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43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9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语文三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三下教案.docx

《语文三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下教案.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三下教案.docx

语文三下教案

1春的颂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产生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字,理解“不甘示弱、艳丽、漫山遍野、五彩缤纷、追逐、生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造情境,激趣导入。

1.CAT演示小草发芽、花儿竞放、蝴蝶飞舞的春景图,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怀抱。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课文是怎样描述这美好的春天的呢?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了解文章构段方式。

2.自由朗读课文。

 

(1)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然后去查字典掌握。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以“春风”为主线,按“地上——空中——水中”的顺序来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绚丽多彩的春景图。

3.学习生字、词。

  不甘示弱:

不甘心显出比别人差。

  艳丽:

色彩鲜艳美丽。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五彩缤纷:

各种色彩错杂繁复,形容色彩鲜艳繁多。

  追逐:

追赶。

  生趣:

生活的乐趣。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春风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

自由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标上记号。

读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全班反馈交流,精读感悟,指导朗读。

1.第二自然段(地上变化)

 句1:

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自己的活力。

 句2:

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紫的、黄的……

2.第三自然段(空中变化)

  采用引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鸟、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优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变化)

  重点指导朗读句子:

清澈的小溪里,小鱼……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

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

四、总结拓展,升化情感。

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

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

2.小组交流。

3.背诵有关段落。

4.学习课文把事物当人来写的方法,把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春的颂歌

小草 新衣 各种花草 披上 漫山遍野 热闹

原野上 枝头上 小鸟 蝴蝶 蜜蜂 景象

小溪里——小鱼嬉戏 小蝌蚪游戏

2风筝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

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X|k|B|1.c|O|m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从哪儿读到的)

四、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

(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

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二、表演读。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三、交流。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

为什么?

四、学写生字。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设计:

2风筝

我的理想:

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

强强的理想:

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越飞越高

薇薇的理想:

昆虫学家——蝴蝶样的风筝越飞越远

大喜的理想:

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

根子的理想:

音乐家——竖琴风筝

 

3美丽的槐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渡: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

(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

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古诗诵读村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我们学习的几首古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哪一首是写春天美景的呢?

谁来背一背?

(指名背《咏柳》)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

“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作者所看到的是什么景象?

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指名读课文,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课文。

四、自学古诗。

汇报自学情况。

五、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句

师: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到诗人写的村居去看一看?

(学生肯定会回答想)

师:

可是这个村居,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怎么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坐轮船等)

师:

还不够快。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坐上时光列车,穿过时空隧道去村居看一看。

“车”来了,快闭上眼睛(课件中传出时光列车快速前进轰隆隆的响声,最后展示村居图)——到了!

(当全体学生睁开眼睛,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他们肯定会发自内心的赞叹:

“太美了!

”)

师:

是啊,确实很美!

谁能说说是什么美呢?

(学生会答出是村居太美了!

师:

春天到底在哪呢?

其实就在我们小朋友的眼睛里。

仔细看看图,再读读古诗一、二句,找找春天在哪?

(从故事的头两个字“草长”可找到春天;从“二月天”这个词中可找到春天;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师:

谁能把描写春天的一、二两句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

读得太棒了。

老师把一段优美的音乐奖励给你们,让我们看着图,跟随着美妙的音乐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2.学习古诗三、四两句

师:

(课件播放:

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

(“放学了—”,“放风筝了—”)新课标第一网

师:

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

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

(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师:

儿童归来早干什么去呀?

(继续播放课件:

孩子们放风筝)

师:

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

(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

师:

谁愿意上来表演放风筝?

(学生上台表演)

师:

看,他的风筝上天啦!

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

(学生试读)

师:

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

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

找到了吗?

(有的学生会说找到了,有的学生说没找到。

师:

你的风筝飞得太高啦,被白云挡住了,你真是放风筝的能手。

师:

小朋友们这首古诗美吗?

(生肯定会说美)

师:

你们想把这首诗记下来,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它吗?

请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读读记记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读课文)

(六)写字指导

师:

现在让我们的小嘴巴休息休息,动动手吧!

学写“烟”字。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烟”字的每一笔都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一会儿,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教我写字。

(学生认真观察)

师:

谁来教我写?

(学生讲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板书,其他同学观察。

师:

我相信你们一定比我写得好,那你们也动笔写写。

我走下去向你们学习。

(学生书写,教师边巡视边赞扬同学们的字写得好)

“趁”和“纸”两个字的教学方法同“烟”字。

(七)总结拓展

这如诗如画的春天真是让人神往,令人陶醉。

学完这首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然后再画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语文乐园

(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从而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知识与技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同时,积累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一认,想一想”

1.教师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想一想,词语中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3.请把字的意思放到词语中,想一想词语是什么意思?

4.同桌互读,齐读。

5.你还有哪些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请你说一说。

二、学习“读一读”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四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讨论,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回答。

4.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5.你能学着说说这样的句子吗?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认读名言警句。

2.想一想,这两句名言警句是有关什么的?

3.请大家在下面写一写,注意把字写规范。

4.同桌之间互读互背,看谁背的快?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学习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把你觉得难读的生字作上记号。

2.学生交流,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短文,学生注意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4.指名读短文,谈体会:

姐姐是怎么知道桃花开了?

5.指名回答。

6.齐读短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通过读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讨论:

请你观察一下春天,你发现春天里还有些什么?

4.指名说一说你的发现。

5.师生共同评议,看他说的是不是具有春天的事物特征。

二、学习“口语交际”

1.教师创设情景导入:

小明今年过年得到了长辈们许多压岁钱,面对这么多的钱,小明不知道如何花。

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你今年得到压岁钱了吗?

