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0846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docx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微机原理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实验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代明军

报告人:

吴晓欣学号:

64班级:

电子4班

实验时间:

2015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5年6月24日

教务部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分支程序的结构。

 

2. 掌握分支程序的设计、调试方法。

 

3. 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4. 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以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或TD-PITC实验装置一套。

三、  实验内容 

(1)设计一数据块间的搬移程序。

设计思想:

程序要求把内存中一数据区(称为源数据块)传送到另一存储区(成为目的数据块)。

源数据块和目的数据块在存储中可能有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对于两个数据块分离的情况,如图(a),数据的传送从数据块的首地址开始,或从数据块的末地址开始均可。

但是对于有重叠的情况,则要加以分析,否则重叠部分会因“搬移”而遭到破坏,可有如下结论:

 

当源数据块首地址<目的块首地址时,从数据块末地址开始传送数据,如图(b)所示。

 

当源数据块首地址>目的块首地址时,从数据块首地址开始传送数据,如图(c)所示

实验代码及解析:

SSTACKSEGMENTSTACK

DW64DUP()

SSTACKENDS

CODESEGMENT

ASSUMECS:

CODE

START:

MOVCX,0010H按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2. 用E命令在以SI为起始地址的单元中填入16个数。

 3. 运行程序,待程序运行停止。

 

4. 通过D命令查看DI为起始地址的单元中的数据是否与SI单元中数据相同。

 

5. 改变SI、DI的值,观察在三种不同的数据块情况下程序的运行情况,并验证程序的功能。

  

(2).  计算S=1+2×3+3×4+4×5+…+N(N+1),直到N(N+1)项大于200为止。

 编写实验程序,计算上式的结果,参考流程图如图所示。

 

 实验代码:

SSTACKSEGMENTSTACK

DW64DUP()

SSTACKENDS

CODESEGMENT

ASSUMECS:

CODE

START:

MOVDX,0001H

MOVBL,02H

A1:

MOVAL,BL

INCBL

MULBL//BL与AL的值相乘,存于AX

ADDDX,AX//结果存于DX

CMPAX,00C8H//比较N(N+1)与200的大小

JNAA1//若上面相减结果<=200,A1循环

A2:

JMPA2

CODEENDS

ENDSTART

实验步骤 

(1)编写实验程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2)运行程序,待程序运行停止。

                              

(3)运算结果存储在寄存器DX中,查看结果是否正确。

 

(4)改变N(N+1)的值为300,即改上面A1程序中的CMPAX,00C8H为CMPAX,012CH来验证程序功能是否正确。

 

 

(3)求某数据区内负数的个数 

设数据区的第一单元存放区内单元数据的个数,从第二单元开始存放数据,在区内最后一个单元存放结果。

为统计数据区内负数的个数,需要逐个判断区内的每一个数据,然后将所有数据中凡是符号位为1的数据的个数累加起来,即得到区内所包含负数的个数。

 

实验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SSTACKSEGMENTSTACK

DW64DUP()

SSTACKENDS

CODESEGMENT

ASSUMECS:

CODE

START:

MOVDI,3000H//数据区首地址定为3000H

MOVCL,[DI]//CL指向数据区首地址,存数据个数

XORCH,CH//将CH清零

MOVBL,CH//将BL清零

INCDI//指向下一位,即第一个存放数据的地址

A1:

MOVAL,[DI]

TESTAL,80H//检测数据首位是否为1

JEA2//若首位为0则转移至A2

INCBL//若首位为1,即为负数,BL加1

A2:

INCDI//正数,BL不加1,直接指向下一个地址

LOOPA1

MOV[DI],BL

A3:

JMPA3

CODEENDS

ENDSTART

实验步骤 

(1)按实验流程编写实验程序。

 

(2)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3)键入E3000,输入数据如下:

     

3000=06   (数据个数)  

3001=88      3002=84      

3003=82 3004=90    

3005=99  3006=97                                            

(4)先运行程序,待程序运行停止。

 

(5)查看3007内存单元或寄存器BL中的内容,结果应为06。

 (6)可以进行反复测试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四、实验数据记录

(1)数据间搬移

(2)循环程序,计算

①N*(N+1)>200时,停止循环,此时DX的值为计算结果,045FH

(3)循环程序,统计负数个数

五、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有两大类,分支程序设计与循环程序设计,本人都顺利地完成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各段代码的原理及应用,也更好地认识了分支程序和循环程序,受益匪浅。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