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185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docx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

归入膀胱经的中药列表3

木防己(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广东]、青藤香、钻骨龙、金锁匙[广东]、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牛木香、金锁匙、紫背金锁匙、百解薯、青藤根、钻龙骨、青檀香、银锁匙、板南根、白山蕃薯、青藤仔、千斤坠、圆藤根、倒地铃、穿山龙、盘古风、乌龙、大防己、蓝田防己)

味性:

苦;辛;寒。

归经:

膀胱;肾;脾;肺经。

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

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木天蓼根

味性:

辛;性温。

归经:

膀胱;胃;大肠经。

祛风散寒;杀虫止痛。

主寒痹腰痛;风虫牙痛

木通(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味性:

苦,凉。

归经:

入心、小肠、膀胱经。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

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南瓜根

味性:

味甘;淡;性平。

归经:

归肝;膀胱经。

利湿热,通乳汁。

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不通。

南蛇藤(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金银柳、金红树、果山藤、药狗旦子、蔓性落霜红、过山风、挂廊鞭、香龙草、穷搅藤、老石棵子、地南蛇、过山龙、大伦藤、大南蛇、白龙、老龙皮、臭花椒、穿山龙、老牛筋、过山枫、挂廓鞭)

味性:

苦;辛;微温。

归经:

肝;膀胱经。

祛风湿,活血脉。

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痧症,痢疾。

南蛇藤根

味性:

辛;苦;平。

归经:

肾;膀胱;肝经。

祛风胜湿,行气散血,消肿解毒。

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痧气呕吐腹痛,痈疽肿毒。

南天竹叶(南竹叶、天竹叶)

味性:

苦;性寒。

归经:

肺;膀胱经。

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瘰疬,血尿,小儿疳疾。

泥鳅滑液

味性:

辛;寒。

归经:

肝;膀胱经。

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主小便不通;热淋;痈疽;丹毒;疔肿;腮腺炎;中耳炎;烧伤;漆疮

牛筋刺寄生(梨寄生、藏寄生、野花椒寄生、老米酒寄生)

味性:

苦;性平。

归经:

肺;膀胱经。

清肺热;利小便。

主肺热咳嗽;湿热淋证

牛皮

味性:

味咸;性平。

归经:

肺;膀胱经。

利水消肿;解毒。

主水肿;腹水;尿少;痈疽疮毒

牛藤(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

味性:

苦;凉。

归经:

肝;膀胱经。

祛风散瘀;止痛;利尿消肿。

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各种神经性疼痛;小便不利;水肿

牛膝茎叶

味性:

苦;酸;性平。

归经:

肝;膀胱经。

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

盘龙七(石白菜、地白菜)

味性:

涩;微苦;平。

归经:

肺;脾;肝;膀胱经。

补益脾胃;收涩固肠;利水活血。

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沧;疥癣

皮哨子(无患子、油患子、菩提珠)

味性:

苦;微寒。

归经:

肾;膀胱经。

行气消积;解毒杀虫。

主疝气疼痛;小儿疳积;乳蛾;痄腮;疥癞;黄水疮;蛔虫症

飘拂草

味性:

味淡;性寒。

归经:

肾;膀胱经。

清热利尿;解毒。

主小便不利;湿热浮肿;淋病;小儿胎毒

葡萄根

味性:

甘;平。

归经:

肺;肾;膀胱经。

除风湿,利小便。

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葡萄藤叶(葡萄秧)

味性:

甘;平。

归经:

肾;肝;膀胱经。

治水肿,小便不利,目赤,痈肿。

蒲草根(席草根、茫草、三角草、水三棱草、丝毛草、三棱观、度草根、大灯芯)

味性:

味淡;微苦;性凉。

归经:

胃;膀胱;肾经。

清热利尿;解毒。

主热淋;小便不利;带下;牙龈肿痛

千斤拔(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土黄鸡、金鸡落地、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千斤吊、钉根藜、土黄耆、大力黄、牛尾荡、土黄昏、千尾荡、三股丝、千金坠)

