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3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docx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711单元测试题精编版

《会飞的蒲公英》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到后面的括号里。

xíngháng

银行()出行()一目十行()诗行()行()窃天行()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ùjuānchuǎngdàngníngwàngdîuliú

()()()()

三、辨字组词。

镶()绷()讶()

嚷()蹦()呀()

嫩()懒()

四、《会飞的蒲公英》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采用()的手法,写了山里()对()的希望,()对()的理解。

五、照样子写句子。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黑发给了我;妈妈的眼睛暗淡了,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妈妈的容颜老了,。

《会飞的蒲公英》第二课时

一、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____有关。

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信第一课》第一课时

一、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打(√)。

沧(cāngchāng)桑细菌(jūnjǔn)苛(kēkâ)求教诲(huǐhuì)

二、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首屈一指:

无动于衷:

三、说说你从下面的句子中感悟到什么?

1.对年轻的医生来说,忠诚于病情和病人,比忠实于导师要得多。

2.一生珍爱自身,并把他人的生命看得如珠似宝,全力保卫这宝贵而脆弱的珍品。

四、阅读。

1969年,我从北京到西藏当兵,那种中心和边陲的,文明和旷野的,优裕和茹毛饮血的,高地和凹地的,温暖和酷寒的,五颜六色和纯白的……一系列剧烈反差,就在我的心底搅起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面临死亡咫尺之遥,面对冰雪整整三年,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城市女孩,内心已变得如同喜马拉雅山万古不化的寒冰般苍老。

我不会为了什么事件的突发和变革的急剧而大喜大悲,只会淡然承受。

1、写出文中出现的三对反义词。

()-()()-()()-()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3、文中省略号表示是()。

A.内容的省略B.声音的断续C.语意含蓄,话没说完。

4、根据内容填空。

通过这段文字,你了解到以前的“我”是,现在的“我”是。

使“我”有了这样的变化。

《自信第一课》第二课时

一、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1969年和1972年这两个年份中,分别发生了什么和“我”有关的事情?

 

三、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什么?

  

四、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什么?

  

 

五、本课第5自然段和第12、14、17、18自然段都是具体描写老先生语言的段落,朗读这些段落的时候,你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六、课文中主要是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这位老先生的。

请你想一想,当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时候,老先生会想到什么?

  

 

七、请你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写这位老先生。

 

《儿童和平条约》第一课时

一、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憎恨(zēnɡ hân      zânɡ hân) 给予(ɡěi  yǔ        jǐ  yǔ) 

不朽(bù  xiǔ        bù  kuī) 疾病(jī bìnɡ        jí  bìnɡ) 

二、看拼音,写词语 

xuān  ɡào      kǒnɡ  jù        wǔ   qì      bēi  shānɡ 

(       )    (      )     (      )    (       ) 

三、填空。

 

“憎”按照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      )部,再查(    )画,“憎”的第八画是(     )“憎恨”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四、默写填空。

 

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                                       ——我们将共享。

 

我们的天空给予我们                                        ——我们将保卫它们。

 

五、语言运用。

 

请你拟写一则反对战争、爱护和平的宣传语。

 

 

《儿童和平条约》第二课时

一、什么是“条约”?

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

么?

  

 

三、自由读1—4自然段,“我们要消灭一切!

”“这一切”指的什么?

  

 

四、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我们是怎么做的?

   

 

五、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

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

 

仿说句子:

(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

 

《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piāo  miǎo    jiē  dēnɡ     xián  yïu    zhēn   qí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隔(       )    陈(     )    融(       )    阵(     ) 

三、“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句子中“朵”字用得好不好?

说说理由。

 

 

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表明诗人看到的是实实在在景象。

 

B、诗中的“牛女”指的是牛郎织女。

 

C、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幸福生活的热情赞美。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四川乐山人。

 

2、远远的街灯()了,好像()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了,好像()着无数的街灯。

这两句都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

一、郭沫若(1892—1978),原名(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此后又写了话剧(       )等,收在《沫若文集》里。

  

二、“联想的自然,想象的丰富,意境的美妙,语言的优美”可以说是这首诗的特色。

请找出本诗的“联想”与“想象”。

  

1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课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本体喻体是什么?

