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3716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docx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

组织生活策划书-活动方案

第一篇:

团组织生活策划书

关于“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团组织生活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创业共发展,青年促和谐。

二.活动目的:

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重要性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

三.主办者: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系组织部。

四.活动时间:

10月30日

五.活动地点:

c206

六.活动参与对象: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系11级行政一班。

七.嘉宾:

辅导员,学生会成员

八.主持人:

王明一

九.活动宣传:

通知行政一班各寝室室长活动时间、地点、辩题及注意事项。

十.活动准备:

1.《中国共青团团歌》

2.就业创业视频一个

3.各班选出辩论代表(各四人)

十一:

活动流程:

1.全体起立唱团歌

2.嘉宾讲话。

3.全班看一个就业创业的视频

4.两个班各位一个单位进行“大学生创业是否好于就业”的辩论赛。

5.学长学姐交流。

十二:

注意事项:

1.会场纪律由纪律委员负责并打好考勤2.杨周同学负责照相

策划人:

王明一

第二篇:

团组织生活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有很多同学还不能认清楚全班的同学.为了加深同学们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同时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特此策划本次活动.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可以促进同学们的相互认识,激起同学们的热爱之情.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二.活动主题:

我和我的大学生活

三.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的活动的开展,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勇于创新,勇于开拓,争创优秀班集体。

四.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26日18:

50至20:

30

五.活动地点:

成都航院四教206

六.活动对象:

310344班全体学生

七.主持人:

鲍占坡曹安絮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

1.在团日活动前,由310344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

2.由于活动关系提前宣布游戏规则.

二.主持人进场,欢迎嘉宾,请嘉宾讲话.

三全班合唱歌曲《朋友》;

四.游戏一

(1)游戏名称《夹汤圆》

(2)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锻炼、加强同学们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大家相互理解。

(3)游戏道具:

筷子、乒乓球、纸盒:

(4)游戏规则:

1.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八人裁判二人:

甘欣何金霞

2.每组同学围成一个圈,用筷子夹住乒乓球依次传递两圈,如果在传递过程中乒乓球有落地的.就从第一个人开始.

3.完成时间用得最多的小组,该小组成员为大家表演节目。

(五)游戏二

(1)游戏名称《绿色环保时装秀》;

(2)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游戏增强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开拓与创新思维,提高同学们的绿色环保理念;

3游戏道具:

报纸、胶水、透明胶、剪刀

4游戏规则:

1.八人一组,分为四组;评委:

王老师甘欣何金霞刘汉帅

2.播放一些视频、音乐(关于时装秀的视频)

3.每个组各自协调分工,内部选出一名模特,穿上自己组设计的衣服与其他组的模特进行t台秀,在模特展示的同时,本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设计理念与观点。

4.游戏时间限定25分钟。

八.全班同学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此次活动结束。

九.由辅导员对此次活动进行点评,团组织成员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十.经费预算:

20元

十一.注意事项:

1.前,教室装饰由团支部负责一切事务.由两名同学为礼宾接待,

2.中,会场纪律由纪律委员负责并打好考勤,

3.照相由邱自强田显强负责,

4.活动结束后由班委负责教室卫生,并将教室恢复原貌

第三篇:

2014年团组织生活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再看“90后”

二、活动背景

今年的10月24日,长江大学14名大学生在面对落入湍急江水的少年时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人。

手挽手组成的人梯,挽救了两个如花的生命,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90后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事迹,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

这个英雄群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甚至宝贵生命,为当代青年铸造了一座“无字丰碑”。

三、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10.24”事件的了解与讨论,让全体团员在榜样面前进一步认识“90后”身上担负着的沉重的社会责任,并加深履行责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的认知程度,让“责任”与“自护”意识并存,在最大程度上的减小损失的前提下,争做优秀的新时代团员。

于此同时,希望通过两个班级联合开展本次团组织生活的形式,增加两个专业同学的彼此认识与了解,扩宽专业认识,展示团员风采。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

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19日

活动地点:

教室

参与人员:

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q0841班、统计与应用数学系统计q0841班全体团员

五、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将两个班的同学分成小组,一组5—8人,提前了解“10.24”事件相关情况;

2、两个班分别准备专业展示内容;

3、两个班团干分别准备详细的事件材料以及活动所需视频,购买活动小礼品。

(二)活动举办阶段:

1、重述事件材料,引出活动主题;

2、以小组为单位对此事件展开深入讨论,由此事件引发出对主题的认识与理解,选举代表上台交流发言;

3、专业展示:

两个班分别上台做专业展示,包括:

视频、ppt等;

4、播放一段励志视频,延伸活动主题。

(三)活动后续阶段:

1、两个班团干留下清理活动现场

2、两个班团干开活动总结会

第四篇:

团组织生活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2014年是伟大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的坎坷艰辛,六十年的腾飞发展,六十年的光辉足迹。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怎能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发自内心地说一声:

“伟大祖国好。

”值此金秋十月,举办此次活动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一次联谊,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活动主题伟大祖国好

三活动地点j2-202

四活动时间10月26日晚6点半

五活动对象公金q0841、公金q0941班的全体同学

六前期准备

1在两个班中开展班级征文,内容积极向上,反映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感激,祖国六十周年的巨大变化。

用真实的感情诠释对伟大祖国的爱。

同学们以自己的亲身所感,亲眼所见,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优秀征文将在团组织生活时宣布并有小礼品相送。

2两班团支部做好前期沟通,明确联谊的目的:

加强大一新生对大学的认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两个班的感情。

3确定主持人,两班主持人做好前期的沟通,培养默契。

4新生学习团歌,能够熟练的唱团歌。

5绘制宣传板

七活动流程

1〕教室布置

1班干部及负责小组必须保证提前半个小时布置教室,以免造成现场混乱。

2两班的宣传委员和文艺委员需要提前商讨好黑板报的布置,力争对以前的有所突破,有美感。

2〕具体活动

1主持人上台开场白,强调我们此次活动的意义,增强大家的积极性,加强大家对祖国的热爱。

2全体起立,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3新生军体拳表演

4徐腾独唱

5新生独唱《心跳》

6胡甜甜魔术表演

7游戏

8林帅独唱

9新生表演现代舞

10新生表演《情歌》

112—509表演《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12文杰独唱

13新生吉他演奏

14两班合唱《明天会更好》

15结束语

八活动后期

1.班干部及负责小组留下来清理现场,做好教、教室的卫生工作。

2.团组织生活后两班团支部进行总结,加大认识团组织生活的意义,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下次的团组织生活更好的指导。

3.及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总结反馈活动中的问题。

4.九活动经费

十活动特色

1两班联谊,增强了班级的沟通。

2节目主持人多人,给了更多人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吸引的更多的人参与扩大团组织生活的影响。

3节目形式有魔术、舞蹈、歌曲、军体拳。

吉他等形式多元化,陶冶大家的情操,挖掘大家的兴趣爱好。

4整个活动紧扣伟大祖国好的主题,使大家在欢笑中更好的了解祖国的发展,为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供动力。

第五篇:

党组织生活策划书

党组织生活

第三临床学院第六党支部

2014年3月17日

一、活动目的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院党支部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党政意识强、组织纪律严的学生党员工作不容忽视。

此次党组织生活以学习党章为主要内容,旨在加强我党支部队伍成员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关于党章的理解与领悟,提高同学们的爱党热情,发扬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增强支部凝聚力,培养出更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二、活动主题——十八大新党章学习

三、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采取室内互动形式,具体内容可分为:

党章学习活动宣传视频展示,党章知识竞猜环节,给党献红歌等。

四、活动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

1、月日,活动现场布置材料准备及奖品采购;、

2、月日——月日,借教室、通知党支部成员此次党组织生活相关事宜、制作活动现场ppt。

3、人员分工安排:

(二)活动开展

1、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

3、活动对象: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4级研究生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4、活动流程安排:

(1)主持人(两位)致辞,介绍本次活动;

(2)播放视频(党章学习活动的宣传资料片);

(3)知识竞答环节;

(4)表彰获胜小组;

