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636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docx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doc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怎么写呢?

今天我给带啊大家带来了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如何优化阅读评价

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让学生浸染书香,更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

俗语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我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曾说,“一个人读书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

因此,我们老师从孩子入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培养孩子读课外书的习惯。

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1、选择合适的书籍。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的信息的学习活动,在未经指引的情况下,很多更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卡通图书。

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

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应以拼音读物为主。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历史故事、科普知识都要涉及。

初入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通过教师和家长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图猜一猜等方式读懂内容;学完拼音后,开始让学生借助拼音逐步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可以引进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童书。

2、培养听读习惯。

早期阅读中,儿童听读及其伴随的思维、智利的发展,对阅读过程中形音译的结合,儿童的语言意识培养以及由口头词汇的过渡,从听,到读,到写的自然过程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奥秘所在。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应从最基本的听、读童书开始。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对低年级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可以定位在学生接触汉语拼音,文图结合,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侧重与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听入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选择他们喜欢阅读的童书用故事的形式或利用媒体一边让学生看插图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也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交流保持学生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二.创新多种阅读形式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效?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1.故事激趣。

老是在讲故事时选自股市的高潮或其他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学生想像故事的发展,或再讲较长的故事时到精彩处忽然停下来,让学生自己课后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后又读故事的孩子续讲,如经典绘本《逃家小兔》的阅读指导就可以采用让学生一边读图一边读文字一边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讲到小兔子准备逃走会新奇此时可安排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在讲到小白兔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时又可以让学生猜猜妈妈变成什么,在读到中间没有穿插的一页页没有彩图的文字时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后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文字,学生在一次次兴趣盎然的猜想中读懂了图画、学习了语言、学会了表达

2.读唱结合低年级的孩子善与形象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环境中注情景,充分发挥畅游的作用把故事、儿歌、民谚警句、绕口令、歌曲、情景对话等引进课堂,利用声音、脸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帮助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好书推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用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又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最精彩的部分经给同学听。

语言优美时,适合积累的文章,可以范读或片段朗读。

对于一些知识类的书籍或文章,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却不太了解的知识介绍,产生向读书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师再推荐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是,选择书中最精华的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本运用卖关子策略,不断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被聪敏孩子解除后,自然引向另一个悬念,环环相扣。

孩子们的胃口掉的足足的,兴趣激发的浓浓的,大有一睹为快之势头,这样做,充分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愿望。

4.读书汇报教师天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有计划的展开丰富多彩的读书回报交流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利用课前五分钟交流课外阅读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集体朗诵比赛从课外阅读的诗歌、文章中选择一篇,进行朗读比赛;举行“我喜爱的故事”讲故事比赛,评比故事大王活动;开展“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伴我读”的竞赛活动等等。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三、优化阅读评价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是由于其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坚持做一件事情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优化阅读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不求多,量力而行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读书的快慢不等。

因此我鼓励学生多读,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鼓励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只要坚持读,我就予以肯定和表扬。

2、不求深,理解即可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我就推荐学生读适合的书籍,并让学生简单理解,在读书交流会上大胆介绍自己读的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3、你真棒,适时运用

实践证明,对于低年级学生,赏识教育的作用更加明显。

看到学生读书,我会说:

“你真棒”;学生摘抄的读书笔记,我批注:

“你真棒”;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我送上“你真棒”。

有的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作文中用上课外读书所得,我就会竖起大拇指大加赞扬。

4、勤评价,多元评价

课外阅读,老师要做到勤指导,勤督促,勤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多元评价,师生评价,多元评价,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有效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延伸,他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多动脑,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其在阅读中快乐的成长。

(篇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阅读是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

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课标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培养自身的独立的阅读能力,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注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但是,面对深具理性精神与人文品质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师,往往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以技巧性的反复操练求取认知规律代替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剥夺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权利。

长期以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是一目十行的浏览,半饥半饱的浅尝,甚或成为教化和应试的工具。

为此,在小课题的研究上,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这个课题,一方面想了解和借鉴各位专家和同行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另一方面,我想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希望能有一些启发和收获。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修正中,我认为要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能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

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文章内容,语文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

这样,在进行课时目标的设定时,就有章可循,并且,各篇课文的阅读能相互联系,学生学习起来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提示语是: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

”以此为纲,学生和我一起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3、树立环保意识。

单元目标又为课时阅读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比如,我们将第一篇课文《敬畏自然》的阅读目标确定为:

1.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2.了解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3.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转化到实际行动当中。

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至于太过涣散。

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领,其余四篇文章的阅读就容易多了。

二、认真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就我目前所教学的班级现状来看,亟待解决的不是老师怎么教的问题,而是程度不一、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怎么学的问题。

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否则,就容易产生教师自认为教了不少,学生却没有多少收获的结果。

小课题研究一年以来,我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摸索。

哪一节课上的轻松愉快,哪一节课上的沉闷艰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期望,教师的掌握程度不够。

如果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你所确定的阅读目标,你所预设的阅读问题,就会背离学生的实际,又怎么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我所带的七年级四班,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语文功底薄,加之从小学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语文学习还不太适应。

针对他们这种情况,在阅读方法的采用上,主要以朗读,诵读为主,让学生的嘴巴忙碌起来,不要让他们的思维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机会。

