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375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docx

整理微生物学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非细胞型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是(C)

A.必须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C.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够增殖

D.结构中缺少RNA或者DNA

2.以下哪种病原体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A)

A.病毒

B.衣原体

C.细菌

D.螺旋体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中不包括(A)

   A.线粒体

   B.DNA

   C.核糖体

   D.RNA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有(AC)

A.细胞核内有核仁

B.细胞器中缺少线粒体

C.可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

D.紫外线照射不能破坏其DNA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较不同处在于(AB)

A.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以肽聚糖为主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糖体结构与真核微生物不同

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能在有生命的细胞体内增殖

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会被毒性噬菌体感染而裂解

6.非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以下哪些疾病(AD)

A.乙型脑炎

B.风湿性心脏病

C.沙眼

D.流行性感冒

7.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8.微生物分为三大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9.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见而必须应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类微小生物。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使用油镜头观察细菌是其优点是(D)

A.可将细菌放大900至1000倍

B.可在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包涵体

C.油液可以固定细菌的游走范围

D.油镜下视野亮度比普通镜头高

2.青霉素可用来杀灭病原菌,但对动物细胞无毒性(除可能引起过敏外)的原因是(D)

A.青霉素只能切断细菌的DNA链

B.青霉素只能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

C.青霉素只能抑制细菌的吸附细胞

D.青霉素只能抑制细菌肽聚糖合成

3.细菌核糖体大亚基可与以下哪种抗生素结合而终止蛋白质合成(B)

A.利福平

B.红霉素

C.链霉素

D.多粘菌素

4.能够使细菌在宿主体内运动的结构是(B)

A.荚膜

B.鞭毛

C.普通菌毛

D.性菌毛

5.卢戈氏碘液在革兰染色过程中的作用是(C)

A.杀灭标本中存在的活菌

B.析出菌体内多余的染液

C.使菌体与染液结合牢固

D.主要担当脱色剂的作用

6.某些细菌可形成L型变异,变异后的细菌丢失了哪种结构(A)

A.细胞壁

B.荚膜

C.鞭毛

D.菌毛

7.控制细菌能否形成性菌毛的质粒是(D)

A.R质粒

B.col质粒

C.Vi质粒

D.F质粒

8.与细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是(C)

A.青霉素

B.溶菌酶

C.红霉素

D.链霉素

 9.细菌细胞壁的功能是(B)

   A.菌蛋白质合成场所

   B.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C.耐药性的相互传递

   D.抵抗吞噬细胞吞噬

10.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所具有的结构成分是(A)

   A.磷壁酸

   B.脂多糖

   C.几丁质

   D.胆固醇

 11.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是(C)

   A.青霉素

   B.溶菌酶

   C.红霉素

   D.利福平

12.细菌普通菌毛的功能是(A)

   A.粘附作用

   B.抗吞噬

   C.运动

   D.抵抗外界不良环境

13.决定细菌能否运动的结构是(B)

   A.荚膜

   B.鞭毛

   C.普通菌毛

   D.性菌毛

14.L-型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是(C)

   A.缺少脂多糖

   B.缺少核糖体

   C.缺少细胞壁

   D.缺少磷壁酸

15.磷壁酸是以下哪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B)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伤寒杆菌

D.霍乱弧菌

16.对细菌进行革兰染色时应注意的事项是(BD)

A.添加结晶紫时一定要加热

B.乙醇脱色时间不能过长

C.媒染的时间应大于五分钟

D.复染时要用稀释复红染液

17.细菌大小的衡量单位是微米,病毒大小的衡量单位是纳米。

18.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丢失的细菌,这类细菌只能在高渗环境中生存。

19.革兰染色法步骤:

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和复染稀释复红或沙黄。

20.细胞壁主要的化学组成成分是肽聚糖。

21.细胞壁功能是维持细菌外形,保护细菌不受外界低渗环境的破坏。

22.细菌质粒的基本定义是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由DNA组成,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非细菌存活所必须。

23.革兰染色法步骤中初染使用的试剂是结晶紫染液;媒染使用的试剂是碘液;脱色使用的试剂是乙醇以及复染使用的试剂是稀释复红。

24.细菌的三种形态是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25.细菌荚膜的功能是抗吞噬,鞭毛的功能是运动,普通菌毛的功能是助黏附,性菌毛的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26.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机制杀灭细菌的。

27.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28题:

简单叙述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和链霉素集中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抗生素

