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93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docx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

PART:

1导论

《第一套》

一、填空

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工作程序是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及统计推断法。

4、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

(信息)、(咨询)、(监督)及辅助决策等职能。

二、单选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C)

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

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D)

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

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B):

A、差异性B、同质性

C、社会性D、综合性

4、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

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

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

5、一个统计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指志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6、变量包括标志和(D)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D、指标

7、在研究某城市商业企业状况中,某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A)

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

C、变量值D、标志变量

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产品质量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B):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9、就统计指标而言,变异是指(D):

A、数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B、质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C、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D、以上都是正确的

10、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总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也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选题

1、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BC):

A、意识活动B、实践活动C、认识活动D、改造活动

2、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ABD):

A、总体随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现而改变。

B、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可以改变为总体单位。

C、只能是总体变为总体单位D、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单位可以改变为总体。

3、在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C):

A、教师职务B、教育水平

C、学习态度D、考试成绩E、出勤率

4、某企业950名职工的每个人的工资资料中(ACD):

A、职工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B、950是标志值

C、每名职工是总体单位D、每个职工工资是统计标志

E、有950个标志值

5、下列变量中,离散变量是(CDE):

A、总产值B、体重

C、设备台数D、职工人数

E、牲畜存栏头数

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CD):

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B、男性是品质标志

C、年龄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数是数量指标

7、在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调查中(ABC)。

A、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统计指标B、科技人员数是统计指标

C、每一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D、年龄是统计指标

8、影响农作物收获率高低的数量标志有(ACD):

A、深耕程度B、地形条件C、施肥量D、浇水量

9、对某市工业设备状况进行调查(BCD):

A、全市所有的工业企业是总体B、全市所有的工业设备是总体

C、每一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D、每一工业企业是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标志?

举例说明什么是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教材第11页)

2、什么是可变标与不变标志?

(教材第12页)

3、指标与标志有何区别?

(教材第12页)

第二套

一、填空

1、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实体。

2、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体现着全体与个体,(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3、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可变标志)与(不变标志)。

二、单选题

1、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A)

A、量的方面去研究其质的方面B、质的方面去研究其量的方面

C、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

2、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研究活动是(B)

A、定性认识活动B、定量认识活动

C、既是定量又是定质的认识活动D、计量而不是质的认识活动

3、社会经济统计能否充分发挥认识社会的作用,在于(D)

A、统计总体的差异性B、统计阶段的连续性

C、统计过程的完整性D、统计资料的真实性

4、统计学研究的特点是(D)

A、同质性、具体性、数量性B、具体性、数量性、总体性

C、综合性、大量性、数量性D、总体性、变异性、数量性

5、在统计工作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其理由在于(B)

A、个数数量很多B、个体偶然偏差趋于抵消

C、如实反映情况D、个体产生的偏差忽略不计

6、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一天内用于自习的时间”是(D)

A、总体B、变量值C、指标D、标志

7、对某企业200名职员调查其某月的工资,其中某人月工资3560元,则月工资是(C)

A、品质标志B、不变标志C、数量标志D、指标

8、为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设备情况,总体是(D)

A、该地区所有工业企业B、该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C、该地区每一个工业企业D、该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生产设备。

9、对某市服装企业进行调查,其总体单位是(D)

A、该市所有经营服装的企业B、该市全部服装的价格

C、该市某种服装的价格D、该市每一个经营服装的企业。

10、要了解某班学生的某门课考试成绩,则质量指标为(D)

A、每个学生的分数B、某位学生的分数

C、所有学生的分数总和D、该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三、多选题

1、要了解2000户养蚕专业户的生产情况,其数量标志为(AC)

A、每一专业户的差蚕张数B、2000户专业户的收入

C、每一专业户的收入D、养蚕专业户的户数

2、在工业普查中(BC)

A、机器数是连续变量B、每一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全部工业总产值是统计指标D、某企业的机器台数是变量值

3、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因研究目的的变化存在着变换关系,其变换方向(ABCD)

A、与总体和总体单位变换方向相同B、总体不变,统计指标也不变为标志

C、总体变为总体单位,指标则变为标志。

D、总体单位变为总体,标志则变为指标。

4、连续变量的数值(BCD)

A、是以整数断开的B、相邻两数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C、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D、是连续不断的。

5、统计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CD)

A、数量结构B、数量对比法C、数量特征D、数量关系

6、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BCD)

A、职工工资B、职工年龄C、机器台数D、储蓄总额

7、对某医院全体医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则(ABCD)

A、该医院全体医生构成总体B、该医院每一个医生是总体单位

C、工资、年龄、身高是可变的数量标志D、社会职业、工作单位是品质标志,也是不变标志。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变异,为什么说有变异才有统计?

