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249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doc

核心系统项目文档 总体设计

核心业务系统

总体设计说明书

目 录

§1 综述 5

§2 系统总体结构 6

§2.1 系统运行环境 6

§2.2 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7

§2.3 应用逻辑结构 8

§3 核心系统技术结构 9

§4 综合前置系统构架 10

§5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11

§5.1 技术设计思想 11

§5.1.1 三层结构,从面向交易过渡到面向客户、面向服务 11

§5.1.2 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11

§5.1.3 多渠道接入平台系统的采用 12

§5.1.4 银行服务形式“产品化”及产品定制 12

§5.1.5 服务模块组织“构件化”、“构件封装”及构件驱动平台 12

§5.1.6 “引领式”操作模式、流程定制及流程再造 13

§5.1.7 批处理控制平台,增强批处理的并发程度,缩短批处理的时间 13

§5.1.8 标准的外部系统接口 14

§5.2 业务设计思想 14

§5.2.1 一体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及核算主体定义 14

§5.2.2 支持全天候“7X24小时”不间断营业 14

§5.2.3 支持多分行,支持多级清算 15

§5.2.4 “全功能柜员” 15

§5.2.5 客户信息集中,统一的客户授信体系,实行额度管理 15

§5.2.6 加强了内控体系,强化柜员权限管理,完善的系统安全性和灵活的交易授权机制 16

§5.2.7 灵活的计息模块,支持“利率市场化” 16

§5.2.8 灵活的收费模块,支持银行自主地制定收费政策 17

§5.2.9 提供“以客为尊”的一站式服务 17

§5.2.10 合理利用计算机优势,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17

§6 系统功能要点逻辑设计 18

§6.1 运行平台和交易组装 18

§6.1.1 核心交易平台的总体结构 18

§6.1.2 核心交易平台设计要求 18

§6.1.3 核心构件库的组成 21

§6.1.4 构件形成及使用原则 21

§6.1.5 交易驱动设计结构 22

§6.1.6 交易驱动设计要求 23

§6.1.7 交易驱动实现方法 24

§6.2 报文接口及拆组包 31

§6.2.1 主报文格式 31

§6.2.2 系统拆包流程 31

§6.2.3 系统组包流程 31

§6.3 操作流程定制 33

§6.3.1 操作流程定制设计构架 33

§6.3.2 操作流程定制设计要求 34

§6.4 分录接口设计 35

§6.4.1 分录接口模式 35

§6.4.2 设计准则 35

§6.5 总账设计 37

§6.5.1 总账设计结构 37

§6.5.2 核心总账的处理模式 39

§6.5.3 总账汇总口径 40

§6.6 帐务体系 42

§6.6.1 帐务结构 42

§6.6.2 帐户设置 42

§6.6.3 建立以“款项”管理为基础建立综合账务管理体系 44

§6.6.4 内部账户体系 45

§6.7 产品化模式 47

§6.7.1 设计目标 47

§6.7.2 产品分类 47

§6.7.3 产品结构设计 47

§6.8 7×24小时营业设计 49

§6.8.1 不间断营业设计架构 49

§6.8.2 7×24小时营业任务序列 50

§6.8.3 7×24小时营业设计要求 51

§6.9 统一冲销模式设计 52

§6.9.1 实现方式 52

§6.9.2 反交易的编写 53

§6.9.3 存储过程调用 54

§6.10 权限管理 56

§6.10.1 设计思路概述 56

§6.10.2 交易权限设计 56

§6.11 复核模式设计 64

§6.11.1 概述 64

§6.11.2 表结构 65

§6.11.3 记帐录入流程 67

§6.11.4 复核流程 67

§6.11.5 后台接口 68

§6.11.6 复核权限控制 69

§6.12 收费设计 69

§6.12.1 公共收费流程 70

§6.12.2 费用计算 70

§6.12.3 服务收费配置 71

§6.13 清算模式 71

§6.13.1 清算系统结构 71

§6.13.2 清算系统与其他各系统之间关系 73

§6.13.3 核算模式及术语解释 74

§6.13.4 数据结构设计 74

§6.13.5 应用接口(ClsMainApi) 76

§6.14 批量调度 78

§6.14.1 运行周期交易调度 78

§6.14.2 周期交易录入 79

§6.14.3 生成周期调度方案 84

§6.14.4 周期调度运行 86

§7 业务功能组件划分 92

§7.1 100000-客户服务 92

§7.1.1 110000-客户信息 92

§7.1.2 120000-存款业务 93

§7.1.3 130000-贷款业务 97

§7.1.4 140000-结算业务 100

§7.1.5 150000-外汇买卖 103

§7.1.6 160000-债券业务 103

§7.1.7 170000-银行卡业务 105

§7.2 200000-柜台零售 108

§7.3 300000-内部运营 108

§7.3.1 320000-内部账管理 108

§7.3.2 330000-现金管理 109

