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3002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九年级化学

考生注意:

1.本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1-35.5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钢铁锈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钢铁锈蚀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

B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来判断,空气中的成分及体积数为:

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94%;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选:

D。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红磷

B.硫粉

C.蜡烛

D.镁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青山绿水,美丽家园”。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答案】A

【解析】

【详解】A、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其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渗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华”现象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水

C.铜

D.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由铜原子构成,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初中化学考查物质构成记住如下方面:

1、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2、大多数非金属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3、金属、稀有气体、部分固态非金属等单质由原子构成;

4、氧气、氢气、氮气、臭氧、碳60等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由分子构成。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可吸入颗粒物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雾霾,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过滤泥水

C.读取液体体积

D.取用固体药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8.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是人体中钙的较好来源。

这里的“钙”是指

A.钙元素

B.钙离子

C.钙原子

D.钙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不仅在地壳,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元素;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这里的“钙”是指元素;

故选A。

9.钴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

如图为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钴是非金属元素

B.钴的元素符号为CO

C.钴原子的质子数为27

D.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钴是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故钴的元素符号为Co,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7,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3C.+4D.+5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钠元素一般显+1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1+x+(-2)×2=0,x=+3,故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3,故选:

B。

11.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被动吸烟者危害更大。

烟气中含有有毒的尼古丁(C10H14N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由26个原子构成

B.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中含有氮气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尼古丁由尼古丁分子构成,每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共26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尼古丁由尼古丁分子构成,不含氮气,不符合题意;

D、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0):

14:

(14×2)=60:

7:

14,故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分类和归纳是学习化学

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归纳中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元素:

He、Ar

B.氧化物:

MgO、SO2

C.混合物:

空气、牛奶

D.可以加热的仪器:

蒸发皿、量筒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元素有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元素,故A选项正确;

B、MgO、SO2两种物质是都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故B选项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牛奶中都含有不同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C选项正确;

D、量筒不能加热,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质量的氧化汞

B.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制取氧气

C.电解水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密闭容器中汞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二氧化锰只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B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

2,故C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错误。

故选:

A。

14.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C,15gA和足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20gC。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32B.64C.96D.128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A和B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C的质量,所以B的质量为20g-15g=5g。

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等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所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8,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符号“2H”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门捷列夫

(2).氧元素(或O)(3).两个氢原子

【解析】

【详解】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位于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几个原子。

故2H表示2个氢原子。

16.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3

(2).C

【解析】

【详解】图中共由4种粒子,C与D粒子核内质子数都为17,属于同种元素,其他两种粒子核内质子数均不同,元素种类不同,故共表示三种元素;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B、C粒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B粒子核外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到电子,C粒子核外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A、D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选C。

故答案填:

3;C。

17.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

(1).氢气(或H2)

(2).

(3).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详解】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a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故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冰箱内放置的活性炭包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性。

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附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

【解析】

【详解】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较强的吸附性,故可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性,如金刚石硬度较大,石墨较软,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19.制造口罩时,常用环氧乙烷(C2H4O)来消毒灭菌。

常温下,环氧乙烷和乙烯(C2H4)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的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则该混合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1

(2).30%

【解析】

【详解】环氧乙烷和乙烯(C2H4)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4,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2):

(1×4)=6:

1;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0%-10%=30%。

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化合反应

【解析】

【详解】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所以D是铜,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和A反应会生成E,所以A是碳,B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

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下图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甲烷(CH4)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物丙、丁的质量比是多少(填最简整数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1:

4

【解析】

【详解】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丁的质量比即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6:

(32×2)=1:

4。

22.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河南带到西藏,包装袋鼓起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间隔增大

【解析】

【详解】

(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

分子四处扩散;

(2)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河南带到西藏,包装袋鼓起,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小,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3.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的操作步骤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

(2).取适量的自来水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则是硬水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生活中检验硬水软水的方法加入肥皂水,振荡后看泡沫的多少,而降低硬水的方法是:

煮沸。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反应后少一个H原子和一个Cl原子,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HCl;

(2)生活中检验硬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然后查看泡沫,具体的操作步骤及结论为:

取适量的自来水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则是硬水。

24.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和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该反应______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请解释反应后天平向右偏转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缓冲作用(合理即可)

(2).

(3).遵守(4).反应产生的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气球的作用:

因为磷刚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热会导致装置中的气体膨胀,会使胶塞弹出,故起缓冲作用;红磷燃烧的反应物是红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缓冲作用;

(2)、实验Ⅱ中,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和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但该反应还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

故填:

遵守;反应产生的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用到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对装置A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常选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请将装置B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

实验室中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5)用装置F进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时,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实验室中加热27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7.4g。

请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__。

【答案】

(1).铁架台

(2).试管口塞一团棉花(3).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5).

(6).AD(7).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8).24.5g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题,内容包括氧气的制备、性质探究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

(1)标号仪器的名称为:

铁架台

(2)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应对A装置进行改进的是:

在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3)实验装置中用到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补充完整的装置图为:

(4)制备氨气的反应为两种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A,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AD

(5)在完成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6)解: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7g-17.4g=9.6g

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x。

答: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