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630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docx

近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二

板块综合检测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9·泰州质检)据统计,1850年英国对华出口的工业品总值较1844年少了约75万英镑;同期,英国输华的纺织品总值也低于1845年的水平,1854年甚至降到64万英镑。

这一现象(  )

A.表明中国棉纺织业具有技术优势

B.成为英国对华发动新战争借口

C.说明英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反映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放慢

答案 B

解析 当时中国的棉纺织业属于传统的手工业,没有技术优势,排除A项;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英国对华输出商品并非如预想的那样,因此英国认为清政府门户开放不够,从而以修订条约遭到拒绝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项。

英国输出中国的商品总值有所下降,是中国自然经济抵制的结果,不是英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排除D项。

2.(2019·徐州模考)“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

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

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

”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威廉和玛丽可知,此时是光荣革命后,故A项错误。

根据题干中“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可知,此时的国王仍有一部分权力,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权力在增大,故C正确。

D项与题干无关。

3.(2019·无锡质检)1777年美国通过的《邦联条例》规定:

中央政府有决定战争与和平之权,有订立条约与结盟、任命与接受大使之权,有审核各州边界纠纷之权,有任命军官、管理军队之权,为了各邦的共同防御和共同福利,向各邦议会分派和收缴费用之权。

这些规定(  )

A.预示了美国邦联的美好前景

B.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限

C.表明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D.体现了邦联的集权性质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邦联政府没有政治实权,不能解决美国独立后面临的军事与经济危机,故排除A项。

依据材料可知,《邦联条例》规定了中央政府的相关权力,结合所学,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权力受到限制,无法有力地控制地方,故B正确。

依据材料“向各邦议会分派和收缴费用之权”可知,邦联政府无法直接向地方征税解决财政问题,故排除C项。

松散的邦联体制下,各州自主性较强,中央无力控制,故排除D项。

4.(2019·宿迁月考)“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

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

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

”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

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

B.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商业,即对外转口贸易,说明其经济基础相当脆弱,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在后来英荷战争中失败,衰落下来,B正确;A、C、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5.(2019·泰州月考)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只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答案 A

解析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与材料中“不只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相符,故A项正确;带来技术突飞猛进与材料中“不只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不符,故B项错误;增强改造自然能力与题中作者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奖项设立,故D项错误。

6.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这一政策(  )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有利于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

D.加剧了南北半球的贫富差距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所以应该是商品输出,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B项正确;英国的贸易政策对落后国家是一种掠夺,不是有利于贸易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南北半球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7.(2019·徐州质检)“(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

”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  )

A.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是打击而非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不等于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故C项正确;基督教会包括材料中“宗教改革派”和罗马天主教会,故D项错误。

8.(2019·南京模拟)卢梭在《忏悔录》中以一个平民形象,体现了生来具有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不惜万死也要把暴君除掉的愤慨,在受到迫害时不肯屈服,仍然我行我素,也要顽强抗争的斗争精神。

该作品表明(  )

A.卢梭倾向于用革命手段获得民主

B.废除君主专制是启蒙思想的核心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是卢梭的追求

D.卢梭有推翻君主专制的斗争精神

答案 D

解析 《忏悔录》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

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

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是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

故D正确。

9.(2019·江阴模考)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

《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

“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

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

”这一“新的宇宙哲学”(  )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

C.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验证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并不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否定,排除A项。

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的应该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是在17世纪提出来的,排除B项。

运用实验与数学的方法来进行表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相对论是用实验表现不出来的,排除C项。

10.(2019·常州月考)“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是(  )

A.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典型人物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无关,故排除A、B、C。

依据材料“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可见材料强调的是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的特点,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典型人物,故D项正确。

11.(2019·苏州质检)近代巴黎举办了一次“无名画家展览会”。

参展的几十位艺术家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把现代光学和色彩综合起来,从物体的本质和表象上进行艰苦的探索,用微小的笔触画在作品上,以保持纯色状态在空间中的混合。

这一艺术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是(  )

A.世界战争给人类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B.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C.工业革命全面而深刻影响西方社会

D.欧洲民族运动高涨忧患意识增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把现代光学和色彩综合起来,从物体的本质和表象上进行艰苦的探索,用微小的笔触画在作品上,以保持纯色状态在空间中的混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绘画风格属于印象画派。

在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一些法国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画坛,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这种对“光”和“色”效果的追求,是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C项正确。

A、B、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12.(2019·南京月考)《南京条约》第十款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五口通商章程:

海关税则》“将6类160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

”条约内容变化带来的教训是(  )

