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29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x

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2

第三章咸安区城镇体系规划3

第四章城镇性质、职能和规模12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12

第六章空间管制规划14

第七章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15

第八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6

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7

第十章产业发展规划18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19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21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24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25

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26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26

第十七章附则28

附表一:

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

附表二:

道路建设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保护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科学合理指导向阳湖核心区保护与开发的互促共生,打造“文、史、农、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文旅游渡假区,编制《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8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年)》;

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年)》;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1998年)》;

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2000年)》

12、《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2011年,湖北省)》;

13、《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

14、《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

15、《中共咸宁市委关于制定咸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2011年)》;

16、《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7、《咸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18、《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

19、《咸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20、《咸宁市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体规划(2009-2030)》;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原则

一、以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思路,本着严谨全面的科学精神,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规划。

二、充分考虑规划的长远性和发展弹性,为向阳湖片区的远期发展留下余地。

三、将规划编制与实际情况和现行规划管理需求密切结合,突出城市规划作为政策性法规的宏观调控作用。

四、针对向阳湖片区区位、经济、自然环境、绿化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的独特性,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并使之贯穿向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中。

五、强调科学发展观、李鸿忠关于向阳湖发展的“文、史、农、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全局,协调发展,做到“文、史、农、旅”四效合一。

第四条指导思想

一、紧抓历史脉络,还原历史原真性,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保护与发展策略,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以发展反哺保护;

二、树立“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经济”的发展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依托自然资源,以生态保护为重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制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机制、互动网络;开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项目布局;营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环境;

四、考虑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结合,合理规划发展时序。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12—2015年;远期:

2016—2030年。

第二章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发展战略

一、合理确定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制定相关发展战略。

充分调研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的历史背景与保存现状,结合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合理确定该地区保护和发展模式,突出历史文化特色,融合自然生态产业,制定相应发展策略。

二、明确向阳湖片区性质与职能,科学预测和确定其发展方向及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通过研究向阳湖城市化进程中的前瞻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其产业结构,明确未来发展定位和职能。

依托区域资源承载力,旅游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未来向阳湖片区的规模。

三、整合历史文化和现代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

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的政策背景下,结合向阳湖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农业优势,以建设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配套建设相关设施,推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

四、完善内外交通条件,构建合理便捷的交通体系,营造良好的慢行系统。

依托优良的交通区位,合理分级建设城市道路系统,形成便捷完善的交通体系。

科学设置慢行系统,营造良好道路景观,街道界面,促进低碳出行。

五、合理确定城市空间布局和用地性质,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以水资源、农田资源等多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核心,积极协调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市域生态基底维护间的关系,强化区域空间管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向阳湖片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至规划期末,向阳湖规划片区产业发展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文、史、农、旅”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形成经济发达、产业多样、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发展片区。

 

第七条度假区人口规模预测

近期2015年2—3万人,远期2030年6—8万人。

第三章咸安区城镇体系规划

第八条咸安区发展策略

一、融入城市圈

融入城市圈,依托大武汉、服务于大武汉、配套大武汉,在武汉建设中凸显咸安地位,以城市圈带动咸安发展,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二、推进城镇化

武汉城市圈中,通过被列为“一站一城”新型城镇化试点镇贺胜桥、横沟桥镇,加快咸安新城、斧头湖港区建设,同时,推进梓山湖生态新城建设,发展沿线城镇,推进一批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发展大工业

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核电配套产业,同时还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搭建大工业、大产业发展平台,将直接带来咸安区新兴产业发展。

四、构建大旅游

发挥“温泉之都”品牌效应,延伸“温泉”产业链;发挥温泉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挖掘地方生态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如桂竹生态游、休闲农业游、红色文化游;发挥旅游经济裂变效应,开发土特产和特色纪念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五、实现大流通

利用高铁时代的武广高速铁路和武咸城际铁路的建设,发挥高铁“同城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沿线城市的集聚发展,为发展高铁经济和融入城市圈提供先机。

第九条咸安区等级结构

咸安区体系等级划分为四级:

1、一级为咸宁主城,包括温泉街、永安街、浮山街、官埠镇、横沟桥镇。

2030年人口规模为72万,达到大城市人口规模。

2、二级城镇为贺胜、汀泗、向阳湖、梓山湖、金桂湖等四个新城(组团)。

新城规模详见各级城镇人口分配表。

3、三级为中心镇(重点镇),包括双溪桥镇、桂花镇。

4、四级为一般建制镇,包括高桥镇、大幕镇。

第一十条咸安区体系结构

逐步构建“一主两区、两轴一带”的片区空间结构。

1、一主:

即咸宁中心城市

强化咸宁中心城区聚集效应,打造市域空间发展核心。

2、两区:

即城镇密集协调发展区和生态特色产业区

协调区域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建设,建设城镇密集协调发展区;利用南部生态优势,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区。

3、两轴:

即交通带动轴、新城辐射推进轴

以京广铁路线、武广高速铁路专用线、107国道等构成交通带动轴;以向阳湖新城、汀泗桥新城、河升新城、梓山湖新城、金银湖产业新城辐射推进轴。

4、一带:

沿湖产业发展带

依托西凉湖、斧头湖形成沿湖产业发展带。

第一十一条咸安区职能规划

表1咸安区职能规划表

职能结构

城镇名称

主导职能

咸宁主城

主城区

体现核心服务职能,着力优化提升现代服务功能,集约发展两型产业,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综合实力,在带动整个市域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起着枢纽和组织作用;

新城(组团)

金桂湖低碳产业新城

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循环产业;

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

重点发展商务办公、会展、旅游度假、娱乐休闲、高新技术产业、非动力核产业等产业;

贺胜新城

重点发展非动力核产业相关配套产业,辅助发展商贸物流、文化娱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汀泗新城

重点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辅助发展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向阳湖新城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种植与观光、商业贸易、旅游配套服务、娱乐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

重点镇

双溪桥镇、桂花镇

辐射力较强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基地;

一般镇

高桥镇、大幕镇

所辖区域城乡社会、经济中心,为城乡物资集散的重要环节;

第一十二条咸安区产业发展思路

咸安区经济产业以七大产业板块为主,周边布置重点生产基地。

区域产业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依托,第三产业为重点,第二产业为辅助,集中设置七大产业板块:

包括主城产业经济先导区、梓山湖生态科技板块、横沟职教板块、向阳湖生态农业板块、咸安宝塔板块、咸东工业板块、温泉生态旅游板块。

第一十三条咸安区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以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畜禽蛋奶等为主的城郊型生态农业。

其中:

优质桂花基地16万亩,集中布局在桂花镇、马桥镇、汀泗桥镇;

优质苎麻基地20万亩,集中布局在咸安区双溪、马桥、向阳湖、横沟桥镇;

优质楠竹雷竹基地300万亩,集中布局在咸安区大幕、汀泗桥镇;

优质水产养殖基地,集中布局在咸安西北以向阳湖为龙头的沿湖12万亩范围内;

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奶牛养殖规模26000头,集中分布于向阳湖农业示范区。

2、第二产业

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工业、纺织服装业、森工造纸业、冶金建材业、机电制造业、生物医药业、食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

建设鄂南重要的机电、麻纺、丝印、森工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建设咸宁经济技术开发产业集聚区,咸宁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开发区核心区、长江产业园(含官埠工业园)、凤凰工业园(含肖桥工业园)、化工产业园区四大工业园区。

其中温泉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食品医药、新材料、机械制造、印刷包装、服装纺织、电石化工产业为主。

凤凰工业园,官埠工业产业园以发展机械、电子、森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麻纺工业为主,化工产业园区以发展能源化工类产业为主。

3、第三产业

借助交通和滨湖优势,建设滨湖现代商贸物流区,提升现代服务业。

依托温泉资源,发展旅游业:

包括温泉地热资源的温泉谷、太乙洞、星星竹海、汀泗北伐战争遗址、向阳湖“五七”文化旧址等。

以中国向阳湖文化村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到203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以上。

第一十四条咸安区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目标

共享重大交通设施资源,加强对外交通建设,完善片区内部路网结构,提倡低碳出行,形成周边互通,内外相连,方便快捷,舒适美观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片区协调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二、咸安区综合交通规划

1、统筹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促进重大区域交通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

选择区域联系的主要方式、途径,建设对外交通联系通道,包括公路、铁路与区域枢纽间的联系,规划对外客货运枢纽、对外停车转换枢纽、出入口道路等设施,增强咸安区域内对外集聚和辐射能力。

2、推进咸安区域内骨架铁路设施建设,依托武广高铁站,加快公铁换乘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3、加快建设武汉至咸宁的城际铁路,加强咸宁与武汉的联系。

建设咸宁至江西省宜春、吉安的咸(宁)宜(春)吉(安)铁路。

建设潘家湾码头至咸宁市区的潘家湾货运专线。

4、公路网络建设与国家、湖北省公路网规划相结合。

依托区域高速公路发展,对主要干道的功能进行提升。

改造107国道,提升咸宁至嘉鱼、通山以及至主要旅游景点的道路功能。

第一十五条咸安区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中心城区和各乡镇镇区采用水厂集中供水。

(2)农村供水按湖北省饮水解困工程有关要求逐步实施:

中心城区和镇区周边集中居住点可由中心城区和所在镇水厂统一供水;离中心城区和镇区较远的集中居住点,可分片与周围集中居住点联合,采用集中供水;分散的农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饮用山溪水、泉水或地下水。

2.水源规划

各乡镇供水水源按地理位置分别考虑:

规划和其他镇区根据各城镇的规划用水规模,安排水厂,并对重要的水源地进行保护。

水源地选斧头湖和淦河两个取水点。

3、用水量标准

按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及产业侧重点不同,城市单位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可分为:

一级中心城市和二级次中心城市550升/人·日,县级城市510升/人·日,新城450升/人·日,集镇300升/人·日。

4.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片区内共建设2座供水水厂,分别为向阳湖工业水厂和温泉老水厂。

建设咸宁长江引水工程(潘湾水厂至宝塔配水厂)、王英水库供水工程(王英水库至横沟净水厂)输水干管。

二、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片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新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2)污水量预测标准为平均日用水量的85%,同时考虑15%的地下水渗入量。

2.排水体制

中心城区及各乡镇镇区远期均采用雨污分流制;农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体制。

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咸宁主城区规划3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32万立方米/日;梓山湖、汀泗、向阳湖、潘家湾港口(咸嘉)新城等新城各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模1.5-6万立方米/日。

三、供电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电源建设按照统一规划,以咸宁变为电源中心,北部依托咸宁变形成城区环网,南部由咸宁变辐射供电。

达成有序建设,先易后难,择优选点原则。

(2)电力发展建设适度超前,完善110千伏电力网架,优化网络结构,确保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电源规划

咸宁是我省规划电源富集的地区。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新建大畈核电站,扩建蒲圻电厂二期,继续开发小水电,大力发展风电。

预计2030年总装机达到约1000万千瓦。

3、变电所布局

扩建500千伏咸宁变电所(300万千伏安)。

新建潘家湾变、横沟变、蒋家洞变、通城变、蒲圻变、墨烟变、泉洪变、张公变、渠首变、横石谭变、大路变、铜钟变、咸宁南牵引变13座220千伏变电所。

四、通信工程

1.规划原则

遵循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联合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交叉采集信息。

2.通信设施

立足湖北省四大电信枢纽之一的基础光纤网络优势,高度重视现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高基础传播网,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网,加速发展多媒体通信网以及智能网、支撑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作用,加快“数字咸宁”的建设步伐。

启动新一代移动通信3G网络和“村村通”无线固话建设。

继续加快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和数字集群专网发展。

3.邮政网

新(扩)建咸宁国家三级邮区中心局和12个县(市)区邮政支局。

在1个中心局和12个邮政支局之间形成环形快速邮路。

重点发展城市网点和社区代办网点,主城区按1.5公里,其他县城按2公里的服务半径布置邮政设施。

五、防洪设施规划

1、蓄滞洪区建设

完善蓄滞洪区的分洪闸、引渠、泄洪闸等控制设施的建设;在咸安区外围建护城堤和加固淦河堤防,确保咸安区防洪安全;加强对外交通道路建设,提高疏散、救援,物资输送的通行能力。

2、堤防整治

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咸安区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现有堤防进行整险加固,确保城市防洪安全。

3、水库与河道治理

重点整险加固全市范围内小

(二)型水库和尚未完成整险加固工作的小

(一)型水库。

加大淦河、陆水河等中小河道治理力度,结合防洪工程,对淦河沿河两岸进行水生态治理,尤其是城区淦河两岸。

六、环卫工程规划

1、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产量按人均1.3公斤/日预测,各城镇根据生活垃圾产量配置生活垃圾处理厂。

市域垃圾处理厂规划一览表

垃圾处理厂选址

数量

总规模

服务范围

咸宁主城区

2

1400吨/日

咸宁主城区、梓山湖、贺胜、汀泗、向阳湖新城(组团)

2、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

咸宁市危险固体废物处理场工程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一家进行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的项目。

项目所在地为咸安区贺胜桥镇江铺村,该项目已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占地面积约13.5公顷。

项目建成后将对湖北省固体废物和全市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年处理2.9万吨。

第一十六条咸安区旅游发展规划

一、战略定位

将咸安区域旅游发展定位为:

以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以温泉文化为旅游主题,以温泉生态旅游区为核心载体,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城市形象的国际旅游名城。

