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8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docx

中草药系列之儿茶

儿茶

百科名片

儿茶,别名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用于清热、生津、止血,主治肺热咳嗽,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回,皮肤湿疹,口疮,扁桃体炎。

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海南岛有栽培。

目录

基本信息

舜皇刺儿茶

植物形态

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

5.降血糖作用

6.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其他作用

8.体内过程

9.毒性儿茶鞣酸

中药化学成分

各家论述

1.《医学入门》:

2.《本草正》:

3.《本草备要》:

4.《本草求真》

5.《药材资料汇编》: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选方

①消痰

②治咳嗽

③止血:

④治牙疳口疮

⑤治走马牙疳: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

⑦治鼻渊流水:

⑧治下疳阴疮:

⑨治痔疮肿痛

⑩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

11.治龟头烂

栽培技术

采种

播种

田间管理

采收加工

临床运用

1.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2.治疗宫颈炎:

3.用于止血

鉴别

生药材鉴定

化学鉴定

备注

配伍效用

儿茶配伍白及:

儿茶配伍黄芩:

基本信息

舜皇刺儿茶

植物形态

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

5.降血糖作用

6.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其他作用

8.体内过程

9.毒性儿茶鞣酸

中药化学成分

各家论述

1.《医学入门》:

2.《本草正》:

3.《本草备要》:

4.《本草求真》

5.《药材资料汇编》: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选方

①消痰

②治咳嗽

③止血:

④治牙疳口疮

⑤治走马牙疳: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

⑦治鼻渊流水:

⑧治下疳阴疮:

⑨治痔疮肿痛

⑩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

11.治龟头烂

栽培技术

采种

播种

田间管理

采收加工

临床运用

1.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2.治疗宫颈炎:

3.用于止血

鉴别

生药材鉴定

化学鉴定

备注

配伍效用

儿茶配伍白及:

儿茶配伍黄芩: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孩儿茶-植物性状

英文名:

CATECHU

  别名:

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

  来源:

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制法:

除去杂质。

用时打碎。

  性状: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

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性味归经:

苦、涩,微寒。

归肺经

儿茶(10张)

  功能主治:

收湿生肌敛疮。

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编辑本段舜皇刺儿茶

  大舜皇山刺儿茶是生长在自然环境、气候、雨水、日照的舜皇之巅,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4度左右,无霜期275天,降雨1600毫升,气候条件优越,是出产绝顶刺儿茶的全球唯一产处。

而且一年中只有在惊蛰到谷雨和初

  

秋时节两个时期的茶叶品质最为优异,舜皇茶也是属于儿茶中的代表之一,其含有的成分和药用价值都是值得关注与认可的。

  刺儿茶又被命名为中国神茶,皇家养生茶,可以喝的植物羊胎素,可以喝的植物胰岛素,一个茶叶享有多种美名的称号。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儿茶落叶小乔木,高6-13m。

树皮棕色,常成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

  

儿茶-药用

;小技被短柔毛。

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6-12cm;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8mm,宽1-1.5mm,叶缘被疏毛。

总状花序腋生;萼成简状,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披针形或倒被针形,为萼长的2-3倍,被疏毛;雄蕊多数,花丝分离,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

荚果带状,长5-12cm,宽l.8cm,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长3-7mm,先端有喙尖,紫褐色。

种子3-10颗。

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本品所含d-儿茶精及表儿茶精均有显著保肝作用。

D-儿茶精150mg/kg灌服时四氯化碳所 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降低,倒置的清

  

儿茶-植物

蛋白/球蛋白(A/G)逆转、增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而增进肝解毒功能。

D-儿茶精并能拮抗蝇蕈碱、鬼笔碱及醋氨酚所致肝损伤,对于高胱氨酸硫醚S和丙二酸所致大鼠肝脂肪变及低蛋白高脂饮食所致大鼠肝脂肪变d-儿茶精50mg/kg皮下注射也均有明显保护效果,而脲嘧啶-6-羧酸或乙醇所致之肝脂肪变d-儿茶精灌服也可显著防止之。

