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574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docx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

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

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

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

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

从内容特征上分:

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

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

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

自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

1)直接主体:

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

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③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

11.政策网络:

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和非正式的联系。

12.政策网络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普遍性

2)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本质特征)

3)网络的规模有弹性

13.政策系统:

1)主体系统(政策制定,执行,间接主体)

2)支持系统(信息传播,政策咨询,政策监察,政策评估)

3)反馈系统

14.单一制与公共政策:

单一制政权的一切公共决策权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决策权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而且可以被撤销。

15.联邦制与公共政策:

中央与各联邦单位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决策权,可以直接行使于公民,相互间不得进行交涉

真实联邦制:

美国,加拿大,德国

象征联邦制:

巴西,墨西哥

16.公共决策的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2)多数规则:

①最普通的形式是简单多数规则。

②绝对多数规则

3)在我国,民主集中制是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

17.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1)总统制美2)议会制英3)半总统半议会制法4)超级总统制俄5)委员会制瑞士6)人民代表大会制中7)军人独裁制

18.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9.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

1)利益范围和代价都宽(社会保障、警察消防、国防政策、公共教育)

2)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环保政策、垄断政策)

3)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残疾人政策)

4)利益范围和代价范围都窄(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强制医疗保险政策)

20.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7个:

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利

2)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主体;或者推举代表参与政策过程,使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间接行使个人权利

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者废止这一政策;

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政策议程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者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6)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7)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21.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政策信息沟通,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稳定公共政策的秩序、角色替代

22.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

23.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机构—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

24.理性主义模型批评:

1)缺乏经验支持2)决策者的公正、客观、理智是有限的3)过高地估计这个模型所起的作用4)决策者拥有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

25.西蒙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26.渐进主义模型:

林德布洛姆提出,主张受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原理。

27.精英模型:

意大利莫斯卡,意大利帕累托,德国米歇尔斯,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美国拉斯韦尔

28.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29.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和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30.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政府部门、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和社会团体、政策网络

31.问题认定的方法:

边界分析、多角度分析(个人、组织、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最常规的方法,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层次分析、头脑风暴法(脑力激荡法,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在从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分析、

32.政策议程的分类:

初级阶段(系统议程)→最终阶段(政府议程)

3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34.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要与上述条件的反向条件

2)社群的价值观念、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表达方式不当

35.政策议程确定过程的模型:

科珀等学者的模型理论、芭芭拉·尼尔森的模型理论、

约翰·金登的模型理论

36.科珀模型理论:

1)外在创始模型:

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步到公众议程,最终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再介入到政府议程

2)动员模型:

属于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

3)内在创始模型:

属于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

4)中国学者的模型理论(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外压模式)

37.约翰·金登:

三源流模型(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

38.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39.政策目标的特征:

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目的的多元性

40.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41.政策规划(政策构建):

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42.政策学习是现实中政策变迁或者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

43.政策移植中政策失败的原因:

1)信息不全的政策移植

2)不完全的政策移植3)不当的政策移植

44.公共政策的抉择的原则: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3)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

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45.政策抉择的第一环节是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对话,第二环节是政策审议

46.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方法:

1)预测性方法(步骤:

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分析→试验式证实方法:

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判断预测)

2)可行性评估

47.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程序合法化(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政策的法制化

48.危机决策三要素:

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发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49.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50.“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

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2)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试点→推向全国

3)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经验的总结

51.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1)过程模型美国史密斯“史密斯模型”

2)互适模型美国麦克拉夫林

3)循环模型美国雷恩

4)博弈模型美国巴达克

5)系统模型美国霍恩和米特尔霍恩—米特尔模6)综合模型美国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梅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模型”

52.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政策之机方案,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效

53.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①执行力、②资源(基础性条件,人力资源、财物、信息、权威、制度)、③工具(行政工具、法律、经济、思想政治、技术工具)、④环境

54.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而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55.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2)附加式3)残缺式4)替代式5)观望式6)照搬式7)规避式

56.执行偏差的原因:

主观:

1)执行者素质的缺陷2)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3)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4)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客观:

1)政策问题、2)政策环境的变化、3)目标群体的压力、4)监督法制不健全、监督方法不恰当、监督机构无权威、监督渠道不畅通

57.执行偏差的矫正:

1)加强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8.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

积极:

①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②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

③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

④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过程准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消极:

①炫耀工作业绩,追求个人职位的升迁

②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政策预算,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

③规避责任

④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

59.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⑴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

⑵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⑶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

⑷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⑸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

⑹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60.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2)专业机构和人员3)大众传播媒介

61.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政策成本、需求、效益、过程、影响、价值评估

62.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因素;1)政策信息、资料2)政策执行者和制定者3)政策目标4)政策的沉淀成本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6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

1)使政策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

2)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3)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4)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

64.公共政策监控机关的构成:

内部: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外部: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

65.公共政策稳定就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之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66.政策稳定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2)有利于贯彻落实执行者或者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3)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

4)与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

67.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68.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目标的调整2)政策方案的调整3)政策措施的调整4)政策关系的调整5)政策主客体调整

69.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

政策的删减,修正,更新

70.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实事求是,渐进调适,追踪反馈

 

71.政策接续意义:

1)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2)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3)有利于获得社会政策的认同

72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者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73.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3)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74.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的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75.公共政策诞生在美国。

76.公共政策分析或称政策分析首先由林德布洛姆提出,再由奥斯汀·兰尼编写论文集出版

77.公共政策特征:

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领域

78.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拉两位美国政治家合编的《政治科

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79.政策科学或者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

80.公共政策内涵:

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81.可以成为研究对象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

⑴研究的是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⑵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⑶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研究对象的重点和核心

⑷非政府组织:

正式组织,非政府,非营利分配,自我治理,志愿,非宗教性

8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⑴系统分析法⑵历史分析法⑶矛盾分析法⑷比较分析法

⑸个案分析法⑹经济分析法⑺制度分析法⑻价值分析法

83.通常把从上古时代知道20世纪中期的政策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84.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周书》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政策的记录,其中蕴含着珍贵的政策思想

85.《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所谓“正史”,由此接着还有24史,把经验教训作为借鉴

86.策士制度:

《管子》《论语》《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商君书》

《国语》《国策》《谏逐客书》

87.谏议制度:

《盐铁论》

88.科举制:

宋苏轼“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

89.公共政策成为学科地历史条件

⑴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⑵决策科学的形成:

郝伯特·西蒙1947年《管理行为》“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⑶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①行为主义指的是一种关于观察个人、组织、动物等有机体在既定环境中或内外刺激下的表现和反应学说

②20C50S美国政治学界爆发“行为主义革命”

⑷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90.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1951年,美国,勒拉和拉斯韦尔《政治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91.公共政策学创建者是拉斯韦尔

92.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

⑴课题选择的新取向:

伦理取向,管理,政府改革

⑵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⑶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①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②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③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93.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和中国化:

⑴台湾比大陆更早引进公共政策学

⑵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最早开设“政策分析”课程

⑶2000年和2003年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率先设立了公共政策学本科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