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183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docx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骨学人卫版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骨学Osteology

第一节总论

骨bone是一种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韧而有弹性,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

成人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一、骨的分类

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bone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

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体内的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

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骨干与骺邻接的部分称干骺端。

长骨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

2.短骨shortbone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flat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髓骨等。

4.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

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骨质bonesubstans分骨密质compactbone和骨松质spongybone。

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

扁骨由内、外两层骨密质板中间夹着一层骨松质构成。

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

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称骨内膜。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骨髓bonemarrow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redbonemarrow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

黄骨髓yellowbonemarrow见于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去造血活力。

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

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

临床上常在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有机质由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它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

一生中骨的无机物与有机物不断变化,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

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

胸椎与12对肋相连接。

肋前端连于胸骨,形成骨性胸廓。

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接构成骨盆。

(一)椎骨vertebrae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为不规则骨,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端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构成。

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

椎体呈扁圆柱形,表层为密质,内部为松质。

椎弓左右对称,前部缩窄的部分为椎弓根,其上、下缘为椎骨上、下切迹。

后部较宽的部分为椎弓板。

上、下两个相邻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根通过。

从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即椎弓正中向后伸出的一个棘突,向两侧突出的一对横突,两侧向上的一对上关节突和向下的一对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cervicalvertbral:

椎体小,椎孔大。

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

第6颈椎棘突较短,未端分叉。

(1)第1颈椎又名寰椎atlas,呈环形,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

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侧块有上、下关节面

(2)第2颈椎又名枢椎axis,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3)第7颈椎又名隆椎vertebraeprominens,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2)胸椎throacicvertebrae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

横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3)腰椎lumbarvertebrae:

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4)骶骨sacralbone:

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

底向上,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promontory。

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前孔。

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

由骶椎椎孔连接成骶管。

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相关节。

(二)胸廓thorax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肋ribs由肋骨和肋软骨,共12对。

上7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

第8-10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上位软骨,形成肋弓costalarch,称假肋。

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肋骨costalbone可分为体和前、后两端。

后端膨大叫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

肋头后外方有肋结节,其上有关节面,与横突肋凹相关节。

肋体分上、下缘和内、外面。

内面下缘处一浅沟称肋沟。

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

肋骨前端接肋软骨。

2.胸骨sternum属于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

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sternalangle,两侧连第2肋软骨。

(三)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第2胸椎体下缘线平齐。

2.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

3.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

是临床上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

4.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

5.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

(一)颅的组成

颅skull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

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

面颅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二)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呈卵圆形,前宽后窄。

颅的上面称颅盖。

有三条缝,即位于额骨与两侧顶骨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矢状缝以及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人字缝。

2.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

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外耳门后下方的突起即乳突。

在颞窝内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成的翼点。

颞窝下方的窝称颞下窝,窝内有三角形裂隙,其深部称翼腭窝。

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

3.颅前面观前面可见一对容纳眼球的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下方为由上颌骨、下颌骨围成的口腔。

(1)眶分为底、尖和四壁,眶尖部有视神经孔,眶下壁有眶下沟、管、孔。

(2)骨性鼻腔外侧壁有向下突出的三个骨片,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分别开口于鼻腔。

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4.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前部由上颌骨和腭骨水平板围成的部分称骨腭,中部是蝶骨的翼突,后部正中有一大孔,称枕骨大孔,其前外方分别有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结构。

5.颅底内面观由前向后分三个窝。

(1)颅前窝anteriorcranialfossa由额骨眶部、筛骨的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

正中线上由前向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

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middlecranialfossa内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其两侧,有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3)颅后窝posteriorcranialfoss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等构成。

窝中央有枕骨大孔。

还有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

(三)新生儿颅的特征

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发育早,故脑颅远大于面颅。

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发育明显,新生儿颅顶呈五角形。

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充满纤维组织,间隙的膜较大称为颅囱cranialfontanelles,主要有前囱和后囱。

前囱在生后1~2岁闭合。

新生儿面颅中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无牙,鼻旁窦未发育,眉弓、乳突不明显,故新生儿面颅短,口鼻较小。