味性:

甘辛,温。

归经:

肺;肾;膀胱经。

祛风利湿,消瘀解毒。

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千金子(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千两金、菩萨豆、联步、滩板救、拒冬实、拒冬子、百药解、千金药解)

味性:

辛、温。

归经:

肺;胃;膀胱经。

逐水消肿;解毒杀虫。

主水肿;腹水;二便不利;经闭;疥癣癞疮;痈肿;毒蛇咬伤及疣赘

羌活(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味性:

辛苦,温。

归经:

归膀胱;肾经。

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青蛙(蛙鱼、蛙、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哈鱼)

味性:

甘,凉。

归经:

肺;脾;膀胱经。

清热解毒,补虚,利水消肿。

治劳热,浮肿,疳疾,水臌,噎膈,痢疾,虾蟆瘟,小儿热疮。

青葙(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狐狸尾、指天笔、牛尾巴花、犬尾鸡冠花、草蒿;姜蒿;昆仑草;野鸡冠、冠苋、牛母莴;牛尾行)

味性:

苦;性寒。

归经:

肝;膀胱经。

燥湿清热,杀虫,止血。

治风瘙身痒,疮疥,痔疮,金疮出血。

青叶胆(青叶丹、青鱼胆、走胆药、肝炎草、小青鱼胆、土疸药、七疸药)

味性:

苦;性寒。

归经:

肝;胆;膀胱经。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

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

苘麻根

味性:

苦;平。

归经:

肾;膀胱经。

利湿解毒。

主小便淋沥;痢疾;急性中耳炎;睾丸炎

苘麻子(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苘实、野苎麻子、冬葵子、苘麻种子、野锦才子)

味性:

苦;平。

归经:

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清热利湿,解毒,退翳。

用于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目翳。

琼越线蕨(石韦)

味性:

微苦;涩;凉。

归经:

入肝、肾、膀胱三经。

活血化瘀;清热利尿。

主跌打损伤;小例淋沥涩痛

球果藤(表藤、淮通、汉防已、土防已)

味性:

辛;性温。

归经:

肝;膀胱经。

祛风通络;利水通淋。

主风湿痹痛;劳伤疼痛;水肿;小便淋痛

雀(嘉宾、家雀、瓦雀、宾雀、麻禾雀、树麻雀、老家贼、只只、查母塞刀姆)

味性:

甘,温。

归经:

肾;肺;膀胱经。

壮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

治阳虚羸瘦,阴痿,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

鹊(干鹊、神女、飞驳鸟、喜鹊、刍尼、客鹊)

味性:

甘,寒。

归经:

肺;脾;膀胱经。

除热,消结,通淋。

止渴。

治石淋,胸膈疹结。

消渴,鼻衄。

人中白(溺垽、溺白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味性:

咸,寒。

归经:

肺;心;膀胱经。

清热解毒,祛瘀止血。

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戎盐(胡盐、秃登盐、阴土盐、石盐、寒盐、冰石、羌盐、青盐、岩盐、大青盐)

味性:

咸,寒。

归经:

入心、肾、膀胱经。

凉血,明目。

治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痛,风眼烂弦,牙痛。

柔软石韦(石岩金、小经刀草、小石韦、毛石韦、星星草、牛舌条、大石韦、大刀草)

味性:

苦;甘;凉。

归经:

肝;肾;膀胱经。

清热;利尿通淋。

主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肾炎水肿

三白草(水木通、五路白、白水鸡、水伴深乌、白面姑、过塘莲、三点白、水牛草、水九节莲、白花莲、白叶莲、一白二白、田三白、土玉竹、白黄脚、五叶白、白桔朝、白花照水莲、天性草、白舌骨、塘边藕)

味性:

苦辛,寒。

归经:

归肺、膀胱经。

清利湿热,消肿,解毒。

治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疗毒。

三白草根(三白根、塘边藕、地藕、百节藕、过塘藕、水莲藕、白莲藕、九节藕、天性草根)