(教材第5页和第12页)

2、如何认识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教材第11页)

PART:

2统计调查

复习作业题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按调查时间的连续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对某市机械工业设备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所有机械工业设备),调查单位是(每一台机械工业设备),填报单位是(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3、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所花的)的期限。

4、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5、我国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统计报表)。

6、对在全国钢产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十大钢铁企业进行钢产量生产调查,这种调查方式称为(重点调查)。

7、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有意识)的加以选择,而抽样调查的样本单位是(随机)加以选取。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B)

A、调查时间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D、调查表

2、某市进行工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B)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

3、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B)

A、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B、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C、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D、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技术等情况(D)

A、填报单位是每个职工B、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个企业

5、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B)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6、一项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还是非全面调查,关键在于(D)

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B、是否按期填报

C、是否制定调查方案D、是否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三、多项选择题

1、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一台设备是(AC)

A、调查单位B、调查对象C、总体单位D、填报单位E、调查项目F、报告单位

2、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内容有(ABE)

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标志性质D、确定资料使用范围

E、确定调查项目

3、我国目前的人口普查是一种(ABC)

A、全面性调查B、一次性调查

C、定期调查D、不定期调查

E、专门调查

4、第六次人口普查(BD)

A、调查对象是每一户家庭B、调查单位是每一个人

C、填报单位是每一个人D、调查对象是全国人口

5、典型调查(ABD)

A、是专门组织的调查B、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

C、调查单位是随机抽选的D、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

E、在一定条件下,可根据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指标的真值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

它在整个统计研究中占有什么地位?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材第20和21页)

2、什么统计调查方案?

它包括哪些内容?

(教材第24页-30页)

3、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

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材第23页-24页/33-37页)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

(教材第25页-26页)

5、普查的目的、优点是什么?

进行普查遵循哪些原则?

(教材第35页-36页)

6、抽样调查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几种?

(教材第211页)

7、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和优越性?

它在统计调查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教材第37页)

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什么含义?

(教材第36页)

PART3:

统计整理

复习作业题

《第一套》

一、填空

1、统计整理是从数量上对于(个体)特征的反映过渡到对(总体)特征反映的转折点。

2、组距数列按各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3、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相等);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4、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上限+下限)/2),用组中值来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必要的前提,

即(各组单位数在本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5、统计表的宾词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部分。

二、单项选择

1、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2、按组距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称为(B)

A、分配数列B、组距数列C、分组数列D、分布数列

3、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A、相等或重叠B、不等C、间断D、以上都对

4、下面属于变量分配数列的资料有(B)

A、大学生按专业分配B、电站按发电能力分配

C、商业企业按类型分析D、企业按国民经济部门分配

5、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B)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

6、计算向下累计次数或比率时,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C)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D)

A、横行标题B、主词C、纵栏标题D、总标题

8、统计表的主词是指(A)

A、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B、描述研究对象的指标

C、宾词的具体表现D、总体单位标志的总称

9、填写统计报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有(A)种符号表示。

A、—B、……C、○D、×

三、多项选择

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的理由,是因为这原始资料是(ACE)

A、零碎的B、具体的C、分散的D、概括的E、不系统的

2、统计分组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含义(BC)

A、对个体来讲,是“分”B、对个体来讲,是“合”

C、对总体来讲,是“分”D、对总体来讲,是“合”

E、无法确定是“分”与“合”

3、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ABC)

A、钟形分布B、U形分布C、J形分布D、S形分布E、+形分布

4、对离散变量分组(DE)

A、首尾两组一定得采用闭口组限B、只能用单项式分组

C、只能用组距式分组D、组限可重叠也可不重叠

E、组距相等也可不相等

5、某市商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分组标志的名称写在统计表中的(BE)

A、总标题栏B、主词栏C、宾词栏D、横行标题E、纵行标题

四、简答题

1、统计分组作用有哪些?

(教材第43页)

2、如何正确确定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分组界限?

