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2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docx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

一个开发觉知力的练习方法

觉知力是佛法修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觉知力被开发,正念与定力才能增长。

只有在稳定的正念照耀下,身心的实相才能显现,而这是断除烦恼的必由之路。

正文中提供的练习方法,目的是开发觉知力。

觉知是一种能力,而非知识;因此,你必须亲自操作,进行实际练习,才可能达成目标。

这些练习的意义在于,修行者首先需要发展出超越普通人所具有的觉知能力,以便在卓越的觉知力引领下,发展出完美的正念与定力。

我们知道,当觉知力强大、敏锐而稳定的时候,修行者的正念与定力才会稳步增长,而只有正念、定力与正知的完美结合,才可引发般若智慧——它是看清身心真相的最重要因素。

当身心实相显现的时候,烦恼即刻失去力量,从而萎缩,终将完全消失。

一、完全熟悉出息与入息1、对出息和入息观察纯熟的标志是,你可以很宁静地面对它;修行者平衡清晰地觉知出息与入息,觉知呼吸的长与短,粗与细等,而没有任何紧张感。

如果你在面对呼吸时,感觉到你想控制它,或很紧张,或不舒服,说明你对呼吸依然不是很熟悉;要在它上面花时间,直到你很熟悉它,就象老朋友一样;2、当你面对一呼一吸,你很平静,并对呼吸有贴近感,说明你的觉知力很好。

继续发展这种贴近感,通过对一呼一吸的觉知发展这种贴近感;3、如果你不能持续觉知,面对呼吸或其他事物时很容易疲劳,那么,你需要一些训练,以增长你的不急不缓的能力。

培养觉知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佛陀教导的如实了知:

出息长时,你了知出息长;出息短时,你了知出息短;入息长时,你了知入息长;入息短时,你了知入息短;4、只有通过实际练习,觉知力才能被开发出来。

勤奋地训练是达成这项目标的唯一途径。

持续地觉知呼吸,细致地如实觉知呼吸的长与短,轻与重等,这是真实的修行。

保持练习,觉知力会逐渐增长。

二、把觉知力放在呼吸上1、如果你能勤奋地在呼吸上面练习,你会对它的长短、轻重有精细的了知。

当心情激动或惊恐时,气息会变粗;如果心理宁静,气息会平顺。

如果呼吸有所变化,你都能够觉知,那么,你的觉知能力会因此而得到加强;若你持续这项练习,对事物完全没有觉知的时间会很少;2、呼吸很顺畅时,觉知力也会相当敏锐。

此时,你会感觉到整个呼吸的能量带动庞大的身躯在起伏——这是呼吸能量在自然地作用于躯干。

最明显的是胸部和腹部,如果你足够敏锐,甚至于可以觉知到头发末梢也有呼吸的能量;3、觉知力增强以后,心会非常敏锐,它能自动搜索身体的诸多部位,哪里有生硬与紧绷,心会敏锐地感知到;敏锐的心会知道任何所缘,即使极细微的生硬与紧绷,它也能觉察到。

如果觉察到哪里有僵硬,心会渐次调整,肌肉的紧张状态会不断得到缓解;4、如此觉知,身体会逐渐变得柔软;当身体柔软时,心将会变得敏锐而光明。

柔软的身心是很好的基础,可以使心进入更深的层次。

三、觉知更大的范围1、身心柔软以后,呼吸越来越顺畅,你可以开始觉知更大的范围——觉知身体的其它部分。

你也可以放下对呼吸的觉知,扩展你的知觉,当然,大多时候心会自动展开觉知。

你可以选择腹部,也可以选择胸部。

在你所选择的部位,觉知那里的振动或一起一伏,那是呼吸的能量;2、你也可以找到更多部位,例如头发末稍;你可感觉头发末稍随着呼吸在律动,也可感知胸部一起一伏。

这些部位随各人的情形会有所不同,你可找到你自己敏锐的部位,觉知那里的情形;3、把知觉可以放到身体的任何部位。

你可觉知呼吸的能量在头部,也可觉知它在背部,呼吸引起的律动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存在——觉知它;4、觉知时要细心、谨慎并很柔和。

