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51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x

最新电大人类与社会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形成性练习答案作业1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D)

2、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D)

3、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C)

4、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C)

5、社会阶层划分的基础是(A)

6、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是(C)

二、名词解释

1、宇宙大爆炸-----1948年美国物理学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对宇宙为什么会膨胀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宇宙最初处于一个超高温、超高密的微体状态,这种微体在150亿年以前的一次爆炸性事件后开始变化,我们今天的宇宙空间和物质是从这个时刻启始发展的。

2、婚姻----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包括:

择偶过程、嫁娶过程、维持适应过程、解体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一定的仪式以及由婚姻所衍生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3、英美法系---也称英吉利法系,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为基础,融入罗马法、教会法以及中世纪商法的若干原则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法律体系,是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侵略、殖民统治和强制推行英国法的过程中形成的。

4、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重大变革,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仅生产技术发生重大革命。

生产力大大提高,而且使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三、简答题

1、有哪些证据能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答:

(1)从外表形态观察,猿的身躯与人相似,处于半垂直位置,后肢可以暂时直立或用两条腿走路,脸部无毛或少毛,没尾巴,五官位置和形象与人及其相似。

(2)从身体结构上看,猿类骨骼大体上和人类具有同样的类型。

(3)从一些基本生理现象上看,猿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雌猿有月经等。

(4)从血液的生物化学方面来看,也有十分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我国21世纪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目标和对策措施是什么?

答:

我国21世纪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目标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争取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是:

实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在生能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三大政策。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策略贯彻到底。

在相应的行动决策上

(1)加大环保宣传;

(2)严格执法,切实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3)加大环境治理投入;(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普及清洁生产模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5)要实施环境保护市场取得的改革,发展经济杠杆的作用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3.家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家庭功能特征是什么?

答:

家庭的主要功能是:

(1)满足性生活的需要和性生活的社会控制功能。

(2)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3)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的支持。

(4)为家庭成员提供感情的保证。

(5)消费的功能。

(6)社会稳定的功能。

家庭功能特征:

(1)家庭功能的多面性。

(2)家庭台具有满足个人和社会最基本需要的功能。

(3)家庭可以独立地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

4.如何理解国家的职能划分?

答:

国家的职能分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对内职能划分为:

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主要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实现,这些强制力主要表现为军队、监狱、警察等暴力机器。

国家通过这些结构来约束、控制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

社会管理职能是为了社会的共同需要,管理社会公共事事务的职能。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

维护本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防止外来侵略。

5.法律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指引作用。

指法律(主要是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2)评价作用。

指法律作为一种对于人的行为的评价标准或尺度的作用。

(3)预测作用。

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范性、确定性特点,预见和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6.如何认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

答: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宗法社会。

在传统乡村社会里,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宗族是超越于家庭之上的基层组织。

宗族在乡村社会中,首领往往是地方事务中的政治领袖,同时又是经济上的资源支配者。

在乡村社会中,宗族首领处于权力中心,大部分的乡村社会成员通常居于权力边缘,一些成员成为自耕农或自由手工业者,大多数成为佃农,也有一些沦为长工或依附农奴。

四、论述题

1.人口爆炸给社会带来哪些巨大压力?

请举例进行论述。

答:

第一,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生存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人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社会将失去稳定和秩序。

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形式下,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的社会物质生产倍感压力,高度紧张。

第二,人口过量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物质生产的原料都来自于自然资源,由于对物质产品的巨大需求,人类在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高密度,而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方式往往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

自然资源长期以往地被透支使用,最终会导其恢复机制的衰退甚至崩溃。

第三,人口爆炸引起社会就业形式的严峻。

从生产原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因没有足够的原料资源来消化所以的人力资源,过多的人力资源就会引起人口失业,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相当严峻。

第四,人口过量增长阻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早知识经济时代,人口的质量是关键因素。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国度里,过多的受教育人口会降低人均教育资源的占有量,降低教育的质量。

一个家庭中有过多的孩子,也会降低人均教育投资花费,而这些都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举例论述:

1、过去我国津津乐道的是“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因为人多,使人均土地和资源占有率却很低。

中国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解放初期我国人口5.5亿,现在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

我国还有8000万贫困人口,5000多万残疾人中,1.8亿文盲、半文盲。

这些都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每年拿出国民收入中的1/4用来满足新增人口的生活需求,而且对资源环境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2、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并且浪费严重。

我国在资源总量上,可以称得上是地大物博。

但从人均资源量来分析,中国又是世界上的“资源小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水平。

从几种对人民生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来看,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其中水资源、耕地、森林、草地都不超过35%,重要矿产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2)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

据专家论证,按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来看,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巳有10多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若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020年绝大多数不够。

一方面,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资源还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又在不断地遭到浪费。

