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544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沉积岩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考题.docx

《沉积岩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考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积岩考题.docx

沉积岩考题

一名词解释

Sedimentaryrock: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sedimentaryfacies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的特征的综合。

杂基:

杂基是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

胶结物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层系:

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纹层:

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亦称细层。

牵引流:

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层流:

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

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槽痕:

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

陆表海:

位于大陆内部和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陆缘海:

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浅海。

相序递变规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基底胶结: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填隙物主要为原杂基(或正杂基)。

孔隙胶结:

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反映稳定强水流的沉积特征。

杂基支撑:

在杂基支撑结构中,杂基含量很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颗粒支撑:

在颗粒支撑结构中,颗粒之间可有不同的接触性质,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内碎屑: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已沉积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岩沉积物,经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冲刷、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颗粒。

三角洲:

在河流入海(湖)的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冲积平原,它在平面上呈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其上有错综分布向海(湖)散开的分支河道。

扇三角洲:

从邻近山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的冲积扇。

冲积扇:

是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而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沉积后作用:

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

清水沉积作用:

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岩相:

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沉积体系:

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最基本单元是相。

φ值:

判断粒度大小标准的值之一,Ф=-log2d,d为颗粒直径。

ZTR指数:

在重矿物中,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是最稳定的,这三种矿物在透明重矿物中所占比例称为“ZTR”指数,是判别成分成熟度的标志。

海相自生矿物:

海绿石,鲕绿泥石:

自生磷灰石

岩屑: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结构成熟度:

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结构趋于终极产物的程度。

成分成熟度:

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也叫“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胶结作用:

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交代作用:

在碳酸盐沉积物或碳酸盐岩中,原来的矿物和组分为新矿物取代的作用。

颗粒:

碳酸盐岩颗粒泛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碳酸盐岩颗粒。

晶粒:

晶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重结晶作用:

是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分不改变的作用。

蒸发岩:

由于蒸发作用使水溶液高度浓缩而沉淀形成,易溶盐类矿物占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蒸发岩

二元结构:

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的垂向叠置,层序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变细,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题

1.母岩风化的产物类型

1)碎屑残留物质:

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

2)新生成的矿物:

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3)溶解物质:

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l、P等。

2.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

(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以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岩石或矿物碎屑。

(2)饱和硅铝阶段:

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首先带出Cl-和SO42-。

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游离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K+、Na+、Ca2+、Mg2+)盐基,其中Ca和Na的流失比K和Mg要快些。

这些阳离子组成弱酸盐,使溶液呈碱性或中性反应,并使一部分SiO2转入溶液。

此阶段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脱石等。

同时碱性条件下难溶的CaCO3开始堆积。

(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因此碱性条件逐渐为酸性条件所代替。

使上阶段形成的矿物(蒙脱石和水云母等)转变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碱和碱土金属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变埃洛石等。

(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铝硅酸盐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被带走。

主要剩下铁和铝的氧化物及一部分SiO2,在原地形成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及蛋白石的堆积。

由于它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镶,所以也称红土

3.碎屑岩的结构组分

按照产出形式,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碎屑颗粒(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杂基、胶结物、孔隙。

4.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从结构的角度看,碳酸盐岩的基本结构组分主要有颗粒,泥,胶结物,晶粒和生物格架5种,还有派生结构组分,孔隙。

5.哪些沉积构造可确定古水流方向,哪些沉积构造是暴露成因的?

(1)古水流方向:

流水波痕槽痕和槽模羽状交错层理叠瓦状构造

(2)暴露成因:

雨痕冰雹痕干裂

6.福克(Folk)的石灰岩结构分类的三个端元:

1异化颗粒,简称颗粒2微晶方解石泥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简称为亮晶

7.试根据尤尔斯特隆图解说明碎屑颗粒在流水中搬运、沉积时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关系,该图可解释哪些地质现象。

(详图见课本17页图2-7)

(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这是应为始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粒本身的重力,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吸附力才能发生移动。

(2)0.05~2mm的颗粒所需始动流速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不大。

(3)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但两者的流速值也都是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故砾石不能长距离被搬运,多沿河底成滚动式前进。

(4)小于0.05mm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

因而粉砂和粘土物质一经流水搬运就长期悬浮于水体之中不易沉积下来。

而且它们沉积之后又不易呈分散质点再搬运,即使流水发生急剧改变,也只是冲刷成粉砂质或泥质碎块继续搬运,故在海洋和湖泊的波浪带的沉积物中冲刷的“泥砾”是常见的。

8.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在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

它们都是在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由砂泥交互沉积而成。

不同点:

脉状层理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砂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泥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砂包泥)