看着呼吸自己在流动,放松身体。

四、更深的觉知1、如果你能够自如地把觉知力放在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说明你对觉知力的运用很熟练。

如果身体的某些部分有疾病,在敏锐的觉知下,你会感觉到哪里的情形;2、若某些部位有疼痛,感知到疼痛的部位就可以了,不要长时间地觉知病痛部位;3、每个人的觉知点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欢一直观呼吸,而有些人则愿意觉知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或者其它部位。

这里不必统一,只要以注意力敏锐地知道那里的情形就可以了;4、不要用较强的意识力使劲地思维那些觉知的部位,也不要把注意力压在那些部位,轻松自然地感受你所关注的身体部位。

五、感知呼吸的能量1、你也可以觉知整个身躯在呼吸能量的带动下整体地律动。

让身体与心理完全放松下来,身体即不会有紧绷感,呼吸能量可以自由流动;2、觉知呼吸的能量在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引起的律动,如此反复觉知,心将功夫越细致、敏锐并有安宁感;3、心安定下来以后,你的觉知力会非常大且敏锐,就让它停留在那种宽广且敏锐的程度上。

不论觉知的范围囊括全身,充满整个身体,或只是头发末梢,你只要感知呼吸的能量——不断地感知那种能量;4、呼吸是一种能量,它驱动身体的任何部分。

敏锐地觉知这能量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就停留在呼吸的能量上,越久越好,觉知力会自然增强。

六、觉知会让心在另一层面安静下来1、让心维持在呼吸的周围,觉知你所选择的部位,只是觉知就可以了,不要存有让心安静下来的欲望;发展觉知力,不必要让心在现象的层面安静下来,只要觉知力增强到一定程度,心会在另一层面找到宁静;2、在精细的觉知下,你可以体会到心的清静——心一境性。

有些修行者可以体会到这一点,有些则不能。

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觉知呼吸以及呼吸的能量,让你的觉知能力逐渐增强。

我们是训练觉知力,而不是追求宁静;3、只要你力争把觉知力维持地呼吸以及呼吸的能量上,心会在另一层面上安静下来。

此时,虽然心会从一个部位跳至另一部位,但心的本质是安静的——修行者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这意思是说,心没有攀缘与贪欲,它是自然的、轻松的,心在觉知时展现它原本的特性;4、觉知会使心的本质展现出来,修行者只是觉知即可,无须多想。

在对觉知力的练习中,心会自然地回归它的清净,展现它的本质。

它虽是无常变迁,但其本质是纯粹的、宁静的。

希望离苦的修行人,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实践者。

以觉知当下的念头为例,如果修行者能够看清念头的本质,他就不会跟着念头掉入境界里,于是修行者便可拥有轻松与自在。

看清念头的本质——生灭,觉知力是前提。

若具有清晰的觉知力,修行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如果觉知的能力很欠缺,人们只会随着念头滋生思想,这就是在念头中,受到念头的束缚。

