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400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1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docx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大纲141110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040001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必修课

2.开课学期:

第2学期和第3学期

3.学时/学分:

96/6

4.适用专业:

工程造价

5.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工程力学,范钦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1]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8月

[2]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4年1月

6.课外自学要求:

多做多练,多摸索,查阅相关参考书目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为不同专业开设的结构力学、机械零件、振动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获得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及平衡的基本理论;

2.掌握零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3.培养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要求

掌握平面力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构件的强度、刚度及压杆稳定性计算方法,理解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工程力学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

1.静力学绪论

基本要求:

工程力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工程力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工程力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熟悉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2.刚体静力学基础

基本要求:

2.1基本概念:

掌握刚体、平衡、力的基本概念

2.2静力学基本公理:

掌握静力学基本公理及相关推论

2.3约束及约束反力:

熟悉各种约束性质及约束反力

2.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本章重点:

静力学基本公理及约束与约束力,受力图画法。

本章难点:

受力分析过程。

3.平面特殊力系

基本要求:

3.1平面汇交力系: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基本概念、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平衡方程及其应用,了解几何法,熟悉解析法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2平面力偶系:

掌握平面力矩、力偶基本概念,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了解力偶的性质,熟悉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本章重点: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

力偶性质。

4.平面任意力系

基本要求:

4.1力线平移定理:

熟悉力线平移定理,了解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4.2平面任意力系简化:

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

4.3合力矩定理:

熟悉合力矩定理,掌握应用方法

4.4平衡方程及应用:

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4.5物系平衡问题:

掌握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4.6静不定基本概念:

理解静不定基本概念

4.7行架分析:

了解行架分析节点法与截面法

本章重点: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

力系简化。

5.空间力系、摩擦简介

基本要求:

5.1空间力系概念、力矩、力对轴之矩及其关系:

掌握空间力系概念,理解力矩、理解力对轴之矩

5.2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矩定理:

熟悉空间合力投影定理,合理矩定理

5.3空间汇交力系、力偶系、一般力系平衡方程与应用:

掌握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5.4摩擦、摩擦力概念及考虑摩擦平衡问题:

了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解法

本章重点: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

力对轴之矩

(第二篇)材料力学

1.材料力学绪论

基本要求:

1.1材料力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材料力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1.2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熟悉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1.3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1.4变形固体的四个基本假设:

了解变形固体的均匀性、连续性、各向同性、小变形假设

1.5材料力学研究的杆件四个基本变形:

了解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基本变形

2.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

基本要求:

2.1截面法、内力与内力图:

掌握内力的基本概念及内力图的画法,熟悉截面法求解内力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2应力、应变概念:

掌握应力、应变的概念

2.3强度条件及应用:

掌握强度条件,熟悉强度条件的三类计算

2.4胡克定律:

掌握胡克定律,熟悉杆变形得计算

2.5斜截面应力:

了解斜截面应力计算公式

2.6超静定:

掌握超静定概念,了解超静定解题步骤和简单超静定问题解法

2.7材料力学性能:

了解材料力学性能及其测定方法

2.8剪切、挤压强度计算:

掌握剪切、挤压概念,剪切、挤压强度条件。

熟悉剪切、挤压解题方法。

了解实用计算的意义

本章重点:

内力图画法,强度条件、胡克定律,材料力学性能。

本章难点:

超静定解法。

3.圆轴扭转

基本要求:

3.1外力偶矩计算,扭矩扭矩图:

熟悉外力偶矩计算公式。

掌握扭转概念、扭矩及扭矩图求法

3.2剪应力互等定理:

熟悉剪切胡克定律及剪应力互等定理

3.3薄壁圆筒扭转横截面应力:

了解薄壁圆筒扭转横截面应力计算

3.4圆轴扭转横截面应力:

熟悉圆轴扭转横截面应力计算公式

3.5圆轴扭转强度条件:

掌握圆轴扭转强度条件及其应用,熟悉三类强度计算

3.6圆轴扭转变形计算及刚度条件:

掌握圆轴扭转刚度条件及其应用,熟悉三类刚度计算

3.7扭转超静定:

了解扭转超静定解题步骤与方法

3.8扭转变形能:

了解变形能计算

3.9非圆截面杆扭转:

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

本章重点:

扭矩及扭矩图求法,圆轴扭转横截面应力计算,扭转强度、刚度条件。

本章难点:

圆轴扭转横截面应力公式的推导过程,扭转超静定。

4.弯曲内力

基本要求:

4.1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掌握弯曲的概念

4.2受弯杆件的简化:

熟悉受弯杆件的简化及梁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4.3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掌握剪力与弯矩计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4.4剪力图和弯矩图:

熟悉用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剪力图和弯矩图方法。

了解弯曲内力图的特点,熟练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及根据微分关系画内力图的方法。

了解叠加法画内力图

本章重点:

剪力与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内力图。

本章难点:

建立梁力学模型,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5.弯曲应力

基本要求:

5.1弯曲概述及工程实例:

了解弯曲应力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应用实例

5.2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

掌握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熟悉弯曲正应力强度校核、梁截面尺寸设计、许可载荷确定三类强度计算

5.3剪应力强度条件:

熟悉矩形、圆、工字形梁剪应力计算,掌握剪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5.4提高弯曲强度措施:

了解提高弯曲梁强度的措施

本章重点:

正应力强度条件,矩形、圆、工字形梁剪应力计算。

本章难点:

剪应力公式推导。

6.弯曲变形

基本要求:

6.1弯曲变形概述、工程实例:

了解弯曲变形概念

6.2挠度、转角及其关系,挠曲线微分方程:

熟悉挠度、转角、挠曲线微分方程

6.3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掌握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6.4叠加法求变形:

熟悉载荷叠加法求梁的变形,了解逐段刚化法

6.5刚度条件及刚度校核:

掌握梁的刚度条件及刚度校核方法

本章重点:

二次积分法求梁的变形,刚度条件及刚度校核。

本章难点:

确定积分常数,逐段刚化法。

7.压杆稳定

基本要求:

7.1压杆稳定概念:

掌握压杆稳定概念

7.2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

7.3临界应力、经验公式:

掌握临界应力概念及计算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熟悉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了解临界应力总图及其作用

7.4压杆稳定校核:

掌握安全系数法压杆稳定校核计算

本章重点:

细长压杆临界压力,压杆稳定校核。

本章难点:

细长压杆临界压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8总结复习

五、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学时分配

课外上机学时

课外实验学时

备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1

静力学绪论

2

2

2

刚体静力学基础

6

6

3

平面特殊力系

4

4

4

平面任意力系

5

5

5

空间力系、摩擦简介

2

2

6

材料力学绪论

2

2

7

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

9

9

8

圆轴扭转

5

5

9

弯曲内力

6

6

10

弯曲应力

5

5

11

弯曲变形

4

4

12

压杆稳定

4

4

13

课程总结

2

2

合计

56

56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40002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开课学期:

第1学期

3.学时/学分:

36/2

4.适用专业:

工程造价

5.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房屋建筑学,赵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房屋建筑学,王崇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2]房屋建筑学,舒秋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3]房屋建筑学,袁雪峰、王志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6.课外自学要求:

多做多练,多摸索,查阅相关参考书目

7.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课时一周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房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房屋的构造和房屋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能力培养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并达到以下要求:

1、能掌握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并能绘制构造详图;

2、能进行建筑单一空间的设计和空间组合设计;

3、能完成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四、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建筑的起源和历史沿革、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掌握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

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本章难点:

第二章基础和地下室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类型和地下室的基本构造。

本章重点:

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类型

本章难点:

地下室的基本构造

第三章墙体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砖墙和骨架墙构造节点;隔墙构造处理方法;墙面装修做法和建筑幕墙构造。

重点掌握墙体各有关尺度的确定;墙体构造设计;墙面装修做法及正确选用。

本章重点:

掌握墙体各有关尺度的确定

本章难点:

墙面装修做法

第四章楼地层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楼板层的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种类及布置方法;地坪层构造做法及其选用;顶棚构造、阳台构造做法。

重点掌握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布置;楼地层的构造做法及其选用;阳台的构造处理。

楼板层的种类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楼板;地坪层构造;楼地层构造;阳台及雨篷构造。

本章重点:

