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64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XX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村

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单位

二OO七年八月

 

******村

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董事长:

a

总经理:

a

总工程师:

a

项目负责人:

a

参编人员:

a

设计单位

二OO七年八月

第一章总论4

1.1项目名称、地点及主管建设单位4

1.2编制依据4

1.3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5

1.4编制范围6

1.5项目所在地概况及自然条件6

1.6建设内容12

1.7投资估算12

1.8效益分析12

第二章项目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13

2.1项目建设的背景13

2.2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5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20

3.1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20

3.2项目的技术情况21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3

4.1建设内容23

4.2建设规模23

第五章项目建设目标24

5.1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24

5.2排水管网系统目标24

5.3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目标25

5.4项目考核指标26

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29

6.1排水管道改造工程29

6.2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41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5

7.1项目的投资估算45

7.2资金筹措47

第八章项目实施及管理计划49

8.1项目的实施49

8.2项目的运营50

8.3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51

第九章综合效益分析52

9.1环境效益52

9.2社会效益52

9.3经济效益53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54

10.1结论54

10.2建议55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地点及主管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村环境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地点:

******村

(3)建设单位:

******镇人民政府

1.2编制依据

(1)《国家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1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对策》(国家建设部、环保局、科技部2000)

1.3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突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以试点示范为先导,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主要的编制原则如下:

(1)突出污染防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针对项目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先解决当地突出的生活垃圾污染、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重点保障项目区开展污染防治必需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与利用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

(3)坚持科技先行,多方筹措资金

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选择满足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节约能耗、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方案,建立保障“行动计划”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1.4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镇际村污染整治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拟建项目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建设规模、工艺方案选择、项目目标、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效益、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项目进行了方案设计。

1.5项目所在地概况及自然条件

1.5.1地理位置:

1.5.2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峰、洞、谷、梁、岭、壑众多,奇石、古木常见,构成了地貌的基本轮廓。

中低山。

为强烈侵蚀地貌,多在泗溪一片,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山顶呈圆形或尖形,山坡角度多为40度—50度。

2.气候

******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4538.5mJ/m2,年日照数1815.9h,日照率41%。

年平均温度15.9℃,无霜期230天。

常年平均降雨量1779.9mm左右,年降水日数161天,且年降水量的75%集中在春夏两季。

区域年蒸发量1226.9mm,相对湿度年平均为79%。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3.水文

4.生态环境状况

1.6建设内容

污染整治项目由以下3部分组成:

(1)排水管网建设:

通过现有管网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建设独立的雨水及污水收集、排放系统。

(2)污水中继提升泵站(污水进入宏村镇污水处理总管):

服务整个村庄,服务人口1400人。

(3)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建立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服务整个村庄,服务人口1400人,日处理量2.5吨。

1.7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01.5万元,计划项目法人自筹资金221.5万元,申请项目专项资金80万元。

1.8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国家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是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造福社会的环境保护工程,主要效益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新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示范点,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章项目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

在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前较为突出的农村环境污染可以归结为以下3类:

1.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按耕地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600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安全上限。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人居环境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

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

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3.乡镇企业和集约化养殖场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工业污染

  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直接污染的危害。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与乡镇企业存在类似污染问题的是,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

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另外,农村由于污水灌溉和堆置固体废弃物,大量承受了工业污染的转移,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延伸的食品污染。

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

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平方公里。

  农村环境污染已经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中国农村有近3亿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

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

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2.2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但由于环保基础设施的缺乏,环保管理能力的欠缺,村民环境意识较差,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由于旅游的发展,大量宾馆及农家乐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

不仅影响了村庄的形象,还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

(餐饮及生活污水现状图如下)

餐饮废水

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的建设是治理发展地区农业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村镇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的污水量不断增多,由于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已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

2.3.2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

******村随着规模扩大,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多,“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的习惯尚未改变,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卫生和村民身体健康。

为有效地控制生活垃圾及其它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尽量使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卫生质量,必须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筒(箱),及时收集村庄生活区产生的垃圾废物。

根据村庄人口规模、清运路程,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中转站。

从而较为彻底地解决垃圾的消纳出路问题。

2.3.3项目建设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以全面、协调、持续的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全适性的生活条件。