味性:

甘辛,寒。

归经:

脾;大肠;膀胱经。

利水除湿,清热解毒。

治脚气胫肿,淋浊,带下,痈肿,疥癣。

三出叶委陵菜(草杜仲)

味性:

苦、辛,微温。

归经:

肾;膀胱经。

利水消肿。

主水肿

三叶铜钱草(山酢浆草)

味性:

味酸;微辛;性平。

归经:

心;肝;膀胱经。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劳伤疼痛;跌打损伤;麻疯;无名肿毒;疥癣;小儿口疮;烫火伤;淋浊带下;尿闭

山大刀(大丹叶、暗山公、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刀斧伤、血丝罗伞、大退七、刀伤木、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脂红叶、火简树、大口唇、驳节兰、假木竹、九节、九节木、弄楼子、九节仔头、锁脚贼)

味性:

苦;凉。

归经:

肺;膀胱经。

清热解毒,祛风去湿。

治扁桃体炎,白喉,疮疡肿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山甘草(野白纸扇、白蝴蝶、白茶、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味性:

甘微苦;凉。

归经:

膀胱;肺;大肠经。

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

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山胡椒叶(见风消、铁箍散、雷公树叶、黄渣叶、洗手叶、雷公叶)

味性:

苦;辛;性微寒。

归经:

膀胱;肝经。

祛风,解毒,散瘀,止血。

治感冒,筋骨疼痛,痈疮肿毒,跌打创伤。

山黄皮(假黄皮、野黄皮、五薯叶、小叶臭黄皮、鸡母黄、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味性:

辛;苦;温。

归经:

肾;肺;膀胱经。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

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

山货榔

味性:

酸,平。

归经:

肾;膀胱经。

祛风消肿,舒筋活络。

治脉管炎,肾盂肾炎,跌打损伤。

山麻黄(臭草、裸芸香、蛇皮草、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

味性:

微辛;性温。

归经:

膀胱;肺;脾经。

解表,健脾,行水。

治感冒咳喘,呕吐,水肿。

山木通(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蓑衣藤、万年藤、大叶光板力刚、大木通、搜山虎)

味性:

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肝、膀胱经。

祛风活血;利尿通淋。

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乳汁不通

山牛毛毡(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褐穗飘拂草、片角草、田高粱)

味性:

味辛;性凉。

归经:

膀胱经。

清热解表。

主风热感冒

山枇杷(野枇杷、川鄂冬青)

味性:

辛;平。

归经:

脾;膀胱经。

消肺;通乳;祛风。

主瘰疬;乳少;风湿麻木

山漆树(铁象杆、野漆树)

味性:

辛;苦;温。

归经:

膀胱;脾经。

祛风湿;解毒消肿止痛;。

主风湿痹痛;疮疡肿痛

商陆(花商陆、见肿消[贵州、云南]、土冬瓜、抱母鸡、土母鸡、地萝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萝卜[云南、四川、广西、福建]、荡根、夜呼、当陆、白昌、章柳根、见肿消、山萝卜、水萝卜、白母鸡、长不老、湿萝卜、狗头三七、抓消肿、牛萝卜、春牛头、下山虎、牛大黄、野萝卜、根、薚、马尾、章陆、猪母耳、金鸡母、娃娃头)

味性:

苦,寒。

归经:

入脾、膀胱经。

通二便,泻水,散结。

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

肾精子

味性:

甘;咸;寒。

归经:

膀胱经。

化石通淋。

主尿路结石

声色草(满天星草、辛苦草、过饥草、广白头翁、星色革、白头康、仔草、疳积草)

味性:

淡;性凉。

归经:

膀胱经;胃。

清热解毒,利小便。

治痢疾,肠炎,淋病小便涩痛,痈疽肿毒。

石上蕉(黎芦叶虾脊兰、山三棱)

味性:

苦;寒。

归经:

脾;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固脱;消肿散结。

主小便不利;淋症;脱肛;瘰疬;跌打损伤

石韦(小石韦、飞刀剑、石皮、石剑、石兰、金茶匙、石樜、石苇、金星草、生扯拢、虹霓剑草、潭剑、金汤匙、石背柳、石zhe、肺心草、会全草、石耳朵、蛇舌风、小叶下红)

味性:

苦甘,凉。

归经:

归肺、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喘咳。

石燕(燕子石、石燕子、大石燕)

味性:

甘,凉。

归经:

肾;肝;膀胱经。

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用于小便不利,白带,外用治角膜云翳。

鼠尾粟(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鼠尾草、牛顿草、牛尾草、狗屎草)

味性:

甘,平。

归经:

心;肺;肝;大肠;膀胱经。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伤暑烦热,痢疾,热病便泌,小儿时热,尿血。

蜀葵根(葵花根、土黄蓍、棋盘花根)

味性:

甘;咸;性微寒。

归经:

心;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凉血,利尿排脓。

治淋病,白带,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

蜀葵花(侧金盏、棋盘花、蜀其花、水芙蓉、栽秧花、镲钹花、擀杖花、吴葵华、白淑气花、蜀季花、麻杆花、舌其花、大蜀季花、果木花、木槿花、熟季花、秫秸花、端午花、大秫花、饼子花、公鸡花、单片花)

味性:

甘,寒。

归经:

肺;大肠;膀胱经。

和血润燥,通利二便。

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蜀葵苗(葵茎、赤葵茎)

味性:

甘;凉。

归经:

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利湿;解毒。

主热毒下痢;淋证;无名肿毒;水炎烫伤;金疮

树扁竹(石扁兰、燕尾扁竹兰、树竹、老鼠尾巴、鱼尾巴草、野扁竹、鸢尾叶莪白兰、老鼠尾、石扁竹、毛鼠尾)

味性:

淡,凉。

归经:

膀胱经。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尿路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肠炎;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骨折

水葱(冲天草、翠管草、莞、莞蒲、水丈葱、苻蓠、夫蓠、葱蒲、莞草、蒲苹、管子草)

味性:

淡,平。

归经:

膀胱经。

利水消肿。

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水牛尾

味性:

味咸;性平。

归经:

脾;膀胱经。

利水消肿。

主水肿尿少

水前草(水萝卜、蔊菜、叶香)

味性:

辛;苦;凉。

归经:

肝;膀胱经。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黄疸;淋病;水肿;关节炎;痈肿;汤火伤

水湿柳叶菜(独木牛)

味性:

淡,平。

归经:

入肺、大肠、膀胱经。

治咽喉肿痛,风热声嘶,高热下泻。

水松(水松柏、刺海松、刺松藻、软软菜、鼠尾巴、青虫子、鹿角菜)

味性:

苦,平。

归经:

膀胱;大肠经。

利水消肿;杀虫解毒。

主水肿;蛔虫病;中暑;小便不利

水团花根

味性:

味苦;涩;性凉。

归经:

肺;膀胱经。

清热利湿,行瘀消肿。

治感冒咳嗽,肝炎,腮腺炎,关节炎,跌打损伤。

水杨柳(水麻、虾公岔树、水柳仔、水杨梅、细杨柳、水锥木)

味性:

苦;寒。

归经:

肝;胆;膀胱经。

清热;利胆;利尿;解毒。

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膀胱结石;淋病;梅毒;痔疮;跌打损伤;烫伤

水竹叶(鸡舌草、鸡舌癀、小叶挂蓝青、小叶鸦雀草、鸭脚草、水金钗、断节草、分节草、水叶草、水竹叶菜、肉草、三角菜)

味性:

甘;寒。

归经:

肺;膀胱经。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疔肿。

睡菜根(过江龙)

味性:

甘;微苦;性平。

归经:

肺;肝;膀胱经。

润肺止咳;利尿消肿;降血压。

主咳嗽;水肿;风湿痛;高血压

溲疏(巨骨、空木、卯花)