在练习时,保持轻松是很重要的。

有人或想,修行是严肃的事,于是紧张随之而来。

放松心情,专注细致地觉知,耐心一点,多花一些时间练习。

这里只列出练习的纲要,提供修习的方式;提高觉知力,需要将这些练习付诸实施。

应该明白,发展觉知力这一主题,若条件许可,练习得越多越好。

练习是需要投入时间的,练习更需要有系统,有正见的指引。

虽然修行者可能精通佛法理论,但是,佛法的理论知识只是修行的指引,不是修行本身。

只是阅读地图,你将不会到达目的地;同理,只是阅读修行方法,禅修者不会到达烦恼的止息。

正确的修行程序是把闻思得来的智慧转化为内在的修行态度,然后身体力行。

修行的本质是亲自操作,身体力行,直接与身心接触,而非透过文字概念或思想来了解身心的本质。

真实的修行需要违背你自己一直养成的习性,要决心摆脱只是停留在闻法与思法上的习惯;佛法的修行需要直接接触身心现象,在此直接接触当中了知它们的本质。

所以,实际修行中,觉知力、正念、正知、精进则更为重要——它们不是概念,而是需要在内心找到的崇高品质。

这些练习虽然简单,但它需要你花费时间——这是修行的必要步骤。

你无须花费时间成为佛学理论专家,但你需要用一些时间坚持这种练习。

如果投入时间进行练习,你的觉知能力就会增长。

只要你的觉知力被大幅开发,正念与定力将会紧随而来,如此你将看到身心的实相,而烦恼会随着你的修行逐渐消失——这就是实际修行的利益。

这里所提供的练习方法,其功能是有效地发展觉知力;发展觉知力是佛法禅修中最具意义的练习项目之一,敏锐的觉知力是观察身心实相所必须具备的多项能力之一。

佛法的功能是断除烦恼,禅修者需要具备一些实际能力,才能达成断除烦恼的目的。

修习中所要求的每一项实际能力,都是心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开发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地练习。

凡有志于断除烦恼的人,需要逐步了解佛法的实修程序,一步一步地进入练习——这是真正的禅修。

发展觉知力的练习是正确的禅修练习,能为将来看清身心的实相打下坚实的基础。

佛法的修行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勇敢的实践者,禅修最重要的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练习;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是无法成就任何事情的,修行者切忌不要过多地把心思放在谈论佛法上。

对于真实的禅修者而言,佛陀教导的修行方法需要真实地练习,以便培育各项心理品质,最终看清身心实相。

佛法不是理论,佛教的禅修是在真实的身心上体悟无常、苦、无我的真理。

如果修行者能够依照正确的方法修习,他终究会训练出必要的心理品质,诸如清晰敏锐的觉察力等。

当这些内在的品质真正完整地建立起来的时候,也许就在某一刹那,他会体悟到身心乃至于世界的本来面目——实相;而当实相展现的时候,禅修者才能摆脱与生俱来的错误知见,从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

一、觉知可透视一切1、在连续觉知下,禅修者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把心安住在呼吸上,清晰地觉知每一次出息与入息。

对当下保持觉知,是发展觉知力的有效途径之一;2、觉知力是一种特别的能力,不同于思考,也不同于判断推理等。

体会觉知,再体会觉知与其他心理能力的不同;3、你越是能把觉知与其他理性能力区别开来,你对觉知力的认识会更深一步。

清晰地觉知一呼一吸,它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理性思考等能力很不同;4、把这种觉知的能力适当地运用在日常的任何方面,以觉知力取代思维、判断等,你会发现,觉知力可以透视一切现象的本质。

当觉知力被大幅开发以后,禅修者会受益无穷,它可以引领你进入另一片天地。

二、觉知的对象与觉知力是不同的二种事物1、藉着专注在一呼一吸上,你的觉知能力已经很强大。

你会警觉地发现,呼吸是一种能量,而觉知是另一个;2、若禅修者能够了知到觉知与觉知的对象二者的不同,这即是说,你能发现呼吸的能量是一个,觉知是另一个,大致可以确定,你已领悟了觉知;3、觉知力已很敏锐而广大,它不只觉知呼吸的能量,而且对心的其他活动亦能进行有效地觉知;例如某些情绪,身体上的痛感,在清晰地觉知力下,这些变得与以前稍有不同;4、心念若跑到其他地方,你也会觉知到它正在那里。

禅修者不再强制地训练心神专一,藉着觉知力的开发,他已开始领悟专注与定力的精髓——心一境性。

三、由觉知力发展起来的正念与正定1、修行到这里,你容易做到随缘;这即是说,不论心此刻在哪里,你不再强制它。

心可以待在任何地方,而你却能处在宁静之中,这是真正的正定——八正道之一;2、心在刹那间的变化,修行者无须用力便能了知它的种种情形。

这时,你不再强求心念要集中于呼吸;心不论到达何处,你都能即刻觉察,这是真正地正念。

禅修者的念力已经很强,能够时刻对禅修对象正念而不忘失;3、不论你觉知呼吸,还是觉知身体的动作,你无需把它们硬性拉回到某处;你觉知到心在跑来跑去,而你并不执着它的任何一种情形;4、觉察力、正念、正定更纯粹,更精确,更细微。

