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45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Word格式.docx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

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敬地聆听。

父母对你的批评,一定要虚心接受。

〔故事〕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

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

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

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

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

“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

”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

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国学小故事3

〔故事〕小熊冰雹

“妈妈,我要喝蜂蜜!

”小熊说。

“孩子,你刚刚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会牙痛的。

”熊妈妈说。

“我要喝!

我就要喝!

”小熊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儿。

“我的孩子脾气这么坏,真拿他没办法!

”熊妈妈叹了口气,到菜园里干活去了。

小熊见没人理他,脾气越发大了,他的肚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气球。

一阵风吹来,小熊像气球一样飘起来了。

“我要飞到大树上的蜂巢里喝蜂蜜!

”小熊怒气冲冲地说。

可是,他没能在大树上停下来,而是被风儿吹到乌云里了!

“我不是小鸟,不想上天!

”小熊叫起来。

天上好冷啊!

小熊缩成一团,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此时,熊妈妈正在给青菜浇水,忽然,一个像小熊一样大的冰雹落到她身边。

“好大的冰雹!

”熊妈妈惊讶地说。

“妈妈,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

”冰雹裂开一个口,跳出来一个小熊——他惭愧地低下头,然后扑进妈妈温暖的怀里。

温馨提示:

小熊为什么会变成冰雹呢?

因为他爱发脾气,爱发脾气的人不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只会让人觉得寒冷。

小朋友,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还会乱发脾气吗?

记住,要试着给亲人和朋友送去温暖,而不是“冰雹”。

国学小故事4

〔原文〕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冬天的时候要照料父母,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的时候要让父母感到清爽凉快;

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平安;

外出离家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当面禀告父母,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

〔故事〕孝敬父亲的小黄香

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黄香。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

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

黄香在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里简直像个冰窟窿,浑身直打颤。

正当黄香即将睡去时,他突然想到:

我的床这么冷,父亲的床不也一样吗?

透过窗户,他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

唉,都这么晚了,父亲还在劳作,真是辛苦呀!

黄香一骨碌爬起来,向父亲的床走去。

他一头钻进了父亲的被窝。

嗬,真凉啊,父亲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

黄香躺在父亲的被窝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边躺着,一边背诵白天刚学过的诗文。

过了一会儿,被窝里就渐渐暖和了。

劳累了一天,疲劳不堪的父亲来到自己的床边,正准备睡觉,忽然发现了躺在被窝里的黄香。

“我的儿,你这是在干什么呀?

”父亲惊讶地问道。

黄香忙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

“我这是为父亲温暖席被啊,您劳累了一天,这样睡进去也可以驱驱风寒。

”小黄香边走边说。

“嗬,嗬,我家的香儿真懂事,真懂事!

”父亲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国学小故事5

〔故事〕圆圆的老老朋友

他老老的,动作慢慢的,有好多白头发,脸上还有好多皱纹。

“圆圆,外公来了!

”外公从乡下来到城市,好久没有看到外公的圆圆,一直躲在妈妈的背后。

外公来的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要圆圆陪外公到公园散步,圆圆有点不想去,因为她说的话外公听不懂,真无聊!

在去公园的路上,圆圆一直走在前面不答理动作慢腾腾的外公。

他们经过一家玩具店时,圆圆马上跑过去,指着一个娃娃对外公说:

“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外公摇摇头。

圆圆说: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一点儿也不好玩!

外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晚上,妈妈煮了外公最爱吃的稀饭,可是圆圆最讨厌吃稀饭了,所以一直吵着要吃炸鸡。

妈妈对她说:

“妈妈小时候家里很困难,外公每天种菜,卖菜,只能吃稀饭过日子。

因为外公的辛苦,我们才有现有的生活啊!

乖,去叫外公吃饭啦!

“真的是这样吗?

”圆圆有点儿不相信,想问又不敢去敲外公房间的门。

外公突然开门看到圆圆,说:

“你怎么站在门口呀?

“妈妈说吃饭了……还有……我想问外公……”圆圆想知道妈妈说的是不是真的。

外公笑着跟她讲以前的故事。

“没想到外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

”圆圆开始喜欢外公了。

又过了几天,外公要回乡下去了,妈妈问圆圆:

“要不要跟外公一起回乡下去玩?

”圆圆回答说:

“好哇!

不过,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到了外公家,外婆很热情地迎接圆圆,她觉得好开心哪!

可是圆圆接着就发现,这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空调,她生气地跺脚走了出去。

圆圆在稻田旁边走来走去。

“呱!

呱呱!

”一只青蛙跳到她的面前,圆圆开心地叫着:

“好可爱的青蛙!

就这样,圆圆在田里跟青蛙玩了一个下午。

晚上,吃完饭后,外公和圆圆坐在院子里,看着有月亮的天空,外公说着他小时候的故事。

一会儿,圆圆就趴在外公的腿上睡着了。

圆圆过了几天和城市不一样的乡村生活,在溪边找小鱼小虾,听外公讲故事,吃外婆煮的东西,圆圆越来越喜欢外公外婆,也越来越喜欢他们住的地方!

