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5544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完整word版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江苏师范大学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学  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姓名      

专  业地理科学(s)   

学  号

年  级

指导教师庐山实习指导组

 

实习名称:

  环境地学实习  学  分:

          

实习天数:

    9天     实习时间:

  

实习单位:

   实习地点:

 江西省庐山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

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庐山地区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范围之内,面积302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

江、湖、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降水1833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冬季极端最低温16.7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也作为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实习路线

①、月日:

芦林湖——大月山水库;

②、月日:

芦林湖——碑林——大校场谷——博物馆

③、8月28日:

芦林湖——植物园——含鄱口

④、8月29日:

芦林湖——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

⑤、8月30日:

芦林湖——月照松林——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花径

⑥、9月01日:

芦林湖——牯岭——庐山东门——三叠泉

3.土壤实习内容

(一)土壤形成自然条件

  庐山土壤形成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

跟据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条件,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植被、气候依次变化,土壤类型也依次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特征。

从庐山的地质基础来看,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奠定了当前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基础。

另外,庐山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

这些都是构成了庐山土壤形成的基本条件。

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地垂直分布,因此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由于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影响到土壤结构以及保湿和保持养分的性能,所以庐山植物的分布垂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

庐山的局部地貌和水文状况使得局部地区土壤发育,形成一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生喜湿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过程,从而发育成山地沼泽土。

在溪边和湖滨低平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二)主要土壤类型:

1、垂直地带性土壤

①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②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

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③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④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由于植被破坏,目前以草甸灌丛为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

2、非地带性土壤

①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

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②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古红土:

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

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

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

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土壤的母质。

(三)按实习事件和路线分述:

1、8月26日大月山麓大校场谷地(土壤取样)

①土壤剖面周围环境

地点:

大月山麓大校场谷地距植物园路约900米处

海拔:

1100米左右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植被条件:

柳杉林为主,混杂有日本扁柏

成土母质:

第四纪红土残积物、坡积物

地形排水状况:

在U型谷底,排水较差

②土壤剖面自身要素

分层自剖面顶端向下(每一取样剖面深度为80cm左右)

腐殖质层Ah层约10-20cm

山地黄棕壤层B层约40cm

颜色由暗黑色向黄棕色转变

质地运用手搓法,取一定量土在手中,将小石、草根取出,捏散,加少量水,揉搓。

土壤质地参考表

砂土

无法搓成条状

砂壤土

勉强搓成球,但易捏散

轻壤土

能够搓成球,勉强搓成条

中壤土

能搓成条,但弯曲成环状时会断裂

重壤土

能搓成条,且弯曲成环状时不断裂

粘土

成环状压扁后,依然无断裂

经过手搓法鉴别,可以认定质地为中壤土。

含水状况可以将土样放在一张白纸上,根据白纸潮湿程度划分为润、潮、湿三个标准,用以判断土体的含水状况。

由于实习期间降水较为丰富,腐殖质层土样为湿,山地黄棕壤层为润。

根系状况表层根系很多。

土壤pH值取豆粒大小的土壤,放入调色盘,用硬物将土壤弄散,滴加指示剂到刚好能浸润出来,浸半分钟,轻轻摇动,看浸出的液体颜色,用比色卡对比。

根据比色卡判断,土壤的pH值约为6.5,偏酸性。

另外由于位于谷底,排水较差,有沼泽土零星发育于此地。

2、8月29日黄龙寺土壤剖面(老师讲解)

①土壤剖面周围环境

地点:

黄龙寺附近

海拔:

850米左右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植被条件:

毛竹柳杉与常绿阔叶林混交(竹杉阔混交林)

成土母质:

第四纪红土残积物、坡积物

地形排水状况:

排水良好

②土壤剖面自身要素

分层自剖面顶端向下

腐殖质层Ah层约15cm

山地黄壤层B层约70cm

母质层C层自黄壤层向下(基本被覆盖不可见)

颜色由暗灰色向黄棕色转变

质地运用手搓法,取一定量土在手中,将小石、草根取出,捏散,加少量水,揉搓。

土壤质地参考表

砂土

无法搓成条状

砂壤土

勉强搓成球,但易捏散

轻壤土

能够搓成球,勉强搓成条

中壤土

能搓成条,但弯曲成环状时会断裂

重壤土

能搓成条,且弯曲成环状时不断裂

粘土

成环状压扁后,依然无断裂

经过手搓法鉴别,可以认定质地为中壤土。

含水状况可以将土样放在一张白纸上,根据白纸潮湿程度划分为润、潮、湿三个标准,用以判断土体的含水状况。

由于实习期间降水较为丰富,腐殖质层土样为湿,山地黄壤层为潮。

根系状况表层根系较多。

土壤pH值取豆粒大小的土壤,放入调色盘,用硬物将土壤弄散,滴加指示剂到刚好能浸润出来,浸半分钟,轻轻摇动,看浸出的液体颜色,用比色卡对比。

根据比色卡判断,土壤的pH值约为6.5,偏酸性。

(形成原因:

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淋溶作用强,盐基离子逐步下移,其中氧化铁和氧

化铝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使土壤呈黄色。

3、水土流失相关专题

①水土流失在我国的概况

我国有36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收到水土流失的侵袭,大约占到了国土面积的40%,其中190万平方千米分布在南方地区。

②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被包括在土壤侵蚀之内

土壤侵蚀由外营力作用下形成,其中外营力作用又以风力、水力和重力作用为主要。

在南方地区,水力、重力侵蚀占主要。

当降水时,雨滴具有一定的势能,地表光秃时,雨滴

会有溅蚀作用(势能最大时可以把土粒溅起1m,50cm开外)。

在坡面上收到重力作用,水流

会产生沟蚀,最终冲成沟道,沟道连成片造成片蚀,水土流失由此形成。

③水土流失的危害

⑴会造成河道淤积,严重时会形成“地上河”。

⑵形成水体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爆发。

⑶使湖泊淤积变浅,影响其调节河流流量的蓄容能力。

⑷造成航线停运。

④水土流失的治理

⑴化学措施如改变土质

⑵工程措施如建设护坡、抗滑桩以及反坡梯田

⑶生物措施植树造林(一方面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另外一方面枯枝落叶阻挡溅蚀作用)

4.水文实习内容

(一)庐山地表水系及其成因

①水系及其形态:

庐山地表水主要为两大河、六大湖——芦林湖、如琴湖、大月山水库、仰天坪水库、莲花水库、电站大坝、长冲河和将军河。

其中仰天坪一带为庐山地区的分水岭,以南地表径流汇入鄱阳湖,以北流向长江。

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主要由于溯源侵蚀导致的河道下切形成。

②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⑴锦绣谷(天桥)袭夺河:

西谷河流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

证据:

1、花径风口原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2、在天桥裂点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

⑵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

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

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形成汉口峡。

⑶芦林湖袭夺河:

被汉口峡河流袭夺后的河流在芦林湖被二次袭夺。

③人工湖:

芦林湖、如琴湖、大月山水库等。

湖泊成因及条件——有充足水源;地势低洼,有积水;岩性比较好,不渗漏;人工条件等。

(如大月山水库原为一个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属断块山体内部稳定;此处是长石石英砂岩易风化形成沙泥,阻塞湖床及断口使水不渗漏。

(二)庐山地区降水、地下水及用水来源

①庐山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为1833mm,干湿季节比较分明,六月为雨季。

降水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多,到达一定界限后减少。

庐山地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植物园、含鄱口一线(海拔1100m左右),明显高于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m)。

②庐山的地下水包括土壤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其中以裂隙水为主要地下水来源。

③芦林湖与大月山水库为牯岭以及附近宾馆提供生活用水,仰天坪一带主要依靠自流井来满足用水需求。

(三)水库大坝相关介绍(以芦林湖水库为例)

①水库建筑的组成

水库建筑主要由挡水建筑和泄洪建筑物所组成。

挡水建筑主要是大坝坝体,泄洪建筑物有闸、坝体桥东、坝体边上的溢洪道。

芦林大桥为芦林湖水库的坝体,一共有十一个桥洞,坝高32米,长120米,宽16米。

中间五个桥洞为主要泄洪道。

另外在湖面上有水位监测站和实验点。

②水坝坝体形状

水坝主要有梯形坝(土石坝)、三角坝(混凝土重力坝)还有拱坝。

芦林湖大坝为梯形土石坝。

③大坝选址要求

大坝的作用是蓄水灌溉、防洪及发电。

那么大坝应当修建在山峰间落差较大的地方,同时加高坝高,以增加蓄水量。

由于水库也会出现淤积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大坝选址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坝体两边的水土流失问题。

5.气象实习内容

(一)庐山地区气候概况

庐山是一座中山,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受大范围气候影响,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与山下同纬度的九江平原相比,同时又具有东亚季风控制下独特山地小气候特征。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较为温和,又是庐山一优越条件。

节令特色:

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

夏季极端气温为32℃,冬季极端气温为-16.8℃,全年平均为11.5℃,可见庐山气温适宜。

按照四季来看,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

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

(二)庐山地区气候分述

①温热场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要高于山脚地区,因为海拔高更易接受辐射。

在庐山山峰上一年平均每平方厘米接受的辐射是120.6千卡,同纬度的山脚地区是112千卡,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同样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依照理想状况下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5摄氏度的气温递减规律,庐山上的气温并不会因为辐射量增加而升高,而是依然会明显低于山麓地区。