心已经很敏锐了,它可以带领你进入禅修的核心——超越身心的工作。

四、广阔无垠的觉知力让心更加接近实相1、这是更高一级的禅修训练,修习者可以觉知任何粗大或精细的目标,心可以停留在任何情形之中进行觉知,觉知的目标可以是一切,觉知力被大幅开发;2、经过训练的觉知力轻松而柔软,它能自如地觉知,自动地展开觉知;觉知不再是一件费力的事,觉知力在任何情境下都是自发地展开。

觉知力敏锐而轻松,好象是自动的,它能觉知到需要了知的对象;3、觉知力到了这种程度,禅修者还会有烦恼显现。

你会执着自己喜欢的,厌恶不喜欢的;但你却能发现,这些喜欢与不喜欢你都能够清晰无误地觉察,并了然于心。

有些修行者到达这里,可能烦恼会有所增长,这是因为觉知力太过强大,而平等心与智慧没有与其平衡匹配的缘故。

这不要紧,烦恼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够以正念正知察觉烦恼——你的目标正在这里;4、觉知力被大幅开发,心非常敏锐,也很宽广。

许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情形会不断地闪现出来,如果修行者的心喜欢攀缘,他会感觉到疲累。

五、真实的事物与概念无关1、禅修即是培育必须的心理品质,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经验的层面上去了知身心的实相。

禅修者通过觉知呼吸的训练,他的心能够知道何为真实,何为理论,并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当禅修者具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他的心不为佛法理论所缠缚,但却能有效地以佛法理论指导自己的禅修;2、不断地进行觉知训练,禅修者会更清晰地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区别,他有能力在当下把它们完全区别开来。

理论只是理论,一种指引而已;而实际觉知到的事物,则是另一回事;到了这种程度,禅修者不再需要指引,而当下真正的觉知、正念、正定、正知会引领禅修;3、此时的修行者知道事物,是完全通过他的觉知,而不再依照理论或他人怎么说,他的意志会因此而变得更为坚强。

禅修者了知到,要对身心与一切事物有真正透彻地了知,你必须要亲自实践。

禅修者已窥察到了真正的佛法与修行大道;4、继续觉知,这将开启正知的大门。

你对呼吸、身体、疾病、念头、情绪等有着清晰的感知,它们生起,你能亲身感知,这就象喝水一样,你亲自喝到了水,而你感知到水的温度与甜美,这些都是你自己亲自尝到的,而与概念与文字无关。

六、觉知引领禅修者进入实相的大门1、禅修者不再依赖任何事物,他只是通过觉知而了知事物,这已成为习惯;显然,他已逐渐地远离概念,而切入真实的大门;2、觉知力使禅修者不再象以前一样臆测事物,每一项事物都需要亲自观察检验一番。

他检验一切事物,觉知一切事物的本质,他已经养成了这种心理习性;3、必须在经验的层次上亲自检视身心,这是禅修者的标准。

他不再依照听闻,而是把听闻也纳入了觉知的范围;此时,没有一个事物不在察觉力的范围之内。

觉知力自动地搜索事物,检视事物,这是一位纯熟禅修者的品质。

一切必须从经验的层面上去觉察而理解,这种能力的形成,将开启探索身心真相的大门。

凡是由心臆造的事物,都会被禅修者抛在一边;4、禅修者清晰地了知到,佛陀正觉的道路也是如此,不会再有别的了。

佛陀亲自觉知事物,亲自感知事物,藉着这种清晰地觉知与稳定的正念正知,佛陀终于体悟到身心的本质:

无常、苦、无我。

这是佛陀透过觉知发现的真理,希望止息内心痛苦的禅修者必须要步上这样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