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220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docx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1、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

育给人的影响比拟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开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根本要求对个体开展方向做出社会性标准。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根底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开展关系?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P27

答:

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精

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③学校文化。

I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n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川学校制度文化〔标准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标准。

9、简述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

P89

答:

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

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开展的关键期。

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开展。

3、适应时代开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

3、人口开展状况。

4、青少年儿童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和科技开展水平。

的身心开展规律。

5、本国学制开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素养。

纲要及工作方针:

1、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③对待集体:

具有团

结协作精神。

④对待自己:

以身作那么,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素养。

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

科学文化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

②教育教学能力。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自我

控制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素养。

①高尚的师德。

②愉悦的情感。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健康的人格。

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

3、善于同

学间的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听取学生建议。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或意义。

1、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良好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

根底。

3、良好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良好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

泰勒的原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1、确定目标:

学校应该到达哪些教育目标?

2、选择经验: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

这些教育目标?

3、组织经验:

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评价结果: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

实现?

新课改的结构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P42〔2021.下.简/2021.下•材分〕

答:

①学生是开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开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开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注意学生开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到达的开展水平,在此根底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开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P43

答:

教师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

P43〔2021.上.简〕

答:

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测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开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答: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

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2、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

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P31

答: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开展学生的智力、体力、

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根底。

4、关注学生的个性开展。

1、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

P225

答: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原那么。

两者关系:

i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ii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根底。

②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两者关系:

掌握知识是开展能力的根底;能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③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两者关系:

i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i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iii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两者关系:

i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底;i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根底;i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有机结合。

2、教学原那么和方法?

P229

答:

原那么: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直观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稳固性原那么,循序渐进原那么〔系统性原那么〕,因

材施教原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量力性原那么〔可接受原那么〕。

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

参观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教学方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根本阶段〕

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P239

答:

优点:

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到达一定质量。

②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集体作用。

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难以因材施教。

④缺乏灵活性。

4、教学实施的环节〔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P242

答:

〔1〕备课: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2〕上课{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④结构合理;⑤语言艺术;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沉着。

〔3〕作业的布置和修改。

〔4〕课外

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1、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P116〔2021.下简〕

答:

途径:

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课外、校外活动;③劳动;④少年队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⑥班主任工作。

12、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P116

答:

①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②典范示范法,是用典范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等来影响学牛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要求:

i选好学习的典范:

i激起学牛对典范的敬慕之情:

i引导学牛用典范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③陶冶教育法,教育者自

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收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要求:

i创设良好的情景;ii与启发说服相结合;iii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④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的方法。

要求:

i坚持严格要求;ii调动学生的主动性;iii注意检查和坚持。

⑤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认的评价,促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方法。

⑥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13、德育的原那么?

P113〔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答:

①导向性原那么。

②疏导性原那么〔长善救失的原那么〕:

是指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

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i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n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川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根本要求:

I保护、尊重和信赖学生;n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川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决不移的贯彻到底,催促学生切实做到。

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那么;⑤因材施教原那么;⑥=

知行统一原那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那么〕:

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

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根本要求:

i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n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川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那么;w教育者要以身作那么,严于律己。

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那么;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那么。

I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n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川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14、德育过程的根本规律。

P112

答:

心理因素构成。

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根底。

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知行转化的

“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n德育

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的,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功能。

1、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

治水平。

10、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P145

答:

存在的问题:

①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式;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①以满足学生的

开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开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1、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

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如何将乱班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材分〕

答:

①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

P149〔2021•下简/2021.下简〕

答:

①了解、研究学生。

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根底。

它包括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状况、心理及家庭环境。

②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它包括i确立班集体开展目标;ii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iii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iv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③建立学生档案。

全面了解学生的根底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行整理分类存放。

四个环节:

收集一一整理一一鉴定一一保管。

④=

班会活动。

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大类。

班级例会是定期举办对学生常规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商讨和解决班级生活中的问题,形式有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和班务会;主题班会是在老师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

形式有专题讲座、主题报告会、讨论会、纪念会、知识竞赛、展览会、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等。

⑤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i学校与家庭协调,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同步,方式有:

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

i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整合,形式有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邀请社区委员会成员参加班级活动;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少年宫,科技站,博物馆及业余学校。

⑥操行评定。

以“学生守那么〞为依据,对学生一学期学习、劳动、品行等方面小结和评价。

⑦班主任工作方案与总结。

分为学期、月、周方案及具体活动方案。

2、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内容?

P150

答:

①对先进生工作。

先进生自尊心强,自信,充满荣誉感,强烈愿望及竞争意识。

对其教育应i严格要求,防止自满;i不断鼓励,弥补挫折;i消除嫉妒,公平竞争;V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②对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不适度的自尊心。

对其教育应i关心保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i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i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V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③对中等生工作。

他们信心缺乏,表现欲不强。

i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自己的开展,还关系到班级的进步;i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i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机,增强其自信心。

3、简述小学生班主任的作用?

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发挥特殊作用。

①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②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③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④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

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

炼各种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藏。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翻开想象力的大

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

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梦想。

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腐阅读与试图回

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简历完

善的知识结构。

不良情绪的控制。

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注意力。

3.合理地发泄情绪。

4.主动用语言控制调节情绪。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语言智力,2•音乐智力,3•逻辑-数学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

影响能力开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典范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P26

答:

①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及社会;③教育即

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教育思想的根底和核心。

④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⑤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1、简述皮亚杰理论小学生思维开展的特征〔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理论〕?

P193〔2021.下.简〕

答:

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具有客体永久性,感觉和动作分化。

②前

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语词或其它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没有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合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不守恒〕;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

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一一泛灵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具有可逆性;思维运算中

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理解原那么和规那么,但只能刻板遵守规那么,不敢改变;去自我中心。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2、皮亚杰的道德开展理论?

P110

答:

分为四个阶段:

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无律期,这个时期儿童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

在环境看做是他自身的延伸。

规那么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②权威阶段〔5-8岁〕,也

叫他律期,这时期儿童服从外部规那么,接受权威制定的标准,把人们的规那么看做固定不变的,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③可逆性阶段〔8-10岁〕,也叫自律期,儿童已不把准那么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把它看做同伴间共同的约定。

④=

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

开始支持公正公平。

8、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

/简述教师成长与开展的根本途径?

P47〔2021.下.材分〕

答: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优秀教师在授课方式和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上都值得老师去学习的地方。

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向优秀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使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②反思教学经验。

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开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形成比拟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效的途径。

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育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的总结,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地影响。

③讲行专门训练。

不断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本体性知

识和条件性知识,也要积累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④开展微格教学。

3、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展特点?

P93〔2021.上.简〕

答:

①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②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

③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开展着;④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步降低;⑤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开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开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①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②兴趣的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③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开展。

4、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P107

答:

①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②课堂中正确的引导;③注重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⑤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⑥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⑦建立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5、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开展的特点?

P87

答:

①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与学习活动和学校活动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

②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

③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

6、简述影响个体开展的主要因素?

P83〔2021.上•简〕

{简述

答:

有四个因素,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是遗传提供的开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开展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