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944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

 

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

4、法人代表:

5、所有制形式:

股份制

6、建设地点:

7、建设规模:

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年加工10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工厂的规模

8、项目建设周期: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9、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良种繁育基地排灌分渠渠工程、

优质稻良种加工车间、种子检测室、种子仓库、种子晒场,引进一条集精选、包衣、小计量包装于一体的种子加工流水生产线,购置水电等配套设施。

10、项目申报单位: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

11、负责人:

傅藕娟

12、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0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项目总投资额420万元。

13、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解决180万元(其中:

45万元为无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90万元,企业自筹150万元(含企业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达产后的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年可创销售收入1600万元,总成本1167.37万元,年总利润322.65万元,内部收益率IRR:

69.64%,财务净现值NPV:

1470.76万元,投资回收期IPP:

2.65年。

优质稻良种加工质量指标:

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

1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设以生产优质稻良种为主,其产品可以带动整个******县以及周边的奉新、安义、宜丰、高安、新建、修水、上高、宜春、铜鼓等县市的优质稻生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项目建设主要以强化优质稻良种加工能力为目标,提高优质稻生产用种来源的可靠性。

并可通过优质稻良种加工、销售能力的提高,带动优质稻良种的生产,使两县优质稻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2000亩,带动7300户农民增产增效,农民人均增收186元。

在积极推动优质稻生产面积增长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我国是十分重视农业基础作用和地位的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及优质粮食生产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部署。

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力度和农业投入力度。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为夯实产业基础,增加种子科技含量,使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特进行本项目建设。

本项目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怎样使农业科技与生产资料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项目可行研究报告政策依据与技术依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中共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摘编》(******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试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杜青林主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宜春市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县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

三、综合评价和认证结论

1、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均较优良,经济效益较好,如财务内部报酬率IRR值达69.64%,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的水平,投资回收期IPP值为2.61年,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5年的水平。

项目建设对环境虽有一定的粉尘和轻微的噪声污染,但不具备对环境构成污染的条件。

同时项目建设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一个可行度极高的项目,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实力起到直接的作用。

2、认证结论

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扶持政策,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抗风险能力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作用较大,项目建设可行度较高,效益十分显著,非常有必要申请国家立项扶持。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批准立项,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的早日到位,抓紧项目经济实施,使之尽快建成投产,并产生应有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项目建设如果仅仅只依靠本县市场,难于做到规模性、经济性的运行状态。

建议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注重产品销售网点的建设,建立企业长期友好的协作单位,做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水稻良种基地,在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把产品销售到全省各县市。

做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出应有的经营效益。

2、由于本项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多,除地方财政扶持及单位自筹外,尚有部分资金缺口,需要中央财政给予支持解决。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列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名称

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0

建设规模

2.1

良种繁育基地

5000

2.2

优质稻良种加工

万公斤年

100

3.0

年生产时间

200

4.0

产品方案

4.1

杂交早稻种子

万公斤年

30

4.2

杂交中稻种子

吨年

15

4.3

杂交晚稻种子

吨年

55

5.0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5.1

供水

30

5.2

电力

KWH

56

6.0

劳动定员

46

7.0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

10

8.0

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

万元

360

9.0

项目流动资金投入

万元

60

10.0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600

11.0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0

12.0

年利润总额

万元

322.65

13.0

财务评价指标

13.1

投资利润率

%

76.82

13.2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

69.64

13.3

财务净现值NPV

万元

1470.76

13.4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IPP

2.65

134.5

盈亏平衡点BEP

%

25.68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了“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部署,从2004年起,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指出:

按照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在以中部地区为主的13个省区,形成9个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其中包括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省是全国主产稻区之一,水稻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一直是******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支持农业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加大了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力度,并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发展战略,大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探索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稳定增长机制。

******省着力建设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计划2005年建成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100万亩,其中A级90万亩,AA级10万亩;2010年建成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300万亩,其中A级200万亩,AA级100万亩。

这就为优质稻良种生产和加工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优质稻良种的社会需求量必将大幅度增长,给项目建设带来较好的市场前景。

******县素有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的美誉,是全省优质稻生产示范县。

******县非常重视优质稻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的绿色大米的资源优势,******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实施了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全县每年优质稻栽种面积达20多万亩。

一批有着悠久栽培历史的******地方优质水稻品种和有着较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水稻品种已在全县普遍推广,年产优质稻谷0.6亿公斤以上。

按照国办发[2006]40号文件关于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精神,政企合一的原国有种子公司逐渐停止运作。