必要时,文言文的学习还采用教师领读和学生领读的方式,均收到了不错的阅读效果。

相对而言,八年级一班的情况就稍好一些。

默读,浏览,精读,品读可以多项选择。

但是,重点就放在阅读问题的设定上。

总之,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真正的学习需要,才知道确定怎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明确教学得失,让阅读教学发挥实际作用。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教学参考书,使课本与资料互为补充,让阅读效应最大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而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增强资源意识,让所有适用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而另一方面,要清醒的认识到,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

但是,如果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教科书,这样的语文教学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沸腾的生活。

而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书,活是活了,但教学轻飘飘,语文训练难以落实,各项要求难以达到。

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

也就是说,课前课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参考教学资料,要让学生能动的利用资源,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有效手段,坚决不做搬运工,变成抄写资料的工具。

四、自主学习与老师指导相辅相成。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

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

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

在这方面,导学稿就发挥了其很大的作用。

例如:

七年级下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结合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

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衔接两部分的段落是第几节?

在全文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3、概括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两部分分别写了那些事件?

百草园:

三味书屋:

这样,学生既能充分的展开自主阅读,也有目标引领,不至于进行漫无目的的阅读。

并且,这样的自主学习对课堂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

当然,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不是对立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甚至讲解。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中的语言品析: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

有矛盾吗?

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这道题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章内容作简明的背景介绍,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遇到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还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应点拨,犹如画龙点睛,或使学生提升境界,或使学生茅塞顿开。

遇到学生归纳、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师就应用条分缕析的、准确的语言帮助归纳与概括(如,文章主旨、学法、写法)。

当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还理解不准、不深甚至理解错误时,教师就应进行精当的讲解。

自主学习与讲解学习,没有孰优孰劣,教学中要针对学情,合理运用。

五、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把握全篇

首先,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以往的阅读教学,重内容的分析(搞得不好是对文章的肢解),轻对文章精髓的把握,诸如,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有层次地读整篇课文,由读得不大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通顺,读得不大有语气到读出语气,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与此同时,要从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较深刻的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其次,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一个整体是指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形式的、写法的)。

这一步很重要,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联系文章在内容上的、语言上的、写法上的重点或难点,进入对部分的阅读。

这种解读力求是联系全文的、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不仅要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而且知道是怎么写的;不仅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好,而且知道好在哪里)。

最后,回到整体,要能把握文章主旨,受到情感熏陶,内化文章语言,习得文章写法,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背诵,传达对文章内容、情感、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把握。

六、勤朗读,多诵读,牢牢把握“读”的环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欣赏美,学习语言,吸收写法。

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

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

不论何种文体,课堂上要每篇必读,可以吟诵、默读、朗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点批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情味,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学生在反复吟诵课文中,随着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复活”,必然会触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全文内容,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但实际情况是,在不少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读”这一环节,热衷于引导学生以获取答案和结论为满足。

在让学生草率读过课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词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讨论,表现了什么思想,给了我们什么教育。

或者机械地挑出文章中的一些词句,要求分析“为什么”。

这种用所谓“启发”直接代替学生理解的做法,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这样做的结果,即使再美的文章也会被教得索然无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我在读的环节上狠下功夫。

“精讲多读”是我一年以来坚持不懈的教学原则。

许多词句优美的文章,课堂上都给学生充足的朗诵时间。

或集体读,或小组读,或男女比赛读,或个人示范赏读。

例如,朱自清的《春》,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学完之后能当堂背诵下来,我想,这是阅读教学最大的收获之一吧!

七、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

先说阅读方法。

精读、略读、浏览是三种主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三种阅读技能,它们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

三种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视,都应很好地训练。

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此种方法课内使用较多。

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浏览,指大略地看。

除了平时消遣性阅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精读,各个年级都是重点,除了读懂文章,还要积累学法、写法,并注重阅读方法向略读、浏览的迁移。

浏览,重点在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再说阅读习惯。

宋代朱熹云:

“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

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

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达到新课标的阅读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课内,我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朗读、背诵。

课后,我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定期上阅读课,要求学生做阅读摘抄笔记,还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阅读时,不仅略读浏览,还把有价值的资料摘抄整理下来,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词汇,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上的实践与摸索,使我上课轻松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语言表达顺畅了。

阅读教学使学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时还培养了各种阅读技能,如学会辨析各种文体;查工具书查资料;圈点勾通、批注文章;做读书笔记、摘录卡片;分析归纳总结;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等。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

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运用以上技能,面对人类文化瑰宝,就不会无所适从,他们将在海阔天空中任意驰骋,实现他们的理想。

(篇三)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1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1.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1.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

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1.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

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1.5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

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2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2.1学校办好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2班级办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

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

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四)

对比催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对比相同类别的文章,领悟内容关键

(1)发掘主题相近的文章进行对比。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文章《老师,您好》和五年级上册的文章《师恩难忘》,他们都被设置在教材的前部分,而且都蕴涵了对教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的崇敬之情。

当我在进行文章《师恩难忘》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这首诗《老师,您好》,领会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尊敬和喜爱,同时也为文章《师恩难忘》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2)对比结构、内容相近的文章。

比如课文《金蝉脱壳》和《变色龙》都是在讲述一种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