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5378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校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四校联考【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3.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生命的形成及功能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环境

D.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列做法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A.私挖滥采B.降低能耗C.低碳出行D.保护生态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熄灭酒精灯

C.

检验氢气的纯度D.

加热液体

6.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海水、氧化镁、空气B.氮气、氧气、食醋

C.干冰、水、果汁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8.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9.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10.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A.淋浴擦香皂时暂时关上水龙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该盖满试管底部

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C.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D.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2.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

B.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13.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一化学反应,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14.【最新】12月,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又一次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新突破。

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2C.+3D.+4

15.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16.由Fe2(SO4)3和FeS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知道其中含硫元素为α%,测混合物中含铁元素为()

A.(100﹣α)%B.(100﹣2α)%C.(100﹣3α)%D.(100﹣4α)%

二、填空题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钾元素_____;

(2)2个氮原子_____;

(3)3个水分子_____;

(4)铵根离子_____。

18.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A、B、C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_____。

(填序号)

(3)D中x=_____。

(4)E中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19.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根据生活及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

(2)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_____。

(3)食盐(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化合物。

(填“离子”、“分子”或“原子”)

(4)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由它的_____性质决定的。

(“物理”或“化学”)

(5)使冰箱里拿出的易拉罐外壁变潮湿的是_____;制作霓虹灯常用的是_____。

(填“氧气”、“水蒸气”或“稀有气体”)

20.上善若水,水育万物,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最新】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Naturefor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天然水的循环是重要的水体自净方式,该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

①活性炭吸附时:

②沉淀:

③蒸馏:

④消毒:

⑤过滤。

以上方法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是_____(按顺序填写数字序号)。

(3)自来水是通过水厂生产出来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其生产过程中加入液氯的作用是_____。

(4)在净化水的过程中会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_____。

三、推断题

21.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

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或名称:

A、_____B、_____D、_____E、_____G、_____H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四、实验题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填序号,下同)和_____。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F中水的作用是_____。

23.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也都含有水。

下面是关于水的几个小实验。

(1)同学们从一水沟中取出了一些浊水,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完成有关问题。

①甲图中的装置是实验室中过滤水常用的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C、_____。

②若经过甲操作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如图乙所示是同学们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提出问题)水的化学式是H2O,它能不能是HO、HO2或其他呢?

(探究课题)水化学式的推导过程。

我的假设:

水的化学式是H2O或HO或HO2。

(探究准备)精密电解水设备(如图丙所示)

(探究过程)①用精密的电解水设备电解水,同时测定两试管中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②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较少,从第4min开始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

③查阅资料可知: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g/L,氧气的密度是1.429g/L.由此可对算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_____。

④利用化合物各元素质量比的算法,设水的化学式为HxOy,根据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x相应原子个数乘积之比,得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所以有_____,解得x:

y=_____。

(探究结论)水的化学式是_____。

五、计算题

24.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而一个标准碳原子质量为1.99×10﹣26kg,则一个钠原子的质量为(列出式子)_____.

25.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H﹣1C﹣12N﹣14O﹣16)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3)丙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

(4)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17.8g丙氨酸中含有氧元素多少g?

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B、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抱薪救火的过程中发生燃烧现象,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聚沙成塔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B

【解析】

【详解】

A、生命的形成及功能,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故选项正确;

C、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环境,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详解】

A、私挖滥采属于浪费资源,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故A正确;

B、降低能耗,符合节能减排,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相符,故B错;

C、低碳出行,符合节能减排,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相符,故C错;

D、保护生态,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相符,故D错。

故选A。

5.A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无法检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6.A

【解析】

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故选A。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7.D

【解析】

【详解】

A、海水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氧气都属于单质,食醋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冰、水都属于氧化物,果汁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8.C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节约用水,故A正确;

B、洗衣后的水,属于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故B正确;

C、水龙头坏了,立即修理,节水,故C正确;

D、用水管不间断地进行冲洗汽车,浪费水,故D错误。

故选D。

11.A

【详解】

A、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C、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B

【解析】

【详解】

A、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错误;

B、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正确;

C、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不完全相同,如碳﹣12原子、碳﹣13,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A、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变化,原子的数目不变,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B不正确;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反应过程中,每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分子的数目增加了,故C正确;

D、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故D正确。

故选B。

14.A

【解析】在氮化硅(Si3N4)中,硅元素显+4价,设:

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4)×3+4x=0,则x=﹣3价。

故选A。

15.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子呈电中性,故C正确。

考点∶考查微观粒子的特征。

16.C

【详解】

在Fe2(SO4)3和Fe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32:

(16×4)=1:

2,由于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α%,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α%×2=2α%,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α%﹣2α%=(100﹣3α)%。

故选C。

17.K2N3H2ONH4+

【详解】

(1)钾元素的符号为K;

(2)2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可表示为:

2N;

(3)3个水分子就是在水的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3,可表示为:

3H2O;

(4)铵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表示为:

NH4+。

18.ABBC840.08

【详解】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A、B、C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B;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D是氩原子,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因此x=18﹣2﹣8=8;

(4)E中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点睛】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19.煮沸元素离子物理水蒸气稀有气体

【详解】

(1)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2)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元素;

(3)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4)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很软且是黑色的,属于物理性质;

(5)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冰箱里拿出的易拉罐外壁变潮湿,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用于制作霓虹灯。

20.物理蒸馏②⑤①④杀菌消毒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详解】

(1)水的天然循环是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的,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而没有蒸馏操作。

(3)自来水厂中加入液氯杀菌消毒。

(4)在净化水的过程中会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点睛】

除杂时可以采用先除去易除的杂质,再除去难除的杂质的顺序。

21.高锰酸钾(K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过氧化氢(H2O2)碳(C)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或C+O2

CO2)

【分析】

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故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故D是氧气;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故H是二氧化碳,G是碳;B与E混合能产生氧气和F,且“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把推测的结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下列物质:

A高锰酸钾、B二氧化锰、D氧气、E过氧化氢、G碳、H二氧化碳;

(2)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①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过氧化氢

水+氧气;③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22.集气瓶BC或DA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详解】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B和C或D;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玻璃是热的玻璃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所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F中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点睛】

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玻璃棒铁架台漏斗ac过滤吸附2:

11:

8x:

16yx:

16y=1:

82:

1H2O

【详解】

(1)①由图示可知,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A是玻璃棒,B是铁架台,C是漏斗;

②若经过甲操作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2)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作用是过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主要作用是吸附作用;

(3)②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从第4分钟开始,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

③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1:

8;

④由题中信息可知,由水的化学式HxOy可得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因此x:

16y=1:

8,x:

y=2:

1;

[探究结论]即水的化学式为H2O。

24.3.814×10﹣26kg

【详解】

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设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为x,根据公式可得:

23=

,x=3.814×10﹣26kg。

25.

(1)3:

7:

2:

1

(2)89(3)36:

7:

32(4)15.7%;(5)6.4g

【详解】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原子个数比=3:

7:

2:

1;

(2)由丙氨酸的化学式可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7+16×2+14=89;

(3)丙氨酸分子中C、H、O各元素质量比为(12×3):

(1×7):

(16×2)=36:

7:

32;

(4)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5.7%;

(5)17.8g×

×100%=6.4g。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