透镜状层理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弱,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泥包砂)

波状层理是介于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之间的过渡类型。

它是在砂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都较为有利,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的情况下形成的。

9.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

相同点:

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不同点:

水平层理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

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潟湖,深海等环境。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而成的。

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10.标准相模式的四方面作用: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11.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岩相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

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沉积相包含岩相,同时反映沉积环境。

12.根据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回答下述问题:

①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②三个能量带的位置,③三个能量带的环境特点,④三个能量带与油气的关系。

1划分依据:

Irwin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划分出三个能量带。

2能量带位置:

(1)、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

(2)、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3)、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3环境特点:

(1)X带位于浪底浪基面之下,一般来说海底很少受到扰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海流的干扰。

此带宽约几百英里

沉积物主要是来自Y带(高能带)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

生物:

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自游生物、都可以在这里堆积下来。

沉积构造:

水平层理发育。

颜色:

这一环境安静缺氧,所以多呈暗色。

沉积厚度:

这一带沉积物厚度一般不大。

(2)Y带从波浪开始冲击海底的地点开始,向滨岸方向延伸,直到波浪和潮汐的能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为止,属于高能带。

沉积特征:

这带波浪及潮汐十分活跃,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底栖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

此带宽约几十英里。

向海一侧,从深水上升带来的氧料尤其丰富,因而各种生物大量发育,往往形成生物礁。

向滨岸一侧,则可见各种较粗的颗粒堆积,所形成岩石主要为生物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

分选和磨蚀良好,灰泥含量少,具交错层理。

(3)、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位于Y带的向岸方向,直到滨岸为止。

水很浅,波浪和潮汐作用都很弱,水循环也很弱。

宽度较大,可达几百英里宽。

海底坡度很小,或近于平坦。

靠近滨岸的地带,如因气候炎热干燥,水流停滞,可形成白云石以及各类盐类矿物的沉积。

此带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

化石少见,但叠层藻席相当发育。

沉积构造:

干裂、冲沟、鸟眼、生物钻孔等

4与油气的关系:

X带是有利的生油层,Y带是有利的储集层,Z带是有利的盖层。

13.试对比颗粒支撑和杂基支撑在流体性质、搬运方式、沉积特点、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颗粒接触关系、粒间填隙物特征、油气储集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14.试从含义、分布状况及所起作用、搬运方式、沉积方式及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和形成阶段上对比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及孔隙四种组分的区别

碎屑颗粒

杂基

化学胶结物

孔隙

 

含义

母岩机械破碎的颗粒,是碎屑岩的主体和骨架,决定着碎屑岩的主要特征

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下来并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机械混入物,其粒级与碎颗粒有明显的大小间隔

在碎屑颗粒沉积之后由粒间孔隙水中某些物质达到过饱和时而产生化学沉淀的物质,对碎屑颗粒起着胶结作用

碎屑岩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碎屑颗粒之间的那一部分空间,沉积时或沉积后形成的

分布状况及

所起的作用

岩石的主体和骨架

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起胶结作用

碎屑颗粒之间、杂基之间的空孔隙,起主要的胶结作用

分布于碎颗粒之间

搬运方式

挪动、滚动、跳跃

悬浮

溶解

沉积方式及

控制因素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化学沉积,受化学和物理化学定律支配

水动力条件

强而稳定

由强急剧减弱

弱而稳定

水动力强而稳定时,

孔隙多

形成阶段

二者同时沉积

同生、成岩、后生

沉积时或沉积后

15.试说明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在剖面中的形成位置及形成条件

底砾岩:

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

是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层间砾岩: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近源堆积的产物。

层内砾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

这种砾石属于内碎屑。

16.砂岩分类的依据(有待商榷)

1)首先按基质含量将砂岩分为

①砂岩,基质<15%

②杂砂岩,基质>15%(<50%)

③当基质≥50%时,则过渡为泥质岩

2)在砂岩和杂砂岩中,按照三角图解中三个端元石英(Q)、长石(F)、岩屑(R)的相对含量进行划分

3)对于富长石特别是富岩屑的砂岩,可采用辅助三角图解,辅助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组分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4)当砂岩中含有次要矿物和特殊矿物时,可采用附加定名,如海绿石石英砂岩。

17.形成鲕粒的条件

卡耶提出鲕粒生长的必要条件:

CaCO3供应丰富且达到饱和,有充分的核心来源,水要受到搅动。

卡洛兹对鲕粒的成因有较具体的论述。

两个控制因素:

搬运水流的强度,成鲕环境中的水的动荡程度。

水动荡强度>搬运水流的强度,都可以成鲕。

水动荡强度介于最大和最小颗粒的搬运水流的强度,形成鲕+非鲕粒。

水动荡强度<搬运水流的强度,无鲕粒。

18.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与发生重结晶的泥晶基质相比有哪些鉴别标志

与发生重结晶的泥晶基质相比较,碳酸盐岩中亮晶胶结物的主要鉴别标志:

(1)胶结物存在于分选、磨圆较好,颗粒彼此相接触的孔隙内(即颗粒支撑的孔隙内)。

(2)胶结物矿物晶体清澈透明,通常不含杂质。

(3)胶结物可与泥晶组成的颗粒共存,但不与发生重结晶的泥晶基质共存。

(4)胶结物与颗粒之间的接触界线较分明。

(5)胶结物通常表现为世代胶结,或为新月型、重力悬挂型、渗流砂型、再生边型。

(6)胶结物晶间界面为平直的贴面结合关系。

19.不同世代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的区别:

(1)第一世代方解石(原文为文石或高镁方解石)呈小针状或小马牙状晶(栉壳状)垂直颗粒表面生长,它不含亚铁离子,高镁,纤维状或刃状,富含有机质的晶体,是早期成岩阶段海底胶结物的产物。

(2)第二代方解石常呈现较大的粒状亮晶,生长于第一世代晶体的外侧,它常是含亚铁离子,低镁,粒状,不含有机质的晶体,是晚期深部成岩作用阶段的产物。

(3)若颗粒间还存在孔隙,有时在粒间空隙中心仍还可长出更大的第三代的晶体。

20.要求附图并说明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机理。

该作用所形成的白云岩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作用机理:

热带地区潮上带,刚沉积的疏松的文石颗粒间的正常海水在干热气候中不断蒸发。

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久而久之,粒间水的盐度增大,从这种盐水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是石膏,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高达20:

1甚至更高(正常海水的Mg/Ca约为3:

1~4:

1)。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颗粒相接触,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即使文石转化为白云石。

2、特征①晶粒细小,为泥(微)晶、粉晶

②具潮上环境特征,如蒸发矿物(石膏、石盐等)。

③颜色为黄色、土黄色

④因离陆源较近,含泥质

⑤岩层厚度以薄层为主

21.要求附图并说明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机理。

该作用所形成的白云岩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作用机理:

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沉积的的白云化基本完了时,产生这种高镁盐水的地质条件还仍然持续存在,那么多余的高镁盐水必然会向下回流。

这种向下回流渗透的高镁盐水,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发生白云石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2、特征

①形成较晚,一般在成岩期的,甚至是成岩期以后的。

②晶粒一般较粗,多在粉晶以上,如砂糖状白云岩。

③晶形多自形,污浊,亮边雾心

4常与准同生白云岩伴生,底面参差不齐,呈锯齿状等

22.试说明冲积扇沉积的一般特征

特征之一:

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状散开,平面上呈锥形、朵状或扇形;纵剖面上呈上凹透镜状或楔形,横剖面为上凸透镜状。

特征之二:

可单个出现,但多数是许多冲积扇彼此相连和重叠,形成沿山麓分布的带状或裙边状的冲积扇群。

特征之三:

河道从冲积扇顶端呈放射状向下坡方向延伸、河道逐渐变浅,在交切点处河道与冲积扇表面相交,再向下游河流沉积物在冲积扇表面形成沉积朵状体,为直流河或辫状河。

特征之四:

半径从小于100m到大于150km,通常平均小于10km,厚度变化从几米到8km。

特征之五:

为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向下游并入细粒低坡度河流中。

23.冲积扇可划分几种沉积类型?

并比较它们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类型特征

泥石流

河道沉积

筛积物

漫流沉积

形成条件及水动力

①陡峻坡度、植被稀少

②大量泥质和碎屑物

③突发性洪水

植被不发育,地形高出基准面

母岩供给物质中以角状或次角状砾石为主,细粒很少

粘度低的洪水沉积,流水持续时间短且流速快

发育部位

扇根与扇中

均有分布,以扇中为主

扇根与扇中

扇端,常伴有粗粒并切割河床的充填沉积

主要地质特征

岩性

大小混杂,分选很差

由砾石及砂质组成,分选中等偏差

次棱角状粗砾组成,分选较好,多级颗粒支撑

砾石、砂或者少量含粘土的粉砂组成,分选中等

沉积构造

层理不发育,多呈块状可具粒序层

层理不太发育,单层厚变化较大,可发育板状交错层,水平层理及叠互状

块状构造

块状,可见交错层理或平行层理

形态与产状

叶瓣状的舌状体,夹于片流沉积之中

呈下切-充填透镜状,底部凸凹不平或呈上凹状与片流沉积过渡

透镜状

单独砂体呈透镜体,共同组成板片状

24.试说明河流相的沉积韵律和二元结构及其控制因素。

在沉积剖面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痕。

二元结构是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和点沙坝沉积构成底层沉积,堤漫亚相和河漫亚相构成顶部沉积。

