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62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docx

金融导论课程复习总结

1本章小结

1.简单地说,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即资金从短缺者向盈余者手中流动的过程。

通过金融活动,可以实现资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跨期分配。

2.金融学有六大基本原理,分别是货币有时间价值、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金融市场是有效的、管理者与所有者的目标相悖、商誉至关重要。

3.金融体系是金融中介、市场、工具、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法规的集合,它的基本任务是把稀缺的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手里转移给资金缺乏者手里进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金融体系包含货币银行体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个部分。

4.金融体系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中央银行、金融中介、工商企业、居民个人和外国参与者等,各主体特性不同,在金融市场上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5.金融体系主要有以下五大功能:

创造货币和金融资产、积累储蓄、借贷并投资、销售金融资产与转移金融资产。

6.金融体系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运作方式实现创造货币和金融资产、积累储蓄、借贷并投资、销售金融资产与转移金融资产的功能。

7.现代金融体系形成了两种差别很大的金融体制,即以市场为主的英美模式和以银行为主的欧洲大陆模式。

8.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表述资产收益的方式:

一是以绝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量,称为投资的收益额;二是以相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率,称为投资的收益率或报酬率。

9.投资的收益额通常来源于两个部分:

一是一定期限内通过持有资产带来的现金净收入;二是期末资产的价值(或市场价格)相对于期初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升值。

前者多为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后者则称为资本利得。

2本章小结

1.经济学家根据货币的功能来下定义,他们认为,货币就是在商品交换、劳务支付、或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2.货币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储藏。

3.根据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有商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形式。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层次划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5.不同层次的货币量,其活动和影响的经济范围也不同,它们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不同的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6.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7.一国的货币制度至少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种类、偿还、铸造发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8.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属本位制度与纸币本位制度。

3本章小结

1.一般来讲,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上的参与各方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买卖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其交易对象是各种金融资产,交易工具是货币资金。

2.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融资功能。

融资功能的一方表现为聚敛功能,另一方面表现为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还具有交易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反映功能。

3.按交易的金融资产的期限可将金融市场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被称为短期金融资产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市场。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为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

4.按要求权的种类,证券市场又包含固定收入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等债务工具和优先股被划分为固定收入市场,股票市场一般指不包括优先股的普通股市场。

5.根据金融交易合约性质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期货、期权市场等衍生品市场。

6.金融工具可分为债务性金融工具和权益性金融工具两类。

金融工具也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等两大类。

7.投资的收益,是指投资者拥有的金融资产价值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获得的资产增值。

投资的收益通常来源于两个部分:

一是一定期限内通过持有资产带来的现金净收入;二是期末资产的价值(或市场价格)相对于期初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升值。

前者多为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后者则称为资本利得。

(1)股票股利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股利收益率=

×100%

(2)股票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持有期收益率=

×100%

(1)

(2)式中:

D——现金股息;

                P0——股票买入价;

                P1——股票卖出价。

(3)债券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100%

(4)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100%

(3)(4)式中:

Yh——持有其收益率;

                Ym——到期收益率;

                C ——债券股息;

                P0——债券买入价;

                P1——债券卖出价;

                V——债券面值。

8.金融市场的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市场参与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1)收益率的方差(σ2)

收益率的方差用来表示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值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R)表示预期收益率,可用公式

来计算;Pi是第i种可能情况发生的概率;Ri是在第i种可能情况下资产的收益率。

(2)收益率的标准差(σ)

标准差也是反映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值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的指标,它等于方差的开方。

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和方差都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资产的风险大小,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情况,标准差或方差越大,则风险越大;标准差或方差越小,则风险也越小。

标准差或方差指标衡量的是风险的绝对大小,因而不适用于比较具有不同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

4本章小结

1.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遵循着两大传统经营模式,即英国式的短期资金融通模式和德国式的综合银行模式,这两大传统经营模式的形成与当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图为历史最悠久的银行英格兰银行

2.商业银行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

3.商业银行的业务可以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4.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通过吸收存款等方式获得资金(负债业务),然后再把所获资金用于放款或购买证券(资产业务),并从中获得利差收入,即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常见的资产业务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贴现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向企业借款)以及发行债券。

5.传统的中间业务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称狭义的中间业务或金融服务类业务。

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等。

6.表外业务指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形式多样,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即贸易融通业务,金融保证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

7.商业银行管理原则有三条,即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在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基础上争取最大的盈利。

8.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及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四个阶段。

5本章小结

1.每个国家都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代表一国政府在调控金融、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历史看,大致有两种方式:

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和由政府出面组建。

2.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制定与实施货币金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大职能。

3.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中央银行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业务的会计记录,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种类、规模及其结构都将会反映在其资产负债表上。

4.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主要是由国外资产、对政府的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以及其他资产等项目构成。

5.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主要包括储备货币、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本以及其他负债等项目构成。

6.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关系决定基础货币的发行,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与有关科目之间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这是决定中央银行职能发挥最基本的条件和最重要的保障。

7.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决策机构设置,决策权力划分,预算支出审批等方面与国会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主要是财政部)的关系。

8.中央银行独立性可以从组织和人事独立性、职能独立性、经济独立性三方面进行衡量。

6本章小结

1.同业拆借市场期限短、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成为货币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子市场之一。

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通常以1-2天为限。

2.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的确定和变化,要受制于银根松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其他金融工具的相对收益水平、拆借期限、拆入方的资信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3.商业票据是大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凭证。

按照承兑人不同,商业票据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票据;按付款时间不同,商业票据分未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按有无附属单据,商业票据分未光票和跟单汇票。

几种常见的商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和旅行支票。

4.经银行承兑的汇票即为银行承兑汇票。

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诺承担最后付款责任,实际上是银行将其信用出借给企业,因此企业必须交纳一定的手续费。

