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473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docx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湘教版初中地理2019年中考复习资料

湘教版初中地理2019年中考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

知识点一:

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定义:

所谓比例尺,就是与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如:

1:

1000000线段式,如:

,如: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③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比例尺越小。

④比例尺的计算:

图上1厘米=实地距离多少千米或多少米

⑤应用:

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大,所画范围就越,表示内容就越

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小,所画的范围就越,表示的内容就越;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通常是“,”。

②指向标定向法:

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方。

③经纬线定方向:

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站在北极,周围的方向都朝;站在南极,周围的方向都朝。

3、图例和注记(一些常用图例课本P10图1-17)

①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②注记是地图上的和。

知识点二: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4、①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5、陆地地形分为、、、和五种地形。

①平原:

地面起伏,海拔较,一般在米以下。

②高原:

起伏较,海拔500米以上,边缘比较;世界最大的平原是。

最高的是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③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坡度较,沟谷较深,地面崎岖。

④丘陵: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米,地面崎岖不平。

⑤盆地:

海拔没有标准,四周多被和环绕,中部低。

二、学看地形图:

6、⑴等高线、等高距⑵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坡的地方,等高线越密集,坡的地方,等高线越稀疏。

⑶几种地表形态的判读

①读中心数值:

闭合等高线,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则为;

闭合等高线,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

②等高线弯曲部位由海拔处指向海拔处,则为山脊;31页图

③等高线弯曲部位由海拔低处指向海拔高处,则为;

④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叫做;

⑤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叫做,一般用锯齿状表示。

知识点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7、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事件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8、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约千米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千米

知识点四:

地球仪

9、几个概念:

地球仪、地轴、两极、北极、南极、赤道、纬线和经线

10

11

12、经纬网是由和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作用是确定。

注意:

东西半球的确定:

①抓住东半球是在20°W以东,160°E以西的范围内,用数轴法判定。

②看经度的数值大小:

西经度数小于20°W,东经度数小于160°E则为东半球;

西经度数大于20°W,东经度数大于160°E则为西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0°经线位于半球,180°经线位于半球。

知识点五:

海洋和陆地

13、地球上海洋面积占_______,陆地面积仅占_______。

几个概念:

大陆、岛屿、半岛、洋、海、海峡、大洲

最大的大陆__________,最小的大陆________最大的岛屿_________,最大的半岛______

14、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北极周围大多是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半球,南极地区周围大多是______。

知识点六:

七大洲和四大洋

15、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

____________,南极欧大洋。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

______、大西洋、______、北冰洋

16、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________山,_________河,___________山,_______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北美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七:

海陆变迁

17、海陆变迁的事例。

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古森林的遗迹,说明此处原来是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处原来是

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8、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19、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地球表层大致划分为_____板块;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处于不断_________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易发生和现象。

20、利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课本35页图)。

如: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

21、世界上两大火山和地震带:

①______火山地震带②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第二部分„中国地理

知识点八:

中国的地理位置:

22、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半球。

23、纬度位置:

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五带中的带、小部分在______、没有______。

24、海陆位置:

中国位于东部,西岸,是个的国家。

知识点九:

中国辽阔的疆域

25、中国的面积:

陆地面积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和。

26、领土四端点:

最北——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最南——(4°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新疆的高原(73°E)

27、①中国大陆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个。

(课本P7图1-5)

②中国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课本P7)

③四海一洋、海峡、岛屿领海宽度:

海里两大内海:

渤海、

知识点十:

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镇(乡)。

28、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9、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轮廓及行政中心。

(课本P7-8)

知识点十一:

中国的人口

30、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19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为13亿,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最多。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最少的省区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31、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为界,该线以东以南人口密度______,以西以北____。

32、我国人口突出特点是:

人口,人口。

33、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实行,控制人口的,提高人口的。

知识点十二:

中国的民族

34、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

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族人数最多。

35、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36、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朝鲜族的长鼓舞、跳板;傣族的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等。

知识点十三:

中国的地形

37、我国地势特征:

①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三级阶梯的重要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巫山、。

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

38、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39、主要山脉的位置、走向(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和阴山;中列——昆仑山和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

长白山—武夷山;东列:

台湾山脉(玉山是东部最高山)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④西北—东南走向:

祁连山阿尔泰山

⑤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主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国和的边境上)⑥中华五岳:

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

40、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号称“_”,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

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可以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41、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沙漠

准噶尔盆地:

纬度最的盆地,受到西风湿润气流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

地势最高,位于地势的第___级阶梯,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有“”之称,盆地内有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平原。

42、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也称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知识点十四:

中国的气候

43、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越往北气温越。

②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除外,南北普遍高温,气温相差不大。

③影响冬夏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位置,其次是的影响。

④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

活动积温

五个温度带自南向北:

热带、、暖温带、、寒温带

44、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①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

多少。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②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③四类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45、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份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和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的分界线;

⑤温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⑥北方地区和的分界线。

4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

(一)气候复杂多样

⑴有五种气候类型(课本34页图2-21)

①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

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

主要分布地区:

东北、华北地区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南部及东南部地区

③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常年高温多雨,以夏半年降水为主。

主要分布地区:

云、桂、粤、琼及台湾南部

④温带大陆同性气候:

特点:

干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夏半高温少雨,冬季寒冷主要分布地区:

青、甘、新等广大的西北地区

⑤高原气候:

特点:

日照充足,低温少雨。

主要分布地区:

西藏大部、青海部分地区

⑵气候特点:

①显著的季风气候

主要表现:

冬冷夏热,冬干夏雨

原因:

因海陆热力的差异,冬季亚洲内陆形成蒙古高压。

东、南洋面上气压较低,风由高纬的陆地吹向海洋。

故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吹偏北、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海洋形成高压,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性质暖温。

影响农业:

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显著的大陆性气候

主要表现:

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比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大。

原因:

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冬季风的影响);夏季则是世界上同纬度平均最热的国家(沙漠地区除外)

③多样的气候类型

主要表现:

共有5种气候类型

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差近50度,积温相差大;东西相差62度,降水差别大,而且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众多,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垂直差异大。

影响农业:

适合多种农业生产。

⑶降水

时间降水集中地区原因

4、5月华南地区夏季风开始盛行,冷暖空气交织,锋面雨带控制,暴雨时常发生

6、7月江淮地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推进,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梅雨

7、8月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随着夏季风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

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暴雨

8、9月东南沿海受热带气候,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⑷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本P35)

名称分布成因危害防治

台风东南沿海低纬度的海域地区沿海易造成洪灾做好应急措施

暴雨东部地区持续时间长雨量集中造成洪灾做好应急措施

干旱东部地区为主降水偏少粮食减产和干旱等修水利建设

沙尘暴北方地区植被稀疏,土壤干燥等肥力下降生产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寒潮北方和东部地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等危害农业交通等做好应急措施

(二)季风气候显著

⑴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受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季风区降水多;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⑵①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带来的。

降水类型:

②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北旱南涝)

③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

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47、特殊的天气: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课本P38)

48、多旱涝灾害。

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知识点十五:

中国的河流

49、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

①流入印度洋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

②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③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外流河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④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⑤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50、我国主要的湖泊:

①主要的淡水湖有: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洪泽湖、巢湖

②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我国最大淡水湖。

51

5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①长江是我国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

水能资源集中在游河段。

②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③在建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

,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

④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近7万千米,占全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60%。

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

53、黄河我国的第二长河

①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点:

上游:

水能资源丰富中游:

水量大增,带来泥沙下游:

“地上河”②黄河的凌汛和断流: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③黄河的治理:

①上、中游: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②下游:

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知识点十六: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54、自然资源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55、自然资源类型:

和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知识点十七: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

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

57、“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58、“类型齐全”:

①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②土地构成比例不尽合理:

占的比重大;、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59、区域差异明显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和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和。

③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④难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沙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二)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

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但热量较,降水较少,以为主

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降水丰沛,以为主

③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④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土地生产力较低

60、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乱占耕地、滥伐森林、草场超载等。

61、解决的措施: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知识点十八:

中国的水资源

62、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

①水资源的总量不少,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有量很低,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具体表现:

“,”

③西北干旱地区缺水严重;

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加上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缺水严重

6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具有多、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64、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例如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地区。

②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不平衡

③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知识点十九:

中国的海洋资源

65、海洋资源主要包括:

资源、资源、资源

66、多样的生物资源

①我国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的原因:

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架面积广大;海水温度适中。

②著名的四大海产:

、小黄鱼、和乌贼

③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渔场,位于海附近。

67、丰富的矿产资源:

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和天然气

68、巨量的化学资源:

我国最大的盐场是,位于海附近。

知识点二十:

秦岭-淮河一线

69、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①1月份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和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温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70、四大地理区域:

A地区、B地区、C地区D地区

71、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根据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一线、毫米等降水量线、边缘线

72

7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主要的自然环境特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

主要的农业区

特色农产品

74、青藏地区的主要牲畜有:

、藏绵羊、藏山羊。

75、西北地区河流:

多内流河,最大的内流河。

76、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向、荒漠的变化。

原因是:

77、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舟山渔场:

“天然鱼仓”。

拉萨:

“日光城”。

柴达木盆地:

“聚宝盆”。

东北平原:

“北大仓”。

骆驼:

“沙漠之舟”。

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牦牛:

“高原之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长江: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知识点二十一:

中国的农业

78、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79、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的产业

80、分类:

根据劳动对象不同分为: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81、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为界)农业的比较

①我国的三大产棉区:

新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我国甘蔗最大产区是:

;油菜的最大产区是。

82、我国的畜牧业分为和。

我国的四大牧区及优良牲畜品种:

新疆、、西藏、。

83、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西的、湖南的、湖北的、四川的、广东的。

知识点二十二:

中国的工业

84、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85、能源工业:

①第一大能源:

,产量居世界第一,省产量最多。

②第二大能源:

,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是黑龙江的。

③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

长江水系最丰富,其次是江水系。

86、钢铁工业:

分布在①东部、②长江流域、③黄河流域

87、机械工业以修配为主,%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

88、我国纺织工业以工业最为重要。

知识点二十三: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分布主要依靠。

如:

北京村。

89、①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和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②类型:

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

9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

地区、角洲、角洲

知识点二十四: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91、①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运输、运输、水路运输(河运、海运);②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③最为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是④运载量大、投资省、运费低、速度慢,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的运输方式是⑤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的运输方式是。

9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课本24页)

⑴南北向的铁路线:

①京沪线(北京——)②京九线(北

京——)

③京哈线(北京——哈尔滨)④京广线(北京——广州)

⑤焦柳线(焦作——)⑥青藏线()

⑦宝成线(——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⑵东西向的铁路线:

①京包线()、包兰线()

②陇海线(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北疆线(乌鲁木齐——

阿拉山口)

③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株洲—贵阳)——贵昆线()

④滨洲线——滨绥线()⑤青藏铁路线()⑥南昆线()

93、重要的铁路枢纽:

读课本24页图-1-30查找这些铁路枢纽是哪些铁路线相交处

株洲郑州柳洲上海

兰州徐州北京成都

94、乘火车要注意火车运行的车次和时刻表(课本25页)

95、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航线和航线两大部分。

①以福建厦门为界,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

②我国远洋航线以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广州、湛江等海港为据点。

知识点二十五: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96、①北京地理位置:

平原的北部边缘,山脉以南,山脉以东。

②地势特点:

高,低。

河流流向是

③北京位于温度带中的,干湿地区中的;

气候类型属于属气候,气候特点是

97、北京的城市职能:

是全国的、经济、、交通、、教育中心。

98、北京的名胜古迹:

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十三陵。

99、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环境问题:

、和沙尘暴天气、水资源匮乏与水污染;

②人文环境问题: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的拥挤、空气严重、城市紧张等

位置:

北京市位于、燕山和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对外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市。

文化:

大学、大学、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

人口:

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知识点二十六:

“东方明珠”—上海市

100、位置:

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有干线铁路:

线、线

101、地形坦荡(4米左右);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

102、优越的位置,的交通,广阔的腹地,使上海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城市

知识点二十七:

“祖国宝岛”—台湾省P50

103、台湾省包括岛,以及澎湖列岛、岛等许多小岛。

104、台湾省北临海,东临太平洋,南临,西隔台湾海峡与省相望。

105、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106、地形:

东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