D-儿茶精的保肝作用与其促进肝内ATP合成、溶酶体膜稳定、自由基清除、抗氧化作用,以及可能的抗内毒素、抗脂肪浸润等有关。

而表此茶精的保肝作用也与其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儿茶精50mg/kg或75mg/kg十二指肠给药还可显著增加麻醉犬或大鼠的胆汁流量,作用分别持续3h或60-80min。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无抗原存在时d-儿茶精不影响白细胞游走,但体外试验抑制对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抗原敏感的正常人白细胞的游走,而对曾感染乙肝并对乙肝表面抗原敏感的患者其对白细胞游走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其能放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促进乙肝抗原的清除。

D-儿茶精还可使慢性肝炎患者降低广的淋巴细胞数恢复正常,促进对旧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慢活肝患者淋巴细胞在PPD诱导下的转化。

对于正常人外周血Ts细胞d-儿茶精能激活之,并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母细胞转化,但对慢活肝患者d-儿茶精则显著抑制Ts功能,抑制Ig的生成。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儿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8lmg/ml,白色葡萄球菌为5.63mg/ml,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5.63mg/ml,白色念珠球菌为5.63mg/ml,还曾报告儿茶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5%的儿茶混悬液对68株痢疾杆菌的药敏试验中对福氏和鲍氏痢疾杆菌的敏感率为100%。

此外对病毒及某些真菌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4.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

  儿茶水液灌服,可抑制空腹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运动,促进盲肠逆蠕动,但对结肠无明显影响。

D-儿茶精还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吲哚 类物质产生而导致便秘。

 

  儿茶

5.降血糖作用

  印度民间用儿茶治疗糖尿病,本品所含表儿茶精能使ATP、温度和浓度依赖地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30mg/kg每日2次,共注射4d可使大鼠胰岛中胰岛素含量增加30%,表儿茶精还可促进胰岛中DNA的合成。

D-儿茶精对家兔也有降血糖作用。

6.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儿茶精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于ADP、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儿茶精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儿茶精还显著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可降低血栓素A2(TXA2)含量而对6-Keto-PGF1a无明显影响。

D-儿茶精可延缓羊毛脂所致血清胆固醇升高。

另从儿茶中还分得2种异构体具有降胆固醇活性。

D-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对离体心脏则先抑制后兴奋。

儿茶静注可使豚鼠骨骼肌张力降低,血压下降,呼吸加快。

对酪氨酸酶活性d-儿茶精可增强之,而对酪氨酸脱羧酶活性则抑制之,从而可降低体内肾上腺素水平,此可能与降压作用有关。

D-儿茶精可抑制多种组织如大鼠的脑、肝、肾、心和猪的主动脉等对氧的摄取,以心脏为明显。

7.其他作用

  皮下埋入儿茶30mg,可显著延迟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潜伏期,明显减小扭体次数,皮下埋入40mg儿茶5h局部无明显刺激反应,表明儿茶有一定镇痛作用。

于体外儿茶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儿茶精有抗放射、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并因能抑制瘤细胞与纤维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

儿茶鞣酸对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可促进维生素C吸收,并能抑制实验性大鼠膀胱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其能降低尿液的pH有关。

8.体内过程

  [14C]d-儿茶精口服,吸收率在70%以上,于1-3h达峰浓度。

口服0.5g、1.0g和2.0g,血清浓度随剂量大小而高低,但相对生物利用度大致相似,无胃肠道饱和吸收及剂量依赖性首过效应。

原化合物的表观消除半衰期为1-1.5h,以原形从尿排出者约占0.5%,约8h可排泄完毕。

9.毒性儿茶鞣酸

  小鼠静注200-300mg/kg可致死亡,以含儿茶鞣酸3%-5%的饲料喂大鼠1月不引起动物死亡。

儿茶精灌服对小鼠的LD50大于l.37g/kg。

编辑本段中药化学成分

  心材含儿茶鞣酸(catechu-tannicacid)20%-50%,左旋及消旋儿茶精(ca

  

