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826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网络经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学.docx

《网络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经济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经济学.docx

网络经济学

网络外部性

外部性包括:

正、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外部成本:

厂商向河中倾倒废物——图例(图6.2)

MSC=MC=MEC>MC——负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的外部收益:

厂商的研发创新花费——图例(图6.1)

MSB=MB+MEB>MB——正的外部性

1、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网络化经济以网络形式组织起来

2、网络(系统)的基本特征:

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联结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

经济学家Katz和Shapiro(《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作者之一)在1985年就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

他们将网络外部性分为两种。

1、“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而产生的外部性。

2、“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经济学家Katz和Shapiro(《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作者之一)在1985年就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

他们将网络外部性分为两种。

1、“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而产生的外部性。

2、“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两个误解:

1.网络只具有外部正效应,不具备外部负效应;

2.正的网络外部性产生正面的效应,而负的网络外部性则产生消极的效应

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1.从网络内部因素来看,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

2.网络规模越大,外部经济性就越明显,并且在网络规模超过一定数值(阈值)外部性就会急速增大。

3.网络外部性与网络内物质流的速度同样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流速越大,外部越经济。

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1.从经济角度来看,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差异化程度、消费者偏好和转移成本。

2.市场差异化程度越高,网络外部性不明显。

3.消费者偏好比较分散,网络外部性不明显。

4.转移成本越低,网络外部性不明显。

网络外部性影响因素:

Ø正反馈路径依赖(特征:

历史的重要性、不可逆转的选择)锁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是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高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得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和转移成本标准、兼容、互补和互联

传统经济下的消费者偏好:

完备性传递性非饱和性

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偏好:

信息产品对消费偏好的锁定、信息产品的“物以多为贵”悖论、信息产品消费偏好增强的自我性

信息产品成本结构及特征:

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为沉没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递减

信息产品的价格形成

信息产品生产垄断的竞争性

传统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网络市场结构:

竞争性垄断

竞争性垄断:

信息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竞争和垄断同时双双被强化的态势,即市场的开放度越高(进退无障碍),竞争就越激烈,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就越快,所形成的行业垄断性就越强,集中度也就越高;而垄断性越强,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反而越激烈。

竞争——垄断

Ø、网络经济的规模经济由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组成;

Ø2、网络经济的资源稀缺约束降低;

Ø3、技术的市场不相容定律。

垄断——竞争

互联网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互联网的资金、员工等其他壁垒也低;

胜者通吃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激励。

进一步了解竞争性垄断

Ø1、生产同类信息产品的企业数量虽然有一些,但不会太多。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竞争者,但始终有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先者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

Ø2、处于竞争性垄断位置上的企业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条件,而不再像传统经济里的企业垄断价格,主要由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如市场份额)和政府管制造成。

Ø3、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发生在新经济条件下,即高度的市场竞争加上最快速的技术创新以及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竞争。

Ø4、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垄断均衡模型不同的是,处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位置上的信息生产企业不仅不能通过限产和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获取经济利润,而且还必须以不断提高产量和降低价格的途径来维持生存。

Ø5、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理决定了信息产品市场上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性特征。

Ø6、新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呈指数型变化趋势。

Ø7、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具有“可竞争性”和“可垄断性”双重特征。

可竞争性和可垄断性市场

Ø当一个行业处于垄断(只有一个企业)或寡头(仅有少数几个企业)状态时,如果该市场进入绝对自由,即进退基本无成本,加之存在着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压力”,使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该市场就可以被称为可竞争性市场。

Ø“可垄断性”,是指在产业标准化的规范下,由于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决定了一种产品的生产只能存在一种技术,因而拥有该技术的企业必然形成垄断态势。

对竞争性垄断市场的评价

Ø1、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之所以是有效率的,就在于它能保持高度的竞争。

Ø2、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最有利于创新

网络经济中市场均衡的特性:

均衡的不可预测性、均衡的非遍历性、均衡的潜在非效率

网络经济中的市场效率的理论分析:

网络经济中的价格水平、网络经济中的价格弹性、网络经济中的菜单成本、网络经济中的价格离散程度

第三种组织——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实现某种机遇所需的若干企业资源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无边界企业组织形式

⏹实现方式:

业务外包、战略联盟

虚拟企业的优势:

优势资源的整合、市场的快速响应

虚拟企业对企业理论的挑战:

准企业(市场)组织、无边界企业组织

交易费用理论对虚拟企业的解释力:

交易费用理论基本论点

⏹市场和企业为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费用。

⏹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等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

⏹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采取虚拟企业使资产专用性降低。

⏹采用虚拟企业可以使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

⏹采用虚拟企业可以使交易的频率降低。

⏹虚拟企业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

⏹虚拟企业交易费用<企业交易费用

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的特点:

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

网络经济下超市场交易特点

⏹交易的对象不是要素、产品和服务,而是一种利益交换。

⏹交易中没有价格,双方或多方是根据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

⏹交易双方进行跨时期选择。

⏹非市场交易实行的是隐含契约或默认契约。

⏹交易具有连续或间断的延留义务。

⏹交易对象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构成重复博弈环境。

⏹企业网络中,非市场交易关系发生在组织之间。

风险投资是指:

由专业投资公司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将资金投向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即将窗帘或扩张的公司、项目和产品,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监督,最大限度降低整体投资风险,以期未来获得巨大投资收益的投资活动或过程。

风险投资的基本要素:

风险投资的提供者、风险投资的运作者、风险投资的使用者、风险投资的方式、风险投资的目的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

与传统增长模式区别:

积累模式的差别、投资模式的差别、增长方式的差别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因素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因素:

技术、知识是决定网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是网络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创新是网络经济增长的灵魂

⏹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是网络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

网络经济中技术进步的原因

⏹计算机的出现

⏹金融支持力度加强

⏹研发费用的节约

⏹人才的重要性加大

⏹网络经济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网络和数据安全要求技术不断升级

新增长与传统新古典增长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