25.试绘图并说明无障壁碎屑型海岸(砂质高能海岸相)沉积的亚相划分及其沉积特征。

(1)海岸沙丘亚相

位于潮上带的向陆一侧,即特大风暴时潮水所到达的最高水位。

海岸沙丘系由波浪作用从近滨搬运至前滨和后滨而处于海平面之上的海岸砂,再经风的吹扬改造而成。

常呈长脊状或新月形,宽可达数公里。

沉积物的圆度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重矿物富集。

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可达30°~40°,层系厚数十厘米,也常出现层系界面为上凸形的前积交错层理。

(2)后滨亚相

位于海岸沙丘与平均高潮线之间,属潮上带。

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

具平行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

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理。

生物介壳凸面向上。

风暴期可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处形成砂矿。

(3)前滨亚相

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地形平坦,起伏较少,并逐渐向海倾斜

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

层系平直,以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

对称、不对称波痕及菱形波痕大量出现。

极浅水的其他标志如冲刷痕、流痕、变形波痕、流水波痕、生物搅动构造亦常见到。

前滨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并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和云母等,贝壳排列凸面朝上,属不同生态环境的贝壳大量聚集。

(4)近滨亚相

位于平均低潮线至波基面之间的潮下带,也称为潮下浅海或临滨亚相。

常发育沿岸砂坝,波能愈弱,沿岸砂坝越少,在低能海岸区,仅有一条沿岸砂坝发育于低潮线附近。

沿岸砂坝向陆一侧伴有凹槽,其中发育浪成波痕和小型流水波痕。

近滨上部发育有大量砂质沉积物,并发育较大规模的交错层理,愈向岸愈多,愈向海的深水部位交错层理渐少。

26.何谓障壁岛?

它是如何形成的?

其沉积特征是什么?

障壁岛是平行海岸高出水面的狭长形砂体,以其对海水的遮拦作用而构成潟湖的屏障

障壁岛是由水下砂坝或砂嘴发展而成,故其下部由砂坝或砂嘴构成底座,上部则由海滩、障壁坪、沙丘三部分组成。

障壁岛相主要为中—细砂岩和粉砂岩,重矿物较富集,颗粒的分选和圆度较好,多为化学物质胶结

27.何谓潮坪?

绘图并说明潮坪相的相带划分

潮坪又称潮滩,发育在具明显潮汐周期(潮差一般>2m)而无强烈风浪作用的平缓倾斜的海岸地区(潟湖边缘)。

潮坪一般可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然而构成潮坪的主要部分是潮间带,也称潮间坪,因为潮坪区地形坡度极为平缓,潮坪上潮汐水位升降的幅度一般为2-3m,最大可达10-15m,故在平面上可出现相当宽阔的潮间带。

在潮间坪的高潮线附近,是一个低能环境,以泥质沉积为主,称为“泥坪”或“高潮坪”;低潮线附近能量高,以砂质沉积为主,称之为“沙坪”或“低潮坪”;二者之间的过渡地带,能量中等,具砂泥质沉积,称“混合坪”或“中潮坪”。

潮坪的潮上部分称为潮上坪,可发育沼泽和盐坪。

潮坪的潮下部分主要为潮汐水道、水下沙坝和沙滩所占据。

28.试述风暴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1)风暴岩特征:

一次风暴形成的风暴层厚约几十厘米至1m,具有特征的垂向沉积层序和沉积构造。

风暴岩底部具明显的侵蚀面。

碎屑颗粒呈直立状或菊花状排列,风暴岩垂向层序往往发育不全,而平行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是其典型的层理

(2)形成条件:

季节性台风或飓风引起的风暴潮所产生的。

属于事件性沉积。

29.试述三角洲相在沉积特征、纵向层序上特点

1.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将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和褐煤等)。

碎屑颗粒分选差。

层理构造复杂,可见雨痕、干裂、足迹等。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岩体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

以分支河道和沼泽沉积为主体。

2三角洲前缘亚相:

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处于海平面以下。

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角洲砂体的主体。

3前三角洲亚相:

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为处于浪基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

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

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

见有广盐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等。

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2.纵向层序特点:

三角洲在平面上依次邻接而出现的相,在垂向上亦依次递变。

大致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的垂向层序,在层序的上部局部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顶部出现夹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