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3268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备课本

学校:

钟家沟小学

科目:

六年级美术

教师:

李清平

 

二0一三年九月一日

 

第1课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黑板报的版面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认真构思设计“庆国庆”版面效果图。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整体设计的方法,了解均衡变化的审美原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祖国,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

中国,也称九州、华夏、中华,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共有56个民族,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祖国的资料。

3.师问: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旗和国歌分别是什么吗?

十月一日又是什么日子呢?

4.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期国庆专刊版面效果图,作为献给祖国60岁生日的礼物吧!

(板书课题)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黑板报版面设计的资料和图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1.让学生通过看书进一步了解关于黑板报版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如黑板报由哪几部分组成,设计黑板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小结:

1)黑板报由刊头、文章版块、插图、花边等几部分组成。

2)设计黑板报时应注意均衡变化统一;

3)版面设计的常见两种布局方式:

对称式布局,均衡式布局。

3.探究学习黑板报版面效果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1)依据文章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2)设计刊头,文章标题,文字编排方式;

3)画题图,插图,尾花花边;

4)总体调整整理。

3.欣赏设计精美的黑板报图片,地进一步学习版面设计方法。

4.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本班的黑板报做一个评价,看看本班的黑板报有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三、小组合作,设计版面

以小组为单位,以“庆国庆”为主题,合作设计版面效果图。

作业要求:

版面效果活泼多变又统一,层次分明,色彩协调醒目。

教师分组相机指导。

四、欣赏评价,选择方案

1.各小组展示完成的效果图,全班从中选出一份最佳方案。

2.修改完善方案后,课后予以实施。

作业:

设计“庆国庆”版面效果图,要求活泼多变层次分明色彩协调醒目。

 

第2课社区即景

 

一:

教学目标

1:

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构图及观察能力。

2:

充实学生的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描绘能力。

3:

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的了解。

2:

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1:

欣赏书上图片,认识领悟

图片欣赏,教师解说描绘,让学生感受社区之美,并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2:

信息汇总,分享交流

A:

分组展示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和图片,放到自己小组的展板上,一起交流分享好吗?

B:

这些照片真美,他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介绍一下给大家吧。

C:

大家的资料真丰富,想去其它组参观吗?

D:

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3:

分析比较,解决问题

A:

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请同学上台来移一移课件中的取景框,找一找最合适的视觉焦点。

B:

表现指导

老师手里有两张作品,同学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

(小结:

一张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了深入的刻画,有明显的对比)

那么我们一起来将平涂的作品改一改怎么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

色彩要有冷暖关系

物体要有明暗关系

画面要有空间关系

线条要有轻重变化

4:

自主表现,展现自我

作业要求:

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

步骤:

先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然后将构图分为6份,每个成员一份,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重新拼命完成。

4:

交流评价

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班上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

然后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5:

小结下课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第二课时:

1:

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小结:

我们的社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有繁华的商业景观等,这些在上节课我们已介绍过,也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过,那么,除了这些,不定期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导入正题,还有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

2:

创设情境,欣赏感受

出示一些社区人民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图片及社区活动场景,唤起学生对自己社区的相关情形的记忆。

3:

分析交流,创作表现

与学生交流,解决在画面中怎样安排人和物的位置、面积的大小,怎样传达自己意图的问题。

A:

请学生上台用进行人和物的拼图游戏,对人和物的选择、位置及大小的变化,有目的取舍、组合,组合出不同感觉的画面,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技术指导。

B:

对两张范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事物深入具体地描绘的有力。

C:

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

尝试画一画,在你心中社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4:

作业评析

先自我评价,然后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5:

小结下课

 

第3课科幻画

 

一: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宇宙的了解,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

3:

培养想像能力和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

重点难点

1:

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A: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古时候人们梦寐以求的而今天已经实现了的事物吗?

B:

小结:

大家都说得很好,比如像小鸟一样飞行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飞天神仙、长着翅膀的天使都表达了自以来人类飞翔的梦想,而今飞机、宇宙飞船早已实现了。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今天的梦想就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

C: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吗?

小结:

人口拥挤,战争,环境污染等等都威胁着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避免呢?

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的设想画下来。

(板书课题)

2:

学习欣赏

A:

受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电子图片启发创作的《修补臭氧层》的绘画

B:

受交通拥挤启发创作的可以低空飞行的汽车。

C:

受洒水车启发创作的以水为动力的洒水车。

D:

爱房屋拥挤启发创作的飞行的家等

提问: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

分别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

启发思考:

A:

提问:

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烦恼?

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B:

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然后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大家,可以请同学们帮忙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C:

构思:

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想,看看怎么样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创作中找到最科学的办法,关键一步是怎么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

指导创作

讨论A:

你决定用什么样的工具材料表现?

    B:

你的创新在哪里?

    C:

你为人类解决了哪些烦恼?

    D:

你将运用什么方法来烘托画面气氛?

