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0962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_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描述(精选7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第1篇: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说明与建议想想议议

课本图11.l-l出示了一组好玩的图片,分别表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

在课文中也列举了很多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老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老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索以下问题,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相识:

足球场上正在进行竞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变更。

)静止的物体是肯定不动的吗?

(不是。

球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虽然没有变更,但随地球的运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在变更,因此也在运动着。

)通过回答这些问

第1页题,学生可以相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物体位置的改变,然后过渡到对参照物的讲解。

课本图11.1-2是地壳板块移动影响地貌的示意图。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发展为板块构造学说,并得到了古生物学、古地磁学等方面证据的支持。

可与地理学问整合,扩高校生的视野。

探讨表明,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2.9cm;而科学家们发觉欧亚大陆板块在与邻近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作用下,每年平均上升约0.2cm~0.5cm。

参照物

通过阅读课文,或放映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而后提问:

为什么乘客会产生错觉?

经学生探讨,初步明确乘客推断动、静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为了加深这一相识,可让学生做下面的试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索回答:

a.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选取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通过以上探讨,使学生相识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况不同,因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须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第2页最终给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强调一下:

我们通常说的静止或不动,是相对于地面说的是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它们彼此就是相对静止。

课本图11.1-4给出了几种不常见的情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动手动脑学物理1.略。

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约为24小时。

这种卫星放射到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向运行,因此,从地面上任一视察点看去,卫星是静止不动的。

目前绝大多数的卫星通信系统采纳静止通信卫星。

3.假如以电视机为参照物,运动员的确可以近似看做是不动的。

但事实上我们依据阅历,会很自然地选取相对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例如观众、跑道等作为参照物,因此会感觉运动员是运动的。

第3页

第2篇: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固城中学刘彦云

一、设计思想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

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中,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试验,橡皮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探讨橡皮是运动还是静止?

从而激发学生思索,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详细、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教科版其次章的其次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洁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识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详细事例,让学生通过探讨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实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新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索,对学问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1式不同。

学生简单将参照物和探讨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肯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探讨对象,再探讨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

1、相识描述运动必需要有参照物,学会依据详细状况选择参照物。

2、体验用实例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加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敏捷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说明详细问题,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初步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化和科学人生观教化。

五、重点难点

1.参照物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参照物的概念,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思索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图片资料了解我过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飞船对接技术中的相对运动,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变更生活。

七、课前打算

简洁的试验器材打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学生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向窗外望去,发觉两旁的房屋、树木都快速地向后退去。

而路上的行人却感觉房屋、树木都是静止不动的;我们看车里的乘客是静止,可路上的行人却望见我们随汽车向前运动。

明明是运动的物体,我们有时会感觉它是静止的;明明是静止的物体,我们有时感觉它是运动的,这是为什么?

我们该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一.参照物

事例:

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

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

为什么对物体的推断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经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

(一)做一做: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对前移动,思索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改变?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改变?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改变?

请同学们探讨.

……

[师]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板书]推断物体是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归纳选择参照物的留意事项(课件展示)

学生活动

(二)试一试: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况是不一样的

大家相互沟通探讨,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觉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灵敏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惊讶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呢?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活动

(三)说一说

自学课本第24页课文(包括四幅图片),

思索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图片中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然后小组相互沟通,可以选取书上的一幅图片,看哪个小组代表说的好。

4老师总结: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状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活动

(四)演一演前后桌四人为一组,探讨设计一个场景,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一名同学进行解说,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

推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择来作为标准的物体2.物体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十、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百分百》当堂达标(

1、5题);导学测评(

1、

2、

5、题)

3、预习《快与慢》填写预习导学的1~8题

第3篇: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视察现象、探讨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分析和归纳实力。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资源打算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

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

大家喜爱看《西游记》吗?

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学习了今日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位置的变更可能是距离的变更,也可能是方向的变更,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变更。

沟通归纳:

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改变。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

思索探讨:

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

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

(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

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通过探讨沟通明白,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改变,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改变,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归纳:

在推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假如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改变,就说它是运动的;假如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试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对前移动,思索下面问题:

⑴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改变?

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⑵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改变?

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⑶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改变?

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⑷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明白什么问题?

总结:

⑴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肯定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肯定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⑵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⑶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思索:

⑴现在你明白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绝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快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⑵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

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觉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平安撤离汽车呢?

(让另一辆汽车与这辆车沿相同的方向行驶,当两辆车并排行驶速度相同时,乘客就可以平安撤离到另一辆汽车上。

即让两车保持相对静止。

⑶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①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②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③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假如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⑷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视察乙车,发觉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

假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状况,推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老师巡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沟通,老师恰当总结。

第2节

《运动的描述》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肯定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肯定的

C.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突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觉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3.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便利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

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1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马路两旁的房屋

B.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

4.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况是(

A.肯定上升

B.肯定下降

C.肯定静止

D.可能上升5.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状况,如图2所示。

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

B.气流C.地面

D.风洞

6.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视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月亮

C.太阳

D.飞行的飞机7.如图3,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橡皮船,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B.以橡皮船为参照物,江水是运动的

C.以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D.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船是运动的

8.视察图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状况,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肯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肯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9.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

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起先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起先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起先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起先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10.如图5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

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样,下列关于它们运动状况的推断,不行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二、填空题

11.2021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

当月球车缓缓驶离“嫦娥三号”探测器时,以探测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由此可见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

13.图6中的绝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________时,才能形成肯定的造型。

图6

图713.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7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

三、问答题

14.如图8所示,是飞机在空中加油的示意图。

当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请你分析一下,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能进行?

