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050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docx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

(一)

一、选择题。

1、“高祖兴,汉业建。

”建立西汉王朝,被称作“高祖”的是()

A.刘邦B.刘彻

C.陈胜D.项羽

2、“此三者(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中的“吾”指的是()

A.项梁B.刘邦

C.英布D.张耳

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道秦”--王珪(唐)。

诗中历史人物的重要作为是()

A.建立汉朝B.实现“文景之治”

C.推行“休养生息”D.领导黄巾起义

4、楚汉之争,刘邦最终以弱胜强,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其中一个最根本原因是()

A.战争的正义性B.纪律严密

C.注意收揽民心D.人才众多

5、修养生息政策是谁采取的()

A.汉文帝,汉景帝,刘邦B.光武帝

C.汉文帝,汉景帝D.汉景帝,刘邦

6、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B.巩固政权

C.吸取秦亡的教训D.减轻人们的负担

7、《汉书•食货志》记载:

西汉刚建立时,“民之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②采取轻徭薄賦的政策;③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④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④

8、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

A.开通丝绸之路B.“罢黜百家,独尊僵术”

C.修养生息D.“以德化民”

9、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这一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①减轻赋税徭役;②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③提倡以农为本;④废除严刑峻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治世,这主要得益于()

A.强化皇权B.休养生息

C.独尊儒术D.汉化移民

11、汉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车马都没有增添。

这反映了汉文帝()

A.以法治国B.赋役沉重

C.崇尚节俭D.重视文教

12、“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治世。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汉朝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提出以农为本

C.文帝、景帝“以德化民”,废除肉刑

D.修筑灵渠,便于南北水运交通

13、《汉书•景帝纪》: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反映出汉兴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的大统一为汉兴莫定了基础

B.汉初儒家思想占据了正统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汉景帝东征西讨,扩大了疆域

14、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

当时边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

由此可见,汉朝建立者刘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如何尽快击败项羽B.如何尽快恢复国力

C.如何消除宦官专权D.如何加强对外交往

15、汉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各项是对“休养生息”政策的表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士兵还乡务农B.将奴婢释放为贫民

C.轻徭薄赋D.不劳动者由政府救济

16、西汉初年,汉高祖吸取秦亡的经验教训和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是()

A.儒学成为主要统治思想B.经济重心南移

C.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D.地方诸侯崛起,争霸战争

17、某同学在学习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时笔记上由“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向食,死者过半”的记录。

这一记录最可能是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

A.背景B.内容

C.影响D.启示

二、非选择题。

18、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人类生存之本。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磨制石斧等工具先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

—《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二: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

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

—《七年级教科书》

(1)阅读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指的是什么时代?

 

(2)阅读材料二、三回答,汉高祖采取哪些措施发展农业?

 

(3)试分析为何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导者都重视农业?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物质匮乏)。

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

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即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释放奴隶;士兵复原,以功劳行田宅……

材料三:

孝景二年(汉景帝时期),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说:

“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1)阅读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

 

(2)回顾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指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三,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4)通过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出现了材料四所描述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汉初年经济形势扭转的这段历史,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汉高祖刘邦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西汉”“高祖”,结合所学知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A。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汉高祖刘邦的相关知识。

【解答】“张良、萧何、韩信”是汉初三杰,正是这三个人帮助刘邦打败项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

因此材料中的“吾”指的是刘邦。

故选B。

3、【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汉高祖刘邦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A。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汉高祖刘邦的相关知识。

【解答】刘邦胜利的原因:

运用正确的战术,分化收买项羽的部下,切断项羽的后路;刘邦善于用人,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某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变强,终于战胜项羽;刘邦有比较稳定的关中做后方,无后顾之忧。

故刘邦最终以弱胜强,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其中一个最根本原因是注意收揽民心。

故选C。

5、【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汉高祖的继任者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

故选A。

6、【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

故选B。

7、【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由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

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措施有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还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

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

故选C。

9、【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

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废除严刑苛法;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故选D。

1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们,从秦朝灭亡中吸取教训,加上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经济,巩固统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该政策的实施,到文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故选B。

1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据“汉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车马都没有增添。

”可知,这反映了汉文帝崇尚节俭。

故选C。

12、【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秦始皇修筑的灵渠,便于南北水运交通。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题干“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是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轻徭薄赋:

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反对奢华。

故材料反映出汉兴的主要原因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故选C。

14、【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如何尽快恢复国力。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B。

15、【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免徭役及兵役。

D项是不劳动者由政府救济在“休养生息”未涉及。

故选D。

1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是由于:

一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二是吸取秦亡的经验教训。

秦朝的暴政,以及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长期战争导致社会十分贫困和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稳固统治。

这是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是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故选C。

17、【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由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

这说明当时战乱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反映的是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故选A。

18、

(1)【答案】原始农耕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时期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一“在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磨制石斧等工具先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可知,“这一时期”指的是原始农耕时期。

(2)【答案】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因饥饿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实行“什五税一”。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二“夏五月,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材料三“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可知,汉高祖采取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因饥饿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实行“什五税一”的措施发展农业。

(3)【答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等。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重要性。

【解答】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等。

19、

(1)【答案】汉初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经济状况。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的背景。

【解答】据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物质匮乏)。

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可知,西汉初年出现了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经济状况。

(2)【答案】秦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的背景。

【解答】回顾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可知,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争。

秦朝多年高达三分之二的税赋,以及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本来战国时期尚未恢复的生产力水平经过战争后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答案】轻徭薄赋,充实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二、三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汉初统治者轻徭薄赋,充实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治理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4)【答案】“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通过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出现了材料四所描述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5)【答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立足国情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评价。

【解答】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立足国情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