(5)合唱红歌,激扬斗志,振奋精神;

(6)xx老师,或者支部书记,做活动总结;

(7)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三)活动后期反馈

1、后期每人写一篇党章学习感想,阐述个人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认识。

2、要求:

不少于800字,学习心得必须与活动有关,不得抄袭。

五、经费预算

六、附件

附件一:

党章知识竞答环节规则

1、本环节前先进行分组,根据本支部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可分为5个小组进行比赛。

2、本环节设置的题型有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类,实行计分制,结束后根据分数评选出优胜的小组进行奖励。

3、必答题每组5题,可任意选择代表回答,必答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答题选手在答题时,其他选手不得提示或补充,否则不得分;抢答题共15题,每题10分,答错或不完全不得分;风险题分值为10分、20分、30分三类,各代表队可视自身积分自由选题或弃选,每组只有一次参加风险题答题机会,由主持人按照抽签顺序逐一询问是否参加风险题答题及选择的风险分值。

4、附加赛规则:

风险题比赛结束后,如果因代表队积分相等而影响获奖等次评定时,就积分相等的代表队进行附加赛;附加赛题型为抢答题,规则同前;若两队进行附加赛,加赛3题,三队加5题,四队加7题,五队加9题,直到赛出名次。

【人力资源】最初设计人员定位系统方案上报资料1

郭矿公司人员跟踪定位管理

系统设计方案、技术要求、资金概算

编制:

郭矿公司通信中心

2010年9月18日

第一部分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

现状与管理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的提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入井人员、机电设备不能实时掌握具体位置、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不能精确的进行人员定位,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根据煤矿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矿工管理,准确有效、实时快速掌握井下从业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加强地面、井下岗位管理、提高工时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章设计方案

针对公司现状与今后的发展,本次设计总体目标是为公司提供国内一流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引入矿用人员管理系统,能实时掌握了解井下人员的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查询任一指定下井人员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查询任一指定人员本日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轨迹。

对任一指定月份、或任一指定日期段,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能够产生各类出勤报表。

2.可以对下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中心管理站可以实时查询、统计和打印,可以对班次和处理各种考勤例外情况,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可以同时查询某个职工的出勤和下井出勤,并生成报表。

3.根据河北省煤监办、邯矿集团、郭矿公司的要求此项工作于2011年10月之前按时完成。

第二章技术要求

煤矿有其本身的产业特点,主要工作大多集中于井下,伴随着井下巷道不断向四面延伸、巷道纵横交错、人流、车流错综复杂。

而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通讯、寻呼手段又大大落后于地面。

因而,作为地面生产指挥和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设备的流动情况并加以跟踪就显得尤其重要,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基于这种情况,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嵌入式16位RAM处理器,因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快速地

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作为井上、下人员考勤的主要依据,对任一指定月份、或任一指定日期段,对入井人员进行入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便于考核,打印相关报表。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人员考勤系统所提供的数据配合人员管理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矿用人员管理系统集人员考勤、跟踪定位、日常管理、灾后急救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使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事故急救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一、设计原则

1、高可靠性、可用性、先进性原则

系统能保证持续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选用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设备。

2、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材料等,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并符合煤

炭行业的相关标准,便于系统的升级、扩充,以及与其他系统或厂家的设

备互连、互通。

3、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

充分利用成功使用的系统结构,确保不影响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的

设计和使用的设备均遵守开放性的电器标准。

系统建设基于矿计算机网络

和通信网络,基于Web、B/S结构,构建安全生产综合调度系统,能够与

现有综合信息查询软件集成,操作简单、易于使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

二、系统的组成

矿用人员监测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

1、地面设备

系统的地面管理部分由监测主机、数据传输接口、UPS电源、电缆组成。

监测主机(含人员定位、考勤监测管理软件及数据库),实现对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在计算机屏幕上直观动态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软件可以同时观看十个人的历史轨迹,使管理人员对下井人员情况一目了然;数据传输接口是地面监测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等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接口,将监测计算机RS232信号转换