§7.3.3 340000-凭证管理 110

§7.3.4 360000-系统内资金上存借调 111

§7.4 500000-交易工具 112

§7.5 600000-内部管理 114

§7.5.1 640000-机构管理 114

§7.5.2 650000-柜员管理 114

§7.5.3 660000-业务量管理 115

§7.6 700000-业务咨询 115

§7.7 800000-代理业务 116

§1综述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

系统在深化“大集中”、“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

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

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统所要求的:

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

§2系统总体结构

§2.1系统运行环境

l主机/操作系统

HPUNIX或IBM-RS6000AIX

l前置机/操作系统

HPUNIX或IBM-RS6000AIX

l数据库

INFORMIX或DB2

l中间件

CICS或TUXIDO

l网点前台

PCSCOUNIX

l应用数据维护服务器

PCSERVERWindows2000/XPTOMCAT(或WEBSPHERE)

通过IE登录访问

§2.2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2.3应用逻辑结构

应用系统逻辑结构

§3核心系统技术结构

§4综合前置系统构架

§5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5.1技术设计思想

§5.1.1三层结构,从面向交易过渡到面向客户、面向服务

系统设计分为三层结构:

核心管理层、应用服务层和服务渠道层。

核心管理层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存放着客户信息数据、总帐会计数据、公用信息数据,控制信息数据等,负责会计核算、客户信息管理、授信额度管理、资金清算管理、费率管理、机构管理、库房管理和公共数据管理等;应用服务层由存款系统、贷款系统、结算系统、卡业务系统、中间业务系统、资金市场系统、外汇市场系统等应用系统组成,分别完成银行对客户的各种不同服务手段;通过多渠道接入平台系统连接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渠道,包括柜员界面、客户经理界面、ATM、POS、电话银行界面、自助银行界面、网络银行界面等,是核心业务系统的客户界面,是银行柜台业务的延伸。

这样的层次结构划分,可以使得系统的数据更加集中、更加安全,使系统的核心尽可能的坚固和稳定;可以使得系统对客户的应用服务更加具有可拓展性,满足市场快速变化和银行因应增加服务品种的需要;可以使得系统支持的服务渠道更加广泛;从而达到由以前的面向交易过渡到现在的面向客户、面向服务的目标。

§5.1.2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建立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关系型客户信息中心,降低银行的客户风险;为实现更高级的客户管理方式(如客户信用等级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客户分析提供了全面基础信息。

采用面向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的设计思想,根据来自客户经理的分析资料及时地给操作人员以客户关怀提示或风险预警;根据管理分析系统提供的客户等级评定接口、根据产品定价系统提供的客户优惠价格接口在核心系统中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控制。

§5.1.3多渠道接入平台系统的采用

系统采用了多渠道接入平台VisionBankingMCP来完成各种终端设备(字符终端、图形终端)和自助服务设备(ATM、POS、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等)的接入、管理功能。

系统能够支持各种通信协议,提供全辖的网络监控、设备控管和应用监控,能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报文格式,具有强大的功能扩展性、严格的安全控制机制。

§5.1.4银行服务形式“产品化”及产品定制

在核心业务系统的设计中,引入了“银行产品”的概念。

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是以产品的形式出现的,系统中把所有经办的存款、贷款等业务根据业务的属性、业务的主要组成要素按照业务流程的不同阶段分层次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根据各处理计划的不同组合灵活地定制产品,并分配相应的产品代码进行唯一的标识。

银行业务“产品化”的优点在于让最终用户(而非IT人员)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定制有自身特色的银行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5.1.5服务模块组织“构件化”、“构件封装”及构件驱动平台