图815.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推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状况吗?

16.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

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

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

若能设计,说明理由。

第4篇:

《算法的设计与描述》教学设计

《算法的设计与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其次节,通过1.1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并知道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只要算法正确,就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程序,再加之本节的学习,更加加深的学生对算法的了解。

为后续章节学习程序设计、算法的程序实现打下肯定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此阶段学生为高二第一学期的学生,在高一的基础上已经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信息的获得处理方法有了肯定的驾驭。

数学方面也已经具备了函数、数列等方面的学问,能够解决计算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但我校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村学生,基础差,学问的驾驭程度差,所以要更加注意基础,课堂用例不能太难,注意按部就班的教学,分层教学。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算法,知道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对设计的算法做简洁的评价;学会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用算法描述问题的实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看法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找出算法,分析算法的意识。

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实力,如综合、评价、分析、思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

难点:

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本节课主要通过大量实例及一题多解的方法,扶植学生理解学习,对比式学习,问题引导,先实例展示,后讲解,后总结的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认知依次,是学问点之间的连接浑然天成。

由易到难的依次,不至于使学生产生思维跨度。

学问点纲要、图文并茂、表格的形式使学问点形象直观简单理解。

适当的探讨沟通学习,让同学们很好的订正自己的错误。

以上各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引课实例为“农夫过河”的趣味嬉戏,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清晰算法的概念,学会利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方法;第一个实践活动“找出1+2+3+……100的方法”,让同学们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能对不同的算法做出评价,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与困难性;其次个实践活动“用自然语言描述求解ax+b=0的过程”,进一步巩固自然语言的描述方法,为后面的学习用流程图描述做铺垫;流程图学习阶段,与自然语言描述进行对比,贯之以实践三“读解一元二次方程流程图,填空”,典型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驾驭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伪代码学习阶段,采纳按部就班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冠之以实例扶植学生理解。

最终对学问点进行小结,完成课后实践

五、教学过程1.课堂引入

老师:

由“农夫过河”嬉戏引入:

算法的概念,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找到合适的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前提,算法的设计分为两个内容:

一是找寻一种方法;二是描述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如何描述算法。

算法特征的讲解。

学生:

玩趣味嬉戏,找出解决农夫过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理解算法的概念,特征,地位。

设计意图:

通过嬉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顺理成章的引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适当的扩展算法的特征,扶植学生理解。

2.学生自主探讨完成实践活动一

学生探讨:

学生找出求解“1+2+3+4……+100”的不同算法,看看哪种算法的效率高,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困难性。

老师总结结论。

3.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老师讲授:

(1)自然语言——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语言。

(2)自然语言的特点:

通俗易懂,缺乏直观性,不简洁,且易产生歧义。

如许多同学的描述语句和说法相差较大。

运用自然语言的留意事项:

描述要尽可能精确,详尽。

学生活动:

实践活动二:

用自然语言描述求解ax+b=0的过程,巩固所学,为学习流程图做肯定的铺垫。

4.流程图描述

老师活动: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比较简单接受,但叙述冗长,简单产生“歧义”。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种最常见的算法描述方式——流程图。

(1)给学生展示求解方程ax+b=0的流程,对比自然语言描述,产生共鸣。

(2)结合详细实例讲解组成流程图的各种元素,之后列出组成流程图基本元素。

(3)总结流程图优缺点:

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直观易懂、逻辑关系清楚,不简单产生歧义。

(4)结合求解ax2+bx+c=0的流程图,巩固讲解流程图相关学问。

学生活动:

(1)看解ax+b=0的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感受流程图描述的优势,完成对比表格。

(2)实践活动三:

读解一元二次方程流程图,填空。

设计意图:

由简到难,逐步引导,图文并茂,扶植理解,对比学习,产生共鸣。

5.用伪代码描述算法

老师活动:

(1)伪代码表示举例讲解

(2)两个实例讲解

①推断某个数是否偶数

②伪代码描述求解ax+b=0的过程(3)总结式讲解

伪代码(Pseudocode)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

它也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描述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

没有严格的语法限制,书写格式也比较自由,描述的算法简洁、易懂,简单修改,且简单转化为程序语言代码。

学生活动:

听老师讲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两个实例的讲解,对学问点的驾驭6.课堂总结

(1)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算法的特征

(2)描述算法的形式有多种,常用的有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

展示同一个问题的三种描述方法,学生对比感受,起到对学问点升华的作用。

(3)好的算法须要我们分析、比较、选择。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教学好的地方在于:

以嬉戏的方式引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

整堂课贯穿着大量的实例扶植学生学习巩固,实例都是由易到难,老师适当引导,扶植各类学生理解,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情。

在讲解三类方法时,始终都是对比式学习,并没有把某个学问点孤立起来。

适当的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