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152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docx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自然科学类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自然科学类)

(2003年5月制定,2012年10月修订)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其撰写在参照国家、各行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与语法规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

    1 论文结构

    论文一般包括封面、扉页、目录、论文摘要(中、外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附录等几个部分。

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分组成。

    2 论文书写

    论文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复印纸打印。

其中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2mm、右边距25mm、页眉20mm、页脚15mm。

页眉采用宋体小五号居右排列,其中奇数页页眉为论文题目,偶数页页眉为“华中农业大学##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用小五号阿拉伯数字(1、2……)编排。

目录、摘要、关键词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

论文错漏按正式出版物要求不能大于万分之一。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但通篇论文的同级标题和正文应采用统一的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和字号。

论文标题一般可设三级,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且都采用左对齐排版;标题以外的正文,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图表应同时标注中英文对照标题,中文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英文标题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加粗;图表的文字一般中文采用五号宋体,英文采用五号TimesNewRoman体。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应采用统一的编号体系,一般按“1”、“1.1”、“1.1.1”体系进行标题编号,不能将“一、”、“1、”、“1.1”、“

(1)”等混编在一起。

    注意孤行控制,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不能落在下一页,一段文字的启始行不放在前一页。

所有的表图,包括表题、图题和脚注等,都应尽可能放在同一页,以保持表图的完整性。

确因表格太大而无法一页显示完整时,可于下页列续表,但应加写表题并于表格右上角用圆括号注明“续表”    3 封面与扉页

    封面容包括论文题目、学生、学号、专业、导师、职称、论文(设计)完成时间等。

论文题目应高度概括和准确反映论文容,力求简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

论文封面式样见附件,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制,学生自己填写后进行包装。

    扉页应包括分类号、密级、论文题目(中英文)、学生、导师、职称、学生所在院系、论文(设计)完成时间等容。

扉页式样见附件。

    4 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是论文的导读图,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与页码,含摘要与关键词(中、外文)、正文章、节题目(一般编写到第3级标题)、参考文献、致、附录等。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完全一致,应清楚无误地逐一标注标题在正文中的页码。

编排时注意不同级别标题写作格式上的差别,相同级别的标题字体、字号应相同。

5 摘要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是论文目录之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排列顺序为:

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摘要是文章的缩影,要求简明确切、不加注释或评论地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

使用符号、略语或缩写等必须符合学科规。

英文摘要的容与中文摘要的容基本一致,语确、拼写无误、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关键词是摘要的一部分,一般由3-5个相对独立的反映论文主体容和涉与围的词或词组组成,是论文分类和建立索引的依据。

中文关键词在中文摘要之后,英文关键词在英文摘要之后,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分别放置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各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为增加检索的信息量,关键词应避免与标题相重复。

    6 缩略语表

    如有必要,在摘要之后、正文之前可以列出一缩略语表,列出文中涉与的各种缩写、略写等用语的确切含义。

    7 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节,视涉与到的容,每节还可分成若干小节,用小标题分开。

    7.1 前言

    前言应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等基本容。

    研究问题的由来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所针对的科学、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问题,指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

    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是作者对相关文献阅读、消化后的综合、提炼与升华,反映作者对国外相关进展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

因此,文献综述在表达前人工作的同时,应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不应将文献综述写成前人工作的堆砌,也不应像教科书一样写成知识性介绍。

    研究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和综述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学术思想,提出科学假设或假说,提出论文研究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目的。

    7.2 材料与方法

    详尽列出研究所用材料,如生物材料与拉丁文学名、品种名称、菌株名称,实验材料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特征特性,由实验材料所得到的各种衍生材料、实验群体、世代、数量等,并明确指出各种材料的来源。

    详尽描述实验方法,以能将实验材料与实验结果贯通为基础,且他人能按所述的方法进行重复实验。

对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可在引用他人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加以描述,但对于自己改进或发明的新方法则需要详细说明,指出所用的是他人的方法,还是自己发明的方法,或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与改进的容等。

