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5274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世界权威科研类杂志《自然》评估显示,中国化学科研能力在【最新】首次成为世界第一,下列不是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促进粮食增收

B.研发新物质丰富我们的物质世界

C.改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提高空气质量

D.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

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生活中充满着变化。

下列之“变”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石“变”印章B.树根“变”根雕

C.葡萄“变”美酒D.铁杵“变”细针

3.在新型冠状肺炎爆发期间,下列防护措施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进出门多洗手

B.出门戴口罩

C.回家用酒精消毒

D.室内保持通风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B.

倾倒液体

C.

组装仪器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6.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该(  )

A.加砝码B.加药品

C.减少药品D.调节左右螺母

7.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将量筒放好,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等于15 mLB.大于15 mLC.小于15 mLD.无法确定

8.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

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9.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可用作保护气

B.c具有可燃性,常用来作燃料

C.食物防腐主要是隔绝c

D.b为混合物

10.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水——单质

B.冰水混合物—一混合物

C.空气—一化合物

D.五氧化二磷——氧化物

11.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12.构成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氯化钠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铁B.氧气C.氯化镁D.氩气

13.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目相同的是(   )

A.Na+和Cl﹣B.Ar和Cl﹣

C.Mg和Mg2+D.S和S2﹣

14.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②2NH3③SO2④O⑤Mg2+⑥2OHˉ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而原子和离子是不能运动的

B.原子得到电子后可以转化为阳离子

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不同

D.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

16.【最新】,化学元素周期表迎来它的150周岁生日,为了给它“庆生”联合国宜布【最新】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对研制元素周期表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

17.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属于非金属元素

B.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②③④属于四种不同的元素

D.④构成的物质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8.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9.铍是一种轻金属,常用于制备合金。

根据图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铍的核内中子数为4

B.铍的元素符号为Be

C.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

D.在化学反应中,铍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B.AlC.OD.Fe

21.下列对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都没有改变

2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4.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

氧化镁B.氢气+氯气

氯化氢

C.碳酸氢铵

氨气+二氧化碳+水D.锌+硫酸

硫酸锌+氢气

25.今有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的气体量与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26.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观察气体的颜色

27.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③均可

28.【最新】3月30日西昌突发森林大火,19名救火英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在生活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是每个人的义务,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大量油类物质泄漏着火,用水扑灭B.木材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D.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29.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0.同学们在自制汽水中使用了柠檬酸,柠檬酸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柠檬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柠檬酸由多原子分子构成

B.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柠檬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

D.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的中子个数小于质子个数

二、填空题

31.按要求填空。

(1)请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个氢原子____;n个氮分子_____;3个氯离子______;硫元素_______;2O_____;H2O中“2”的意义______。

(2)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B原子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

③M常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2.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放水的目的是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

若图一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2)图二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前需要______。

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三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三、推断题

33.已知A、B…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

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A的名称_____,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_____,D的化学符号_____。

(2)如果反应②需要加热条件下进行,则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F常温下为液体时,E物质的化学符号_____。

四、实验题

34.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80℃的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块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

(提示:

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铜片上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_______。

(2)若用导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水中白磷接触,观察到________。

(3)由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易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白磷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_。

35.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______;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3)若A装置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如何改进装置___;这样改动的目的是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

(4)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实验时,先在___添加二氧化锰,再从__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选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反应物

(5)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填字母编号)。

若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填“a”或“b”,下同)端进入;若在该装置中先装满水再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端通入。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研制高效低毒农药,能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生产,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B、研发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C、改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提高空气质量,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D、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属于物理研究范畴。

故选:

D。

2.C

【详解】

A、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铁杵“变”细针过程中只是大小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C

【详解】

A、进出门多洗手,利用水冲走细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没有利用化学性质。

错误。

B、出门戴口罩,通过过滤的方法防止病毒进入人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没有利用化学性质。

错误。

C、回家用酒精消毒,利用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杀灭病毒,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利用了酒精的化学性质。

正确。

D、室内保持通风,利用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利于人体健康。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没有利用化学性质。

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可用来配制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且手不能放在玻璃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5.B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试题分析:

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时,要将砝码和游码固定好,通过增减药品来使天平平衡,称量时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药品的质量不足2.5g,故要通过增加药品来使天平平衡;

考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

托盘天平的使用: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进行调零,然后按照“左物右码”进行操作,但要注意的是:

如果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要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而称量定量物质时,要通过增减药品使天平平衡。

但如果砝码和游码颠倒时,则称量的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7.D

【详解】

俯视读数为20mL,则量筒内实际的液体体积<20mL;

俯视读数为5mL,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5mL,

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无法确定;

故选D。

【点睛】

根据“俯大,仰小,平正好”的规律,进行读数及误差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描述,“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属设计实验。

故选C。

考点:

实验探究的方法

9.B

【详解】

A、a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a是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B、c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主要是发生了缓慢氧化,故食物防腐主要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D、b为其它气体,是由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元素和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

A、水是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固态和液态,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B错误;

C、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氧元素和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

【详解】

A.

表示两个氢原子;

B.

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C.

表示一个氢离子;

D.

表示一个氢分子。

故选D。

12.C

【详解】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A、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符合题意;

D、氩气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

A、钠原子是11号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同理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

B、氩原子是18号元素,故核外电子数是18,氯原子是17号元素,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故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故相等,故正确;

C、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故不相等,故错误;

D、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硫离子的核外电子不是16,故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

①中表示的是原子个数,②表示的分子个数,③、⑦表示的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④表示的是化合价,⑤表示的是离子所带电荷数,⑥表示的是离子个数,故选C。

15.C

【详解】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停运动。

错误。

B、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荷,转化为阴离子。

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不同。

正确。

D、氢原子中无中子,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

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7.D

【详解】

A、①的质子数为12,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②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化学性质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四种粒子的质子数有三种,所以有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的质子数为18,是氩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C

【详解】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电子等粒子,故选A项推理错误;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B推理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C推理正确;

D、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D推理错误;

故选:

C。

19.A

【详解】

A、铍的核内中子数不等于质子数4,错误。

B、从元素信息可知,铍的元素符号位于右上角,为Be。

正确。

C、从元素信息可知,铍的相对原子质量位于正下方,为9.012。

正确。

D、铍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正确。

故选A。

20.C

【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C。

21.B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22.D

【详解】

可得实际参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故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由图示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23.B

【详解】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中的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瓶中较大的压强将瓶中的水压到长颈漏斗中,从而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故选B。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24.D

【详解】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也有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25.A

【详解】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A为纯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A中氯酸钾的质量比B中多,A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比B中多;

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加热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氧气,A所需的温度高,反应速率慢;加入二氧化锰的B所需温度低,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最少,观察图象,A符合变化过程。

答案:

A。

26.C

【详解】

A、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B、三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D、三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7.C

【详解】

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C。

28.A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方法有: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由于油类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小,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不恰当,符合题意;

B、木材着火,用水扑灭,降低了木材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可减少对图书的损坏,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隔绝了空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B

【分析】

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需要张贴与燃烧相关的图标。

【详解】

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可以张贴,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