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4764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15道真题解析

一、「常识判断-初中综合」经典真题

【2018国考省级卷13题:

解析几何+地理节气+生物周期+民俗文化+古文诗词的超级综合题】下列诗句所描述情景出现的时间与图中标示的时间段,对应正确的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①之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③之间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①②之间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③④之间

正确选项为: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正确率46%,易错项C

这道题非常有趣,集合了解析几何、地理节气、生物周期、民俗文化、古文诗词等多学科的知识点,看上去很复杂。

本题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否找到诗句中描述季节的关键词。

从本题的易错项C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考生对「小雨润如酥」和「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对应的季节的没有理解,也没有掌握「屠苏」、「桃符」所代表的民俗文化的含义。

本题解题方法如下:

第一步:

从平面坐标图可以看出,从①到④分别为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对应的时间分别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第二步:

分析4个选项中诗句对应的季节。

ABCD分别对应中秋节、盛夏、初春、春节。

第三步:

核对诗句与序号表示的时间段是否一致。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从「秋」字可以看出本诗描述的一定是秋季,即②左右的时间,不可能在④和①(春分到夏至)之间,排除。

当然本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从「月明」(十五的月亮最明亮)和「人尽望」(众人都在望月赏月)可以推测这是中秋节,不过前面的信息已经足够将其排除了。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从「荷花盛开」可以看出本诗描述的一定是夏季,即①左右的时间,不可能再②到③(秋分到冬至)之间,错误。

如果考生熟悉这句诗,通过前面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可知本诗描述的是(农历)六月的西湖,即盛夏时节的景色。

即使考生记不起前两句,从常识也可以推断,秋分到冬至(深秋、初冬)不可能有荷花大量开放,从而排除B选项。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易错项。

本句诗看似找不到特别显著的描述季节的词语,但可以逐步推断。

诗中「小雨」的「润」和「草色远靑近无」说明此时有小雨,而且青草还较少,因此描述的是春天的情况。

选项中①到②(夏季到秋分)之间这段时间往往和「大雨」、「茂盛的草」、「秋风扫落叶」、「枯草」有关,所以可确定C错误。

D选项「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涉及古代民俗,如果考生知道这是古代春节的习俗的话即可选出。

除此之外,王安石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描述新年的诗也提到了「屠苏」与「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从「爆竹」可确定D选项描述的是春节的习俗,位于冬至到春分——即③和④之间,正确。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联想到王安石的诗,毕竟现代人不喝屠苏酒也不贴桃符(改贴春联),不太容易直接认出这是古代新年的习俗。

根据诗句中描述的特点,可以确定其对应的季节。

二、「常识判断-法律金融」经典真题

【2018国考省级卷第7题:

法律类水平最高的干扰项】甲国与乙国因领土纠纷发生争端,下列说法不符合国际法相关规定的是:

(A)甲、乙两国可以派出外交使节进行谈判,这是解决争端最直接的方法

(B)甲、乙两国可以约定将争端交付仲裁机构处理,但仲裁裁决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质

(C)丙国可以调停者的身份参加两国的谈判,但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对甲、乙两国没有约束力

(D)甲、乙两国可用请求书方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国际法院作出的判决交由联合国强制执行

甲国与乙国因领土纠纷发生争端,下列说法不符合国际法相关规定的是:

(A)甲、乙两国可以派出外交使节进行谈判,这是解决争端最直接的方法

(B)甲、乙两国可以约定将争端交付仲裁机构处理,但仲裁裁决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质

(C)丙国可以调停者的身份参加两国的谈判,但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对甲、乙两国没有约束力

(D)甲、乙两国可用请求书方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国际法院作出的判决交由联合国强制执行

正确率30%,易错项D

本题非常罕见地考察了国际法律,并且有着国考水平最高的干扰项,值得仔细研究。

AC两项较容易理解。

当两国领土发生纠纷时,当然可以直接谈判,也可以邀请第三者调停,而调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经甲乙两国同意的方案)也当然对甲乙两国没有约束力。

排除AC后,解题关键就落在了BD两项:

B「甲乙两国可以约定将争端交付仲裁机构处理,但仲裁裁决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质」。

D「甲乙两国可用请求书方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国际法院作出的判决交由联合国强制执行」。

看到B选项,大家想到了什么?