      

 

2 其中所写的哪些景物是实际存在的?

哪些是由本体想到的?

      

 

3街灯亮了,明星现了,正当天黑,这里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点着无数的街灯“渲染了什么气氛?

  

 

5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是怎样描写的?

     

 

6“我想”和“定然”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诗人为什么憧憬天上的街市?

诗人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生活写得这样美好?

 

《一句话》第一课时

一、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到后面的括号里。

 

zhuï    zháo    zhāo    zhē 

穿红着绿(     )   高着儿(     )  着凉(     ) 着落(     )你听着(     )  着魔(     )

二、读拼音,写词语。

  

pī    lì         zāi   huî         

(       )       (       ) 

三、查字典,填空。

 

“缄”的读音是(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画,诗中“缄默”的意思是()。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中的“我”指的是(),“你”指的是()。

 咱们的中国”中“咱们”指的是(), “咱们的中国”是一个()的中国。

五、语言运用。

 

爱国是我们人生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请你也对祖国说一句话。

()。

《一句话》第二课时

一、词语我理解。

   

缄默:

   

霹雳:

  

铁树开花:

 

二、句子我能懂。

   

祸?

 

  火?

——火山?

着了魔?

 

   “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三、看了毛泽东、郭沫若和周恩来对闻一多的评价,你觉得闻一多怎样?

 

  出示毛泽东评价他: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  

  郭沫若称其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周恩来在他的追悼会上默誓:

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 。

  

 

四、他不过是位文人,拿笔写字的。

国民党为什么如此害怕他,以至于派特务出手暗杀他呢?

  

五、闻一多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了百姓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咱们”是谁?

 “咱们的中国!

”是什么意思?

  

 

六、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的诗作?

 

《摇篮歌》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qiū   yǐn       tïnɡ  pãn       hēnɡ chànɡ      ān  wî     

(     )      (       )    (        )      (    )

 二、比一比,先注音,再组词。

 

醉     (   ) 洞     (    )

碎     (    )铜(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星星    一(    )白云   一(    )花香 一(    )红灯   

一(    )小船   一(    )宝宝 

四、语言运用。

 

星期天,阿姨有事出门了,把6岁的小弟弟交给你来带,你准备如何照顾他?

不要让他哭哦!

 

五、课外阅读。

 

其实我是。

其实我是一朵云,当我在天空,自由地(漂   飘)动时,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只蝴(碟  蝶),当我在花间飞舞着,看见了许多昆虫时,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片黄叶,当我从树上飘落了,把大地(漆  染)成金色时,我想这样告诉你。

 

1、用横线画出诗中的括号里正确的字。

 

2、诗人分别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3、诗中的“我”想要告诉“你”什么?

 

(1)            

(2)             (3)                       

 4、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我”还可能是什么?

仿照诗歌的形式,再写一节诗。

 

                                                                  

  

《摇篮歌》第二课时

一、这首诗歌共有几节,每小节描绘了什么?

 

 

二、这首摇篮歌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哼唱的?

 

 

三、作者在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找到你最喜欢的一处,说说感受。

 

四、你能根据诗歌内容,也仿写一小节吗?

 

《西门豹》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uàn  ɡài        qú  dào         kē tïu         cuī  cù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绕(     )   伸(     )   芜(     )   妇(     ) 

饶(     )   绅(     )   抚(     )   扫(     )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         ):

睁着眼睛,多形容发呆、没有办法或者无动于衷。

 

(         ):

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         ):

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换成“被”字句) 

                                                               

2、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缩写句子) 

3、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

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少。

这地方越来越穷。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五、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 

1、本文改编自《史记·滑稽列传》。

(    ) 

2、西门豹想把所有的官绅都扔进河里去,以此来惩戒他们。

(    ) 

3、西门豹随便就把两个人扔进河里淹死了,说明他不是好官。

(    ) 

4、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    )

《西门豹》第二课时

一、读1-2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1、理解词语。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2、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在第一段里找出四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可以看出这地方很穷的两个词语是:

    

4、用直线划出这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

   

5、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改成被字句)  

6、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改成反问句)  

7、从这两段话里,你看出了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二、读11-14自然段 

1、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西门豹(   )破除了迷信,(   )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邺年年获得好收成。

 

(2)(   )铁罐已完全氧化,已不复存在,(   )人们再也找不到它了。

 

2、你认为西门豹在漳河边上的做法妙在哪里?