项目建设将完善村镇环保基础设施,净化美化环境,为村民创造了洁净优美、生态健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2.3.4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国家环保总局经过认真筹备和组织,编制完成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坚持以土壤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试点示范为先导,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村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的文件精神,创造条件开展新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工作,希望通过项目的建设改善村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全县的农村环保工作带来示范作用。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3.1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

(1)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本项目已经完成项目的立项,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将进一步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核、论证、评估。

(2)设计委托

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后,将按照定点及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要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进行初步方案设计。

(3)初步设计论证报批

初步方案做好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论证审定后报建管部门审批,并按建管部门要求征求消防、市政、环保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4)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将建管部门及各行业部门审查意见通知设计单位调整、修改方案后照图申办、报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招投标

规划许可证批准后,通知设计单位做施工图,并根据工程要求编写招标文件。

按照安徽省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

揭标后通知中标单位,双方签订施工合同。

(6)签订施工合同

按照单位工程要求及中标通知书,由中标单位草拟施工合同,经审查、各有关部门会签后,报有关领导审定无误,签订施工合同。

(7)申办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签订施工合同后,办理质监站等有关部门手续后,到市建委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8)放线、验线、开工

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约请地质勘察部门按建设规划批准的方案放线,经规划管理人员现场验线后开工。

3.2项目的技术情况

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技术已有成熟的应用和经验,本可研将依据国家环保厅发布的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根据宏村镇际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工艺方案和治理技术。

①污水处理管网铺设: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际村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污水管道主干管埋设在际村街,由北向南最终通过中途提升泵站进入污水处理厂。

②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进入宏村镇污水处理总管道。

③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

按照“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的模式进行规划。

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4.1建设内容

表4-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项目分类

主要内容

1

排水管道整修

通过现有管道改造,完善污水收集、排放系统。

2

污水提升泵站

建设一座污水提升泵站,将******村居民生活污水纳入******镇的污水主管网。

3

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服务整个村庄,服务人口1400人。

建立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

4.2建设规模

表4-2项目建设规模一览表

序号

项目内容

单位

建设规模

1

排水管道改造

3500

2

检查井

110

3

污水处理提升泵站

米3/天

2000

4

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吨/天

2.5

第五章项目建设目标

5.1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项目实施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围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大力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倡导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引导当地农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速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将宏******村建设为******省生态示范村。

5.2排水管网系统目标

村内已建污水管道,但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为了确保服务范围内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及处理,必须在现有污水管道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本工程在污水处理站建设的同时需要完成污水系统管网的建设。

******村区域为非古民居保护区,根据现状及规划建设条件,可按常规方案收集镇区污水,即:

按照规划路网结合现状情况敷设重力流污水管网,将水墨******村等按分流制建设的新区的污水收集经中途提升泵站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对于尚未改造的老居住区,有条件的将其原有渗坑改造、污水接入管网,暂时无法改造的,也为其留有接管条件,以方便其尽快排污至城镇污水系统。

5.3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目标

通过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的建设,******村的居民生活垃圾将得到合理处置,居民的生活环境将有极大的改善,村庄的整体形象将有根本改变,符合生态村的指标要求。

现有垃圾收集设施

5.4项目考核指标

******村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解决村内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生活垃圾合理处置,村容村貌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意识将有较大的提高,最终实现安徽生态村的各项指标。

表5-1生态村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序号

考核指标

指标值

农村社会

经济发展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高于地方(县、市、区)

平均水平15%

2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0%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4

清洁能源普及率

≥80%

农村环

境质量

5

改水改厕改圈普及率

≥90%

6

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

≥70%

7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

≥85%

8

农药使用强度

≤3kg/hm2

9

化肥使用强度

≤280kg/hm2

10

农用地膜回收率

≥45%

指标解释:

1、农民人均纯收入。

指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

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

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

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2、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指行政村辖区内居民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程度。

3、清洁能源普及率。

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指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风能、地热能、液化气能等。

计算公式:

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全村农户总数

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指全年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占当年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的比率。

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粉碎还田、速腐还田、过腹还田、用作燃料、秸秆气化、建材原料、食用菌生产、编织材料等。

露天燃烧、田头堆放或暂存等,不作为综合利用计算。

5、改水改厕改圈普及率,指实施改水改厕改圈并通过有关部门验收的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比例。