(四)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l.颞骨乳突在耳廓后方,内有乳突小房。

2.颧弓由颧骨颞突与颞骨颧突结合而成。

在弓的上缘线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弓中点上方约4厘米为翼点,相当于脑膜中动脉经过之处.弓的下方一横指处,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组成。

(一)上肢带骨包括肩胛骨和锁骨。

1.锁骨clavicle:

位于胸廓前上方,呈“∽”形,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两侧构成胸锁关节。

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脚骨的肩峰相关节。

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

锁骨中、外l/3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2.肩胛骨scapula:

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是三角形的扁骨,可分为3个缘、3个角和前、后两面。

上缘短而薄,外侧有喙突。

外侧缘肥厚、内侧缘薄而长。

外侧角有关节孟,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和肩峰。

(二)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1.肱骨humerus为典型的长骨。

上端膨大,有半球形的肱骨头。

头周围稍细的部分称解剖颈,肱骨头外侧和前方有大结节和小结节,其下方稍细的部分,称外科颈。

体后面中份有由上内斜向下外的桡神经沟。

下端内侧部有肱骨滑车、内上髁、尺神经沟,外侧部有肱骨小头、外上髁。

下端的后面有鹰嘴窝,前面有冠突窝。

2.尺骨ulna上端前面有滑车切迹,在其下方和后上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冠突和鹰咀,冠突外侧有桡切迹。

尺骨下端称尺骨头。

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

3.桡骨radius上端称桡骨头,上面有关节凹,头周围有环状关节面。

下端内侧面有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下端外侧部向下突出称桡骨茎突。

骨体呈三棱柱形。

4.腕骨carpalbones8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5.掌骨metacarpalbones5块,其近侧端为底,中间为体,远侧端为头。

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

6.指骨phalangesoffingers共14块,除拇指两节外,余均3节。

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每节都分底、体和头三部分。

(三)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3.肱骨下端的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上端的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成等腰三角形。

4.尺、桡骨茎突在腕部内、外侧。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厘米。

二、下肢骨

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即髋骨hipbone,是不规则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者愈合而成.在三骨愈合处的外侧面形成深陷的髋臼。

1.髂骨ilium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体和翼两部分。

髂骨翼内侧面称髂窝,窝的后下方有一斜行隆起线,称弓状线;其后上方有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髂骨翼上缘称髂嵴,其前端为髂前上棘,其后端为髂后上棘,髂前上棘向后5-7cm处向后外突起,称髂结节。

2.坐骨ischium位于髋骨后下部,分体和支两部。

坐骨体下份后部肥厚粗糙,称坐骨结节。

坐骨体后缘有坐骨棘,其上、下方分别有坐骨大、小切迹。

3.耻骨pubis位于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两支.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节。

耻骨上、下支移行部的内侧,有椭圆形的耻骨联合面。

(二)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后三部合称足骨。

1.股骨femur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球形的膨大为股骨头。

头的外下侧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

颈、体交界处上外侧的隆起为大转子。

下内侧隆起为小转子。

下端形成两个膨大,称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间有髁间窝,两髁侧面的突起称内、外上髁。

股骨体呈圆柱形,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

体上部外侧有臀肌粗隆。

2.髌骨patella是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包于股四头肌腱内,略呈三角形,上宽下窄,前面粗糙后面光滑。

3.胫骨tibia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上关节面之间的骨性隆起称髁间隆起。

上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有胫骨粗隆。

下端膨大形成内踝,下端下面和内踝外面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相关节。

体为三棱柱形。

4.腓骨fibula上端膨大称腓骨头,下端膨大为外踝。

5.跗骨tarsalbones有7块,属短骨,分成前、中、后三列。

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端有跟结节。

距骨上面有距骨滑车。

中列为足舟骨。

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及骰骨。

6.跖骨metatarsal有5块,其后端为底,中部为体,前端为头。

7.趾骨phalangesoftose共14块,各节趾骨的名称和结构均与手指骨相同。

(三)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髂嵴是髋骨的游离缘,其前、后端有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盆测量的标志。

2.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两者作测量骨盆之用,两者连线中点为坐骨神经经过的位置。

3.腓骨头在小腿上端的外侧,稍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