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布置

本章难点:

顶棚构造、阳台构造做法

第五章楼梯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楼梯形式的选用和尺度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节点;处理楼梯的细部构造;室外台阶与坡道、电梯间的设计要求。

重点掌握楼梯各有关尺寸的确定;楼梯的构造设计;电梯间的设计要求。

本章重点:

楼梯各有关尺寸的确定

本章难点:

楼梯形式的选用和尺度的确定

第六章屋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屋顶的设计要求,屋顶的排水组织设计,平屋顶构造做法,屋顶的保温与隔热处理方式、坡屋顶构造、其它屋面构造。

重点掌握屋顶的排水组织设计;常用各类屋顶的构造设计;屋顶的保温与隔热处理。

本章重点:

屋顶的排水组织设计

本章难点:

屋顶的排水组织设计

第七章门和窗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门窗的形式与尺度确定,木门窗、金属门窗、塑钢门窗构造的一般做法。

重点掌握门窗有关尺寸的确定和一般构造方法。

本章重点:

门窗有关尺寸的确定和一般构造方法

本章难点:

门窗的形式与尺度确定

第八章建筑设计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依据重点掌握建筑设计依据。

本章重点:

建筑设计依据

本章难点:

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设计依据

第九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基本要求:

9.1建筑平面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房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不同类型的房间及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方法、建筑平面空间组合的形式及特点和适用范围。

重点掌握常用各类房间的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9.2建筑剖面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确定房间剖面形状应考虑的因数;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方法;建筑空间的组合方法;建筑剖面空间的利用。

重点掌握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方法;建筑空间的组合方法;建筑剖面空间的利用。

9.3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构图要点;建筑体型及建筑立面设计的一般处理手法。

重点掌握建筑体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筑立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建筑体型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章难点:

建筑剖面空间的利用

第十章住宅建筑设计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住宅建筑的功能分析、住宅建筑的类型

第十一章工业建筑设计原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业建筑概况。

本章要了解工业建筑分类和特点。

重点掌握工业建筑的设计依据。

本章重点:

工业建筑的设计依据

本章难点:

工业建筑分类和特点

第十二章课程设计

基本要求:

完成一中小型建筑施工图设计

本章重点:

屋顶平面及节点详图设计

本章难点:

楼梯构造设计

 

五、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

序号

教材内容

课堂讲授学时数

讲授内容

课程设计作业(必做)

0

绪论

2

1

建筑构造概论

2

2

基础和地下室

2

3

墙体

一、外墙身构造设计

6

4

楼板层和地面

6

5

楼梯

二、楼梯构造设计

4

6

屋顶

三、屋顶平面及节点详图设计

4

7

门和窗

2

8

建筑设计概述

2

9

民用建筑设计

四、大量性的民用建筑平、立、剖方案设计

14

10

住宅建筑设计

五、单元式多层住宅施工图设计

6

11

工业建筑设计

六、单层厂房平面定位轴线布置

4

12

实践性环节:

一周

合计

36学时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40003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开课学期:

第4学期

3学时/学分:

48/3(其中讲课40学时,实践8学时)

4.适用专业:

工程造价

5.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建筑材料,魏鸿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参考书:

[1]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2]道路建筑材料,姜志青主编,人发交通出版社,2004年1月

6.课外自学要求:

多做多练,多摸索,查阅相关参考书目

7.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8学时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性能,为学习有关基础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的同时,具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使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完成各种材料的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的配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四、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绪论

基本要求:

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它们与材料性质的关系;与水有关的性质及与热有关的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要求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材料的力学性质

本章难点:

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建筑石材

基本要求: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造岩矿物,岩石的种类及性质:

岩石的结构;常用建筑石材:

天然石材的性质与技术要求;常用建筑石材。

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常用岩石的特点及建筑石材的技术要求。

重点为石料的构造、石料的技术性质及选用。

本章重点:

石料的构造、石料的技术性质及选用

本章难点:

岩石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基本要求:

掌握胶凝材料的含义和分类、石膏的原料与生产、凝结与硬化、技术要求、性质及应用;石灰的原料与生产、熟化与硬化、技术要求、性质及应用;菱苦土的组成、硬化及性质特点。

着重了解其性质和应用特点;水玻璃的组成、水玻璃的硬化、水玻璃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重点:

胶凝材料的含义和分类

本章难点:

菱苦土的组成、硬化及性质特点

第四章水泥

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与特性、水化产物和水泥石的组成;水泥石的性能和凝结硬化的关系;养护温度、湿度对水泥水化及凝结硬化的影响;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发展规律;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标号等的技术要求和实用意义;水泥石受腐蚀的内因;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水化热、抗碳化性对水泥应用的影响。

活性混合材料的常用品种、活性的来源、激发剂的作用;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特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几种常见硅酸盐水泥的共性与特性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与特性、水化产物和水泥石的组成

本章难点: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几

第五章混凝土

基本要求:

水泥品种、标号选择的原则、骨料颗粒组成、粒度、级配、颗粒特征、杂质含量等质量要求;了解混凝土对拌合用水的要求。

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分类、作用机理与使用效果、了解新型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原理、措施、掌握原材料对其性能产生波动的原因;了解建筑工程和民用建筑中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水泥混凝土。

本章重点:

水泥品种、骨料颗粒组成、粒度、级配、颗粒特征、杂质含量等

本章难点:

建筑工程和民用建筑中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水泥混凝土

第六章建筑砂浆

基本要求:

掌握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要求以及建筑砂浆配合比计算。

了解砂浆的种类及强度等级

本章重点:

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本章难点:

建筑砂浆技术性质

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基本要求:

掌握烧结砖普通砖的技术要求与应用,领会新型墙体材料改革的意义;了解建筑饰面陶瓷制品建筑玻璃的种类及各种材料的适用条件。

本章重点:

烧结砖普通砖的技术要求与应用

本章难点:

建筑玻璃的种类

第八章金属材料

基本要求:

掌握钢的主要性能;钢的分类。

了解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了解钢的冷加工与热处理的作用;了解钢的技术要求与选用。

了解铝合金的组成及分类。

本章重点:

钢的主要性能

本章难点:

的冷加工与热处理

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

基本要求:

建筑塑料的基本组成及基本性质,常用塑料制品及其应用。

掌握建筑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常用建筑涂料的类型,胶结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材料及常用胶结剂,教学要求了解塑料、合成橡胶及胶粘剂的组成和主要品种性能。

本章重点:

建筑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常用建筑涂料的类型

本章难点:

合成橡胶及胶粘剂的组成和主要品种性能

第十章防水材料

基本要求:

掌握石油沥青的组分、主要技术性能及衡量方法;掌握沥青防水材料,工程中用途广泛的油毡的构成、性能、规格。

了解沥青的分类;简易鉴别沥青的方法;煤沥青与石油沥青的性能区别;了解新型油毡的名称、性能及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沥青防水材料,工程中用途广泛的油毡的构成、性能、规格

本章难点:

鉴别沥青的方法

第十一章木材及制品

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为木材的物理及力学性质,要求掌握木材的构造,木材的种类与规格及综合利用含水量等因素对性质的影响。

了解木材的腐朽原因及防止措施。

本章重点:

为木材的物理及力学性质

本章难点:

木材的腐朽原因及防止措施

五、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时数

实践教学时数

1

绪论

2

2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

3

第二章建筑石材

2

4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4

5

第四章水泥

6

3

6

第五章混凝土

10

3

7

第六章建筑砂浆

2

1

8

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2

9

第八章金属材料

2

1

10

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

2

11

第十章防水材料

2

12

第十一章木材及制品

2

合计学时数

40

8

总计学时数

48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40004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开课学期:

第3学期

3学时/学分:

64/4(其中讲课32学时,实践32学时)

4.适用专业:

工程造价

5.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建筑工程测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1]工程测量,金和钟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2]建筑工程测量,陈乃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4年1月

6.课外自学要求:

多做多练,多摸索,查阅相关参考书目

7.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32学时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测量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本课程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建筑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能进行一般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和抄平,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能力的培养要求

1.了解建筑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

2.在理解水准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并对水准测量进行成果计算。

3.初步掌握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4.掌握施工中的定位、放线、抄平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质检方面的测量工作。

5.能阅读地形图,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