 

3、西门豹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疑惑(yí  nínɡ)  忌讳(huì  wěi) 孙膑(bìn  bīn)    扫兴(xīnɡ xìnɡ)

 二、看拼音,写词语。

 

qīnɡ  miâ  jī fěnɡ  yīnɡ dã   shī bài   chuí tïu sànɡ qì 

(       )(     )(       ) (     ) (            )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然后任选一个造句。

 

1、形容称心如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           )

2、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讥讽对方。

(           )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 

造句:

                                                       

四、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来吧!

”(       ) 

2、(田忌)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        ) 

3、她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右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         ) 

五、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例: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 

1、小强              地说:

“星期天我在家等着你!

” 

2、妈妈              地说:

“写作业去!

《田忌赛马》第二课时

一、赛马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它不仅体现马的实力,还展示人的智慧。

课文中谁跟谁赛马?

怎样比赛?

赛马结果怎样?

 

 

二、齐威王和田忌几次赛马?

第一次和第二次情况如何?

 

 

三、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和第13-17自然段,当一次体育播音员,将比赛的实况解说一下。

 

 

四、想象一下:

齐威王可能会怎样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呢?

他夸耀自己的马时可能会怎样说?

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

 

 

五、孙膑怎么想到调换马列的出场顺序这个好主意,使得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的?

 

 

六、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如果再来第三次赛马,请大家都来为齐威王献出良策,并依照前两次赛马的写法,写一写第三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pãi  chánɡ       dào  zãi       fàn   zuì   

()()()()

二、辨字组词。

 

赔(     )   敝(     )   淮(      )   尊(     ) 

陪(     )   敞(     )   准(      )   遵(     ) 

三、读句子,解释带点的字词。

 

1、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2、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4、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四、词语积累 。

写出带有“笑”字的词语(至少六个),并选取一个造句。

造句:

                                                       

五、按照要求写句子。

 

1、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改成“被”字句。

2、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改成双重否定句)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改成反问句:

                                             

改成肯定句: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一、课题“晏子使楚”中“使”的意思是(   ),“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

(  )(   ) 

二、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三、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四、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论语四则》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huàn        jiàn  xián  sī  qí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诲汝知之乎(    ):

是知也(  )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诲(      )贤(      ) 

侮(      )坚(      )

四、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曰:

“ (),患不知人也。

3、文中表明学习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句子是 ()

六、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试着写几句。

(最少两句)           

 

《论语四则》第二课时

一、论语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最具特色的一个时期。

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

他就是(),()孔子。

三、“为学”名言填空。

(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春秋]孔子

(2)(),荒于嬉。

——[唐]韩愈

(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战国]荀子

四、《论语》中孔子表达:

“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

”的语句是:

《舍生取义》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ïnɡzhǎnɡmânɡzǐ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孟()兼()

盆()谦()

三、仿照例子写成语。

(至少五个),并用“舍生取义”造句。

舍生取义: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孟子是继()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后世尊称他们()。

2、孟子在鱼和熊掌之间选择了(),是因为(),在生和死之间选择了(),是因为()。

3、(       )不能淫,(       )不能移,(         )不能屈。

 

五、语言运用。

 

孟子在鱼和熊掌、生与死之间作出了选择,生活中的小红今天也面临着一次选择:

周末到了,妈妈说要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可是她早已和同学说好了一起去书店,小红该怎么办?

 

 

六、课内阅读。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1)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2)                                。

” 

1、解释加点的词。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2、默写文中空缺的内容。

 

(1)                       

(2)                                

3、文中的两处“二者”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一处:

                    第二处: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一下。

 

                                                                

5、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受到什么启示?

 

  

《舍生取义》第二课时

一、孟子及《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      ),字(      ),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    )(    )(    )合称“四书”。

 

二、名人论。

 

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 

(   )是一件可怕的事,但耻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