没错,就是菲律宾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闹剧。

本题选择D的考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该事件的影响,在潜意识里认为这种仲裁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质,但彼「仲裁」非此「仲裁」:

当年的「南海仲裁案」,我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派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去参与,连维持仲裁机构的费用都全是由菲律宾自掏腰包,所以才叫「闹剧」。

而B选项和「南海仲裁案」最本质的不同,是「约定将争端交付仲裁机构……」,也就是说双方约好了,让仲裁庭给一个说法,由此作出的裁决当然具有法律制裁性质,就如同D选项「……用请求书的方式」一样,是双方共同认可的机构作出的法律判决。

因此本题B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应选。

本题的干扰项B出的非常巧妙,很多考生在看到「领土」、「仲裁」、「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质」后,联想起菲律宾的那场闹剧,潜意识里就认为B的表述是正确的,却没有注意到B选项和「闹剧」的本质性区别。

对于概念要尽量去理解、掌握,不能死记硬背,否则很容易一知半解。

三、「常识判断-时政要闻」经典真题

【2017国考省级卷13题:

对热门新闻的深入考察】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程序(AlphaGo)对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以4∶1的总比分获胜。

阿尔法围棋程序的工作原理基于下列哪项技术?

(A)量子计算

(B)深度学习

(C)纳米技术

(D)基因编辑

阿尔法围棋程序的工作原理基于下列哪项技术?

(A)量子计算

(B)深度学习

(C)纳米技术

(D)基因编辑

正确率39%,易错项A

本题正确率不到四成,反应了大部分考生词汇联想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AlphaGo战胜李世石是2016年最热门的新闻之一,考生或多或少都有所印象。

但关于AlphaGo团队针对围棋的特点开发的,带有「概率模拟」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以求出「近似最优解」为目的的「蒙特卡罗算法」,却少有考生关注(否则正确率不应这么低)。

本题描述虽然简单,但是通往正确的道路却丰富而曲折,有四种解法:

解法一:

在关注这一条热门新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到AlphaGo的原理。

这是国家公务员局最鼓励的能力——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不仅要执行好公务,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解法二:

严格要求自己备考,在「时政要闻」方面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海量考点全部记住。

这种目的明确,严格要求自己的能力,也是国家提倡的。

解法三:

爱好广泛,恰好对围棋或智能AI有所关注,对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数家珍。

要知道,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解法四:

量子计算机目前还基本处于实验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可以被排除。

而CD也可以用排除法去掉(方法见下文),所以选B。

如果考生四种解法都使用不了(实际上大部分是使用不了的,不然正确率不会这么低),那么就到了最后,也是最实际的解法了,那就是「词汇联想+综合分析」。

逐一分析4个选项:

A「量子计算」: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一个概念,非常高大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薛定谔的猫」。

在考场上难以确定「量子计算」究竟是什么,但是可以大致得出这是一种非常高科技的、运算量非常大的算法。

B「深度学习」:

从字面含义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深入的学习能力。

C「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种微观尺度,通过纳米能够联想到纳米机器人、碳纳米管等,可知这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高科技,和围棋毫无关系,直接排除。

D「基因编辑」:

基因属于生物学范畴,「人机对战」显然和生物学无关,直接排除。

也就是说,CD较易排除,本题的核心是在AB中二选一。

分析题干可知,AlphaGo4:

1战胜了李世石,这是人机对弈中机器一方「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计算量大」。

也就是说,这和机器的「深度学习」有关,因此B选项正确。

「量子计算」这个干扰项出的非常好。

如果对围棋、AlphaGo、深度学习和量子计算都不了解,仅凭「计算量大」这个印象去做题,就很容易误选A。

只要能掌握4种方法之一,本题就能做对。

四、「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经典真题

【2016国考地市级卷29题/省级卷32题:

不要滥用非常时髦的词】资源为国家所有,资源开发不应成为暴利行业,可以大幅提高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基金额度,作为_______,让有能力、有资质、负责任的企业成为开发主体,使其成为未来矿产开发的方向。

与此同时、建立矿山生态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_______者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保障矿山资源的有序开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槛杀鸡取卵

(B)标杆寅吃卯粮

(C)壁垒唯利是图

(D)标准暴殄天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槛杀鸡取卵

(B)标杆寅吃卯粮

(C)壁垒唯利是图

(D)标准暴殄天物

正确率59%,易错项C

严格来说本题难度并不高,但考生需灵活掌握综合排除法。

概括题干:

资源开发可以大幅提高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力度作为_______,让好企业成为开发主体。