实验方法还应包括实验设计、田间种植方式、田间管理、试验时间、地点、数据采集(考种)、统计分析方法、所用统计软件、计算机程序等。

    7.3 结果与分析

    详尽述课题研究结果,在写作时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做到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避免重复表达实验方法,或作过多的讨论。

    7.4 讨论

    讨论是反映作者综合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容,是在透彻理解结果的基础上,精练地归纳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本研究结果的进步所在和所解决的科学问题,说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价值、前景等。

讨论中还应指出本研究与其结果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的不足与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思路和建议等。

讨论容应注意与前文的研究目的相呼应,要言之有据,避免重复表达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以一定的实验证据为基础,进行大胆推论、假设,提出新的学术观点。

    7.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紧接正文后面列出,与文中的文献引用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

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拼音字母为序排列,英文与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出;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列出前3名作者,后面加“等”(“etal”)字以示省略;作者之间用“,”隔开;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应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注明引用。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和逗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和“,”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引文标示一致,如[1],[2]……。

每一条参考文献著录均以“.”完毕。

具体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1)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外文刊名用斜体,两个词以上的用缩写,缩写词后不用缩点,用一空格隔开;一个词的不缩写),出版年份,卷号(期数):

起止页码.

(2)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文献是文集(包括会议论文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A].见(In):

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位编者加eds.).专著(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文献是学位论文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

保存单位,年份.

(5)文献是来自报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报告者.报告题目[R].报告地:

报告会主办单位,报告年份.

(6)文献是来自专利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

(7)文献是来自国际、国家标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8)文献来自报纸文章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文献来自电子文献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文献题目[电子文献与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可获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以只选择一项).

电子参考文献建议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Monograph);论文集(C:

Collectedpapers);学位论文(D:

dissertation);报告(R:

Report);期刊文章(J:

Journal);报纸文章(N:

Newspaperarticle);标准(S:

Standardization)专利(P:

Patentliterature)

各种来源的文献书写格式举例如下:

[1] 何帆.涉过WTO的激流险滩[EB/OL].:

//.beiwang./bbs,2000-2-2.

[2] 锡州.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

881056073,1989-07-26.

[3]克德.水稻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分析与S5位点区段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D].: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1998.

[4] 蓝盛银,徐珍秀.植物花粉剥离观察扫描电镜图解[M].:

科学,1996.47-48.

[5] GB6447-86.文献编写规则[S].:

中国标准,1986.

[6] 王石平,克德,王江等.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J].植物学报,1998,40:

42-50.

[7] 启发,建雄.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A].见:

王连铮,戴景瑞主编.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中国农业科技术,1998.1-10.

[8]启发.玉米的群体和群体遗传学[A].见:

纪麟主编.玉米育种学[C].:

农业,1991.264-320.

[9] AhnS,TanksleySD.Comparativelinkagemapsofthericeandmaizegenomes[J].ProcNatlAcadSciUSA,1993,90:

7980-7984.

[10] AldemitaRR.GeneticEngineeringofrice: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mediatedtransformationofriceandevaluationofacornpollen-specificpromoterusingthegusAgeneintransgenicrice[D].WestLafyatte:

PurdueUniversity,1998.

[11] FothHD.FundamentalsofSoilScience[M].7thed..NewYork:

JohnWiley&Sons,1984.151-159.

[12] MorisonJIL.IntercellularCO2concentrationandstomatalresponsestoCO2[A].In:

ZeigerE,FarquharGD,CowanIReds..StomatalFunction[C].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7.229-251.

[13]TianG, YangL.TheoryofNegativeConsumptionExternalitieswithApplicationstoEconomicsofHappiness[EB/OL].econ.tamu.edu/tian/paper/,2005-5-25.

[14]WangXM.RecombinantDNAsequencesencodingPhospholipase[P].USApatent:

5670366,1997-09-23.