为本安的RS485信号;传输系统巡检周期不超过30S,地面监测主机与井下分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不大于20公里(电缆传输),不大于40公里(光缆传输)。

网络中的各个工作站做到资源共享,信号传输可靠,传输误码率小于10-9;UPS后备电源主要是在交流电意外停电后继续维持系统设备正常运行及稳压作用;打印机主要用来打印人员考勤、监测情况及安全管理报表;网络终端主要用于井下人员监测及安全信息的网上联动实现对人员的考勤作业、统计及监测管理。

2、井下设备

主要由传输分站、接收分站、标识卡、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分线盒和通讯电缆组成。

矿用传输分站(简称分站),采用矿用本安设计,一台传输分站可以支持六台读卡分站,用来采集从各个读卡分站传来的监测数据,并上传给地面监测主机。

当地面监测主机发出巡检命令时,各分站会将所存数据通过传输电缆上传给地面主机;分站的液晶模块上显示安装的各个读卡分站的实时状态、当前时间、分站编号;分站具有逻辑判断、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

当分站与地面主机脱机时,井下部分能独立工作,并能实现全部原有功能,井上井下正常通讯后,能将存储的数据补充传送到主机。

传输分站主要安装在读卡分站的集中区,系统组态灵活、安装维修方便;读卡分站采用远端供电本安设计,用来采集携带标识卡的人员信息。

当携带标识卡的人员经过覆盖区域时,接收器会自动记录下人员进入和离开的时间,并上传给分站。

同时接收器的LCD会显示此人员的编号,蜂鸣器会发出“嘀”的提示音。

当此接收区为禁入区域时,一旦有人员进入,接收器会发出尖锐的“嘀嘀嘀”报警声。

如果接收器装上长馈线的定向天线,系统可区分出人员行进的方向。

读卡分站可根据需要安装于各监控点上,地点以巷道的拐角和巷道的中间处为佳;标识卡采用微型封装,可方便地安装在腰带处,如用于车辆则可选择非金属部分并尽可能高,较为安全的地点安装。

标识卡使用时不间断发射代表身份的无线射频数字编码信号,并有正常运行指示灯,隔一定时间闪烁一次。

标识卡采用低功耗、半休眠状态工作,并具备多个工作频道。

标识卡本身具有抗干扰能力,其通信协议保证了标识卡无遗漏现象。

扩展性能强,能兼容有线无线多个网络,自身带有AES和CRC机制,系统保密性能好。

标识卡采用低发射功率(1mW),对携带人员无身体伤害;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可供传输分站、读卡分站供电,读卡分站也可单独供电。

通讯电缆

从地面通讯接口到分站、分站到分站:

电缆型号:

MHYBV1×4×1.0

电缆直流电阻≤12.1Ω/Km

电缆分布电容≤0.06μF/Km

电缆分布电感≤0.8mH/Km

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电缆使用黑色橡套电缆。

传输分站到读卡分站传输距离大于2Km

电缆型号规格:

MHYVR1×4×7/0.28

电缆名称:

矿用阻燃信号软电缆

电源输入端电缆

电缆型号规格:

MYQ3*1.5

三、覆盖区域

井下所有采煤工作面、所有掘进工作面、运输大巷、主要巷道交叉口处、主要风井和井底车场、主要作业地点。

(1)地面中心站设监测中心机房,工控机4台、通讯接口4台、UPS电源等。

同时配置最新版本的监控软件等。

(2)从矿调度室到井底中央变电所通过电缆进行信号传输;井下分站之间通讯,采用矿用信号电缆连接。

(3)读卡分站与标识卡之间,采用射频无线通讯方式。

(4)在满足距离的条件下,井下分站安装在取电容易、位置集中,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

(5)根据井下巷道特点和生产情况,监测点根据矿井巷道布置图布设。

四、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1)地面中心站机房设备是保证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机房环境应符合国标GB2887-83“计算机站场地技术”的要求,对系统中心站只要满足这要求即可。

具体表现在动力、温湿、防尘、防静电、防雷击等方面。

(2)系统井下设备均为防隔爆或本质安全型产品,可以运行在有爆炸危险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