味性:

苦,平。

归经:

膀胱;肾;胃经。

清热;利尿。

主发热;小便不利;遗尿

太白鹿角(太白针、地蓬草、细石蕊)

味性:

苦;性凉。

归经:

膀胱;肝经。

利水通淋;消肿解毒;止血生肌。

主不便淋涌;风热目赤;烂弦风眼;黄水疮。

桃胶

味性:

甘苦;平。

归经:

大肠;膀胱经。

和血;通淋;止痢。

主石淋;血淋;痢疾;腹痛;糖尿病;乳糜尿

田螺(大田螺、黄螺、田中螺)

味性:

甘咸,寒。

归经:

肝;脾;膀胱经。

清热,利水,止渴。

主治小便赤涩,痔疮,浮肿等症。

甜茶(蜜香草、甘茶、伞花八仙叶)

味性:

甘;凉。

归经:

肝;肺;膀胱经。

截疟;利尿降压。

主疟疾;高血压病

铁扇子(铁丝七、铁线草、铜丝草、乌脚笔、铁杆猪毛七、过坛龙、细蕨萁、蕨萁莲)

味性:

淡,凉。

归经:

膀胱经。

清热利水。

治烫火伤,跌打损伤,小便癃闭,冻疮。

铁丝七(铜丝草、铁丝草、猪宗七、乌脚枪、钢丝草、铁扇子)

味性:

味甘微涩苦,性平。

归经:

肺;肝;膀胱经。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

主肺热咳嗽;痢疾;黄疸;小便淋涩;痈肿;瘰疬;烫伤

葶苈子(大适、大室、蕇蒿、丁历)

味性:

辛苦,寒。

归经:

归肺、膀胱经。

下气行水。

治肺壅喘急,痰坎咳嗽,水肿胀满。

桐叶千金藤(毛千金藤)

味性:

辛;苦;性寒。

归经:

肺;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

主痈疖疮毒;咽喉肿痛;痄腮;风湿痹痛;痢疾;头痛;胃痛;劳伤疼痛

头发七(黑丝草、人头七、黑丝带)

味性:

淡,平。

归经:

肝;肾;膀胱经。

滋补肝肾,收敛止汗。

用于头晕,洗净,肾虚体弱,遗精,盗汗;外用治黄水疮。

菟丝(唐、蒙、王女、菟芦、鸮萝、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无根草、莫娘藤、豆寄生、吐血丝、无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味性:

甘苦;平。

归经:

肝;肾;膀胱经。

清热,凉血,利水,解毒。

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

碗蕨

味性:

辛;凉。

归经:

膀胱经。

祛风;清热解表。

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威灵仙(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能消、葳灵仙、葳苓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铁搧帚、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辣椒藤、铁灵仙、灵仙藤、黑灵仙、黑须公、芝查藤根)

味性:

辛咸,温。

归经:

归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蜗牛(天螺蛳、里牛、瓜牛、仆累、小牛螺、黄犊、蚹蠃、鼠蝓、蜗蠃、蜾蠃、蠡蠃、陵螺、山蜗、蠡牛、负壳蜒蚰、海羊、蜓蚰蠃、土牛儿、负壳蛞蝓、天螺、圆螺虫、无靥螺、肌母螺、蚹赢、蜗赢、蜾赢、彘赢、彘牛、海羊、蜒蚰赢、士牛儿)

味性:

咸,寒。

归经:

膀胱;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利尿。

用于痈肿疔毒,痔漏,小便不利。

乌灵参(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蛋、地炭棍、鸡茯苓)

味性:

甘;平。

归经:

心;肝;胃;膀胱经。

安神;止血;降血压。

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

乌药(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根、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味性:

辛;温。

归经:

脾;胃、肝、肾、膀胱。

顺气止痛,温肾散寒。

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无爷藤(过天藤、无根草、流寓网、飞扬藤、黄鱼藤、罗网藤、无根藤、雾水藤、蜈蚣藤、青丝藤、无地生根、半天云、无头藤、无娘藤、飞天藤、流离网、蟠缠藤)