6、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

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指村庄内生活垃圾不随意乱倒,集中堆放到指定的地点,之后交由有关卫生部门处理或自行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指卫生填埋、焚烧、制造沼气和堆肥)。

计算公式

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的垃圾量/全村垃圾实际产生量

7、农药施用强度。

指经折纯后的单位面积化学农药施用量,计算公式:

农药施用强度=全村化学农药施用总量(折纯量)/全村耕地总面积

8、化肥施用强度。

指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与耕地总面积之比。

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

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

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9、农用地膜回收率。

指当年回收、利用的不可降解的地膜量占全村使用的不可降解的地膜总量的比率。

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

6.1排水管道改造工程

6.1.1管网布置原则

管网布置时,主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保护水质,力求通过工程措施,控制水污染;

(2)根据宏村镇的总体规划及排水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其地貌条件,力求做到技术方案上可行、经济合理;

(3)合理确定污水干管的位置,使污染控制效果良好;

(4)结合地形特点布置管道和泵站,尽量减小管道埋深和提升泵站的数量及规模。

(5)管道的覆土深度应首先考虑满足服务范围内的收水要求以及相互间的衔接,并考虑为其它市政管线予留适当的竖向空间。

(6)污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且尽量减少与河道、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7)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6.1.2污水管道布置

根据******村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污水管道主干管埋设在际村街,由北向南最终通过中途提升泵站进入县城污水处理厂。

考虑******镇域的污水收集,在相应的道路预留支管,其高程需满足******镇域所有污水自流排入的要求。

管网布置详见附图。

6.1.3污水管道的计算及设计标准确定

目前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仍有用均匀流公式。

常用的公式为:

流量公式:

Q=W³V

流速公式:

V=R³i/n

式中:

Q:

流量

W:

过水断面面积(㎡)

V:

流速

R:

水力半径

i:

水力坡降

n:

粗糙系数

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的粗糙系数n取0.014

a.设计流速

如果污水在长时间内低速流淌,固体杂物就会在管内沉积,这样不仅会减少过流断面,还会对管道造成腐蚀。

因此污水管道设计时应使污水流速大于最小不淤流速。

设计污水管道坡度是确保在半满流的情况下最低流速不小于0.6m/s。

虽然建设坡度大的管道费用比维护相对坡度缓和的管道费用要高,为便于管理设计中采用稍大的具有自清流速的坡度。

为了防止管道不因流速过快而受冲刷造成管道损坏,管道最大平均设计流速控制在2.5~3.0m/s。

b.设计坡度

******地势较为复杂,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分平坦区和非平坦区进行分别设计,对于地形平坦区,如果设计管道坡度较大,虽然可以减小管径,埋深、挖方量增加使其并非经济。

经比较,管道的经济坡度在I=(0.5~3)之间;对于地形高差较大区,如果设计管道坡度较大,虽然可以减小管径及埋深、方便施工,但坡度过大同样流量下的流速必然增大,流速过大易造成管道损坏,相应增加了管道的日常维护费用,对于这样的地区管道坡度在选择时根据管道的最大流速来确定管道坡度,局部不满足区,考虑采用跌水等措施来解决流速过大问题。

c.设计充满度h/D

我国规定污水管道按不满流(h/D≤1)进行设计,其最大设计值充满度的规定如下:

管径(D)或暗渠高(H)(mm)最大设计充满度(h/D或h/H)

200~3000.55

350~4500.65

500~9000.70

≥10000.75

d.管道设计埋深

本设计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以保证管道承受一定的外部荷载,并处于冰冻线以下为原则。

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宜小于0.7m。

为了避让现有或待建的供水管、煤气管和电缆,同时考虑支管接入,一般将污水管道的覆土深度至少为1.00m。

管道也不宜埋深太深,因为埋得越深,建设成本相应就越高,同时运行和维护成本也就越高。

一般埋深7.5m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埋深超过了7.5m,可以考虑建造提升泵站。

6.1.4污水管道工程量

根据近期管网工程的服务范围,污水管网工程量情况见下表:

******镇污水工程污水管道工程量表

管道性质

材料

管径(mm)

数量(单位:

m)

自流管道

PE管

d300

2000

d400

600

钢筋混凝土管

d800

500

检查井

φ800

110座

压力管道

钢管

DN100

400

合计

6.1.5管材选用

污水管道的管材选择应从工程的规模、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