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608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docx

全版美学原理笔记docx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

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

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

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

最突出景象:

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

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

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

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

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

因此人需要教化。

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而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

19世纪中叶,费希纳

叶朗观点:

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哲学所讲者,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冯友兰

第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美学和艺术交叉,

美学和心理学,

美学和语言学(克罗齐:

普通语言学就是美学,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伽达默尔的解释学)

美学和人类学(艺术的起源,金枝都是美学家的参考书)

美学和神话学(神话就是体验生命)

美学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美学中关于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民俗风情等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民俗史的研究成果。

第四,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20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新流派层出不穷,但是在西方众多流派中,至今也难找出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现代的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就是)

文化大综合内容包括: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大综合

19世纪文化学术精神和20世界文化学术精神大综合

当代西方的各种美学体系,基本属于西方文化范围,并不包括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东方文化,这样的美学是片面的,称不上真正的国际性学科。

美学要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科,必须具有

中国古典美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西方美学不能够包括

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1.学习美学可以完善个人人格修养

2.学习美学可以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人类求知是出自本性——亚里士多德

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

出于最深刻的理由,可以说,人是一种“理论的生物”——伽达默尔

以上两天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石油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对文化艺术工作者来说,学习美学还有:

道和技,

中国艺术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说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

——毛泽东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

写意不写实

话剧写实,但京剧不写实,戏剧的特点是虚拟,但虚拟不代表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京剧主要靠演员的表现展现,某个戏剧只能是某个演员演绎才有相应的意象世界,换做别人就是别的意象世界

六.怎样学习美学

美学学习方法:

立足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宗白华,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绝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的——宗白华);

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

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过去的哲学经典著作——恩格斯

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

要扩大知识面;

第一章“美”是什么

“美”的概念的两个区分: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美”与美学学科领域的“美”的区分

广义的“美”与狭义的“美”的区分;

狭义的美:

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

保罗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

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问题:

美是什么(或者说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是说美是在物还是在心)

李泽厚:

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李泽厚《美学概论》

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

美在心还是在物?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没决定美感?

——李泽厚《美学概论》

这场讨论是从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的美学观点开始的,参与讨论的主要分为四派别:

一个是蔡仪的(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蔡仪《新美学》;

二是高尔太,吕荧:

美是主观的。

三是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所谓社会性,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李泽厚

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自然美是艺术美的雏形——朱光潜)

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第二次“美学热“,试图跳出美学中主客二分的思维,探讨美学的本质

二.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与人的“美“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含义:

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象】:

西方古代艺术家称为”形式“,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物色“”景色“,”象“不等于“物“,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显现

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席勒

2.美并不是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个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3.没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神秀和慧能之间的偈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认识,而是体验。

心不自心,因色故有——马祖道一

四.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对美在哪里的回答)

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该次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最早铸成这个概念的是刘勰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

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王夫之

美感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

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朱光潜

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宗白华《艺境》

美的对象首先刺激起感性,使它陶醉——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

审美对象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

五.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

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六.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美和真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事真实存在的

王夫之:

意象世界是“现量”,“现量”是“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

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王夫之

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传》

意象世界“显现真实”是指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

尼采提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基督教的彼岸世界;

康德的“物自体”的世界(这三种表现形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永恒不变)

关于“生活世界”的解释之一:

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是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的实在。

之二:

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公在的世界”,是“万物一体”的世界。

之三:

生活世界史人生存活动本身,是一个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价值”和诗意的世界。

之四:

由于人们习惯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因而生活世界往往被掩盖,为了揭示真实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美”。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是生命的体系,它要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和价值。

中国的体系强调“象”,“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神圣的客愁”。

——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

何处是人类高深莫测的归宿?