二、旅游资源分类

将咸安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资源分为7大主类,14个亚类,17种基本类型,37处单体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20处,人文旅游资源17处(见表)。

主要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单体旅游资源数

比例

地文景观

2

3

11

29.7%

水域风光

2

2

3

8.1%

生物景观

2

3

4

10.8%

天象与气候景观

1

1

2

5.4%

建筑与设施

3

4

6

16.2%

旅游商品

1

1

5

13.5%

人文活动

3

3

6

16.2%

第一十七条咸安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一、保护目标

通过对咸安区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延续历史文化,提升咸安区生态城市文化底蕴,将保护与建设、保护与利用、传统特色与时代气息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协调保护更新、改善旅游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及分布

咸安区域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0处。

包括众多的革命遗址、古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墓、石刻、古民居等,以及尚待挖掘的文物,都是咸安区历史文化悠久的鲜明体现及咸安区文化内涵的重要依托,也是本次规划确定的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管治的范围。

咸安区域文物保护区分布一览表

序号

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级别

所在地

批建时间

1

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遗址(1926年)

国家级

汀泗桥镇

1988

2

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1969-1971年)

省级

向阳湖奶牛厂

2002

3

咸宁市咸安区钱亦石故居

钱亦石故居(1909-1938年)

省级

马桥镇

2002

4

咸宁市咸安区何功伟烈士故居、就义旧址

何功伟烈士故居、就义旧址(1915-1941年)

省级

桂花镇

2002

5

庙山遗址

庙山遗址(周代)

省级

咸安

 

6

孙郭湖城址

孙郭湖城址(东周)

省级

咸安

 

7

刘家桥古民居

刘家桥古民居(清代)

省级

咸安

 

8

沈鸿宾故居

沈鸿宾故居(清代)

省级

咸安

 

9

汀泗桥(咸安古桥)

汀泗桥(宋)

省级

汀泗桥镇

 

10

官埠桥(咸安古桥)

官埠桥

省级

官埠桥镇

 

12

刘家桥(咸安古桥)

刘家桥(明代)

省级

咸安

 

13

西河桥(咸安古桥)

西河桥(清代)

省级

咸安

 

14

万寿桥(咸安古桥)

万寿桥(清代)

省级

咸安

 

15

高桥(咸安古桥)

高桥(清代)

省级

咸安

 

16

白沙桥(咸安古桥)

白沙桥(明代)

省级

咸安

 

17

龙潭桥(咸安古桥)

龙潭桥

省级

咸安

 

18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

(中华民国)

省级

咸安

 

三、历史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进行管治。

2、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

历史文化保护区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善性,合理确定规模。

历史文化遗址,要保护遗址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同时保护和延续历史遗址的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历史文化与其他建设区之间划出一定的空间区域作为隔离、保护及过渡性的地带。

4、划定重点保护范围,根据重点保护区的性质不同,设置不同的保护思想和原则。

第一十八条咸安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污染总量控制为主线,以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途径,不断改善咸宁市生态环境,到规划期末使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实现工业污染全面达标,努力将咸宁市建成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城市环境空气的主要监测指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近中期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85%,即达到310天,远期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90%,即达到330天。

市区的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气化率近期达80%,远期达到95%以上。

2、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期达75%,远期95%以上。

3、各功能区噪声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的相应指标。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交通干线交通噪声平均值小于70分贝。

4、工业固体废物体综合利用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90%,远期达到95%。

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75%,远期达到90%以上。

5、人均公园绿地不少于12平方米/人,绿地率不少于38%,绿化覆盖率超过45%。

二、城市环境保护分区

规划将规划区分为四级环境保护区,具体环境保护分区保护目标如表所示。

咸安区域内环境分区及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分区

范围

环境保护目标

一级环境保护区

一号桥至月亮湾、温泉生态旅游区

大气:

一级标准

噪声:

0类标准

二级环境保护区

文笔大道、淦河大道、淦河与银泉大道围成的区域

大气:

一级标准

噪声:

1类标准

三级环境保护区

除一、二、四环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

大气:

一级标准

噪声:

2类标准

四级环境保护区

各工业组团

大气:

二级标准

噪声:

3类标准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区

主要交通干路

噪声:

4类标准

一级水体保护区

淦河温泉一号桥上游

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二级水体保护区

淦河温泉一号桥下游、斧头湖、西凉湖

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一十九条咸安区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1、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2、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3、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率,制止乱占乱建。

4、交通﹑能源﹑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5、按照“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各行业用地渐进协调型”方案规划土地利用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