杀菌机制

青霉素

争夺转肽酶,作用于细胞壁的肽聚糖,抑制细胞壁合成

溶菌酶

作用于细胞壁的肽聚糖(聚糖骨架),抑制细胞壁合成

红霉素

作用于核糖体大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

链霉素

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

29题:

简单阐述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厚度

20nm~80nm

10nm~15nm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肽聚糖

组成

聚糖骨架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或磷壁醛酸

外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第2章细菌的生理

1.对大多数细菌来说,正确的培养方法是(D)

A.一般多选用疱肉培养基

B.将培养温度调节为30℃

C.培养时间多为一周左右

D.调整酸碱度pH7.2~7.6

2.细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时的特点是(A)

A.对抗生素作用最敏感

B.活菌数目大幅度下降

C.代谢的速度明显减慢

D.开始在体内形成芽胞

3.从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致病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是(D)

A.疱肉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吕氏培养基

D.SS培养基

4.细菌的繁殖方式是(B)

A.有丝分裂

B.二分裂

C.复制

D.形成孢子

5.细菌生物学性状最典型,对抗生素作用最敏感的生长阶段是(B)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6.细菌的繁殖方式是(B)

   A.复制

   B.二分裂

   C.出芽

   D.有丝分裂

 7.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所具有的特点是(B)

   A.细菌芽胞形态最典型

   B.对抗生素作用最敏感

   C.死菌对数呈直线上升

   D.细菌分泌大量外毒素

 8.细菌可以合成的代谢产物是(B)

   A.吲哚

   B.热原质

   C.血凝素

   D.神经氨酸酶

9.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其中(A)

   A.只含有一种细菌

   B.包含多种细菌

   C.只含有革兰阳性菌

   D.只含有革兰阴性菌

 10.有鞭毛的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时(D)

   A.可出现沉淀现象

   B.可使穿刺线变得清晰

   C.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膜状物

   D.可使穿刺线变得模糊不清

11.要求生长环境中pH值为pH6.6-6.8的细菌是(CD)

A.霍乱弧菌

B.白喉杆菌

C.结核杆菌

D.麻风杆菌

12.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是(BC)

A.干扰素

B.维生素

C.抗生素

D.几丁质

13.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

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4.根据细菌对氧气要求不同将其分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以及微需氧菌。

15.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菌落的定义是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6.大多数细菌生长最适酸碱环境为pH7.2-7.6。

17题:

简单叙述细菌的增殖周期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细菌有何特点

阶段

特点

迟缓期

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对数期

活菌数几何级数增长,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敏感

稳定期

生长分裂和死亡的菌细胞数处于平衡状态,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亡期

出现衰退或菌体自溶

18.简述细菌主要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

(6分)

热原质、色素、抗生素、维生素、细菌素和毒素。

第3章细菌遗传与变异

1.细菌的变异种类包括四大类,分别是:

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2.噬菌体是侵犯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3.毒性噬菌体的定义是:

噬菌体侵入细菌,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

体,并最终导致细菌裂解。

第4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1.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C)

A.拟病毒

B.朊病毒

C.病毒体

D.类病毒

2.刺突属于以下哪种微生物结构成分(A)

A.流感病毒

B.沙眼衣原体

C.莫氏立克次体

D.麻风分支杆菌

3.病毒的结构组成共同的特点是(C)

A.只有核糖体而缺少内质网

B.荚膜的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成熟病毒体只含一种核酸

D.包膜病毒体内携带R质粒

4.所有病毒具有一个共同的生物学特性是(C)

A.对各种抗生素敏感

B.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C.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D.对高温的耐受力强

5.可以使包膜病毒失去感染性的化学或生物制品是(B)

A.噬菌体

B.脂溶剂

C.抗生素

D.F质粒

6.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B)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支原体

 7.病毒与其它两大类微生物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是(B)

   A.核糖体大小亚基分子构型不同

   B.成熟的病毒体只含有一种核酸

   C.只对高浓度的抗生素作用敏感

   D.除核糖体外缺少其它的细胞器

8.大多数DNA病毒的生物合成特点是(C)

   A.在细胞浆中复制DNA

   B.在细胞核内合成蛋白质

   C.在细胞核内复制DNA

   D.在细胞外合成蛋白质

9.紫外线灭活的病毒不能作为预防接种的疫苗的原因是(B)

   A.紫外线不能彻底灭活病毒

   B.灭活后的病毒经可见光照射后可复活

   C.紫外线仅能导致病毒核酸的变异

   D.紫外线穿透力不强作用不到病毒核酸

10.物理及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增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作用(AB)