——荷尔德林《莱茵颂》

哲学员就是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诺瓦利斯《哲学文集》

美(意象世界)一方面是“超越”,是对“自我”、“物”的实体性、主客二分的超越,另一方面是复归,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自然的境域、人生的家园,因而也是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

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苏格拉底观点:

美和善是统一的,都以功用为标准。

普洛丁观点:

真善美是统一的,而神是这一切的来源。

黑格尔观点:

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黑格尔

宗白华批判黑格尔这种观点,提出“欲以逻辑精神控制及网罗生命,无音乐性之意境。

张世英也批判黑格尔观点,“以真的意识抑制了美的意识,哲学变成了枯燥的概念的体系”——张世英《哲学导论》

美是包含着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李泽厚《美学概论》

美是真和善的统一——李泽厚

存在的真理的现身——海德格尔

第二章美感的分析

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美感:

常用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识等词来解释。

中国传统美学里有感兴一词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认识论的模式,但美感并不是认识。

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流,中国古典美学提出天人合一,但这与主客二分不是一个意思

人与世界万物的交融(天人合一)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是合二为一的关系。

张世英指出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有两种:

一是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着认识事物(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另一种关系是把二者看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没有世界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是没有意义的。

主客关系的特征:

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

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梯利希

人与世界融合:

“人——世界”结构,这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所在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就是王阳明说的天地万物与人本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

内在性;非对象性;人与天地万物相连相通

美学界过去把审美活动看作是认识活动,从而把审美活动纳入了“主体——客体”的结构模式。

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审美活动的本性。

《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詹姆斯*埃尔金斯

第二部分,美感是体验。

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

根据当代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的研究,体验这个词是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从词源上考证,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关联的经验。

美感和体验是什么关系?

伽达默尔认为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与其他体验相并列的体验,而且代表了一般体验的本质类型。

王夫之对现量的研究: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王夫之

“现量”的含义:

1.现在:

“现在“就是当下的直接的感性,不需要借助过去的知识或逻辑的分析演绎作为“中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王夫之,心目之所及——王夫之,是体验的最原始的含义,是现在的当下的感兴,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显然受到禅宗的影响。

)(“庭前柏树子”的意义就在于“庭前柏树子”本身,就在其本身显现的感性世界)

2.现成“是指通过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世界。

(美感的直接性就是美感的超逻辑性、超理性的性质)

3.显现真实:

所谓显现真实就是王阳明说的一是明白过来,就是海德格尔说的“去蔽,澄明,敝亮“

结论一:

美感(审美体验)就是人的生命和人生紧密相连的;而认识则可以脱离人的生命和人生而孤立地把事物作为物质世界(对象世界)来研究。

结论二:

美感(审美体验)是直接性(感性),是当下、直接的经验;而认识则要尽快地脱离直接性(感性),以便进入抽象的概念世界。

结论三:

美感(审美体验)是瞬间的直觉,在直觉中得到的是一种整体性(世界万物的活生生的整体);而认识则是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进行了分割。

结论四:

美感(审美体验)创造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意象世界);而认识则追求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系,那是灰色的,乏味的。

二.审美态度

为了达到诗意和美感,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

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作审美心胸。

中国审美心胸的理论发源于老子

老子提出“涤除玄鉴“,宗敏提出”澄怀观道“

三.美感和快感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愉悦性,是精神的享受,平时所说的快感是指生理快感

生理快感与美感的关系是什么?

一些美学家认为两者等同,如朱光潜

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不同。

耳目为美感的主要器官(黑格尔所说)

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而生理的快感起于实用的要求的满足;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必然要有一个审美的意象,而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它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不可能有审美意象。

第一.人的美感,主要是依赖视听这两种感官,但在有些时候,视听这两种感官在引发美感的同时也引发一种生理性的快感,它们混杂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美感往往是精神愉悦和生理快感的复合体。

第二.除了视听这两种感官,其他感官获得的快感,有时也可以渗透到美感当中,有时可以转化成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英)吉卜林

路易十四命令仆人用花水洗衬衣,在鸽子身上喷香水使皇宫内充满香气,并且要求每天发明一种香水;

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王后,她的花园里有250种玫瑰;

拿破仑喜欢用古藤花调制的古龙香水

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主题

印度电影《天堂的颜色》——触觉引发美感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四.美感与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美国人本学家马斯洛(为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的一个概念,

高峰体验是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马斯洛《人性发展能够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把性爱体验、父母体验、神秘的广大无边的或自然的体验、审美体验、创造时刻等等都列入高峰体验。

马斯洛对于高峰体验的描述之一:

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有一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

之二:

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之三:

存在认知如果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丰富

之四:

在高峰体验中,人们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

之五:

在高峰体验中,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种神秘与狂喜的色彩,这种诗意的语言仿佛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

之六:

高峰体验的欢悦是一种“属于存在价值的欢悦“

之七:

处于高峰体验中或经历高峰体验后的人有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怀

在高峰体验中,感知对象的意蕴会越来越丰富。

——马斯洛

在高峰体验中,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马斯洛

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一种拥抱一切的对于每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从而引发一种回报的渴望。

——马斯洛

马斯洛对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美感(审美体验)的特点大有帮助。

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否认美的社会性是不妥当的,但是把社会性归之于自然物本身也是不妥当的。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

1.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2.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龚自珍

希腊人在艺术中所取得优越性的原因和基础,应部分地归结为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归结为国家的体制和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德)温克尔曼

法国哲学家泰纳写了《艺术哲学》,傅雷翻译,认为审美活动的性质和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个因素

地理环境、天然景物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而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又必然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

哥特式建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苦闷

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确实是在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必然处处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哪怕是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也是如此。

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在整个社会则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关于审美趣味的看法:

有人认为是鉴赏力或审美能力;(不赞同)

有人认为是审美评价或审美偏爱;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审美趣味的功能:

审美趣味作为主体的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

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审美趣味的特征:

个体性;超个体性(例如民族性)

审美格调(品味)

格调或者品味:

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巴尔扎克写过一篇论文叫做《风雅生活论》,引用了谚语“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

“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气质,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美国学者保罗•福塞尔写了一本书叫做《格调》

一个人的格调、品味几乎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显示出来,而不同的格调和品味都会打上社会等级的烙印。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带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促使审美趣味或格调发生改变的因素:

生活环境改变;(莫泊桑写的项链)

人文教养的作用;(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提倡美育的人)

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对整个社会来说就体现为审美风尚,

审美风尚(又称时尚):

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时代风貌:

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

在某种程度上,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气氛。

社会中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影响。

鲁本斯画了《美惠三女神》

达芬奇的《利塔圣母》

安德烈亚•索拉里的《绿垫圣母子》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时尚的特点:

影响面广;渗透力和扩张力强;具有时间性

(玛丽安托瓦内特,因为挥霍借债无数

古希腊人通过佩戴珠宝炫耀财富,亚里士多德就佩戴不止一枚戒指

17、18世纪的法国,男人通过佩戴假发炫耀,革命领袖人物罗伯斯庇尔每次出门都要仔细为自己的假发扑上面粉)

(清代画家郑板桥在一封信中说不要追逐别人说明时尚的扩张力强)

时尚的扩张和流行,对于社会中很多人来说,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或“装腔作势”的过程。

“装模作样”或“装腔作势”是社会中占越来越大比例的中小资产阶级群众追随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生活风气的一种表现。

文化人类学家诺罗:

中小阶层通过装腔作势或装模作样来学习上层精英的生活状态,从而实现文化认同

当代社会普遍存在中小资产阶层人数扩大的趋势,因此,由处于社会中层同时又占社会多数的大众掀起的追随时髦运动,越来越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气。

风尚使得莎士比亚每一个剧本中有一半不适合我们时代美的欣赏——(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哲学》

时代风貌:

时代风貌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中所显示的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意象世界所显示的时代特色。

盛唐气象,唐代的雕塑艺术就是盛唐气象的一个表现

乾陵——武则天的墓地

第四章自然美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自然美就是一个讨论焦点,自然美的性质实质“美是什么”

关于自然美性质的看法之一:

自然美在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之二: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德)黑格尔)

之三: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那一派持有这种观点,李泽厚的美学观:

重实践、尚”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自然的人化”的含义:

狭义:

通过劳动、技术区改造自然事物

广义:

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李根本的改变

之四:

自然美在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50年代讨论中朱光潜先生持有这种观点,朱光潜观点:

如果把自然美理解为客观自然物本身存在的美,那么,自然美是不存在的)

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来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朱光潜《谈美》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唐)柳宗元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德)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自然美对人的意义包括:

与人的生命观念有关;

自然界许多对象构成风景,显示出一种愉快的、动人的、外在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