核心业务系统对交易服务的设计基于“构件化”的模式,本着“降低耦合”“功能内聚”的原则,将业务处理功能划分为完成某一具体功能的最小单元,形成“积木”式构件库,这些构件可以以一定形式按照要求搭建在一起形成完成某一业务功能的“组件”,每项交易服务均由“构件”及“组件”依据一定次序的集合组成,完成一项交易服务对构件的组装过程称为“交易封装”,这些组装过程是由填制配置脚本来实现的,而无需单独编程。

已经封装的交易服务通过系统提供的“构件驱动平台”统一驱动。

提高业务处理程序(构件)的共享;可以灵活地进行构件的组织而定制出新的交易服务,缩短了新服务功能推出的时间;减少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5.1.6“引领式”操作模式、流程定制及流程再造

系统可以通过前台的操作流程定制,实现“引领式”的操作模式。

对核心业务系统联机交易操作的过程细分为具体的单一步骤,为每个步骤用一个唯一的步骤编号进行标识,其中每个步骤都包括其独立的必须的输入输出项目,柜员交易就是通过将步骤编号按照一定顺序有条件地组织在一起而形成,而组装的过程只需要简单地配置相应的脚本,不需要编写代码,这样,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可以灵活地对操作流程进行重组,以实现流程的定制和再造。

同时,由于每个操作步骤本身的产生都是通过工具定制的方式,对于新的原来没有的操作描述也可以方便地扩充。

这种流程定制的方式使前端交易体现出人性化的特色,能够方便地制定出符合操作人员习惯的流程及界面风格,临柜人员的操作可以不再是呆板的录入、提交产生结果,而是通过人机交互的模式引导操作人员逐步达到完成交易服务的目的。

§5.1.7批处理控制平台,增强批处理的并发程度,缩短批处理的时间

系统将批处理业务(例如:

日终批处理、批量结息、预提利息、年终结转等)分成若干个处理模块,每个处理模块都以作业方式运行;相同功能的作业放入同一个队列中,队列内顺序执行;不同功能的作业放入另外的队列中,不同的队列之间是并行执行的,互不影响。

由批处理控制平台来完成作业的提交和作业执行顺序的控制,作业之间的制约关系也可在平台中进行预先的定义。

这样安排批处理业务,有效地增强了批处理的并发程度,使系统资源得到很大的利用,减少了批处理的时间。

§5.1.8标准的外部系统接口

系统提供了标准的外部系统接口,能够方便地与其他系统(如同城清算系统、电子联行系统、人行现代化支付系统、证银转帐系统、银联系统、代理业务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等)进行接口。

§5.2业务设计思想

§5.2.1一体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及核算主体定义

系统采用大会计模式,实现了对公、对私一体化,本币、外币一体化,自营性会计和政策性会计一体化,多币种、多帐套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了会计核算集中和应用系统的统一。

系统支持核算主体上移的“一本帐”模式。

“一本帐”模式有利于银行简化资金调拨流程,实现精细核算,推行专业化和扁平化管理,达到增加利润、控制成本、强化绩效、提供决策的目的。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观念更新,还需要机构更新、制度更新。

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例如:

有些银行尝试采用核算主体逐步上移的方式,先实现,可以以支行为一本帐,实现同一支行辖内的各网点之间资金的通融,改变了旧系统中支行辖内网点之间频繁的资金清算。

因应此种情况,系统支持系统内任意级别的核算主体上移,可以将核算主体定义到任意级别层次的机构。

§5.2.2支持全天候“7X24小时”不间断营业

核心业务系统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营业,不仅包括ATM、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设备,也支持营业网点不间断营业,实现“夜间银行”,保证对客户服务渠道的畅通,满足各地区不同的服务时间要求,实现全天候的变现能力。

§5.2.3支持多分行,支持多级清算

单一系统支持多分行的运作,把多个分行的业务数据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支持从总行到省行到分行到支行网点的多级清算,全面的支持“大集中”的目标;系统也支持跨系统的清算。

系统对于清算支持可定义的清算模式,在系统中提供独立的清算系统进行清算支持,以清算路径、资金帐户、清分方式等为主线,对清算流程及方法进行拆分后实施组装,来确定具体的清算种类,按照清算种类实现系统的自动多级清算,同时通过定义清算模式可以支持实时清算和日终批量清算。

§5.2.4“全功能柜员”

系统满足了全行实行综合柜员制的需要,由柜员直接负责每笔业务的全过程,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不分业务种类,顾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窗口办理所需的全部业务。

