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655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材料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教授指出,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忽视了人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并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治标不治本;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当在以往侧重于诊断性和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和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性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

一句话,就是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是:

积极乐观,激扬生命活力;分享快乐,传播幸福;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全员参与,突出主体内因;自立自强,通过形成性评价改善自主行为。

、现阶段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因素和条件。

从我市当前高中课改实施的情况看,课程改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既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文化科技因素;既有教育本身的因素,也有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体认程度等因素。

因此,只从教育本身出发来研究课程改革问题,不克服就教育论教育的倾向,在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上就可能会带来一些说不清的问题。

难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学习的评价、选修课的开设、教材衔接以及教师观念转变等诸多方面。

1、理念理解问题。

在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实验学校和一线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实验与考试改革等的认识不到位,由此导致教学的不适应,影响了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实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结构体系全面建构,知识视野开阔,整合性强,对教师专业化要求很高,合格教育师资的缺乏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亟待提高。

2、课程管理问题。

如不同区域和学段的课程设置要不要一体化的问题,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的门类问题,课程设置的难度问题,课程的设置要不要综合,以及综合的程度等问题。

课程的综合,应该谁同谁综合,综合到什么程度?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学时如何设置?

3、教学管理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衔接、模块教学方式与知识体系结构之间的整合、选修课程与高考要求的接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考试能力之间的关系把握感觉不准,特别是必修课难易度、教学的深度和进度控制有难度,由此引发教学课时的紧张,这些都给高中新课程的实际教学实验带来一定困难。

高一年级的课任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负担难忍,课时非常紧张。

模块教学与知识体系是否需要全面系统的整合?

4、教学策略问题。

有的教师对课程改革和标准理念的简单化,导致了教学策略上的诸多偏向,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1)在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缺乏真正的启发;

(2)在课堂评价时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3)把自主学习变成自流活动,不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4)课堂教学有活动没体验,追求形式上的热闹(5)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不能从旧的习惯中解脱出来,被旧的课程体系严格束缚住;(6)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7)探究的泛化,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8)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5、学业评价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客观性、可操作性,感觉把握困难。

模块学习结束后的学分如何评价?

高考与招生方案对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切实地影响了高中课改实验的发展动态与进程。

6、实验设备问题。

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倡导体验学习。

一般高中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在数量上普通不足,在质量上不能满足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按课程标准的需要及时解决实验仪器添置和更新问题迫在眉睫。

主要对策为了防止课改流于形式,将总结很分析课程改革的经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认真做好任课教师岗前全员培训;

(2)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转变;(4)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和供应工作;(5)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6)积极建立课改实验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7)重视舆论宣传。

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我中心将继续根据“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争取在基层学校的配合下,一方面督促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参加课程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全市的学科教研活动,促进对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除此之外,更直接、更有效、更经常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要求各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抓好高中新课程实施年级的集体备课工作,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观摩的机会。

无论是哪一级的培训,学习的重点是:

第一,通过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引导教师把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通过转变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第三,改革考试和评价方式,使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相互促进。

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程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意识,自觉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来,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时刻关注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提高自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的能力。

(二)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

1、加强新课程改革的教科研指导工作。

我中心正在加快这方面的探索,力图建立高效的新课程教学服务体系。

我们中心将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组织各学科专家,将课程与教研落实到各学科教科研基地,从学校选聘学科优秀教师担任基地兼职教研员,指导相关学科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展开。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内容的研究入手,所以,重点要在全体高一教师中开展新教材的研究。

我们要求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来解决这些矛盾。

鼓励教师尽可能系统地研究整套教材的体系、背景、研究好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和双基要求。

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清晰地理解必修模块中选取了哪些知识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的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哪些知识载体以什么方式体现的,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中心要求各科教研员到教学一线靠前指导,及时发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此外,逐步建立起来的各基地能发挥新课改试点校样板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落实新课改所要求的“以校为本”的要求。

把理想放在心中,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将各项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目前,实验教师普遍反映课时紧张、要舒缓目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比较尖锐的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途径共同解决。

同时要组织力量,积极进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指导全市高中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

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高中教材的解读与备课处理的正确指导,加强各级各校的交流与沟通,尽早推荐出一批理念新、实效好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比较成功的示范学校,组织高中教师(特别是现任的高一教师)现场观摩和学习研讨活动。

(三)加强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高中新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应该稳步推进,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适当的质量抽测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监控。

但学生的质量只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对教学质量也应该全程管理。

1、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工作用学分进行管理是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改革,每个模块的学分是由学校负责认定的,无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学校都应该严格依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关于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依据、程序、纪律和管理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尤其要防止在艺术类、技术类等非高考科目和活动类模块上弄虚作假。

