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388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

“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真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人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板”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

谎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

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

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

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

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

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

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

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

否则,将统统杀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

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

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

“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脖子一挺,说:

“是。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

“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

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

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

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

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

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

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

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

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

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

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

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

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

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

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

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

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

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

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

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

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

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

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

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

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

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

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

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

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5.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

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6.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

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0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来自新浪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继隆宇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闲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

继隆曰:

“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军,愿不以为虑。

”母慰而遣之。

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成邵州,止给刀盾。

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

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失,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

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

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

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

又与梁迥治决河。

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已舟。

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精他舟以度。

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

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

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

”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

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

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

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責臣一人。

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

俄而博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

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真宗威平二年,丁内艰,起复。

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表來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真宗慰谕之。

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

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

卒,年五十六。

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

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萌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

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

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以少胜多,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

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他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

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

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

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9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陳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戍蝶过闲馒,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坍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

传说为楚隐齐鹖冠子所戴之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

B.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15.诗人因何而“愁”?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

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这是因为它“”。

(3)苏轼在《赤壁陚》中先以“”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

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

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

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

我是谁?

有个___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

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

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

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无需_____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旱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来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聿福画面中。

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_____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

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

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

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

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

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喻户晓雷厉风行故步自封千篇一律

B.家喻户晓大张旗鼓抱残守缺众口一词

C.耳熟能详大张旗鼓抱残守缺千篇一律

D.耳熟能详雷厉风行故步自封众口一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

团结统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

团结统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

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20.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学校打算于5月18日在学术厅举办天府文化专题讲座。

我们应邀到了天府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天府味的文化大餐。

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勇跃参加,提前到达学术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

2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协调一致,每句不超过15个字。

(6分)

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①___________,一个腰缠亿万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

,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毕竟,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

这种快乐,一旦失去之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味。

②_____________天天鱼翅、顿顿海参,终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③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