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525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docx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

201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

201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全真模拟卷三

第二部分教学基础知识

三、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用2B.铅笔填涂在答案卡相应的位置上(本题70小题,每小题0.6分,共42分)。

36.从教育有史以来,除()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

36.【答案】A。

解析: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育没有阶级性。

进入奴隶社会之后,教育与生产劳动出现了分离,出现了阶级性。

37.“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

持这一主张的是()。

A.经验中心课程理论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37.【答案】A。

38.墨家提倡“言必行,行必果”。

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8.【答案】C。

39.蔡元培认为“五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

A.军国民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

C.世界观教育D.公民道德教育

39.【答案】C。

40.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B.等级性

C.制度化D.专门化

40.【答案】B。

解析:

在隋唐时期,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都已经十分完备,学校齐全,体系完整。

唐朝建立的六学一馆: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和广文馆,把唐朝学校教育推向了鼎盛时期。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和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其他子弟要进入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

至此,封建教育制度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形态,具有较为明显的等级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B。

41.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道尔顿制B.葛雷制

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

41.【答案】A

42.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

42.【答案】A。

解析:

综合课程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题目中课程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属于综合课程。

43.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的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43【答案】D。

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是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起源说。

所以本题选D。

44.“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和生活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也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

”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答案】B

4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45.【答案】D。

46.“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

46.【答案】B。

解析: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它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

47.从()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A.课程的组织核心B.课程的存在形式

C.课程管理制度D.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47.【答案】C。

解析:

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8.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

48.【答案】A。

49.“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49.【答案】B。

解析:

杜威的教育观点是: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改造。

其中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体现了杜威关注的是正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及儿童生活的关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子形式,学校的生活应该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应该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0.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最大分歧是()

A.是否分科B.是否过细分科

C.是否传授知识D是否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

【答案】B

51.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

51.【答案】A。

解析:

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和教育的科技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

如题干所述,强调的是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2.让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照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教学模式是()

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D.程序教学模式

【答案】C

5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

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3.【答案】C

54.美国课程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A.课程内容B.教学方法C.课程目标D.教学评价

54.【答案】C。

解析: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55.某语文老师讲《颐和园》这一课时,播放了一段颐和园游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的原则

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55.【答案】C。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三大类。

题干所述为模象直观的运用手段。

56.我国古代的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心”,这种观点属于()。

A.外铄轮B.内发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实践论

56.【答案】B。

解析: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如孟子的“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57.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

A.“庶、富、教”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C.“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

【答案】A

58.“学生如同泥巴,能否成型依赖于老师的塑造。

”这个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可塑性B.能动性C.发展性D.向师性

58.【答案】B。

5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道尔顿制

C.复式教学D.班级授课制

59.【答案】A。

解析:

个别教学制是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60.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

60.【答案】D。

解析:

广义的教育目的:

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体规划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6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外教育()。

A.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D.有利于发展学习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61.【答案】D。

解析:

课外校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62.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A.程序性教学B.启发式教学

C.发现式学习D.掌握式学习

62.【答案】D。

解析: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

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

63.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

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

63.【答案】C。

解析:

双轨学制以英国为代表,法国、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64.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D.个性差异评价

64.【答案】B。

解析:

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标准参照测验。

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测验,即按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测验成绩直接反应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故此题选B。

65.我国学校的各班级中,一个班通常被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班级中有班委,有小组长,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科代表。

这表明()。

A.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B.班集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C.班集体有共同生活的准则D.班集体中有一定的心理氛围

65.【答案】B。

解析:

班集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我国由于学生规模和人数的原因,这一点通常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一个班被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有班委和小组长,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科代表,在班级中还有团队组织等。

66.下列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

A.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C.传承文化,促进文化延续发展的功能

D.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6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伴随着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是隐性功能。

故正确答案是A。

67.蔡元培认为“五育”教育中侧重体育的是()。

A.军国民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

C.世界观教育D.公民道德教育

67.【答案】A。

68.我们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浮现出广袤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这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

C.幻想D.空想

68.【答案】A。

解析:

结合题干和选项可首先排除幻想和空想。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题干所述情景是与读到的内容相对应的新形象,而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故选A。