这一天,爸爸妈妈来接圆圆回家了,可是她舍不得跟外公外婆分开。

圆圆想:

“以前我对外公外婆的态度不好,真是对不起!

”可是她不敢说。

一直到要上车的时候,她才大声地喊着:

“外公外婆,我好喜欢你们!

外公外婆笑着说:

“欢迎你下次再来!

“以后我要对外公外婆更好,他们是我的老老朋友!

”圆圆心里想着。

坐在车上,圆圆的心还是留在了外公外婆那里。

国学小故事6

〔原文〕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

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

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母担忧;

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点,就会使父母感到羞耻。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

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国学小故事7

〔原文〕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爱我关心我的时候,我孝敬父母有什么困难呢?

父母不喜欢我的时候,我还能一样的孝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孝顺。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子女应该劝说他们改正,规劝时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

要轻柔。

〔故事〕薛包孝敬后母

古时候,有个叫薛包的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后母对他很不好,经常让他挨饿受冻,还时常打他。

不得已,薛包只好顺从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独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为父母打扫房屋。

即使这样,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赶走他。

于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无怨气。

每天早晨仍然回家问安,夜晚为父母安铺床席,更加谨慎孝敬,委婉侍奉,从不间断。

大概过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父母,于是,让薛包回家居住。

从此全家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

父母去世后,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产,各自生活。

薛包无可奈何,便将家产平分。

他说:

“奴婢们年岁大了,你不能使唤,就让他们跟着我吧!

”他还将贫瘠的土地和荒弃的屋舍留给自己。

对于衣服和家具,自己也只挑拣破旧的。

兄弟分家以后,薛包的弟弟不善经营,生活又奢侈浪费,数次将财产耗费破败。

薛包关切开导,又屡次将自己的所有钱和物拿来救济弟弟。

薛包孝敬父母,爱护弟弟的故事,很快传遍乡野,后来他被荐举任用为侍中一职。

国学小故事8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

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

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

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

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

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

就故意问孔融说:

“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

“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

“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父亲听了,哈哈大笑:

“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称赞他。

国学小故事9

〔故事〕两只小懒熊

熊妈妈有两个儿子,哥哥叫大胖,弟弟叫二胖。

哥俩胖墩墩、虎头虎脑的,熊妈妈很喜欢。

可是他们都很懒,令熊妈妈很头疼。

一天,天气特别热,兄弟俩拿着钱去买西瓜。

他俩走过森林,走地草地,走过小桥,来到了河滩边鹿阿姨的瓜园。

大胖说:

“鹿阿姨,给我们挑个最甜的!

”二胖说:

“鹿阿姨,给我们挑个最大的!

”鹿阿姨用蹄子轻轻踢踢这个,嫌没熟;

看看那个,嫌太小。

最后说:

“这个正好,准是个顶甜顶甜的大西瓜!

大胖、二胖付了钱。

大胖抱起西瓜往家走,没走几步,就把大西瓜往地上一放,说:

“我抱累了,弟弟,该你抱一会儿啦!

”二胖抱起西瓜往前走了几步,也把西瓜往地上一放,说:

“哥哥,该你抱啦!

两只小懒熊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抱,就想了一个“好主意”——滚着西瓜回家。

于是,兄弟俩滚着大西瓜往家走,滚过河滩,滚过小桥,滚过草地,滚过森林,一直滚到两只小懒熊的家门口。

回到家,熊妈妈把西瓜洗干净,放到桌子上,一刀切下去。

结果怎么样?

红红的瓜瓤全都变成了水,哗啦啦流了满桌子。

大胖、二胖你看我,我看你,皱起了眉头。

这么好的大西瓜没吃上,你说这事该怪谁呢?

国学小故事10

〔原文〕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译文〕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

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长辈,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敬地站立。

〔故事〕铁棒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经书、史书。

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进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就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

李白好奇地问:

“老婆婆,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

”老婆婆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

“磨针?

”李白更加不明白了,老婆婆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

李白妒忍不住又问:

“你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婆婆边磨边说:

“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

”李白有些意想不到。

他脱口又问道:

“这怎么可能呢?

”老婆婆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

“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困难的。

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也会把它磨成针的。

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给磨成针呀!

”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大诗人。

国学小故事11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译文〕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嘘。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帮助别人,别人有才能,不能看轻人家,更不能诋毁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

小象有一条长长的鼻子,能把大石头击碎。

小象说:

“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动物都要听我的。

大狮子和大老虎来找小象挑战。

小象一个对两个,一点儿也不害怕,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狮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远。

大狮子和大老虎吓得赶紧逃跑了。

小象连大狮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别的小动物就更不用说了。

小象让小熊给他送好吃的、小猴给他捶背,谁要是不听话,他就用长鼻子打谁。

大乌龟不怕小象。

大乌龟说:

“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钻个洞,我就佩服你。

小象生气了,把长鼻子一绞,对着龟壳钻下去。

钻呀钻呀,长鼻子顶进鼻腔里,变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风。

小象吃不了东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动物们听说小象病了,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小象感动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泪。

大乌龟也来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长鼻子又拉出来了。

小象羞红了脸,惭愧地说:

“以前都是我不好,请大家原谅。

现在,小象还练鼻子功,不过可不是用来欺负小动物,而是把鼻子变成莲蓬头,喷出水花帮助大家洗澡。

国学小故事12

〔原文〕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译文〕不要讨好巴结有钱人,也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

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搅;

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故事〕爱憎分明包青天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来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门外击鼓喊冤。

等到衙门里的公差转递给办案的官员,案子才开堂审理。

这样,一些公差们常找借口向告状人要钱。

不给钱,就扣着状子不送。

他们一刁难,穷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钱,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

这些都被新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包拯命令衙门办公的日子,大门都开着。

要告状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公堂,当面向他诉说是非曲直,当堂论断。

从此以后,穷苦百姓告状有门了,不再无处申冤发愁了。

百姓对包拯都十分信任,愿意找他断案。

包拯断案公道,为很多人申了冤。

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包青天”的说法也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

国学小故事13

〔原文〕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书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墙壁要干净,书桌要保持整洁,笔墨纸砚要摆放端正。

如果把墨磨偏了,就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

字若写得潦草不整齐,则说明学习时思想不集中。

〔故事〕柳公权拜师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从小便能写一手好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便皱皱眉头说:

“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很不高兴地说:

“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着说:

“不敢,不敢,我是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

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权回家后,左思右想终于明白了,老人家是在告诉他取得点成绩不要骄傲。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国学小故事14

〔原文〕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接近水才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别鸟的声音。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大小,人与人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品的好坏。

〔故事〕割席断义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却很不一样。

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

一天,他们在菜地里锄草,翻出一块金子。

管宁毫不在意,华歆却想据为己有。

还有一次,他们坐在席子上看书,有个大官乘着华丽的车子路过他们窗前。

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连忙出去看,回来后还对管宁说个不停。

管宁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说:

“我发现我们不是一路人。

从此以后,我们就像这片割开的草席一样,不再是朋友了。

〔解读〕和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否和你合得来,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多观察,这样才能交到合适的朋友。

国学小故事15

〔原文〕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译文〕有些人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

〔故事〕董笃行对邻友善

明朝时,山东济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里母亲的来信。

信中说家里正在盖房子,因为一堵墙和邻居起了冲突,想借他的权力解决这件事。

董笃行看完立刻回了信。

信上说:

“彼此相让才能结成好邻居,我们就让出两尺给邻居又能怎么样呢?

”董母读了以后,觉得儿子说得很对,就在盖房子的时候主动让出了几尺。

邻居见董家这样做很感动,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

两家的房子盖成后,中间空出了一条胡同,这就是著名的“仁义胡同”。

〔解读〕有时候,好的邻居比亲戚还亲。

和邻居相处应该学会多谦让,与邻友好,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国学小故事16

〔原文〕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译文〕两个人一条心,就能买得起黄金。

如果一个人一个心眼儿,在一起连一根针也买不起。

〔故事〕兄弟折箭

宋朝时,吐谷浑的国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会为了争权而自相残杀,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

阿柴说:

“你们都从箭袋里拿出一支箭来给我。

儿子们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给父亲。

阿柴拿起一支箭给大儿子,说:

“你能折断这支箭吗?

”大儿子很容易就折断了箭。

阿柴又让大儿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但大儿子无论如何都折不断哪些箭了。

阿柴对儿子们说:

“折断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断许多支箭就很难。

你们明白吗?

”儿子们都心领神会。

阿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吐谷浑王国渐渐强大起来。

〔解读〕团结就是力量,小朋友们一定要向阿柴的儿子们学习,和同学们团结友爱,这样大家才能一起进步。

国学小故事17

〔故事〕老鼠运蛋

大耳鼠和尖耳鼠同时发现一枚鸡蛋。

大耳鼠力气大,把尖耳鼠推到一边,说:

“这枚鸡蛋是我的,你走开!

大耳鼠挥挥胳膊,踢踢腿,一把抱住鸡蛋。

哎呀,这鸡蛋太大,它抱不动。

这时,尖耳鼠走了过来,说:

“要不要我帮忙啊?

”大耳鼠眼睛一瞪,大声说:

“不用!

大耳鼠抱不动鸡蛋,就想滚鸡蛋走,可转念一想:

“不行,路上坑坑洼洼的,会把鸡蛋磕破的。

尖耳鼠走过来,轻轻地说:

“我有个主意……”

大耳鼠急忙说:

“快说!

快说!

尖耳鼠说:

“你当车,我当马,你抱着鸡蛋,我拉着你的尾巴,这样准行!

大耳鼠同意试一试。

于是,大耳鼠抱着鸡蛋仰卧在地上,尖耳鼠拽着它的尾巴向前拖。

嘿!

这个主意真不错!

它们俩齐心协力,终于把鸡蛋运回了大耳鼠的家。

尖耳鼠转身要走,大耳鼠红着脸拉住它说:

“刚才是我不好,请你原谅我。

来,咱们一起吃鸡蛋。

于是,两只小老鼠一起享用了美味的鸡蛋。

国学小故事18

  [原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