芝麻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进口芝麻6.5万吨,几乎占全球芝麻贸易总量的10%,此后我国芝麻进口量逐年递增,2005年进口10.2万吨,2006年进口21万吨,2007年进口19.4万吨。

因此自2003年始,世界芝麻进出口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我国芝麻产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芝麻种植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在芝麻的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等方面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未将芝麻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因此我国芝麻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4.1芝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受气候影响严重,产量不稳

我国芝麻生长期间常受涝害和病害威胁、侵袭,生产上长期缺乏抗病耐渍品种,导致芝麻生产是“听天由命”,平均亩产在20~90kg间波动,极端年份甚至绝收。

老芝麻产区重茬严重,导致病虫害发生加重;新芝麻产区地处东北、西北,雨量较少,冷害发生比例大;中低产田所占比例大,产量不稳;生产成本逐年增高,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芝麻产区过于集中,2/3种植在一年两熟地区,且多为麦茬夏播芝麻,生育期间常遇到涝害和病害的威胁,产量极不稳定,严重时甚至绝收。

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在2008年前呈下降趋势,2003年后我国芝麻面积开始下滑,当年播种面积68.7万公顷,2008年面积下降至47.2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了31.30%。

4.1.2种植分散,品质一致性差

我国芝麻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植,缺乏统一布局,生产上品种多而杂,且随年份间气候不同,芝麻的品质呈现较大差异,市场竞争力低,不能满足加工品质的需要。

4.1.3缺乏专用品种

生产上缺乏加工专用品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及加工企业的需要。

我国芝麻育种主要针对高产和抗病,培育高含油、高含蛋白、高含木脂素、籽粒大小一致、色泽一致等加工专用型品种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4.1.4政府和农民重视不够,栽培管理粗放

芝麻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属于小作物,各级政府和有关生产管理部门重视十分有限,在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投入少。

此外,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短缺,加上撒播、不施肥等传统种植习惯的沿用,导致芝麻生产效益差,制约了芝麻产业的发展。

4.1.5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前面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芝麻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而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有大量的有条件可种植面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此外,在芝麻的进出口贸易上,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却没有有效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来发展芝麻的种植和生产,这也是促使我国芝麻市场价格节节攀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表12011年3月份出口芝麻出口按省市统计数据表

2011年3月份出口芝麻出口按省市统计数据表

省市

数量(吨)

金额(美元)

单价(美元/吨)

湖北省

95.1

166506

1750.9

安徽省

74.8

199571

2668.1

天津市

62.2

76796

1234.7

河北省

32

74216

2319.3

山东省

11.2

52764

4711.1

广东省

6.7

20052

2992.8

内蒙古

6

14743

2457.2

黑龙江

0.5

1902

3804

 

表22011年3月份进口芝麻按省市统计数据表

省市

数量(吨)

金额(美元)

单价(美元/吨)

天津市

11736.7

16121351

1373.6

山东省

10100.1

13479099

1334.6

安徽省

5444

7319322

1344.5

北京市

4396

6066497

1380

上海市

2865.4

3974312

1387

广东省

2370

3177803

1340.8

河南省

2243.9

2946659

1313.2

江苏省

2184.8

3087135

1413

浙江省

2037.3

2474359

1214.5

湖北省

1635.3

2157943

1319.6

4.2芝麻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对芝麻加工的研发力度不够深入

当前,我国对芝麻加工的研发工作重视不够,缺乏芝麻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科研规划。

以至于许多加工企业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产品的加工上。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芝麻产品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4.2.2科技投入和支持不足,科学认识还远远不够

正是由于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与国外相比,我国缺乏芝麻加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低,影响和制约了芝麻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4.2.3加工企业规模小,装备与工艺落后

目前我国芝麻加工约50%是小作坊方式,基本是土法上马,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一方面生产效率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芝麻加工业声誉。

4.2.4加工粗放,产品单一

芝麻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多元化利用途径广泛,加工产品繁多。

根据芝麻自身特点及利用途径,其功能可划分为油用、食品用(包括各种风味食品、食用蛋白、调味品等)、工业用、药用、饲料用等5大功能(见图6)。

图6我国芝麻行业加工链图

然而,目前我国主要的芝麻加工产品有芝麻油、芝麻糊、芝麻粉、芝麻酱,芝麻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深层次加工产品几乎没有,产品加工增值率低,商品转化率低。

五、振兴我国芝麻产业的对策探讨

针对我国芝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我国芝麻产业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5.1建立优质芝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施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芝麻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运距短,运输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提高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芝麻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我国芝麻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具有决定性作用。

针对当前芝麻发展中存在的种植规模小,难以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的现状,建立优质芝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将优质芝麻科研成果和标准化生产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优质芝麻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功能主要包括:

实施优质芝麻品种选择、繁种基地建设和大面积连片种植,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优质芝麻质量监督网络,对有关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等。

5.2扶持芝麻加工经营龙头企业,实施芝麻产品精品名牌战略

芝麻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沟通市场与种植者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日生产能力为100t左右的中小型芝麻加工企业特别适合实行“龙头企业+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农户”的发展模式,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开发创立一批芝麻加工产品的精品名牌,是优质芝麻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几年,我国逐步树立了一些芝麻油品牌,但这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尚未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芝麻产业发展的作用。

5.3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实施科技兴油战略

通过科技创新,选育出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品质好、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高产、多抗、广适性优质芝麻新品种,研究建立安全、节本、绿色的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以减少用工,降低劳力成本。

应加快对现有优质芝麻品种和新型加工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我国芝麻产业总体水平的提升。

在加工技术方面,加强芝麻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芝麻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与工艺,并与国内传统技术相结合,形成先进完善的加工体系。

5.4延长芝麻产业化链条,实施产业化开发战略

通过探索芝麻产品多元化开发利用新途径,提高芝麻产业和加工业的总体效益,不断延长并加粗芝麻产业链条,对进一步增强我国芝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芝麻的高效增值转化利用是世界发达国家主要研究方向,除应用新技术制备食用芝麻油外,还研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芝麻制品,研制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具有特殊营养和保健功能的芝麻加工新产品。

如从芝麻饼中提取的蛋白、从黑芝麻中提取的黑芝麻色素、从芝麻叶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从芝麻中提取的木脂素等。

5.5建立芝麻质量标准体系,实施标准战略

为提高我国芝麻产业水平和加工业技术水平,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现代农业生产中起技术基础性作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芝麻标准体系。

图表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