儿茶

techin)2%-20%,左旋及消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鞣红鞣质(phlobatannin),以及非瑟素(fiset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万寿菊素(quercetagetin)等黄酮醇和山柰酚(kaempferol),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花旗松素(taxifol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右旋阿夫儿茶精(afzelechin),双聚原矢车菊素(dimericprocyanidin)。

树皮中含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此外,煎膏中还含有粘液质、脂肪油、蜡及树胶等。

树胶中又含有多聚己糖(hexasaccharide)。

叶中含有叶绿素(chlorophylls)a、b,类胡萝卜素。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1.《医学入门》:

  消血,治一切疮毒。

  

儿茶

2.《本草正》:

  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小儿疳热,口疮,热疮,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3.《本草备要》:

  涂阴疳痔肿。

4.《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

治时行瘟瘴。

5.《药材资料汇编》:

  疗火伤,消炎定痛。

治眼结膜、鼻腔、口腔等炎症。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儿茶心材含儿茶鞣酸(Catechutannicacid)20%~50%,l-儿茶精(l-Catechin)及dl-儿茶精(dl-Catechin)2%~20%,l-表儿茶精(l-Epicatechin)及dl-表儿茶精(dl-Epicatechin),赭朴鞣质(Phlobatannin)以及非瑟素(Fiset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万寿菊素(Quer-cetagetin)等黄酮醇.深色心木除含色素外,还含有原儿茶鞣质(Protocatechutannins)、没食子酚鞣质(Pyrogallictannins).树皮含微量原儿茶鞣质. 儿茶钩藤的叶和根茎中含儿茶钩藤碱A、B、C、D、E(RoxburghinesA、B、C、D、E)、钩藤碱(Rhynchophylline,Rhync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圆叶帽柱木碱(Rotundi-foline)、二氢柯楠因碱(Dihydrocorynantheine)和黑儿茶碱(Gambirine)等生物碱,又含d-儿茶精及dl-儿茶精30%~35%,儿茶鞣酸24%以及黑儿茶萤光素(Gambirfluorescein)、槲皮素、没食子酸(Gallic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焦性儿茶酚(Catechol)、儿茶红(Catechu-red)等鞣质.

药理作用:

  1.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

儿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所含鞣质可使细菌不能获得食物营养而有防腐作用,在培养基上,10%溶液24小时有杀菌作用.

  儿茶水浸剂(1:

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在体外对流感病毒有灭活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右旋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对离体蟾蜍心振幅先抑制后兴奋,并通过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脱羧酶的活性,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含量而有降压作用.

  给小鼠口服或注射儿茶鞣质,能增进其毛细血管抵抗力;如预先使豚鼠缺乏维生素C,则加用儿茶鞣质可增进此维生素的吸收.

  3.对胃肠道的作用 给空腹家兔以不同浓度的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但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制泻作用,对大肠几乎无作用.

  4.对酶类的影响 右旋儿茶精能抑制组胺脱羧酶之活性,可能与其抗组胺的作用有关,而对组胺酶无影响.还能抑制透明质酸酶、胆碱乙酰化酶,而对胆碱酯酶则无影响.儿茶有抑制链激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

  5.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右旋儿茶精能降低兔血糖,延缓羊毛脂引起的血清胆甾醇水平之升高.

  6.其他作用 右旋儿茶精能抑制大鼠的脑、肝、肾、心及猪主动脉等多种器官的氧摄取,特别是抑制心肌的氧摄取,是否与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尚待研究.

  右旋儿茶精能促进肝脏能量代谢、稳定细胞膜、保护肝组织,对人类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及中毒性肝损害有一定疗效.