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而减产,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工业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利用,也存在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

3、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危及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1)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水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未经净化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大自然,进入江河、湖泊、地下水等水环境,污染水体和生态环境,使不少地区和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而人们日常排放的生活污水及垃圾也是污染河流的另一大原凶。

据了解,我市的大小河流中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化工厂旁的河流甚为严重。

(2)大气环境严重污染。

我国化工、印染、造纸等等企业的污染相当严重,现在随着私家车的越来越普及大气的污染更加厉害,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综上所述:

人口、资源、环境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它们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由上述内容我们也不难发现人口问题是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所以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极其必要的。

2、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

答:

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改革后我国出现了一个占有一定生产资料的个体私营主阶层;

第二,深刻的职业分化使得原有的同一阶级内部出现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和利益特点的社会阶层,原来相对重合的收入、地位、声望三个社会序列发生了分离;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使那些与现代经济相联系的职业群体无论在人数比重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大为增强;

第四,社会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并且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第五,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正确认识当作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从中得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

现阶段对社会阶层结构的研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安排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地们和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3、联系你所在地区工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谈谈应如何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工农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社会进步又推动了工农业的发展。

江阴仅有全国土地的万分之一,人口是全国的千分之一,却创造了占全国总量二百五十分之一的GDP。

全市现有企业集团150多家,其中国家级集团46家,省级集团84家;有9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进入“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

江阴市有上市公司18家,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是国内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江阴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发展,关键是江阴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敏锐捕捉机遇,及时用好机遇,醒得早、起得快、跑得稳,牢牢抓住了四次重大发展机遇,实现决策的最大效益。

20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初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结构调整。

江阴明确提出“工艺设备调新、产品结构调优、科技含量调高、企业实力调强”的指导思想,对依靠农业原始资本起家的江阴工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培育企业集团,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模经济。

跨入新世纪,顺应国际资本和产业大举转向长三角的趋势,江阴市又抢抓了沿江开发机遇。

现在,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基地、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最大的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最大的EPS塑料粒子生产基地、最大的子午线轮胎钢帘线生产基地、最大的特钢生产基地、最大的港口机械出口基地。

我市的企业之所以能成为行业“老大”,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单打冠军”,关键是这些企业集团能及早“悟彻”市场经济的真谛。

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再到如今的积极参与沿江开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所有这些都是江阴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成功举措。

五、分析题。

运用有关城市化的理论,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我国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答:

城市化是指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从乡村向城市转化,城市人口在全社会中所占人口比例的提高,在其转化过程中,传统的农业活动逐渐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城市文化逐渐替代农村文化,非农产业人口的比例逐渐提高,呈现向城市发展的趋势。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

1.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城市化发展迅速。

从总体上看,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已经进入“加速阶段”。

过去5年,全国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约34亿平方米,约5亿平方米的危旧住房得到改造,近5000万个城镇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

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可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要。

住宅功能、配套设施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今天的城乡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耗资之巨、涉及面之广已远非生产力低下时期所能及,不仅仅是在盖房子,而是在建城市,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生活。

2.战略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农村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倾向。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0%,但是中国人均资源与人均财富并不居前列,因此,总量规模高与人均数量低的严重不平衡是制定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同时,中国城市发展必须适应当今世界的三大潮流:

其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其二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其三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3.城市发展的区域模式多种多样

中国幅员广阔,历史久远。

不同的地理、文化、经济、社会背景,导致中国地域差异明显。

人们将中国城市分为绿洲城镇、港口城市、盆地城市、平原城市等,中国有12个都市群。

4.沿海特大城市地区凸现,大都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江、大河入海的三角洲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有所增长。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进一步繁荣,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密集的城市地区。

这些城市与全球的互动明显,已经显现出一些共同特点或趋势:

一是处于门户位置,二是具有枢纽功能,三是密集的网络结构,四是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五是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

它们都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对所在各个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避免大城市内人口和工业等活动过于集中,使有关城市各展其长,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综合体,对中国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未来发展必须着眼于尽快缩小世界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战略作用。

《人类与社会》形成性练习答案作业2

要求:

1学员(可以根据以下文字材料)列出自己的发言提纲。

2画出并填写以下表格:

小组成员

个人发言

记录

参考资料:

(请根据资料写出发言提纲,讨论发言记录请与班主任联系)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一.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

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

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

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

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

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

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

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

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

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

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

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

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

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

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

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

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

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

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

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

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

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

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

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

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

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

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

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

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

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

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

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

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

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

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

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

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

原因在于:

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

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

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

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

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

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四.总结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

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

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人类与社会》形成性练习答案作业3

一、选择题

1、商业贸易能够产生的前提是(B、生产的社会分工)。

2、古典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在(A、1990年)

5、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洋务运动)

6、以下哪一项因素不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