A.紫外线可灭活病毒但经可见光照射后病毒有可能复活

B.干扰素只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物质而无直接杀伤作用

C.大多数病毒在-196度低温环境中会因包膜裂解而死亡

D.病毒在pH1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复制速度明显减慢

11.病毒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可失去感染性,这个过程称为病毒的灭活。

灭活后的病毒不会改变。

12.病毒的五种基本形态是球形、杆状、砖形、子弹形及蝌蚪形。

13题:

简单写出病毒的复制(增殖)周期(顺序不可反)

病毒增殖方式:

复制。

复制周期包括依次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第5章真菌的基本性状

1.真菌结构中孢子的生物学意义是(A)

   A.真菌的繁殖体

   B.增强真菌的抵抗力

   C.辅助真菌吸收营养

   D.感染过程中吸附易感细胞

2.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A)

A.出芽

B.形成芽孢

C.二分裂

D.复制

3.真菌的结构组成中包括(A)

A.孢子

B.菌毛

C.荚膜

D.鞭毛

4.真菌孢子的生物学特点是(CD)

A.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B.有多层脂多糖构成

C.是真菌的繁殖方式

D.对热的耐受力较差

5.某些真菌可因环境的变化而形成霉菌与酵母菌的转变,这种现象称为真菌的双相性。

第6章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1.病毒侵入机体后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A)

A.隐性感染

B.潜伏感染

C.持续性感染

D.慢性感染

2.细菌在感染的局部繁殖,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作用于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此现象称为(A)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3.细菌外毒素经过0.3~0.4%甲醛液处理后,毒性消失但保持其完整的抗原性,而成为(D)

A.内毒素

B.溶血毒素

C.致热外毒素

D.类毒素

4.寄生在正常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称为(A)

A.菌群失调

B.寄生异位

C.顿挫感染

D.生物拮抗

5.能够增强细菌侵袭力的菌体结构是(D)

   A.细胞壁

   B.核糖体

   C.性菌毛

   D.荚膜

 6.细菌在侵入的局部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可引起(B)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7.以下对于病毒隐性感染正确的描述语句是(B)

   A.病毒感染后长期潜伏在宿主的体内

   B.病毒感染后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C.病毒感染后不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D.病毒感染后标本中分离不出病原体

8.细菌荚膜在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是(C)

A.运动

B.粘附

C.抗吞噬

D.降解溶菌酶

9.能够增强细菌侵袭力的结构是(BD)

A.芽胞

B.荚膜

C.孢子

D.菌毛

10.哪些微生物可寄生在正常人体适当部位而不引起疾病(AC)

A.白色念珠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白喉棒状杆菌

11.当正常菌群寄生在以下哪些部位时称为寄生异位(BC)

A.眼结膜

B.腹腔

C.淋巴结

D.外耳道

12.能够形成慢病毒感染的病毒体是(AC)

A.朊病毒

B.风疹病毒

C.艾滋病病毒

D.汉坦病毒

13.正常菌群是寄生在正常人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正常情况对人体无害或有益。

14.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两种:

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

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病毒(慢发)感染。

16.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引起细胞病变的现象称为致细胞病变效应。

可表现为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死亡;以及形成多个细胞相互间融合;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形成包涵体。

17.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18.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方式,称为水平传播。

19.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被称为病毒体。

20.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感染类型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21.简单描述毒血症的定义

细菌在感染的局部繁殖,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作用于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此现象称为毒血症。

22.按照表格提示内容,完整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6分)

外毒素(exotoxin)

内毒素(endotoxin)

产生细菌

G+及少数G-菌

只有革兰G-菌产生

释放方式

生活状态下释放

死亡裂解释放

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多糖

抗原性质

强,可制备成类毒素

弱,不能形成类毒素

耐热性质

不耐热

极强

致病性质

选择性作用,毒性强

引起全身反应

第7章抗感染免疫

1.以下产生间接抗病毒作用的制剂是(A)

A.干扰素

B.金刚烷胺

C.叠氮脱氧胸苷

D.无环鸟苷

 2.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是(B)

   A.破坏病毒衣壳蛋白

   B.间接抑制病毒作用

   C.降解病毒遗传物质

D.中和病毒包膜蛋白

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是(B)

A.只对DNA病毒有杀伤作用

B.间接抑制病毒作用

C.没有种属特异性

D.直接抑制病毒作用

4.干扰素的定义是一种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糖蛋白。

5.人类干扰素有三种:

人白细胞产生的α干扰素;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的β干扰素和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

第8章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法

 1.培养病毒时不能采用以下哪种培养方法(A)

   A.特殊培养基接种

   B.动物接种

   C.鸡胚接种

   D.组织细胞培养

2.常用的病毒培养方法有三种:

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培养。

第9章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原则

1.目前我国己正式使用疫苗接种的方法预防的疾病有(AC)

A.乙型脑炎

B.艾滋病

C.结核病

D.疯牛病

第10章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1.对以下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时,正确的方法是(A)

A.普通肉汤培养基应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

B.对血清消毒时应选择紫外线照射的方法

C.细菌内毒素最有效的消除方法是过滤法

D.消毒细菌接种环应选择70%的乙醇浸泡

2.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B)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无菌

3.对抗生素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时应选择(A)

   A.滤过除菌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紫外线照射法

   D.巴氏消毒法

4.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包括芽孢在内的方法称为(A)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无菌

5.紫外线杀菌的适用范围是(A)

A.物体表面

B.接种环

C.抗生素

D.诊断用血清

6.能够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抗病毒制剂是(BC)

A.叠氮脱氢胸甘

B.无环鸟苷

C.阿糖腺苷

D.金刚烷胺

7.对于空气和抗生素进行消毒灭菌时应分别采用以下哪两种方法(CD)

A.高压蒸汽灭菌

B.间歇灭菌

C.紫外线照射

D.过滤法

8.抗生素的杀菌机理有五点,其中包括(BD)

A.诱导细胞产生抗菌素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使同一条链上DNA形成嘧啶二聚体

D.抑制细菌RNA聚合酶

9.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包括芽胞在内的消毒灭菌方法称为消毒。

10.杀灭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性及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灭菌。

11.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差,故仅适用于空气及物品表面的杀菌。

12.消毒是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包括芽胞在内。

13.紫外线杀菌的有效波长范围是200-300nm,杀菌机理是使细菌同一条DNA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细菌DNA正常转录。

第11章葡萄球菌属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以下哪种实验结果是阳性(C)

A.OT试验

B.肥达氏反应

C.凝固酶试验

D.乳糖发酵试验

2.血浆凝固酶可初步判断以下哪种细菌是否有致病性(C)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D.奈瑟球菌

3.下列最易产生耐药性变异的细菌是(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C.伤寒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4.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生物学特点包括(A)

   A.能够分解甘露醇

   B.产生双溶血环

   C.合成白色色素

   D.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菜花样菌落

5.葡萄球菌分类的依据是(B)

   A.菌体抗原

   B.色素

   C.鞭毛抗原

   D.溶血现象

 6.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是(A)

   A.食物中毒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大叶性肺炎

D.气性坏疽

7.能否产生凝固酶可作为以下哪种细菌的分类依据(A)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8.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的致病物质是(B)

A.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DNA酶

D.IgA1酶

9.能够产生金黄色色素,显微镜下呈葡萄串状排列的细菌其他生物学性状有(AC)

A.血平皿上形成完全溶血环

B.牛乳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

C.能够分解甘露醇

D.必须用疱肉培养基培养

10.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哪些致病物质(CD)

A.透明质酸酶

B.M蛋白

C.肠毒素

D.凝固酶

1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

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Ⅰ。

12.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在血平皿上形成无色透明溶血环,能够分解甘露醇。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的三大类疾病,分别是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和葡萄球菌性肠炎。

1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点是什么?

金黄色色素,凝固酶+、溶血素+、耐热核酸酶+、A蛋白+,分解甘露醇。

第12章链球菌属

1.肺炎球菌胆汁溶菌试验阳性的机理是其可产生(A)

A.自溶酶

B.R质粒

C.性菌毛

D.肽聚糖

2.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是(D)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分枝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胆汁溶菌试验可作为以下哪一组菌的鉴别诊断(A)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B.链球菌-奈瑟球菌

C.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D.白喉杆菌-霍乱弧菌

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那种疾病(D)

A.食物中毒

B.烫伤样皮肤综台征

C.肠热症

D.肾小球肾炎

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包括(C)

   A.肾盂肾炎

   B.黑死病

   C.风湿热

   D.伪膜性肠炎

 6.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是(A)

   A.抗链O试验

   B.OT试验

   C.肥达氏反应

   D.外斐氏反应

7.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