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452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7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docx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RegulationForEstablishingGeologicalPerambulationProgrammin)Database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数据源3

6数据库建设3

7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7

8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12

9检查验收及评价14

附录1(规范性附录)图式图例16

附录2(规范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提交成果清单23

附录3(规范性附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规划元数据信息采集表24

附录4(资料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表32

为指导和规范各省按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特编写本规范。

本规范对数据采集、整理、建库及检查等过程做了规范性描述,并明确提交成果的要求,是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引言

为指导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建库的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保证数据库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参照相关领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及信息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重点从建库的数据采集整理、格式转换到成果检查验收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提交最终成果的内容形式和检查验收的指标体系、方法程序,详细规定了元数据的填写形式。

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按本规范执行,地(市)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地方各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能与本规范相抵触,补充规定需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地(市)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组成部分。

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以后被修订的新版本及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中的内容均不适用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4512—93)《1:

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17695—1999)《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

 

3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及定义。

3.1实体Entity地质勘查规划所描述的一种真实现象或客观存在。

3.2要素Feature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3.3类Class相似要素的集合。

3.4属性Attribute一个实体或目标的数量或质量特征描述。

3.5矢量数据VectorData以坐标或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3.6拓扑Topology

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

特指那种在连续投影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性质。

3.7编码Coding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3.8标识码IdentificationCode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空间数据结构SpatialDataStructure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3.10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3.11质量评价qualityvaluate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数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4基本要求

4.1人员要求

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当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质量检查员、班组长、作业员以及数据库应用负责人,明确其分工职责,并在建库前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制定建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4.2软、硬件要求

4.2.1软件要求

本规范中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适用的GIS软件平台为MapGIS6.5和ArcGIS9.0,或者两者

的更高版本。

4.2.2硬件要求

计算机:

Pentium43G以上CPU,512MB以上内存,4GB以上剩余硬盘空间,显存128M以上显卡。

4.3管理制度要求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建设单位要归纳记载各种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填写作业情况记载表。

实现自检、互检、抽检三级质量监控制度,以保证数据库建设成果的质量。

4.4数学基础要求

4.4.1MapGis数据需要提供以下二种坐标系数据

(1)平面直角坐标系:

6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京54椭球参数、1:

25或1:

50万比例尺。

(2)将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变换为大地经纬度坐标系:

以度为单位。

4.4.2ArcGis数据需要提供以度为单位的大地经纬度坐标系数据。

4.5数据内容与结构的要求

根据《标准》的要求设计数据库结构,如根据本省规划成果的具体情况,需要增加图层、属性表、属性表字段、规划附表、自编代码或调整数据项长度等内容的在数据整理记录表和元数据文件中对增加的内容作详细的描述,并报经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同意。

5数据源

与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相同的基础地质要素以及地层、构造、矿产地分布等空间数据,直接复制采用经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检查验收的数据,并检查核对其数据的数学基础精度、拓扑关系的一致性以及数据源的现势性等;地质勘查规划信息由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批准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

6数据库建设

6.1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

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资料收集和预处理阶段、数据采集和整理阶段以及数据入库阶段。

见图1。

注:

已经按照《技术要求》完成规划数据采集的,形成了包括规划成果图在内的规划电子

成果,其工作流程可从6.3.4数据整理开始,通过格式转换完成数据库建库。

资料收集

图1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图

6.2资料收集和预处理阶段

6.2.1资料收集

根据《技术要求》收集和整理各种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图件、规划附表和文字资料等地质勘查规划所涉及的三类成果资料,同时尽可能收集《标准》涉及的所有内容。

规划编制单位和数据库承担单位为同一单位时,可采取规划编制与建库资料收集、建库准备同时进行的方式,在图件制作、表格制作以及文本编制过程中尽量考虑建库的技术要求,为建库提供合格的电子数据。

规划编制单位和数据库承担单位不是同一单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收集资料:

(1)图件资料:

主要有基础地理底图,基础地质底图,成矿区划图,基础地质调查规划图,矿产勘查规划图,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图以及其它需要的图件(如成矿预测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空间数据资料: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可共用的空间图形数据以及尽可能齐全的地质勘查规划电子数据。

(3)规划附表资料:

矿产资源储量表,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及需求预测表,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表,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主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表,基础性地质调查规划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工作区表,矿产资源勘查规划表,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工作区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规划表,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表,地质资料开发利用项目规划表等,地质勘查规划项目准入条件指标表。