大众种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在本区域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决定顺应粮食生产和良种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担当起良种生产、供应重任,为推进当地良种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的发展和农民对发展优质稻认识的不断加深,该县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这就对优质稻良种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种量也必将大幅度增长,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已不能适应粮食生产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我该区域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发展的因素。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种子产业的政策,提高种子质量,增加种子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按照“基础夯实、龙头做强、品牌做响、市场做大、效益提高”的总体要求,计划在******县的水口乡、仁首镇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县良种场高标准新建一条工艺合理、设备先进的优质稻良种加工生产线。

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县非常重视优质稻生产,尤其是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的粮食资源优势。

******县按照生态立县、林果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基础上,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的实施,实现环境、品种、农业投入品、生产、流通、市场等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2006年初,******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的13.1万亩水稻和10.5万亩椪柑全部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

2006年底,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的基地标准化生产检查验收。

此次国家绿色食品协会批准******县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标志着******县将全部按照绿色农业的要求来进行运作、发展农业生产,今后全县农民生产的椪柑、水稻等农副产品,全部可以冠名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这将对******县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主编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指出: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档优质稻米基地,形成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模式,我国粮食生产要逐步优化区域布局,中部地区应着力改善粮食品种和质量。

《2004年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指出,以优势区域为项目布局重点,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进一步加强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优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良种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优质化率逐年猛增,社会对优质水稻原(良)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为此,必须加大优质稻良种繁育与精加工建设。

2、项目的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要依靠自己解决。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发展农业的永恒主题。

国务院的“农业粮食工作会议”要求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丰富品种、提高品质。

种子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载体,突破口就是优质良种。

抓良种建设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对生产出来的良种进行深度精细加工,与良种良法一起进行推广,可以充分保证良种最大生产能力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发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也是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3、项目建设是突显《水稻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需要

依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要求,******县处于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优质水稻产业带,是全国水稻生产优势区域规划区,具有相当优越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水稻生产一直是******县农业主导支柱产业。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扶助下,******县的优质稻良种产业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为做强、做大******县优质稻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区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优质稻良种繁育、加工能力,为实施优质米产业化工程提供充足的良种。

4、项目建设是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十分旺盛。

优质稻米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大米,其价格一般高出20—50%,个别优质稻米比普通大米高出1—2倍,并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水平的提高,优质稻的种植推广也发展较快,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不断涌现,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其综合效益明显。

因此发展优质稻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实践充分证明了品种的改良、良种良法相结合,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当前,******县抓住机遇,实施优质稻良种繁育、良种加工项目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为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5、项目建设是建设新型种业体系,增强种子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省是农业大省,水稻种子的市场潜力巨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条件下,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国际大市场,国内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再加上我国《种子法》的实施,国内种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种子行业兼并和重组势头强劲。

同时种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置于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已成为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为适应国际、国内农业发展态势,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只有通过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才能争创一流的品牌,获得一流的效益,才能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去争取国际国内市场更大的份额。

提高我国优质稻种子的科技含量,在加大优质稻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着力建设好优质稻良种加工,建立新型的种业体系,种子经过精选加工后,为农民购买放心种提供了直观的识别条件,从而推进优质稻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项目建设是培育种子龙头企业的需要

国家对重点种子企业进行投资,加强田间设施和种子加工设施建设,能有效提高种子生产繁育和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种子商品化,育、繁、销一体化,培育种子龙头企业,加速种子产业发展。

总之,******是个传统农业县,而水稻又是农业的主导产品,加速该区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品种的多样化、优质化是农业发展的永恒课题。

要提高该区县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农产品调优力度。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现有杂交稻良种繁育基地三个,常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一个。

2005年生产经营优质稻良种60万公斤,2006年生产经营优质稻良种105万公斤,除满足本区域县市农业生产用种外,每年有几十万公斤优质稻良种销往周边县市,在全省种子加工销售企业中有较好的声誉。

本项目建设必将对做大、做强种子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县优质稻良种繁育加工体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县地处九岭山脉东南翼,位于******省的西北部、宜春市的东北部,地处北纬28°47'至29°06',东径114°54'至115°30'。

地势东西长,南北窄,四周环山,中部山地间杂丘陵,惟东南偶有少量河谷平原,是一个以山区为主地区。

全县辖区面积为1377.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4%,丘陵占12%,岗阜平原和河谷平原占4%,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利于稻米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提高,全县有耕地面积136640亩。