69.“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

”体现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

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C.虚心涵泳D.着紧用力

【答案】D

70.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70.【答案】C。

解析:

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多血质的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黏液质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

故正确答案为C。

7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本能积极地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效果律

C.练习律D.条件反射

71.【答案】A。

解析:

题干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准备律。

7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

C.动力性D.层次性

72.【答案】D。

73.当不会打乒乓球的人看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时,可能只知觉到输赢,而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看同一场比赛,知觉到更多的是选手的技术特征,这体现了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73.【答案】A。

74.“一俊遮百丑”体现的心理效应类型是()。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

74.【答案】B。

75.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A.《教育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C.《论自然机能》D.《教育实用心理学》

75【答案】D。

76.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根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

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冲动型D.沉思型

76.【答案】A。

77.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77.【答案】B。

解析:

视觉适应是一种生理上的适应,故A项错;青春期男孩变声是由于生理的成熟而引起的变化,故C项错;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属于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故D项错。

望梅止渴是经典性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78.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78.【答案】B。

解析:

A项操作定向只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没有真正进行动作操作。

C项操作整合是获得有关操作活动完整动觉映像的过程。

D项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而操作模仿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9.“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79.【答案】A。

解析:

B项程序性知识是指说明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C项条件性知识反映的只是知识适用的时空条件,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结合。

D项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认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方面的知识。

A项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清楚的描述。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题干是在陈述一个观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0.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80.【答案】C。

解析:

A项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是18个月到3岁幼儿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B项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是3到6岁即学前期幼儿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D项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是12到18岁即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81.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

81.【答案】D。

82.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

“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

”对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B.负强化

C.给予惩罚D.消退

82.【答案】A。

解析:

正强化是指呈现刺激时,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撤销刺激时,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惩罚是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时,反应发生的概率减少。

题干中是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教师大喊大叫,是呈现刺激,故属于正强化,选A。

83.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

83.【答案】A。

解析:

B项具体概念、C项定义概念及D项问题解答是智慧技能,A项言语信息不是智慧技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4.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

这种迁移现象是()。

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D.普遍迁移

84.【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学习迁移分类的理解。

A项纵向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D项普遍迁移也就是一般迁移。

B项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直接的影响。

C项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及态度的具体运用。

“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同种水平的经验的学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85.研究表明,专家棋手在扫视实战棋局5秒之后,能准确再现20多个棋位,而新手仅能记住4到5个棋位。

对于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的观察力敏锐B.专家的记忆力敏捷

C.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D.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知觉模式

85.【答案】D。

解析:

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一般而言,呈现的刺激模式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越能直接提供合适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因此对问题解决亦有影响。

专家因知识经验丰富,故能快速高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新手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明显不同。

除了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外,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还有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等,其中专家的知识经验相对丰富,对问题解决更为有利,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86.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86.【答案】A。

解析:

加涅根据学习复杂程度的不同,把学习分为八大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其中,信号学习是最简单的层次,指有机体学会对某个刺激或信号做出反应;连锁学习是指成系列的单个“刺激—反应”结合的学习,形成一连串的行为,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如题干所述的游泳;原理学习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强调的是了解概念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习者能用所学规则,组合起来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是规则学习的自然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

故B、C、D项错,本题正确答案为A。

87.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学习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

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稳定的归因

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87.【答案】A。

解析:

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讨论,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他把这六个因素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何种因素,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这属于内部归因,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这门课程的料,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8.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联结学习理论

88.【答案】A。

89.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运用了()学习理论。

A.观察B.强化C.需要层次D.成就目标

89.【答案】B。

90.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自由联想策略

90.【答案】C。

解析:

题中所用的方法是精细加工策略里面的记忆术。

故选C。

91.变式是指()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B.本质特征不变,非本质特征变换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D.本质特征变换,非本质特征不变

91.【答案】B。

解析:

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故此题选B。

92.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92.【答案】D。

93.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

这种现象被称为()。

A.学习准备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

93.【答案】B。

94.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A.摇头B.系鞋带

C.心算D.作文

94.【答案】B。

解析: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吹拉弹唱、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