    以上例所列参考文献包括常见各种来源文献,其著录格式分别说明如下:

    文献2和14是专利,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

    文献3和10是学位论文,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

保存单位,年份.”。

    文献4和11是著作,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文献5是技术标准,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文献6和9是期刊论文,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J](外文刊名用斜体,两个词以上的用缩写,缩写词后不用缩点,用一空格隔开;一个词的不缩写),出版年,卷号:

起讫页”。

    文献7是会议论文集,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A].见(In):

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位编者加eds.).专著(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文献8和12是文集,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A].见(In):

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位编者加eds.).专著(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文献1和13是电子文献,其著录格式是:

“[序号]作者.文献题目[电子文献与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可获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以只选择一项)”。

    未包括的文献类型可参照以上基本格式作相应的处理。

一篇论文中发现有5篇以上(含5篇)文献的列法不合规,则视为形式不合格。

    8 致

    致是作者对完成论文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的个人或单位发自心的感。

致要实事,谦和真诚,力诫浮夸,更不宜对导师或其他个人进行过分的赞扬。

在致对象中,既不能将对自己完成论文提供较大帮助的单位和个人遗漏,也不能将无关的个人或单位罗列进去。

    9 附录

    附录出现在论文的最后,一般包括论文的补充材料,如实验方法、试剂配方、实验数据、公式推导、数据处理程序等。

论文附录依次用大写字母“附录A、附录B、附录C……”表示,附录的分级序号可采用“附A1、附A1.1、附A1.1.1”等表示,图、表、公式均依此类推为“图A1、表A1、式(A1)”等。

    10 须知

    10.1 文献的引用

    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只有在论文必需、引用后确有效果的情况下才采用。

引文要少而恰当,忠于原意,表意完整,准确切题,不能仅摘取只言片语,断章取义。

在文章中将引文容作观点使用时,可以不作解释、说明,但作为论据使用时,需加适当的解释、说明。

    在论文中引用文献时,应在引用处标注被引人的和被引用文献发表的年份。

若所引文献只有1名或2名作者时,作者全部列出(外文文献只列姓氏);当所引文献作者有3名或3名以上时,列出第一作者,后面加“等”以示省略。

如“(梅明华,1994)”,“(梅明华和泽炳,1995)”,“(梅明华等,1996)”等。

外文文献引用也同样处理,如(Smith,1990),(SmithandJones,1992),(Smithetal.,1993)等。

    10.2 图、表的编排

    每个图、表都应有标题(图题或表题),以表1(Table1)、表2(Table2),图1(Fig.1)、图2(Fig.2)等形式统一编号。

标题应简洁明了,准确恰当,中英文对照,相对于图、表居中排列。

表题一般置于表的上部,图题一般置于图的下方,每个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应能做到自我解释(即不看正文能理解各图表的数据、信息)。

    论文中的表格一律采用3线表格式,表头应简洁,必要时可加脚注(中英文),即表注。

表注用右上角半括号阿拉伯数字或小写英文字母如“1)”、“2)”、“a)”、“b)”等表示。

照片(或图片)要用反差大、图像清晰的原版照片(图片),或计算机处理的高质量的照片,不应采用复印图。

图上的各种标示、箭头等应符合正式发表论文的规。

    图表要运用恰当,讲求质量,并注意美观,在文中适当位置插入,力求避免跨页。

    10.3 符号、缩写、代号、计量单位和数据的表示

    10.3.1 符号、缩略代号

    论文一律采用标准化的西文符号、代号等,正确使用大小写、上下角标、正斜体。

一般使用西文斜体书写格式的有:

生物学属与属以下的拉丁文学名、基因名称符号,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与统计学符号,量符号和量符号中的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浓度C以与数学公式等。

符号、代号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要用括号注明中文名称。

    对在文中出现次数较多(≥5次)的较长的名词,可以采取缩写。

缩写的名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要进行必要的定义,并将自行定义的缩写列入“缩略语表”(或“缩略名词表”)。

