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070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docx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三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

来源:

中国考研培训网

 

考研复试政治分析题测试(三)含答案

考研复试政治分析题热身训练题

(二)含答

考研复试政治分析题训练

(一)含答案

 

2012考研复试政治复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2012考研复试政治复习马克思基本原理

2012年考研复试政治复习大题(十七)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十七)

2013年考研政治大题解析(十六)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经典大题解析

 

 

  研究生考试网老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考研政治背的再多、做的再多,不总结不分析都是徒劳,所以考研政治死记硬背、盲目做题是不够的,要尽量多思考,多分析。

下面就为考生分析一道考研政治大题,告诉考生如何通过分析题目熟记考点:

  题目: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分析如何通过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知识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还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相关知识点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1)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2)基本任务: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心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知识点3:

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显著的社会贫富差距(在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

  2、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部分行业收入分配不合理。

(2)现实原因:

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旧的收入分配格局,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必然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

(3)体制原因:

一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使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随之扩大;二是市场体系与机制尚不健全,造成社会成员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不均等而形成了较大的收入差距;三是管理的疏漏和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的存在。

  3、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公平,会挫伤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

人民群众对劳动致富、城市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会反响强烈。

 4、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对策: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反战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相关知识点4:

效率优先,促进公平

  1、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2、更加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是由我国经济落后、资源贫乏、效率低下的国情决定的。

(2)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只有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好各种社会局面,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妥善处理和协调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要确信,机会总是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

研究生考试网预祝所有考生复习备考顺利!

  考研复习指导:

八、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①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②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尽快的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他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他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得到不断解决。

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敌我矛盾,一是人民内部矛盾。

①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要用专政的方式加以解决,②而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

③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正确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九、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意义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对于今天我们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①明确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即在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矛盾;

②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之以经济、法律法规和行政等其他手段;

⑤建立各种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完善协调机制,以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十、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这是因为: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对广大农民的领导。

(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3)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

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十一、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的双重革命性质

①没收官僚资本,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唯一一项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

②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③没收官僚资本,把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形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营经济,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属于把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因此,就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十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因此,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最终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十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

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

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

中国革命的敌人很强大,他们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只有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作长期的艰苦斗争。

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决战。

4.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摧毁农村封建势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支援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否则,红军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1,邓小平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多选)

(一)★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个前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个步骤: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个任务:

发展生产力;一个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一个途径:

改革开放;一个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一个标准:

“三个有利于”。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

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①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

②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多选)

(1)国情:

①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②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③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

(2)党情:

①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②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③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概括(08新增)

(二)(选择题把握)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必须,多选)

(二)★★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单选注意)

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②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④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07新改)

(二)

(1)历史地位: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指导意义:

①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上,提出新思想,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

④是对马列、毛、邓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三)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④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作一个整体。

8,★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08年新增)(三)(选择题把握)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实事求是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还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9,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08修改标题说法)(三)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1)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确定发展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

(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把实践作为最高的权威,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10,★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8年新增考点)(三)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

①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③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自觉地深入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不脱离群众,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并落实正确的执政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1,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时代变化、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要丰富和发展。

(2)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3)我党只有不断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赢得人民的拥护,永葆生机。

(4)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体现在:

①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够体现时代特征,要随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

②要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来推动和指导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

1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三)

(1)“三个有利于”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核心)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反之都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4)对于排除姓“社”、姓“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四)★★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本质前两个目标是生产力目标,后三个是生产关系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三大历史任务:

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因为:

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共同富裕。

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