绘画要求:

表现形式不限,构图饱满,色彩鲜艳

5:

学生创作,教师行间辅导

6:

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1:

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次布置每个同学准备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画,并且在家晨进行简单的装饰,准备了没有?

今天,我们来学习办小画展。

2:

讲授新课

A:

提问:

谁知道办画展需要做哪些基本工作呢?

小结:

作品准备、布展、宣传等。

B:

师:

说一说你参观过的画展是怎样布置的?

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小结:

不管画展怎么布置,都要大方、得体,观看时舒适并给人以美的感受。

C:

课件展示各类画展布置的图片,引导欣赏。

D:

师问:

如果你来设计,根据我们现在的教室,你有什么布置方案?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简评后集体选取比较恰当的方案作为布展用。

G:

口头征集画展名称并纳入布展方案。

H:

教师引导思考:

画展布置好后,如果没有观众参观就没有意义。

怎样才能让人们来参观我们的画展?

学生讨论后得出,贴海报宣传或散发请柬邀请。

E:

出示海报并认识海报的内容。

内容包括画展的名称、办展地点、时间、主办单位等。

F:

出示请柬实物了解其内容,被邀请人姓名、活动时地点、内容等。

3:

学生作业:

教师分配工作:

A:

安排10个同学制作海报和请柬以及展标。

                        B:

其余同学分四组布展。

分为布展组、展标组、请柬组、海报组等分别进行操作。

可让学生自愿选任务,分组完成。

                        C:

教师参与,活动开始。

4:

组织宣传与画展参观

5:

小结下课

 

第4课小记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

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组织采访活动:

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文明、团结。

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用文字形式表达。

2、照片(待冲洗)。

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第5课能干的工程车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2、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3、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工程车。

4、在动手制作、描画工程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与创造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自己喜欢的工程车的结构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用绘画的形式及其它方法表现喜欢的工程车。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游戏激趣。

1、视频欣赏工地施工的情景,揭示课题:

《能干的工程车》

师:

都有哪些工程车?

它们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们都有什么用途?

板书:

特点:

巨大、有特殊性。

二、拼图游戏:

1、出示示意图。

师:

我画的这个是什么车?

你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我把这个车的特点画出来了。

是压路车。

它有一个很大的前轮。

是圆柱体……)

2、想象练习:

请你闭上睛眼想象一下,它的侧面是什么样子的?

正面呢?

请你上台简单的把它描绘出来。

问:

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为什么?

师:

想象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绘画也一样,只要你给出你脑中最有特点的部分,你的面就是优秀与成功的。

3、那其它的车你能同样的想象其它的车的正面、侧面或是45度角是什么样的吗?

4、展示其它车子的几何体示意图。

问:

这些车子的最特殊的地方在哪?

5、范例分析:

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形(几何体)绘画或制作。

三、学生创作。

用你喜欢的方法描绘你想画的方向,及喜欢的车子。

1.在桌面上玩拼图,

2、各自己绘画创作。

3、分组竞赛:

每组几张被剪成几块的工程车图片,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拼出来。

四、小结

说一说你的同桌画的工程车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6课丰盛的大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的水果拼盘艺术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形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设计意识。

 2、学生通过运用堆拼、切、围摆等方法组拼果盘,集体合作组拼的尝试体验活动,感受利用食物创造美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餐具的搭配和装盘技艺的特点;

2、尝试运用堆拼、切、围摆等方法组拼纸盒,集体合作组拼盘。

  

教学难点:

1、拼摆、切等方法的恰当运用;

2、集体分工合作,完成独特、新颖的拼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盛赞奥运会中国健儿的赛场表现,激发学生热烈讨论。

2.假设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一桌庆功宴,宴席最后该上水果了。

3.结合自己所知,学生讨论吃水果的形式。

4.揭示课题——水果拼盘。

5.欣赏各种精美的水果拼盘。

(展示制作精美的水果拼盘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水果拼盘的制作步骤,教师小结:

(1)构思;

(2)切;(3)拼摆。

2.师生讨论几种水果的基本切法。

(在黑板上逐一贴出完整的水果及切片形状)

如:

甜橙:

(1)横切成片;竖切成片。

(2)切圆片;切半圆片。

(3)去皮,分两半;去皮,逐一分瓣。

3.展示水果的复杂切法图片或实物,并复习“蔬果雕镂”的旧知。

如黄瓜、苹果等的切雕造型。

 

4.小训练尝试。

请学生上台将切好的水果拼摆造型,其他的学生在设计纸上进行设计。

5.引导学生质疑:

只能拼摆出抽象图案吗?