你是怎么安排压岁钱的?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指名发言,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压岁钱的。

4.其他同学认真听,谈一谈你对他安排压岁钱方法的看法。

5.师生共同评议,看看哪些安排压岁钱的方法比较好。

第三、四、五课时

习作要求:

1.想一想,找一找,把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语句要通顺。

2.写完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能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习作重点:

抓住春天的特征,写写春天的美丽景色。

习作难点:

能按顺序写写春天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老师带领学生去公园、田野等地参观。

2.录音机、磁带、制作CAI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二课时指导学生习作;第三课时评讲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板书:

春天

2.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3.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棒。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多美啊!

4.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色,写写春天的美好风光,好吗?

二、指导观察,练习说话。

1.上个周末,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参观了公园、田野,欣赏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你能说说春天在哪里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回答,练习说话。

多媒体展示:

(随画面出现配乐解说词)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春风轻轻地吹着。

公园里,柳树发芽了,桃树开花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歌。

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野花到处都是,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漂亮极了!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欢乐地放风筝。

他们跑着,跳着,叫着,别提有多高兴啦!

小河里,连一片薄冰也找不到了,几只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

田野上,金黄的油菜花开了,一群群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春天来了,()。

大面积抽学生练习这一句式。

3.欣赏春光图(CAI课件),说说春天在哪里?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说话。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有序观察。

春天来了,天气有什么变化?

植物(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动物有什么变化?

河里有什么变化?

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4.逐个说,再连起来说。

5.渗道德育:

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6.你想对春天说什么?

三、动手写写,感受春光。

1.刚才咱们说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你能用漂亮的画笔把春天写下来吗?

学生习作。

2.展示学生的作品。

 

4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认识1个多音字2、正确读写并理解词句,能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写句子。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认识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的特点。

2.感受作者的尊师、爱师之情。

教学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产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人的老师吗?

到现在为止,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

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描写老师的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读题。

想知道什么?

(问题板书)

老师是谁?

什么样的老师?

领进什么大门?

是怎么样领进的?

二、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生字,标出生字,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格外注意的?

说一说。

“正”“教“是多音字。

“设”“拄”“炊”是翘舌音。

2.请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3.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4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三、交流读书成果,整体感知课文。

1.老师是谁?

板书:

田老师

2.田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xKb1.Com

板书:

口才、文笔都很好。

水平高,教复式。

3.田老师把我领进什么样的大门?

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

文学的大门。

读: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播下文学的种子。

作者刘绍棠后来成了一名大作家。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读一、二段(结合学习什么样的学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①学校在一座庙里。

②学校只有一位老师。

③学校有四个年级编在一个班里④老师从17岁就开始教书。

为什么作者在他那么多的老师中选取这样一位老师呢,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感染了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老师领进门》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在这篇回忆录中,引发了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作者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2.请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3——11自然段

“春雨点点”——被田老师打动

1.请大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这位田老师的哪些言行打动了现在的你?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田老师能根据一首小诗,编出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看出他的口才很好;(你被田老师的口才所打动)

②从“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田老师能讲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很佩服;(你被田老师的想象力所打动)

③从老人摇摇头说:

“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看出老师很谦虚。

(你被田老师的谦逊所打动)

2.当学生读到下句时,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跳入了你的眼帘?

(“上千个”、“春雨点点入土”)

②它们为什么能跳入了你的眼帘?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上千个故事,那么多,田老师真了不起!

②春雨点点入土,这上千个故事就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开学第一天,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上课,叫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

描红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教师先范读,有趣吗?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小诗。

(先自己读)谁有兴趣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田老师到底将这首小诗编成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找到相关的段落读读,然后选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诗,把相应的故事内容学着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语气讲讲。

(先自己准备准备,交流,注意:

你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

选四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把田老师编的故事串连起来。

(学生讲四句诗对应的内容,老师讲妈妈教育小孩的内容——听了故事有何感受?

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

你能不能找到这个自然段?

尽情地读读。

(“我听得入了迷……田老师戛然而止却还在发呆……我才惊醒”)

什么叫戛然而止?

讲得这么好听,为什么要戛然而止?

(想象的空间)

再读这一句。

4.田老师凭借着他的好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竟然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趣味生动的故事。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学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5.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

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交给我做人的道理:

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

②交给我做人的道理:

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6.现在,请你想想:

田老师的故事跟“春雨润物”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7.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田老师的故事,多么像春天的雨点,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呀!

所以作者由衷地感慨。

学生齐读——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8.这“上千个”和“春雨点点入土”等词语包含着这么多情味,也难怪它们一开始就跳入了大家的眼帘。

“插柳之恩”——被刘绍棠打动

1.刚才,我们一起被田老师打动着,我们都为作者有这样一位好的启蒙老师而感到庆幸。

那么作者刘绍棠又是何许人也呢?

(“神童作家”——刘绍棠  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出生,北京通县人。

自幼喜爱听故事,读了不少文艺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3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念高中时,语文课本就编选了他写的小说《青枝绿叶》,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1岁时已出版《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夏天》等中短篇小说集,被誉为“神童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可谓“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1979年以后,他又先后发表了大量作品,如《地火》等长篇小说。

他的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为英、法、德、俄、日、西班牙、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已列为“世界名人”。

——你有什么话想说?

2.联系他取得成就,再请读读课文的8.9自然段,看看刘绍棠又用什么打动了现在的你?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

②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你们都被刘绍棠的那份真挚的感恩之情所打动)

3.请看,这就是当时的情形,如果你就是刘绍棠,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①激动,那就请你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

老人摇摇头说:

“……”

②感激,那就请你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这段文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