味性:

甘苦,寒。

归经:

肝;肺;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治肝热消瘦,肺热咳嗽,黄疸,痢疾,鼻衄,血淋,痈肿,疥疮,烫伤。

蜈蚣草(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百叶尖、贯众、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肺筋草、小牛肋巴、蜈蚣连、斩草剑、梳子草、黑舒筋草)

味性:

淡,平。

归经:

肝;大肠;膀胱经。

祛风活血,解毒杀虫。

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蜈蚣兰(金百脚、石蜈蚣、飞天蜈蚣、岩洛、蜈蚣草、百脚蜈蚣、柏子兰、狗牙半枝、齿牙半枝莲、白脚蜈蚣、有脚蜈蚣)

味性:

凉;微苦。

归经:

肺;肾;膀胱经。

清热,解毒,止血。

治口腔炎,副鼻窦炎,气管炎,咯血,肾盂肾炎。

蜈蚣七(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鸡嗦子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味性:

苦辛,温。

归经:

脾;肝;肾;膀胱经。

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

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五色梅根

味性:

味苦;性寒。

归经:

膀胱;肝;肾经。

活血,祛风,利湿,清热。

治风湿痹痛,脚气,感冒,痄腮,跌打损伤.

五爪龙(五叶藤、五叶茹、牛奶木、五指毛桃、五指牛奶、山狗善、三指牛奶、土五加皮、土黄芪)

味性:

甘;微苦;性平。

归经:

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清热,利水,解毒。

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西瓜(寒瓜、天生白虎汤)

味性:

甘,寒。

归经:

归心;胃;膀胱经。

清热除烦;解暑生津;利尿。

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蟋蟀(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蛬、蜻蛚、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叫鸡、唧唧、屈屈、蛆蛆)

味性:

辛、咸,温。

归经:

膀胱;小肠经。

利尿消肿。

主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

喜马拉雅米口袋(杰巴区土)

味性:

苦;涩;寒。

归经:

肝;肾;膀胱经。

解毒消肿,利尿。

治水肿,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

狭叶海金沙

味性:

微苦;甘;凉。

归经:

膀胱经。

清热利湿。

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烫火伤

狭叶瓦韦

味性:

苦;凉。

归经:

肝;膀胱经。

利尿通淋;活血调经;消肿止痛。

主热淋;石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苋实(苋子、苋菜子、莫实)

味性:

甘,寒。

归经:

肝;大肠;膀脱经。

清肝明目;通利二便。

主青盲翳障;视物昏暗;白浊血尿;二便不

相思子根

味性:

甘;凉。

归经:

肺;胆;膀胱经。

清热解毒,利尿。

主咽喉肿痛,支气管炎,黄疸,肝炎

向日葵根(葵花根、向阳花根、朝阳花根)

味性:

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

归胃;膀胱经。

治胸胁胃脘作痛,二便不通,跌打损伤。

向日葵茎髓(向日葵梗心、向日葵茎心、向日葵瓤、葵花茎髓、葵花秆心、葵秆心)

味性: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膀胱经。

治血淋,尿路结石,乳糜尿,小便不利。

向天蜈蚣(叶顶珠、铁精草、细叶木兰)

味性:

甘;微苦;平。

归经:

心;肾;膀胱经。

根:

治下消,妇人赤白带。

叶:

治尿血,毒蛇咬伤。

小萹蓄(姑巴草、扁竹、水米草、汗多草、黑鱼草、习见蓼、米子蓼、地茜、铁马齿苋、扁蓄、米碎草、小叶扁蓄、猪牙草、节节红、节节花、红节草、虱蓖草、糟麻草、地兔草、水扁蓄、细叶锅巴草、锅巴菜)

味性:

苦,平。

归经:

膀脱;大肠;肝经。

利屎通淋,化湿杀虫。

治恶疮疥癣,阴蚀,蛔虫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