②降水场庐山的相对湿度一般不低于78%,经常处于饱和状态。

这样造成庐山多云雾,相应也多降水。

庐山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33mm,最大降水量为2350mm。

以牯岭镇为例,一年的降水天数为168天;同样牯岭的雾日为188天,而山脚下的九江只有八天。

由此可见庐山上水汽丰富。

③风场庐山瞬时风速以牯岭为例,大于八级风日为128天,最大瞬时风速超过12级。

庐山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山顶地带夏季东南风向,冬季西北风向。

但当气流遇到

山体的阻碍,自身力量有较弱无法翻越山地时,便会沿着谷底绕流,这样由于庐山是

东北西南走向,那么牯岭镇基本上是东北——西南风向,与谷地走向一致。

(三)庐山多雨多雾的原因:

①多雨的原因:

庐山气候湿润,多雨多雾,主要为地形雨,东南面为鄱阳湖,水汽形成积状云,在东南季风的作用下抬升,继而形成积雨云,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在对流中层形成雨。

②多雾的原因:

庐山为平地上突然隆起的山地,北方的冷空气遇庐山会绕至鄱阳湖,遇到水汽则形成雾。

鄱阳湖水汽沿着青莲谷、含鄱口、王家坡多个开口处上升,遇冷成雾。

6.地貌实习内容

(一)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东北——西北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二)构造地貌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①褶皱构造地貌:

⑴大月山背斜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坚硬的石英岩组成。

海拔1453米。

⑵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

其成因:

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⑶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花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成为低矮的山岭,故成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牯岭日照峰海拔1310米。

⑷五老峰单面山:

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组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海拔1358米。

⑸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⑹东谷—莲谷、王家坡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所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为受剪刀峡断层的错东的错东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②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⑴五老峰断层崖地貌:

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

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即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⑵虎背岭断层崖地貌:

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三)河谷流水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

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①宽谷:

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地、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②峡谷:

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

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如东南侧三叠泉峡谷,其在七里冲—青莲寺谷的下游,深切300~650米,分三级跌水,形成三叠泉瀑布,三级高差达300多米。

③裂点:

庐山地区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旋回裂点,二构造裂点,三岩性裂点。

⑴旋回裂点是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

如大校场谷地裂点。

⑵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

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

⑶岩性裂点则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

注:

宽谷与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如三叠泉、天桥、芦林大桥裂点。

总结: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河谷,是在地壳稳定时期河流长期侵蚀而成。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重新下切形成。

其从下游开始发育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和峡谷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递减。

4、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

(四)冰川地貌

①冰蚀地貌

(1)冰斗:

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

大校场谷等。

(3)冰窖:

芦林湖等。

②冰碛地貌

(1)终碛垄:

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

(2)侧碛:

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

如西谷的“飞来石”。

7.植物实习内容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

(二)群落类型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

针叶林和阔叶林,由于庐山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森林基本不存在,现存的一般为人工林或天然次生林。

(三)垂直分布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

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①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

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②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

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

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③落叶阔叶林:

东南坡大致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黄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人工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④针叶林:

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

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

由于人类破坏,目前由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所替代,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四)对柳杉林下灌丛分布不均成因的探讨

可能的成因:

①柳杉林较密集,地表接受的光照过少,导致地表植被难以生长。

②种子在土壤埋藏较深,难以出露。

③地表枯枝败叶堆积较厚,种子生存条件较差。

④郁被度较高,鸟兽或者风力难以将种子带入此区域。

⑤柏树等具有“画杆效应”,对周围生物施放毒素,抑制他们的生长。

⑥人工管理,对区域内环境进行了改变。

(五)主要植物种类识别

在庐山植物园,简单认识了二十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下面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序号

名称

科属

分布

用途

1

青灰叶下珠

大戟科

江苏南部山坡杂木林中常见。

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

2

庐山楼梯草

荨麻科

分布于华东、华中诸省

药用、园林绿化

3

鹅掌楸(马褂木)

木兰科

江南、越南等地

观赏、木材

4

油茶

山茶科

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分布。

榨油、木材、药用

5

冬青

冬青科

产于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及四川、贵州、广西、福建等省(区)

绿化、观赏

6

南方红豆杉

红豆杉科

分布于台湾、江南大部、湖北、陕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

榨油、木材、单宁

7

短柄枹

壳斗科

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甘肃以南及长江流域各省。

/

8

鸢尾(蝴蝶花)

鸢尾科

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

药用、观赏

9

毛竹

禾本科

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河南、陕西等地。

建筑、造纸等

10

紫薇

千屈菜科

赣、闽、粤等地

药用、观赏

11

映山红

杜鹃花科

湖北、云南等地

观赏

12

悬铃木

悬铃木科

自欧洲引入,现广泛栽培。

行道树

13

水青冈

壳斗科

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和陕西南部。

单宁、药用

14

水杉

杉科

特产四川万县和湖北利川一带。

现各地有栽培。

/

15

线柏

柏科

江南一带有分布。

观赏

16

苎麻

荨麻科

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现江南地区有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