同时建立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_______者得不偿失,保障资源有序开发。

本题第一空可选AD,第二空可选AC,综合选A。

根据题干可知作者希望开发资源者多付出代价,即将「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力度」作为进入的「门槛」或强制性的「标准」,AD均可。

B「标杆」显然错误,作者并未在文中表达「扶植行业标杆」的意思,上下文无对应描述。

C「壁垒」语境错误。

「壁垒」一词一般用于国际贸易和垄断性、高科技行业中,本文说的是国家对资源开采市场的整治规范,不适合使用该词。

第二空表达的是对「私挖滥采、_______者」的惩罚,填入词应与「私挖滥采」对应,A「杀鸡取卵」和C「唯利是图」可选。

A「杀鸡取卵」的角度是「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不顾后果」;C「唯利是图」的角度是「只顾着挖资源赚钱,一切以利为先,不考虑其他情况」,两者均符合要求。

B「寅吃卯粮」的意思是「在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粮食」,形容经济困难,只能先把未来的预算挪用过来,一般用于形容家庭、企业、政府运转困难,和「今年就挖了预定明年才挖的资源」没有任何关系,语境错误。

D「暴殄天物」明显错误,该词只能形容「粗暴地糟蹋很珍贵的好东西」,核心在于「粗暴地糟蹋(暴殄)」。

私挖滥采者「唯利是图」,显然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但这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糟蹋好东西」。

「壁垒」一词近年来非常常见,但这个词也有使用语境,不要因为它时髦就滥用。

掌握成语的使用语境,对于做好「选词填空」题非常有意义。

五、「言语理解-段落概括」经典真题

【2018421联考:

注意「钠资源」和「钠离子电池」的区别】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

与锂相比,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较低,虽不太适合应用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适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对成本敏感的低速电动车和通讯基站、家庭储能等领域。

下列选项中,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从经济效益来说,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实惠

(B)锂离子电池的昂贵造价是其发展的瓶颈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下列选项中,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从经济效益来说,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实惠

(B)锂离子电池的昂贵造价是其发展的瓶颈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正确率48%,易错项A

本题A迷惑能力极强。

概括段落可知题干内容主要为「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对比。

根据「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问法要求可知,本题需要寻找原文中选项叙述内容的出处,并与原文内容进行对照。

在4个选项中,B「锂离子电池造价高昂」明显错误,原文说的是「锂资源短缺」,并不涉及造价是否昂贵,不能脑补。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广」也明显错误,原文仅仅提到了钠离子电池的适用范围(低速电动车、通讯基站、家庭储能),同时指出了其与钠离子电池相比适用范围的缺陷(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领域),完全没有提到「应用范围更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的描述是正确的。

由原文可知,锂离子电池使用广泛但锂资源紧缺,钠储量广泛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

未来钠离子电池取代锂离子的领域主要是「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对成本敏感的低速电动车和通讯基站、家庭储能等领域」,因此两者各有所长,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正确。

A「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经济实惠」是本题易错项,专门针对「读题不仔细」的考生。

原文说的是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这句话不代表「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经济实惠」,因为两者理化性质的差异决定了其制作工艺、加工要求、使用范围的不同,钠资源和钠离子电池的造价没有决定性关系。

比如智能手机对体积、重量的要求很高,消费者不可能接受一个电池体积很大的手机,因此目前科技水平下钠离子电池在在该行业毫无竞争力;再比如,玻璃的原材料比铁要便宜,但工艺复杂的玻璃杯比不锈钢杯子要贵很多。

因此A选项的描述是不全面、没有因果关系的,本题应选D。

A选项的陷阱非常巧妙。

近年来段落概括题的「反套路」干扰项越来越多,专门针对是只注重套路,不认真读题的那部分考生。

从较低的正确率来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属于这类人。

读题时一定要理解概念的内涵,似是而非的词语往往蕴含着陷阱。

六、「言语理解-语句排序」经典真题

【2018国考地市级卷53题/省级卷45题】

①以此来看,种植一些价廉物美的乡土草木,更易于达到上述效果,更能满足适地、适物以及「好种、好管、好活、好看」的绿化需求。

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

③所以在城市绿化上选择这些乡土草木资源,更能体现自己的品牌和地方特色,有助于营造有特色的园林城市风格。

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仅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投入。

⑥同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市情,有的城市还有自己的市花、市树。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③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①④⑤③⑥

(D)④③⑤①⑥②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③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①④⑤③⑥