在这里银行是第一责任人,而出票人则只负第二位的责任。

5.短期国债市场在满足政府对短期资金需求、提供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场所等方面的同时,也为企业及其它市场投资者提供了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最佳渠道。

6.回购,是指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抵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包括正回购和逆回购。

正回购是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定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逆回购则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

7本章小结

1.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其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也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书面证明。

普通股是指每股股份享有平等权利,不受任何特别限制,股份持有人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而取得相应收益的股票。

2.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证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证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

证券交易所分为公司制和会员制两种。

3.场外交易市场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而言的,凡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以外进行的各种证券交易活动,都可划入场外交易范畴。

场外交易市场又分为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4.信用交易又叫垫头交易,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买卖时,向经纪人交付一定数量的现款或股票作为保证金,其余不足的部分由经纪人垫付进行交易的方式。

5.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6.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8本章小结

1.外汇市场是对由外汇需求者与外汇供给者以及买卖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场所或交易网络的统称。

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外汇银行、外汇银行的客户、中央银行、外汇交易商及外汇经济商。

2.按市场的组织方式不同,外汇市场可分为交易所市场和柜台市场;按市场参与者不同,外汇市场可划分为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按市场交易受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外汇市场可分为官方外汇市场和自由外汇市场;按外汇买卖交割期的不同,外汇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3.外汇汇率,又叫外汇汇价,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时使用的比率。

汇率标价方法分为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4.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是由现实的外汇供求状况所决定的。

而外汇供求状况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储备。

5.购买力决定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

以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其实质就是以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去交换外国货币的购买力。

因此,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6.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密切关系是通过国际间的套利性资金流动而产生的。

低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反之亦反。

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

7.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方式中最主要、最典型的交易方式有:

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易以及套期保值和套利等方式。

9本章小结

1.所谓货币需求就是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的财产的需求。

货币需求要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要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剔除价格影响的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则是受价格波动影响的需求。

2.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主要以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为代表。

费雪的理论强调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流通中的货币越多,物价越高。

马歇尔的理论则强调货币占财富的比重,货币的停留时间越长,货币的价值越高,物价越低。

3.凯恩斯把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则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4.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恒久性收人和货币相对于其他可替代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的函数。

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稳定,且对利率波动不敏感。

5.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它是一定时点上经济中的货币存量。

货币供给量包括存款量和现金发行量,它是银行体系信贷收支的结果,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6.基础货币由银行准备金加流通中现金,基础货币为高能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负债,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的增减都会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增减。

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贷款,政府的预算赤字,以及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资产都会影响其对基础货币的发行。

7.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量之比,它是由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通货与活期存款比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共同决定。

中央银行可以调控准备金率r,但其它变量则基本取决于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

10本章小结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政策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水平总称。

2.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及其政策效果等内容。

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由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构成。

4.货币政策工具划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由直接信用关注与间接信用管制构成的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三种。

5.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必须具备可测性、可控性与相关性三个条件。

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货币政策措施出台后,影响中间目标的变动,作用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进而带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实现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目标。

目前主要有两种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资产结构调整理论和信贷渠道调整理论。

凯恩斯强调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弗里德曼强调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机制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政策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利率在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第二、货币政策影响领域与过程不同。

第三、货币供给影响国民收入的途径不同。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7.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需要制定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的时间差。

货币政策时滞可以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存在,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怀疑。

11本章小结

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著上涨。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Deflator)等。

2.通货膨胀的划分主要有:

①根据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程度与速度,可分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或恶性通货膨胀”三种;②根据物价上涨方式,可划分为公开的通货膨胀和隐蔽的通货膨胀两类;③根据通货膨胀能否被预期,可划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④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四种类型。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商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其总供给量而造成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对它的解释有:

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两种理论都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与凯恩斯学派相比,货币学派更强调货币供给对总需求的影响,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

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形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及利息)的上升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动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5.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时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两者共同作用。

无论先由需求过度引起,还是先由成本上升引起,都会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通货膨胀。

6.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由于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异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不一致性等结构性因素,造成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7.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由有三种形状:

凯恩斯主义的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失业与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二是货币主义的短期向右下方倾斜,长期为垂线;三是理性预期的,长期和短期都是条垂线。

8.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归纳起来不外乎抑制需求增加的紧缩性货币财政政策、抑制成本增加的收入政策、增加供给能力的供给政策、改善经济与生产结构的结构调整政策,以及防止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对外经济政策等。

9.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币值不断升值的现象。

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甚至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主要在于运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12本章小结

1.金融创新是指,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机构在金融制度、金融组织、金融工具、金融业务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所进行的变革活动。

就其性质来讲,金融创新其实就是出于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领域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与开发。

2.按金融创新工具所起的金融中介作用来分类,可以把金融创新工具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第二类是流动性增强型金融创新,第三类是引致债权(或债务)型金融创新,第四类是引致股权型金融创新。

3.金融工具是表示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凭证。

4.导致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管制、风险、竞争和技术。

5.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主要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来实现的。

6.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及传导过程三方面。

7.衍生品是基础金融工具的派生物,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13本章小结

1.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有时将其简称为"金融脆弱",则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2.金融危机即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的负债超过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导致挤兑和资产构成的其他转换,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政府干预的情形。

3.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等类型。

4.可以从金融交易行为、金融系统运行和政府政策影响三方面对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5.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专业的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或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具体包括制定监管规则,执行监管规则及对不合规金融行为的惩罚等管理措施。

6.金融监管方法是指金融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能所用的方法。

监管者在监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监管方法。

7.监管内容往往从监管流程角度来划分,分为市场准入监管、持续性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8.金融监管体制是为了实现监管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