(4)文字资料:

主要是相关文件、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规划基础研究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相关规范和标准等。

(5)其它资料:

可以有遥感影像以及图片、图像或多媒体资料。

6.2.2资料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

所有资料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两大类。

空间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光栅图件,也可是纸质图件,同时规划区以及其它信息的坐标信息在此处也可归为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建库过程最终成为满足《标准》要求的空间数据库。

非空间数据主要是有关的表格、文件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等。

6.2.2.1空间图形数据对地质勘查规划成果电子数据中相关的空间图层数据进行筛选,并严格检查其数据质量,修改处理不正确的空间拓扑关系、不合精度的套合关系、不正确或不统一的数学基础、不合要求的接边关系等问题。

6.2.2.2非空间数据对地质勘查规划成果电子数据中相关的非空间数据进行筛选,包括规划附表、成果附表以及文档等。

综合分析研究空间图层数据的属性能否从相对应的附表、成果附表或文档得到信息。

6.3数据采集和数据整理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照《标准》进行数据挑选和生成,建立分层文件并标准化命名。

基础地

理部分可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发布的1:

50万、1:

25万、1:

10万等空间数据作为基

础,根据规划需要进行补充和删减;基础地质部分可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作的1:

50万、1:

20万等地质图数据库进行适当简化;或将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已有的可用基础空间数据,根据《标准》分层整理。

其它相关图件可采用图形扫描矢量化,经过点线编辑、图面检查、图形校正、建立拓扑(对于公共弧段建立统一的拓朴关系,其他无公共弧段的单独图层可分层建立)等过程完成。

规划专题图层可由图形扫描矢量化等上述步骤进行输入,如果收集到有拐点坐标的规划资料,则必须使用GIS软件中的空间多边形及点位生成功能自动生成空间多边形及点位的矢量数据。

6.3.1空间数据采集和分层处理

(1)对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已有的基础空间数据,可以根据《标准》分层导入并整理;对仅收集到图件资料的情形,可通过图形扫描矢量化,用GIS软件编辑点、线、面,并建立拓

扑关系,按《标准》分层要求,分别存入相应图层文件。

(2)对于新采集、处理的图形数据,要将其与从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复制过来的图形数据进行公共弧段套合检查,对不套合或套合精度未达要求的图形数据进行处理,以达建库要求。

(3)因成矿区带和重要成矿远景区图层为按矿类或矿种划分,不可避免的造成区重叠。

《标准》中允许这类区重叠,对其图层不要求“多边形要素相互不能重叠”这一拓扑规则。

6.3.2建立图层属性结构按照《标准》的要求,分别建立各图层的属性结构。

6.3.3属性数据录入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录入经省厅审核批准的地质勘查规划成果和图件的属性数据。

属性的录入可以在GIS软件中进行,也可在数据库管理软件中直接录入,经属性一致性检查后,再与图形库挂接。

对于《标准》中“约束条件”项中规定的必填项,需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6.3.4数据整理

6.3.4.1空间数据要素分层整理

(1)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对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复制过来的空间数据进行整理,整

理内容主要包括:

检查数据分层,规范分层文件命名,修改完善属性结构及其填写属性值等。

(2)对已经按照《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完成采集的规划数据,以及已形成了包括规划成果图在内的成果数据,进行空间数据的分层整理,包括:

规范分层文件命名,修改完善属性结构及其填写属性值等。

(3)对详细整理后的空间数据进行数据投影变换和属性挂接,完成单一GIS平台上的初始

建库。

注1:

注记层应以图件上与规划实施和空间定位有关的注记为主,如XX矿种调查评价

区、XX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以及长江、黄河等一级河流和重要交通干线名称、主要油气管线名称等。

注2:

岩石地层注记内容的上下角标按统一方式进行,即:

上标用f表示;下标用J表

示;还原用t表示。

如:

C12则表示为CJ1f2。

6.3.4.2规划附表结构的整理形成附表数据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录入;另一方面,部分资料在空间数据库建

设阶段作为属性内容已录入空间数据图层,此时可以直接导出整理为规划附表数据库,不必重复录入。

导出的规划附表,需按本规范要求转换为Access数据库表格式,按《标准》进行规划附表结构的整理。

根据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批准的规划指标(或规划纸质资料)检查数据的正确性,检查图数的一致性,修改不一致的内容,确实无法达到一致的应予以说明,并报主管部门认可。