欣赏教材中具象造型的作品。

6.以“花”为题,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带材料进行制作,画出设计稿。

各小组展示并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

三、创造表现

1.展示两种作业中常见问题:

(1)造型过于饱满,盘子装不下。

(2)造型不够饱满。

(3)切割过于复杂。

师生讨论后小结:

(1)要从盘子造型、大小开始构思、制作。

(2)已出现问题时,如果是纸质盘子,可以将盘子加大或剪小。

(3)造型应尽量简洁,以免丧失水果新鲜的特征。

2.以小组为单位,共享材料,自主或两人合作制作一个水果拼盘。

可以为作品取名。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评述

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第7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3、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教学过程: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

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

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二、提供空间,主动学习

1.拓一拓,找一找

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什么可以拓印的材料,找找身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

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

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

(1)规定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

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组长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提供材料,探究其它拓印方法

1.提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拓印方法吗?

2.示范揉纸拓印。

教师提供几组拓印材料,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胶水,颜料,水粉笔,各种色纸等。

四、感受过程,提出问题

1.整理材料

(1)说说你是怎样利用老师的材料来拓印肌理的,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

2.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

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五、作业

 

第8课自制小盆景

 

-

一、活动导入 

展示两幅优秀自制小盆景图片,引导欣赏,提问。

 (或出示优秀小盆景实物范例。

) 

图片一(课本范图一)。

 

教师释义:

 

盆景:

利用奇石、植物和人工制作的饰品构筑成山水等微缩景观。

 

教师提问:

 

此盆景运用了哪些制作材料?

使用了什么方法?

 

(石头、草、树叶、纸盒等材料,运用了粘合、穿插等方式)图片二(课本范图二)。

教师提问:

 

你觉得此盆景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材料巧妙运用,如木片的运用,形成小桥流水的意境;废弃烟盒改装成房屋等。

) 

二、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引导欣赏,教师提问:

 

1.谁能够来尝试重新组合?

 

学生用另一套材料尝试对材料的换位重新组合材料,形成盆景。

 

2.试试看,你还可以增加或删减什么材料进行组合?

 

三、综合分析:

组合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该怎样解决 ?

 

展示两张图片,分阶段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成材料与组合方式的简单印象,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同时提供给学生尝试组合练习的同一盆景的制作材料。

 

四、探究学习 

1.对比分析:

学生重新组合盆景与教师范作盆景区别。

 

组合的随意杂乱与主次突出、意境明确。

 

2.讨论解决:

怎样做到主次分明?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从主体形成人手,逐步补充。

 

3.方法学习:

材料组织有什么技巧?

 

采取粘合、穿插等方法,注意高矮、疏密的搭配,巧妙利用材料特点,创造意外效果。

 

展示学生组合练习盆景作品与教师范作。

 

五、创作活动 

1.活动开展:

4人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完成一个自制小盆景。

 

2.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将石块、沙土、树枝、草叶等加上自己制作的简单模型,组合成缩小的景观,表现出一处比较完整的景致。

 

六、作业

 

第9课壶中日月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和提高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尝试运用中国画中字与图结合的构图方式画壶。

2、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3、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二、激情造趣导入课题

1.教师用自己制作的陶壶和陶杯表演沏茶、品茶,并请几个学生来品茶。

2.教师引导:

如果每个同学都动手做一把造型别致的茶壶,那我们就可以像古代文人那样悠然自得地吟诗品茶了。

三、分析壶形结构

1.展示多张茶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

茶壶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分别有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

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粗可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相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展示各种款式的茶壶,并演示茶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四、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2.师生合作,采用盘泥条方法,尝试制作一把茶壶。

3.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须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五、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小组,分工又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六、布置作业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第10课唱大戏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戏剧造型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

 

2、初步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唱大戏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京剧唱腔片断,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提问: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展示图片:

包拯

提问:

为什么包拯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3)教师总结: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戏剧音乐及图片

二、赏析

板书课题欣赏、感受,创设情境。

脸谱欣赏介绍1.CAI课件展示: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思考:

脸谱美不美?

美在何处?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夸张,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画具材料及范画

三、新授

1.了解脸谱绘制方法

提问:

(1)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那怎么画呢?

2.介绍脸谱画法:

(师示范)

①先画出人物的脸形。

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

④涂色。

学习脸谱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尝试

学生尝试体验。

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随意地进入体验活动,将经历赏析、观摩所获得的认识从图形中反映出来。

具体做法为:

①用线条画一脸谱形象。

②学生相互交流评议。

③教师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

运用画脸谱的方法绘制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2.教师巡视指导。

 

第11课乡村发现

 

教学目标:

1.开拓视野,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的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作。

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

巧妙选材,捆扎、编制的简单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

稻草,树叶、麦秸、果实

绳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2.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听故事,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

1.提出学习主题

师:

下面我们就以组内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头重脚轻分配不匀)

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倒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

没有做完(合作不利,分配不公)。

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相互学习,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形态不美怎么办?

①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

②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

代表手部的稻草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

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也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人各部分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

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

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

扎得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扎紧。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没有做完怎么办?

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4.请优秀组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

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

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

③装饰:

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小黑板上简绘稻草人的示意图。

三、作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