在模块学习结束时,要组织好模块学分认定的考核。

学校应专门成立考核的命题小组,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反映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项目标的达成,尤其注意把握好试题的难度,课程要求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任意降低。

认定综合活动学分时,必须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备查。

其中,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学生的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录和成果结题报告;社区服务必须有活动项目、时间、学生的体会和被服务者意见等;社会实践必须有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评定等。

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市教育局基教处和市教研中心教育行政部门组成学分认定委员会,抽查、督促学校学分认定工作的全过程,确保此项工作规范有序。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由于高中新课程正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

我中心将加强全市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验的质量监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抽样质量检测,特别是要切实监控必修模块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推动课改发展的进程。

学业水平测试是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的基础上,对学生修习必修模块的学业水平的检测。

各科的学科水平测试,全体学生均要参加。

测试主要采用闭卷笔考方式进行,考试范围是该科目的全部必修学分所规定的模块,命题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与我市选用的教材版本。

(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验,需要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内部的年级集体备课和学科组教学研究,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要加强校本教研,除了在骨干、制度、时间等给予保证外,更重要是提高质量。

我中心积极倡导实验教师立足校本开展教研,以改善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程体系中思考问提,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进行“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反思”的研究,以此提升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全市教研活动和校内教研活动各自的功能可以互补,地位却不能相互取代。

我中心将适应新课程模块结构的教学时机,继续加强区域性的新课程教研活动,提高全市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全体教师通过更多渠道,交流自己的新课程教学的正反经验和研究成果,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今年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无论是区域性的教育研究部门还是基层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之中。

我中心对课改的总体态度是高度重视、积极准备、稳妥推进、加强管理、质量控制和务求成功。

高度重视就是要坚持理想,创造条件就是要积极工作;稳妥推进就是要尊重现实,质量监控就是要有措施,务求成功就是要负责任。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课改,不能流于形式,要脚踏实地,要坚持质量标准。

希望上级教育业务部门认真听取基层实验学校的反馈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早提出高中课程改革的评估意见,并及早出台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考方案,达成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和谐接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要通过如下五个步骤在学校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使广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讨,逐渐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念和技巧。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施,力求学校教育更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出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效能更优化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

①改进政治课的授课方式。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参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使之接近或等同于心理辅导活动课。

②改进班主任工作方式。

合理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要根据本班实际,二要与本级段心理辅导老师或政治思想课教师协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弥补缺漏。

此外,班主任还可利用周记、心理日记、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从而优化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

③改进其它学科的教学方式。

学科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课堂教学突出生动性、灵活性、主动性、创新性。

④改进学校政教处的德育工作方式。

学校政教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

政教工作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

⑤改进家长教育方式,使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需求。

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此家长要了解子女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具体做法如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我们积极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所谓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指,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并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促使学生开发自我发展潜能的活动,其中,辅导老师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促进者和陪伴者。

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关系。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从而将这些理念渗透于其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中。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每两周开设一课时。

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故事、角色模拟、情景设置、小品表演、讨论分析、行为训练、心理倾诉等形式。

在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中,学生们获得了充分的心理体验,也获得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特别是在获得成功的体验时,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人格的不断完善。

(二)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同时更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仅仅靠课堂知识传授和短暂的行为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校的所有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变化,所以在学校教育里,我们注意发挥尽可能多的教育人力和教育途径的作用,从而全方位地在教育过程中贯穿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处在一个意识分明、氛围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中。

1、通过课题研究,更好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鼓励教师立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达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我们主要进行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班主任工作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这些都充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指导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通过学科渗透,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校主要活动集中在教学时间内,因此,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感受是学生心理活动和情绪的重要根源。

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状态,关注课堂心理环境的改善。

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合两方面的原因,教学过程就成为师生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心理交互作用的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成为两种教育的共同需要。

在这种双结合的教育中,我们发挥了教师的作用,以教师良好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贯彻言教、身教与心教共同作用的原则,形成了课堂愉快、活跃的精神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机制,使学生在学习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体现价值,使心智水平不断向上提升,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课题《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心理辅导》,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兴趣的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更为有效。

3、加强班主任和学校其他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是学校教育的最佳互补模式。

德育是以道德教育为内容的教育,是以社会道德规范学生行为的过程,这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带有明显的规范性和养成性。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及其工作者,往往是以社会本位思考和实践的,总是自觉地、努力地把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和观点通过灌输等方式传递给青少年,并希望真正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