A.抑商制度束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B.清政府没有清醒认识国家利益

C.“平等”相商冲击“天朝”观念

D.学会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海关税则》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体现的是晚清政府闭目塞听与世界缺乏交流沟通不懂得国际贸易和外交规则的一面,故D符合题意。

13.(2019·宿迁模考)刘亚洲上将指出:

“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

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

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不是强调甲午战争的不幸,而是强调甲午战争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

材料是强调甲午战争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不是侧重在灾难方面,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我们可知甲午战争大大刺激了中国人,有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进行制度改革,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对清政府自我认知的影响,排除D项。

14.(2019·徐州月考)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

“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

”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

A.罢免曹、陆、章职务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答案 D

解析 罢免曹、陆、章职务是在巴黎和会期间,故A项错误;学生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标志,且与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着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15.(2019·江阴模考)如图是反映抗日战争的一组漫画。

对这组漫画理解合理的是,这组漫画(  )

A.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B.创作于九一八事变期间

C.表明抗战已经进入反攻阶段

D.主题是坚信中国的抗战必胜

答案 D

16.(2019·常州月考)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变化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故C正确。

17.(2019·南京模考)“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的清末,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是在民国初年,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推动是在1927年之后,故D项错误。

18.(2019·常熟月考)19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

在他们看来,“三纲之说,非孔孟言也。

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无道,是君不得为臣纲也”,并指出“三纲之说,董子释之,朱子述之,皆非也”。

这一思潮(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

C.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D.具有否定传统的启蒙作用

答案 D

解析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所以排除A;材料只是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提出质疑,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所以排除B;材料“19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中的“纲常名教”指的是儒家的三纲五常,对儒家思想提出质疑,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并没有体现为变法提供社会基础,所以C错误,D正确。

19.(2019·无锡月考)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

该广告表明(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家对时势的策略性利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1919年5月17日”不是抗日战争,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可知广告的主体不是《申报》,故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实业救国思潮在19世纪末已经流行,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兴业烟草公司“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的广告可知,民族资本家在宣传产品时利用了反对日本占领青岛的时事,故D项正确。

20.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

A.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B.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

C.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D.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三民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题,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13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

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

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

“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

”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

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

……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科举考试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和客观效果。

(4分)

(3)据材料二,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冲击“中体西用”宗旨的表现。

(6分)

答案 

(1)变化特点:

吸取西学之长,补充科举;改革考试科目,讲求实学。

原因:

激发科举制的活力。

(2)主要意图:

维护经学(或圣教、儒学)权威。

客观效果:

算学等实用学科受学生欢迎,推动教育近代化。

(3)表现:

维新变法,冲击“中体”;辛亥革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体”。

22.(13分)(2019·江苏省仪征中学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战,何来五四?

”要认识五四的起源,必须追溯到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中国观和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

自此以后,民族主义因此成为中国的主旋律,加入国际社会变为平等一员,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又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是1918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定,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2000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以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

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

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

留日学生“从日本人学到的近代知识和从他们得到的轻蔑对待,混合了他们自己对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政策的愤恨,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意识”。

因此,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很自然的走在前列。

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完成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

(3分)

(2)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对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原因”的观点进行评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0分)

答案 

(1)观点:

五四运动与一战直接相关,没有巴黎和会的刺激就未必有五四运动的发生。

(2)评述:

认识:

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全面。

五四运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论证:

国际因素: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帝情绪的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

国内因素:

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阶级矛盾尖锐;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也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条件;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救国热情,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留日学生爱国斗争的影响和推动。

关于五四运动原因的全面认识,应把偶然事件放进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去寻找隐藏着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因素。

23.(14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国家建立的原则有过深入的讨论,这对美国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人性恶的前提假设,认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内心欲望的驱使,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下。

……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深受霍布斯思想的影响,通过追随霍布斯的思想,汉密尔顿提出按照人类实际是什么来对待人类。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控制了。

”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专制集权思想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做准备,一个强大的“利维坦”是克制人类走向邪恶和混乱的必要工具。

国家的工具性在此显得十分突出,国家的主权就是制定法律、决定和平与战争、统率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和授勋等各项权力。

——陈刘杰《联邦党人国家构建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

他说:

“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

”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

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国家观及其目的。

(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反联邦党人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6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争论为美国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哪些理念。

(3分)

答案 

(1)国家观:

需要建立一个专制集权且需要制约的政府。

目的:

遏制人性之恶;建立理性化的国家;国家职能运行的合理化(工具性)。

(2)理由:

影响公共福利;有专制暴力倾向;有贵族化倾向。

思想:

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分权制衡。

(3)理念:

妥协与包容;理性的精神;民主与法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