(教材第47页)

《第二套》

一、填空

1、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总体)按照某(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有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2、学生人数按成绩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按性别、民族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3、次数分配是由(各组名称)和各组相对应的(单位数)两个要素构成。

4、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U型分布)、(钟型分布)、(J型分布)。

5、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它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B)

A、划分各组界限B、分组标志的选择C、确定组数D确定组距

2、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B)

A、成正比B、成反比C、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两者无关系

3、按数量标志分组时,连续变量(B)

A、只能是单项式分组B、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C、既可是单项式分组、也可是相距式分组D、既不可作单项式分组、也不可作组距式分组

4、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组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将此组(B)

A、归并到作为上限的那一组B、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C、归并到上限组与下限组均可D、另立一组

5、组距数列中,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是(A)

A、用相邻组的组距代替B、用相邻组的组中值代替

C、用所有组的组平均数代替D、用开口组的下限(或上限)加上(或减去)相邻组组距求得

6、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依据是(B)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B、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D、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7、变量数列是(B)

A、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制的数列B、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制的数列

C、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制的数列D、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的数列

8、统计表的结构,从其外形看,是由(D)

A、标题和数字资料两部分构成B、标题、横行、纵栏三部分构成

C、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构成D、标题、横行、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

9、某轻工局将其所属企业作如下分组:

全民所有制企业:

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

固定资产在500—100万元

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

集体所有制企业:

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

固定资产在500—1000万元

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

以上分组是(B)

A、先按品质标志划分、再按数量标志划分的平行分组

B、先按品质标世划分,再按数量标志划分的复合分组

C、按两个品质标志分组

D、先按品质标志划分,再按数量标志划分的简单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试判断哪些属于品质标志分组(CDE)

A、按工资分组B、按年龄分组

C、按地区分组D、按行业分组

E、按规模分组

2、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CE)

A、各组变量值B、现象所属时间C、各组名称D、现象的发展水平E、各组频数和频率

3、统计整理前需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查,其主要内容是审查(BC)

A、资料的科学性B、资料的准确性

C、资料的完整性D、资料的及时性

E、资料的统一性

四、简答题

1、变量有哪两类?

用它们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其组限表示方法有何不同?

为什么?

(教材第48页)

PART4: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复习作业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为(总量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社会经济统计中,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3、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志总量指标的确定,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变动而不同。

4、相对指标是通过现象或事物间的对比,用一个(比率)来说明其相互关系。

5、两个数字对比,当子项数值和母项数埴差别很(小)时,常用倍数或系数表示:

差别很(大)时,常用千分数表示。

二、单选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A)。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总体总量指标和标志总指标D、价值指标和实物指标

2、学生数以人作为计量单位,这种计量形式称为(A)。

A、自然计量单位B、标准实物单位

C、度量衡单位D、劳动单位

3、计划规定成本降低5%,实际提高了2%,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于(B)。

A、107%B、107.4%

C、93.1%D、110%

4、某班全部学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这种指标属于(C)。

A、强度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

5、平均每人分摊主要产品产量是反映现象的相对程度的(B)。

A、结构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

6、某车间3月份生产老产品的同时,新产品小批投产,出现了6件废品,全车间废品率为1.5%,4月份老产品下马,新产品大批投产,全部产成品为10000件,其中废品为13件,则4月份产品质量(D)。

A、下降B、不变

C、不确定D、提高

7、每平方公里铁路长度属于(D)。

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8、比例相对指标所反映的比例关系,是属于一种(A)。

A、结构性比例B、比较性比例

C、计划性关系D、强度性关系

9、在同质总体中计算总量指标,只能是(B)。

A、总体单位B、有限总体

C、无限总体D、有限与无限总体

10、由两个增长率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计算公式是(B)。

A、实际增长率÷计划增长率

B、[100%+实际增长率]÷[100%+计划增长率]

C、[100%-实际增长率]÷[100%-计划增长率]

D、[(100%+实际增长率)-(100%+计划增长率)]÷[100%+计划增长率]

三、多选题

1、用以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的分子、分母指标(ABCD)。

A、可以是两个总量指标B、可以是两个平均指标

C、可以是依据降低率计算的两个相对指标D、可以是依据增长率计算的两个相对指标

2、统计中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可以用相对数形式表示的(ABCD)。

A、系数B、千分数

C、倍数D、成数

3、强度相对数运用广泛,它可以反映(ABCD)。

A、经济实力B、密度

C、经济效益D、普遍程度

4、在相对指标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的指标有(BCD)。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5、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常使用的方法有(AC)。

A、水平法B、几何法

C、累计法D、方程法

E、代数法

6、“人均教育事业经费”是一个(AD)。

A、综合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7、某地区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万人)÷某地区面积(平方公里),这是(ABCD)。

A、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D、质量指标

8、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于(ACD)。

A、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比较B、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比较

C、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比较D、实际与标准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五、问答题

1、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有何重要作用?

(教材第71页)

2、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有何特点?

(教材第72-73页)

3、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有何区别?

(教材第79页)

《第二套》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比较相对数时,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对比。

2、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不能以(实际降低率(或增长率))除以计划降低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