心育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活自我完善的欲求,提高学生对社会适应性的由内向外的社会化过程。

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自我中心”的环境中,加之当今时代特点之一是强调个性,因而,他们的自我概念得到了空前的凸现。

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重视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们往往从个体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件,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体本位的色彩。

同时,他们又缺乏相应的思考和行动能力,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他们容易对外界教育环境,对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注重社会要求而忽视个体需求的思想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轻视教师所传授的理论和观念,使得传统的德育途径缺乏有效性。

所以,只有德育工作者认真借鉴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心理咨询的交流方式以及内容,注重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的疏导,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就能提高德育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推动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因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内涵的拓展,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途径。

德育最终落在“行”字上,心育是在“情”字上下功夫,情是内在的感受,行是外在的表现。

行以情为基础才能持之以恒,情以行为结果,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情与行结合是最佳的结合,德育与心育互补才是最佳的教育形式。

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也最大。

因此我们广泛发动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通过讲座、观摩、培训等一系列方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巧,为日常班主任工作服务。

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质就是,以人本主义为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真诚爱生、公平待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公平、开放、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的班级氛围,改革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班级管理热爱,你真的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这种爱是刻骨铭心的。

他们可以为足球疯狂,为足球痴迷。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们的,如对他们过度玩乐的担忧等。

另外,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

2)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心灵沟通需要以尊重、同感真诚为基础,教师把握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将之渗透于教育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打开心灵的闸门,在周记或日记中与教师平等交流。

我们利用周记、日记来进行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课题实验中,周记是班主任和学生谈心的“场所”。

学生会在周记中告诉老师很多心理话、悄悄话,把老师当作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大姐姐。

而老师也会适时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以及对他们的期望与信任。

班主任将做人的道理像涓涓细流不断地浇进学生的心田,进而发展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在学生周记中我感到一颗颗淳朴的心在有力地搏动,而我的心也在与他们一起跳动。

周记也是学生帮助我改进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学生与老师彼此心理相融,愿意在日记中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为教育提供有益线索。

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惑,老师们都给予了及时的回应。

“这一次次日记就是一次次心声的吐露,一次次心理的解剖,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次心胸的开阔,它是通向心理教育又一途径,它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树立自己心理健康发展的“灯塔”,也成了我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3、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拥有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无往而不胜。

”。

本校班主任是通过如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的:

1)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

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们的孩子并不具备用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失败的教训是惨痛的,所以,要创造一切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成功中获取自信。

3)使孩子养成乐观的态度。

4)教给孩子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把失败看作是再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一件事取得成功的过程不止一个环节,但是失败,极为可能是一个环节出错,没有必要指责整个过程,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作是永恒的失败。

“第一名只有一个,但优秀者却很多。

4、家校沟通,协同合作。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学校一般一个学期开两、三次家长会,还有学校家长学校的定期活动,以及在家校报《联谊之窗》上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如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营造适合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家庭心理氛围等。

班主任很明确地认识到,家校沟通决不是对孩子的“缺席审判”,而要通过沟通,使双方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促使孩子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健康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喜欢使用一些过激的语言表示自己的不满,而孩子稚嫩的心灵常常因此受到伤害。

孩子心理的健康关系到其一生一世的发展。

”正是老师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与身体力行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家长,使得他们很配合学校的工作。

新年伊始,我们一位老师收到了一位家长的贺卡,上面写道“这么多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令我感动了,但家长会上你的那些真诚的话语、你的敬业、你的热情、你的善良深深感动了我……”家长对老师的工作的支持和鼓励更坚定了老师的信心。

(三)关注个别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深化性辅导过程,学生带着心理困扰走进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我们给提供一个安全而温馨的心理疏解场所和自由宣泄心理烦恼的对象。

在咨询中执行“求助——助人——自助”的发展性咨询工作原则。

当学生一次次走出心理辅导室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我们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使他们从挫折中认真反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能够更好地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快经历。

在这层意思上,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其实就是要使人活得更轻松,更快活,更自信。

另外还要避免使个人过于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强化来询者的自信心。

1、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信箱,进行书面咨询来信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给予解答回复。

我们也向学生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和QQ号码,因为有些孩子更喜欢用网络。

这一咨询形式没有面对面的临场压力感,学生更有可能将真实的情感和情况反映出来,便于辅导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学生在用文字表述的过程也是情绪发泄的一种过程。

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咨询形式,既解决了求询同学的困惑,也让他们很有安全感,避免与老师的直接接触,使他们更能畅所欲言。

2、开设心理咨询室——“阳光小屋”有些问题仅凭书面咨询难以解决,我们就鼓励学生和我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