6.3.4.3元数据数据库建设在空间数据库和表格、文档数据库完成后,即进行《元数据信息采集表》填写,完成检查

和修改后在Access数据库中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元数据属性表,按照《元数据信息采集表》的内容进行属性录入。

同样,元数据属性表建立录入内容后,要参照《元数据信息采集表》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完成检查修改后形成元数据数据库。

6.3.4.4数据库内容的扩展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和规划附表数据结构应严格按照《标准》定义。

如根据本省规划成果

的具体情况,在数据库中增加图层、属性表、属性表字段、规划附表、自编代码或调整数据项长度等内容的,须在数据整理记录表和元数据文件中对增加的内容作详细的描述,包括内容、类型、结构、大小、数据说明等(其中增加的数据项应放在表的最后),并将上述内容及时反馈给信息中心有关人员。

6.4数据入库阶段数据入库主要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根据关键字段进行挂接并检查,将规划文档、规划附表等导入数据库,且保证数据库运行正常,统计、查询、检索无误。

6.5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本次建库的提交成果中涉及三种格式的空间数据库:

MapGIS格式、ArcGISPersonal

Geodatabase(以下简称为Geodatabase)格式及ArcGISShapefile(以下简称为Shape)格式。

如果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在MapGIS平台上进行,则最终成果需向ArcGIS成果转换,同时需要提交MapGIS成果;如果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成果只需要提交ArcGIS成果。

7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

7.1成果提交资料目录

(1)空间数据:

ArcGIS平台下建库:

提交ArcGISShapefile或ArcGISPersonalGeodatabase格式数据(以度为单位的大地经纬度坐标数据)。

MapGIS平台下建库:

提交ArcGISShapefile或ArcGISPersonalGeodatabase格式数据,同时提交MapGIS格式的成果数据(以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数据)。

(2)规划文档:

包括总体规划文本、编制说明、规划研究报告以及其它文档资料(Word

格式和Html两种格式)。

(3)附表:

包括规划附表和成果附表,前者按ACCESS和DBF两种格式,后者按Excel

表格文件。

(4)数据采集表(Word格式),元数据入库数据(ACCESS和DBF两种格式)。

(5)自编代码字典(ACCESS格式),需标明所属数据项名称。

(6)规划附图成果图文件(MapGIS格式),含工程、图层和系统库文件。

7.2成果提交形式及内容

汇交数据文件按表1进行物理存储,存储介质为光盘。

在提交成果之前,要进行全面查杀毒,确保数据安全。

表1汇交数据文件形式表

一级

二级目录文件名及内容

三级目录及文件名约定及内容

内容

路径名

内容或路径名

文件名

XX省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

规划附图成果文件

成果图

经过投影和图面整饰的最终打印工程与图层文件(含辅助文件和系统库SLIB)

工程文件、图层文件分别按《成果要求》和《标准》命名。

系统库要易于识别的自定义命名。

MapGIS建库文件

MapGIS

MapGIS各图层(大地经纬度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

按《标准》要求

ArcGIS文件

ArcGIS

Geodatabase文件(大地经纬度坐标)

Shape文件(大地经纬度坐标)

规划文档

文本

规划文本(Word和Html格式)

编制说明(同上)

规划研究报告(同上)

其它文档资料(同上)

附表

规划附表

ACCESS^式

MDB

按《标准》要求

DBF格式表格

DBF

成果附表

Excel格式

按规划电子成果要求

元数据

兀数据

ACCESS^式

MDB

按《标准》要求

元数据采集表(Word格式)

自编代码字典

字典

ACCESS^式

MDB

其他文档

其它文档

建库工作报告、电子文件说明、质量检查记录表等(Word格式)

自定义,易于识别

7.3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提交要求

7.3.1空间图形数据

按《标准》中5.1空间要素分层中的表3要求提供。

说明:

因个别省的规划成果形成较早,其勘查规划区的划分与最新的《技术要求》不一

致,如划分为:

能源矿产重点勘查区、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勘查区、能源矿产一般勘查区、非

能源重要矿产一般勘查区、其他矿产勘查区。

在表3的基础上增加上述勘查规划区及相应的勘

查规划工作区图层。

勘查规划区及相应的勘查规划工作区属性表名分别为:

KANGHQNZD、KANGZQNZD;KANGHQFZD、KANGZQFZD;KANGHQNYB、KANGZQNYB;KANGHQFYB、KANGZQFYB;KANGHQQYB、KANGZQQYB。

勘查规划工作区目标矿产属性表名为在勘查规划工作区表名后加“_KC”表示。

勘查规划区及相应的勘查规划工作区注记图层属性表名为:

KANGHQNZDZJ、KANGZQNZDZJ;KANGHQFZDZJ、KANGZQFZDZJ;KANGHQNYBZJ、KANGZQNYBZJ;KANGHQFYBZJ、KANGZQFYBZJ;KANGHQQYBZJ、KANGZQQYBZJ。

勘查规划区、勘查规划工作区及勘查规划工作区目标矿产表的属性结构分别对应《标准》中表33〜35。

注记表的属性结构同《标准》表38。

7.3.2图件输出要求

7.3.2.1规划成果图件包括下列基本图件:

(1)成矿区划图

a)主要内容:

I简化的地质图

n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川成矿区带划分及重要成矿远景区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I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图层:

《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KCJD、CKQD以及CKYJQ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n主要成果附表。

(2)基础地质调查规划图

a)主要内容:

I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n基础地质调查规划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I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图层:

按《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XZ******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n规划要素图层:

按《标准》表3中的GHQ*****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川主要成果附表。

(3)矿产勘查规划图

a)主要内容:

I重要成矿远景分区

n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

川能源矿产勘查规划(非必选)

IV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规划(非必选)

V其他矿产勘查规划(非必选)

W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规划

W国家出资矿产勘查规划

忸鼓励、限制、禁止及允许矿产勘查规划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I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层:

《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CKQD以及

KCJD等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II规划要素层:

《标准》表3中的DCPJGHQ、JTKCGH、KANGHQJZ、KANGHQXZ、KANGZQXZ、KANGHQGL、KANGZQGL、KANGHQYX以及KANGZQYX等图层(或KANGHQNZD、KANGZQNZD、KANGHQFZD、KANGZQFZD、KANGHQNYB、KANGZQNYB、KANGHQFYB、KANGZQFYB、KANGHQQYB、KANGZQQYB图层)及其相应注记图层。

川主要成果附表

(4)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图

a)主要内容:

I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规划

I地质环境调查(含矿山环境、地质遗迹调查)规划

川地下水调查评价规划

IV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b)构图主要图层和成果附表

I基础地质、勘查现状要素层:

《标准》表3中的DC、YT、DZJX、DUC等图层;

I规划要素层:

《标准》表3中的DHGHDZ、DHGHXZ、DHGHMZ以及DHGHZJ等图层。

川主要成果附表

注1:

规划图件以1:

50万地理底图为基本底图,比例尺可根据省(区、市)行政区面积扩大为1:

25万。

注2:

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图件、对上述规划图件增加内容或对图件予以归并或拆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专题勘查规划图。

注3:

各成果图件中《技术要求》未规定的部分内容,本规范中对其构图图层或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更完整、直观地反映现状和规划成果,但不作为必须添加的图层或内容。

7.3.2.2图外要素及图式图例要求

(1)图外主要要素图名、坐标系及高程系、成图比例尺、制图单位全称、说明(含调绘时间、制图时间)、

辅助说明以及图例等。

(2)图式图例

图面各要素的颜色、图案、线型等表示的形式及范例,请参见附录E。

7.3.3规划附表成果内容

按《标准》中表40规划附表内容表中的要求提供。

7.3.4规划文本输出要求规划文本、编制说明以及规划研究专题报告:

要求电子文档的内容和排版与经省级国土资

源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纸质资料一致。

7.3.5建库承担单位建库报告要求

数据库建库报告包括自检报告、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7.3.5.1自检报告内容要求

(1)自检内容:

建库过程中形成的每个步骤。

(2)自检主要方法和程序:

自检应100%检查,应将上述检查内容逐一检查。

(3)自检结果。

7.3.5.2数据库建设工作报告内容要求

(1)项目概述

a)建库省基本情况简介(含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和辖区划分等内容)。

b)承担建库单位基本情况简介(含软、硬件环境,人员,单位性质等内容)。

c)原始资料基本情况简介。

d)建库投入(含建库起止日期、人员及工天、经费等)。

(2)建库工作的组织实施

a)项目管理方式(组织模式等)。

b)质量控制管理。

c)经费支出管理。

(3)建库主要成果

a)数据成果。

b)图件与表格成果。

c)文字成果(含电子文档)。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主要是协调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含技术问题)。

(5)数据库成果应用设想

7.3.5.3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内容要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