  20%儿茶煎剂对腹水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其直接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较强,但对正常唾液腺及精巢细胞无毒性作用.

  儿茶鞣质能增进缺乏维生素C的豚鼠对维生素C的吸收.

编辑本段选方

①消痰

  :

儿茶、薄荷叶、细茶。

为末蜜丸。

饭后含化三、五粒。

(《本草述》)

②治咳嗽

  :

儿茶二两,细辛四钱,猪胆一个。

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一钱。

每日四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止血:

  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分。

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

(《实用正骨学》)

④治牙疳口疮

  :

孩儿茶、硼砂等分。

为末搽。

(《纲目》)

⑤治走马牙疳:

  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

为末,米泔漱净搽之。

(《积德堂经验方》)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

  儿茶、柿霜各三钱,冰片二分,枯矾二钱。

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

(《全展选编·耳鼻咽喉疾病》)

⑦治鼻渊流水:

  孩儿茶末吹之。

(《本草权度》)

⑧治下疳阴疮:

  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

为末敷。

(《纂要奇方》)

⑨治痔疮肿痛

  :

孩儿茶、麝香为末。

唾津调敷。

(《孙天仁集效方》)

⑩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

  :

儿茶、乳香、没药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二分,血竭三钱,旱三七三钱。

上为末撒之。

(《医宗金鉴》腐尽生肌散)

11.治龟头烂

  :

孩儿茶合冰片涂之。

(《本草撮要》)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采种

  种子于3月成熟,应及时采收,如过时不采,则荚果掉落。

采摘方法:

用竹竿

  

  

儿茶

敲落收集,日晒1~2日,荚果开裂,将种子剥下,选大粒、饱满的作种,用布袋贮藏,挂于通风干燥处,以待播种。

种子当年采收,应当年播种,如越年播种,则发芽率显著降低。

播种

  儿茶

  

儿茶种植

宜直播,在雨季初期播种。

在选好的地上,按株行距240厘米*300厘米挖深45厘米,宽60厘米的坑,施足基肥,再填适量细土,然后每坑播种5-6粒,播后盖土,以覆没种子为度,过厚影响出苗。

待苗高10厘米应分批间苗,去弱留强,缺苗补齐。

最后以每坑留一株为宜。

田间管理

  

(1)除草松土:

每年应除草松土2~3次,先将植株附近杂草铲光,松土。

然后将四周的杂草铲光,覆盖于植株附近,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抗旱保苗。

 

  

(2)增施追肥:

为了使儿茶迅速生长,提前投产,应当追肥。

7~8月除草时,在植株附近处挖坑,将除下的杂草填入坑内,然后每株施入过磷酸钙或硫酸铰0.75~1.5千克,与草混合作追肥。

 

  儿茶

  (3)整枝设支柱:

儿条主要利用茎干心材,如分枝过多,则影响心材产

  

儿茶

量,应将分枝修剪。

幼树顶枝下垂,应设支柱,使其正常生长。

采收加工

  儿茶树生长15年后即可砍伐加工。

因年龄越大,心材多,产膏量就越大,故可根据生长情况及国家收购计划,适时采收加工。

 

  宜在冬季采收。

将成龄植株连根砍伐,除去树皮和白连材,将红黄色心材砍成碎片,加水熬煮过滤,滤液浓缩成糖浆状,倒入特制的模型内,做成25~70厘米见方小块,冷却干后即成。

含羞草科金合欢属的一个种,学名AcaciacatechuWilld.,别名黑儿茶、孩儿茶。

落叶小乔木。

心材提取的烤胶,含儿茶单宁酸20-50%,儿茶精(d-catechin)2-20%,及表儿茶酚(epicatechol)等成分。

性微寒,味苦,有清热、化痰、生泽、敛疮、止血、生肌、镇通等功效。

主治肺热咳嗽、咯血、腹泻、扁桃腺炎、小儿消化不良等病。

也是工业上鞣革、印刷、染布的优良原料。

原产印度、缅甸及中国云南南部,产量较多。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浙江等省(自治区)也有少量栽培。