    10.3.2 计量单位

    文中计量单位使用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等;浓度单位使用“mol/L”、“mg/L”等,原用的“ppb”、“ppm”、“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均已废除,不得使用;面积单位用“m2”,“cm2”,“hm2”,而不用“亩”;光强用“勒克斯(lx)”;辐射强度用“贝克(Bq)”、“库/kg(C/kg)”,而不用“居里”、“伦琴”;质量单位用“kg”、“g”或“t”,而不用“斤”等;生物技术中DNA以与蛋白质片段的质量单位用“克(g)”、“毫克(mg)”、“微克(μg)”等。

凡阿拉伯数字后所带单位,均使用国际通用代号或符号,如“1mol”不用“1摩尔”等。

农业科学中有些单位习惯用中文表示的,与数字组合使用,采用国际通用代号,如“3天”用“3d”、“5小时”用“5h”、“10分”用“10min”、“13秒”用“13sec”表示。

组合单位在文字中采用如下写法:

“mol/L”、“mg/L”;转速用“r/min”,不用“rpm”。

    10.3.3 论文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实验数据的有效位数表示要一致,有效位数必须全部写出,如“0.8600”,“1.0000”为4位有效数,不能写成“0.86”,“1”;论文中各种单位的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10株”、“3次重复”不能写成“十株”、“三次重复”;表示参数与偏差围的数值,如“20±2℃”不能写成“20℃±2℃”;“50%-60%”不能写成“50-60%”;附带尺寸的单位相乘的数字,如“长宽高”应写成“30m×20m×10m”,或写成“m:

30×20×10”,不能写成“30×20×10m”;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和百分数表示,如“增加了2倍”,“增产10%”;数字的减少只能用百分数和分数表示,如“降低10%”,“减少了1/5”等;公历纪年,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也不能用“去年”、“今年”、“明年”表示。

    10.3.4 标点符号的使用

    文中使用各种标点符号应恰当,尤其在输入中应注意中英文软件环境的区别,是中文表达的文字就应采用中文输入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是西文表达的文字就应采用西文的标点符号,中西文标点符号不应混用。

英文的标点符号后应空一格。

    10.4 特别提示

    上述各项要求和规须在毕业论文撰写和装订中严格执行,否则,在毕业论文审查中将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将退回学生本人,并不得办理论文答辩的其它手续。

    本规未尽事宜,可参照相关标准与规执行。

    附录:

    1.自然科学类论文示例

2.外文翻译示例

自然科学类论文示例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水稻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26介导的抗病信号传导路径上重要基因位点鉴定

IdentificationofCriticalGeneLociOntheDiseaseResistanceSignalPathwayMediatedByRiceBacterialBlightResistanceGeneXa3/Xa26

姓名

周刚

学号

12

专业

生物学基地班

指导教师

王石平

职称

教授

(中文小三号黑体加粗,英文小三号TimesNewRoman加粗)

 

中国·

二〇一一年六月

分类号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

 

水稻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26介导的抗病信号传导路径上重要基因位点的鉴定

(小二号黑体加粗)

IdentificationofCriticalGeneLociOntheDiseaseResistanceSignalPathwayMediatedByRiceBacterialBlightResistanceGeneXa3/Xa26

(小二号TimesNewRoman加粗)

 

学生:

周刚

学生学号:

12

学生专业:

生物学基地班

指导教师:

王石平教授

(三号宋体加粗)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

(三号黑体加粗)

(空一行)

1.2.2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和抗性基因1

2.1材料来源3

2.2水稻白叶枯病接种和病情分析4

2.3植物总DNA的提取7

2.4SSR分析9

2.5SSR标记辅助筛选真假杂种方法11

3.2F2群体表型分析15

3.2.1HKM2家系F2群体表型分析17

3.2.2HKM4家系F2群体表型分析19

3.2.3HKM3家系F2群体表型分析21

3.2.4HKM5家系F2群体表型分析23

4讨论23

4.1真假杂种鉴定SSR分子标记的选择23

4.2F2群体表型分析讨论25

4.4后续工作展望25

参考文献26

致28

附录:

部分实验的详细操作程序29

附表31

(中文用小四宋体,英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