为今后实行“客户经理”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采用综合柜员制有如下优点: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柜员人数;提高员工素质;方便客户;改善服务质量;方便绩效考核。

同时,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系统也支持传统的柜员管理方式。

§5.2.5客户信息集中,统一的客户授信体系,实行额度管理

客户信息集中管理,使银行可以综合掌握客户状况,以便提供全面的客户追踪和决策分析手段,如资信评估、风险评估。

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代客理财服务。

系统通过额度管理功能,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给客户分配一定的额度,决定为客户提供的某些业务服务的范围和程度,使银行降低为客户提供某些服务而带来的风险;同时,银行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额度管理系统决定本身所进行的一些业务的范围和程度。

§5.2.6加强了内控体系,强化柜员权限管理,完善的系统安全性和灵活的交易授权机制

系统加强了内控管理,突出了安全保障意识,系统中对业务监督方面倡导的思想是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发生,及时发现经办风险,减少因业务监督产生的银行运营成本。

系统中强化了柜员管理的力度,采用柜员操作权限控制、授权、双敲复核与事后复核等方式综合控制的模式。

对柜员操作权限提供灵活的参数化管理,建立严格的柜员类别与等级管理体系,从柜员经办交易、客户类别和等级、经办金额等多种角度控制柜员的经办权限。

对柜员经办业务加强授权、复核与监督,系统提供了即时授权、异步授权等多种授权模式,业务办理期间突出的风险点可通过授权的方式规避风险;业务管理部门也可采用系统提供的双敲复核的方式减少操作风险,同时考虑操作工作量,采用大额授权、超大额双敲复核的方式进行管理规划,也可以采用事后复核的方式,对规定金额的业务进行逐笔核对,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风险。

§5.2.7灵活的计息模块,支持“利率市场化”

核心业务系统中,对于利率的管理采用利率指标的方式管理,并考虑对于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能够对利率的浮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利率指标中按实点浮动及百分点浮动分别设定浮动上下限。

同时,为了使系统计息方式更为灵活,更能适应银行利率政策的变化,系统采用利息计划的理念,按照不同业务种类设定利息计划参数;目前系统的利息计划制定兼顾了国内及国外的多种计息模式:

支持全额计息、分段计息、金额分档计息、按利率调整周期计息等;可定义成本核算时机:

先预算、后入帐等。

在每个业务种类中对于不同的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利息计划,业务部门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时,制定相应的利息计划。

系统内部设计中,考虑利息计划使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积数法计息模式,采用计息明细的方式,使利息的计算入帐等动作独立于帐务系统之外,便于计息模式的扩充。

§5.2.8灵活的收费模块,支持银行自主地制定收费政策

核心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收费模块,在系统中设置费率种类及使用“费率种类”的“收费计划”,以费用的计算方式、收取方式、核算方式、收费时机及控制方式等信息设定费率种类,并可按照客户的类别级别、产品、服务、渠道等要素制定相应标准的收费计划。

§5.2.9提供“以客为尊”的一站式服务

客户到柜台办理业务以用身份证件或帐号登录系统的方式,系统根据该客户的类别和级别和帐户性质提供特定交易供使用;从开始到退出,控制客户交易范围,全程记录客户交易的全过程,统一提供交易确认凭证。

§5.2.10合理利用计算机优势,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可根据客户和柜员定制不同的功能菜单,新推出的浏览器前台还具有个性化工作界面配置和信息沟通等功能,便于柜员的操作;针对特定业务设计交易,增大主机统计数据存储,减少大量的手工帐簿;大量的机制凭证由主机统一定义管理,自动打印;会计分录也由系统自动完成;批量处理采用批处理控制平台自动提交作业,大大提高了主机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了主机批处理时间,减少了主机操作员的工作量。

§6系统功能要点逻辑设计

§6.1运行平台和交易组装

§6.1.1核心交易平台的总体结构

逻辑网络

信息存储

信息展现

交易驱动

报文拆组

通讯传输

交换控制

控制信息

前台信息流程

功能展现

通讯传输

信息存储

控制信息

交换控制

报文拆组

交易驱动

后台信息流程

§6.1.2核心交易平台设计要求

1、信息展现模块:

实现信息的录入和输出,实现对屏幕及各种设备的控制。

l包括对多种设备的支持,如屏幕(键盘)、磁盘、网络、磁条读写器、打印机(各种型号存打、行打)、密码键盘、IC卡读写设备等,同时需支持各种设备复合使用情况。

l实现对信息的多种展现形式,包括交易响应信息如正常应答信息(可能多条)、提示信息(可能多条)、拒绝信息(可能多条)、授权信息(可能多条)、复核信息等的支持,也包括多页式查询返回的信息、返回的多条编辑信息、带格式文本信息等。

2、交易驱动模块:

实现原交易的启动、已定制交易联动流程的控制。

l实现原/子交易联动控制;

l实现字段启动交易的控制;

l实现子交易本身为原交易(组交易)的控制;

l实现自动启动现金、凭证打印、收费等公用模块组交易的控制;

l需要评估系统灵活性与系统效率之间的矛盾。

3、报文拆组模块:

实现对应用收发的报文进行组织和拆解,组织后的报文供通讯收发,拆解的报文供应用使用。

l对报文格式的支持:

支持自定义报文格式、ISO8583报文格式、类ISO8583、类HTML等;

l也可考虑应用系统内采用统一的一套内部报文格式,对外提供多种格式支持;

l支持同一交易返回多条不同格式报文的处理;

l对报文定义的支持:

前后台统一定义一套报文格式;

l需要考虑拆组的效率和通讯数据包的精简。

4、交换控制模块:

完成路由分捡、多服务器信息交换功能。

l对于前台模块支持子交易/字段启动交易级别的个性路径选择;

l对于后台模块同时考虑对多个分布在不同主机上的独立系统实现集中清算模式的支持;

5、通讯传输模块:

完成通讯传输的功能。

l支持多中通讯协议,如TCP/IP、SNA等;

l支持不同交易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

l支持通讯报文的加密/解密;

l支持通讯报文的校验,如MAC码;

l不论前台还是后台,均需支持主动/被动通讯模式;

6、功能展现模块:

完成真正的具体交易功能,本着提高功能内聚、降低模块耦合的原则进行结构划分,由核心构件资源库及组装交易所需的接口模块组成。

处于应用级别,不属于平台范畴。

7、信息存储模块:

l需要考虑不同交易数据的信息隔离;

l需要考虑同一原交易下交易数据的信息共享;

l需要考虑部分特定类型信息的历史数据存储,如凭证打印信息;

l临时存储的数据实现自动清理。

8、控制信息的定制:

此处所指的控制信息,包括菜单定义、交易定义、屏幕定义、数据字典定义、通讯传输格式定义、授权信息定义、提示信息定义、列表定义、打印格式定义、输出信息格式定义、设备定义等以及其他平台所需的控制信息。

l各种与具体交易相关的控制信息的定义数据可以以交易为主线进行卸载和安装;

l定义的控制信息需要满足系统性能上的要求,既保证系统开发的灵活性,又保证访问的快捷,以确保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9、特殊交易的实现

统一的当日冲销(抹帐)模式

统一的双敲复核模式

统一的授权模式

统一的事后复核模式

前台外挂交易的实现

后台直通式交易的支持

§6.1.3核心构件库的组成

核心构件库由两部分组成:

子交易、API。

其中每个子交易由四部分组成,子交易可大致分为五类:

帐务类、事物类、查询类、数据准备、组合类。

API可大致分为三类:

帐务类、事物类、查询类。

§6.1.4构件形成及使用原则

l每个业务系统包含的内容,由各自提供的核心子交易、API及相应的独立对外展现交易组成;

l每个业务系统都有其独立的数据库体系,相互之间拒绝数据库的直接访问,确保数据文件的隔离。

对于联机交易,如需使用其他系统的数据,通过联动子交易或调用对应系统提供的API实现。

对于后台批量交易,少量数据交易采用API调用方式,大量数据处理则采用对应系统提供的接口文件方式由相应的系统进行处理,在7X24模式下,大量数据处理也可以采用API方式;

l核心业务系统功能由各个业务系统提供的核心构件资源库中相应的构件(子交易、API、接口数据文件)进行组装定制而成,任何系统提供的构件中都只包括对其自身系统功能的处理和数据库文件的操作,核心构件的划分,按照各业务系统提供的具体服务类别划分,具体的划分不在此处详细描述;

l根据具体业务特点,各系统实现帐务一体化,客户类别、币种类别、帐务类别、做为具体业务系统的属性出现,从数据结构底层实现一体化,只区分不同服务功能,对于同一种服务功能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