编辑本段临床运用

1.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用儿茶研碎口服,l岁左右0.15g,2岁以上0.2g,每天3次;或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mg计算,分3-4次口服,疗程3-7天。

同时配合输液以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治疗中毒性及单纯性消化不良共计300余例,疗效在90%以上。

疗程1-7天,平均在3.5天左右。

2.治疗宫颈炎:

  将儿茶碾成粉末,均匀撒布于炎症溃疡面,每天1次。

有效者约4-5次即可痊愈。

3.用于止血

  :

取柏勒树粗分枝,砍成2-5cm长、0.2-0.5cm厚的小块薄片,置瓦罐或铝锅中,加入10倍清水煎煮,6-7小时后用2层纱布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l-2次。

将各次滤液合并浓缩,即得褐棕色的柏勒树儿茶浸膏。

每次0.5g,每日3-4次内服。

观察溃疡病合并出血、肝硬化合并崩漏、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慢性黄疸型肝炎合并鼻衄、牙衄等共22例,结果有效18例,无效4例。

在17例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病例中,除l例因大量出血初服此剂未能止血即改用其他治法外,其余16例在2-4天内均达到止血效果,尤以渗出性出血疗效显著。

对崩漏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肝炎、肝硬化等引起的出血效果较差。

编辑本段鉴别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稍具光泽,平滑或有龟裂纹。

质脆,易破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

无臭,味涩、苦后略甜。

以黑色略带棕色,不焦不碎,味微苦而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取儿茶粉末以水装置,放置片刻,量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针状结晶及黄色块状物。

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l-2滴,溶液呈墨绿色。

(检查鞣质) 

  

(2)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2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0ml,加饱和溴水约5滴,立即发生黄白色沉淀。

 

  (3)取火柴杆一端入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直火焰附近烘之,杆上即显深红色。

(检查儿茶精) 

  (4)取本品约0.2g,加水50ml使溶解,加浓盐酸5ml与甲醛试液10ml,水浴上加热,有黄棕色沉淀,放冷,滤过,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与固体醋酸钠5g,下部应呈棕红色,不得呈蓝色。

(检查其他鞣质混入) 

  (5)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1g,加甲醇液10ml溶解,滤过,滤液供点样。

另以儿条精甲醇液点样对照。

同点于0.5%CMC硅胶G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8:

2:

0.08)为展开剂,展距16cm,喷含1%盐酸的0.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己醇溶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

编辑本段备注

  进口儿茶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儿茶钩藤(干巴儿茶树)UncariagambierRoxb.的带叶小枝,经水煮的浸出液浓缩而成。

药材呈方块状称方儿茶。

直径约2厘米,表面棕色至黑褐色,无光泽,又称棕儿茶。

主要含儿茶素约30~35%,儿茶鞣酸约24%及槲皮素、儿茶荧光素、棕儿茶碱(gambirine,C22H26O4N2)。

文献报导叶尚含有其它五种生物碱:

罗克斯伯氏碱A(roxburghine,A,C31H32O2N4),熔点290~295℃;罗克斯伯氏碱B(roxburghine,B,C31H32O2N4),熔点255℃;罗克斯伯氏碱C(roxburghine,C,C31H32O2N4),熔点245~250℃;罗克斯伯氏碱D(roxburghine,D,C31H32O2N4),熔点197~200℃;罗克斯伯氏碱E(roxburghine,E,C31H32O2N4),熔点234~236℃。

编辑本段配伍效用

儿茶配伍白及:

  二者均有止血之功相伍为用其效更著用于治疗外伤出血或肺痈咯血.

儿茶配伍黄芩:

  二者均清肺热.儿茶且能化痰相伍为用共奏清热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之咳嗽痰黄、发热等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