2、自然资源状况

(1)水文地质

******县境内山脉均为九岭山脉及其余脉,呈华夏走向。

最高山峰为西部的九岭尖,海拔1794米。

境内主要河流是属修水水系的北潦河的南北两条支流,贯称为南河和北河。

南河长130公里,流域面积663.67平方公里,北河长119公里,流域面积751.44平方公里。

(2)气象

******县属于北亚热带温润气候,春季回暖迟,有春寒,夏季炎热时间长,秋季凉得快,冬季较寒冷,四季分明。

气温东西相差大,全年平均气温17.0度,10度以上有效积温达5333度,少数高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0度左右,要比平原低3度以上。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35.9毫米,年际变化大,最多达2197.9毫米,最少1132.6毫米,相差1065.3毫米,降水分布不匀,一般山区大于平原。

实际日照时数历年平均为1852.1小时,无霜期为260天,年最多风向为西北,西部多山,地形复杂,风速偏小,风向多变。

(3)交通、通讯

******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较好,县城距省会南昌仅7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20公里,邻320国道、昌樟高速公路、高九铁路,近年来各乡镇的交通条件都大有改观,村村通公路工程已在全县各乡镇启动。

******县通讯发达,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发展迅速,先后有移动、联通、铁通、广电在奉新县设立机构,开办通讯、因特网宽带业务,为项目生产提供了信息支持。

3、社会经济状况

******,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县现辖5镇6乡,人口14万,其中农业人口10万。

近年来,******县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之路,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到2005年底,全年生产总值突破了10亿元。

国民经济三项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三次产业的比例由去年29.7:

42.0:

28.3调整为26.4:

37.3:

36.3,二产和三产发展潜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52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383万元,利税总额5548万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突破了8000万元。

 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好势头。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273元,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稻谷种植面积达171990亩,粮食总产量达73050吨,农业结构积极调优,全年水果产量达34889吨,新增柑桔面积1653亩、中药材面积3390亩,新开发茶园面积102亩。

牧业、渔业快速增长,生猪出栏65038头,全县肉类总产量5655吨,其中猪肉产量5200吨。

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43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农业产值23265万元,增长13.2%;林业产值7248万元,增长5.9%;牧业产值7561万元,增长48.7%;渔业产值4791万元,增长10.5%;农林牧渔服务业580万元,增长13.7%。

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选择拟定在******的水口乡、仁首镇等地。

这些地方自然隔离条件好,地理环境优越并能适合进行大面积良种繁育,当地政府对水稻优质良种繁育产业十分重视,农民制种积极性高,有一支熟练的农民育种技术队伍,具有丰富的种子生产经验,可以保证项目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

良种加工厂选择在******良种场内建设,******良种场位于双溪镇,交通便利,地势开阔,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无工业污染,适宜种子贮藏、加工,便于种子收购、运输和发运。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

******县被国家绿色食品协会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标志着******县将全部按照绿色农业的要求来进行运作、发展农业生产。

今后全县农民生产的椪柑、水稻等农副产品,全部可以冠名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这将对******县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也是非常看好******县的生态环境和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县优越的农业生态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良种繁育,并以******县为依托,在全省拓展经营服务,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稻良种服务。

******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水稻生产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种子的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发展******的粮食生产相应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从项目建设的政府管理角度来讲具备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条件。

2、资源优势:

******县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06年水稻播种面积达18万亩,其中优质稻12万亩。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自2005年在落户在******县,业务发展十分顺利,当年经销优质稻良种60万公斤,2006年经营量达到105万公斤。

******县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好,山水田林座落有致,沟垄穿插分布均匀,非常适宜杂交种子的繁育,良好的地形和优裕的气候资源,为该区域的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奠定了物质基础。

3、市场优势:

******县每年水稻播种面积达18万亩,其中优质稻达12万亩;奉新县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4万亩,其中优质稻达48万亩;两县每年需要优质稻良种210万斤左右。

目前,******、奉新两县优质稻精加工良种的供应量仅占预计用种量的40%,而宜春市优质稻良种缺口为80%,优质稻良种市场空间巨大。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现有5个区域经销商、63家县级经销商、1000余家零售商;同时公司的产品还销往湖南、广西、福建、湖北等地。

4、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优势:

******大众种业有限公司是由国内著名农业大学学者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组合的民营企业,主营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种子,公司已初具高科技发展潜能。

现有中高级科技人员6人,同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著名育种专家,建立了长期的科研技术合作关系。

公司能承担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种子精选深加工和配套技术服务等工作。

公司在******省奉新县自主创办了水稻育种研究所,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公司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不育系3个和用“益禾”注册商标命名的益禾系列新组合15个。

形成了以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推广、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专业化生产经营体系。

公司以“大众种业,致富大众”为经营理念,以“立足******、走向全国、争创一流种业”为奋斗目标,决心充分利用******县周边区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建设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为不断地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案

1、项目建设主要依靠本县市场难于做到规模性、经济性的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