(D)④③⑤①⑥②

正确率56%,易错项C

选项对应的首句序号有②和④属于,首先对两者进行分析:

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

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可以看出,两者没有很明显的不适合做首句的破绽,因此无法通过该点快速排除。

一般来说,做到这一步时,很多考生就下意识地在脑海中蹦出两个字「难题」,有的考生通过规划好的做题思路直接蒙一个了事,避免耽误下面的做题时间;有的考生小心翼翼地寻找文本内特定的对应关系,想借此找出规律。

这两种做法不是不可以,但有更好的解题方法,那就是「直接代入法」。

本题直接代入四个选项即可(为方便大家理解,首先分析的是错误选项,最后再代入正确选项):

代入A:

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

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看到⑤时即可直接排除A,因为⑤在很突兀地冒出「乡土草木的特点」,该描述无法对应上文②「绿化整体效益」的描述,明显错误。

代入C:

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

①以此来看,种植一些价廉物美的乡土草木……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C的首句②首先讲了绿化效益,随后的①讲了种植乡土草木的意义,而④却对「城市绿化」进行定义。

可以看出,④和前文的逻辑断裂的非常彻底,没有任何关系,明显错误,排除。

代入D:

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③所以在城市绿化上选择这些乡土草木资源……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可以看出,D中首句④未提到「乡土草木」,随后③却直接用「所以」这个总结词对「选用乡土草木的好处」进行总结,随后⑤再次解释「乡土草木」,不符合正常的行文逻辑,排除。

因此,ACD都可通过逐个代入的方法,阅读前3个甚至前2个序号对应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最后看一下正确答案B:

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

①以此来看,种植一些价廉物美的乡土草木,更易于达到上述效果,更能满足适地、适物以及「好种、好管、好活、好看」的绿化需求。

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仅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投入。

⑥同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市情,有的城市还有自己的市花、市树。

③所以在城市绿化上选择这些乡土草木资源,更能体现自己的品牌和地方特色,有助于营造有特色的园林城市风格。

本题正确答案的脉络为:

城市绿化定义→绿化效益→廉价乡土草木能达到这类效益→选择乡土草木的原因→不同城市的风情和乡土草木不同→选择乡土草木的益处

可以看出,正确答案的逻辑非常清晰,和错误选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题的难度看似非常高,但只要技巧得当,就能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到答案的脉络。

如果语句排序遇到很突兀的词,例如「乡土草木」,则很可能是错误选项。

七、「言语理解-材料辨析」经典真题

【2018江苏省考46-50题:

较为罕见的「法律科普文」】

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

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

_______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

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

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

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

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

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

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自信。

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

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

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

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

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

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46.对文中所说「可标准化程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便于管制者用适当的成本识别与管制

(B)是制定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基础

(C)运用得当有利于有效进行统一执法

(D)便于管制者控制风险产生的后果

47.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设并

(B)若且

(C)如但

(D)倘而

48.根据文意,农作物中农药残留无法执行零标准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农药的使用可以为农作物带来增产效益

(B)完全清除农药残留尚有待科技进步

(C)在现实中农作物无法排除农药的残留

(D)决策需要在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中权衡

49.作者认为「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是因为:

(A)「最优标准」的食品仍有可能给人造成伤害

(B)「最优标准」的食品仍不可能是零风险的

(C)「最优标准」的食品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

(D)制定过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将增加企业和社会成本

50.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A)食品安全标准立法的难度

(B)食品安全标准受哪些因素制约

(C)食品安全的可标准化问题

(D)食品安全标准怎样实现社会最优

本题为2018江苏省考材料辨析46~50题。

该文属于罕见的「法律科普文」,理解难度较高,因此解题时难以像其他材料一样简明概括。

浏览全文后可大致概括如下:

①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可标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②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社会最优」有一定关系。

③「社会最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权衡。

④法学家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社会最优」立法可能过于理想化。

46.对文中所说「可标准化程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便于管制者用适当的成本识别与管制

(B)是制定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基础

(C)运用得当有利于有效进行统一执法

(D)便于管制者控制风险产生的后果

正确率67%,易错项A

ABC均在原文第①段有所对应。

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对应B)。

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对应A),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对应C)」。

D「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对应的描述在第二段,即「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

也就是说,此处「可标准化程度」所起到的作用是「促使立法设计」的目标为「社会总风险最小」,而不是「便于管理者控制风险」。

「立法设计者」和「管理者」显然不是一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