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6203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docx

企业年度报表填报说明

企业报表填报项目说明

企业经济指标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指标由工业企业填报,部分行业代码为非工业的企业,若企业本身存在混业经营且涉足工业领域,产生工业总产值的企业也需填报。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内销售,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

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报告期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报告期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报告期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

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3)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①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②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

一般分两种情况:

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

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入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入工业总产值;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入工业总产值。

区分来料加工与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依据是加工企业与委托加工企业间的财务结算关系。

如果委托企业提供原材料而不与加工企业结算,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产品返回委托企业销售,则这种模式是来料加工;如果委托加工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与加工企业是结算的,制成品由加工企业返给委托企业也是结算的,则这种模式是自备原材料生产。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本年各月贷方余额(结转前)之和填报。

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

技术收入指企业全年用于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

技术转让收入指企业科研与开发活动的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

技术转让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转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转让、植物新品种权转让、生物、医药新品种权转让等。

技术承包收入包括技术项目设计承包、技术工程和技术承包所获得的收入。

技术咨询与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就特定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等进行的技术咨询、以及以技术知识为客户解决特a定技术问题,进行测试分析,开展技术中介服务和技术培训服务等各种技术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开发研究工作所获得的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全年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全部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的符合国家和省高新技术重点范围、技术领域和产品参考目录的全新型产品;或省内首次生产的换代型产品;或国内首次生产的改进型产品;或属创新产品等;具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附加值的产品所形成的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以出售为目的而购入的非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获取的除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之外的其他营业收入。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技术和服务交易的总金额。

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进出口技术及服务等。

该指标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出口总额指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商品、出售给境外企业的技术或者为外商提供服务获得收益的总金额。

包括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以及境外技术合同或者服务实现金额。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的产品出口创汇属于海关《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中所列的高新技术产品。

海关总署每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按照此目录计算。

技术服务出口指出口总额中的技术和服务的部分,不包括产品或商品的出口部分。

营业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包括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

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依据财会[2016]22号文规定,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调整为“税金及附加”科目。

需要提醒的是,之前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支的“四小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也同步调整到“税金及附加”科目。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建筑业企业销售费用指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维修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和其他经费。

房地产企业销售费用指企业在从事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包括转让、销售、结算和出租开发产品等。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

为了与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保持一致,“管理费用”不包含“研发费用”。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本年累计数减“研究费用”项目本年累计数后填报。

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以及未执行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的企业,在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的基础上,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下的“研究费用”明细科目,将“研发费用”剔除后填报。

研发费用指企业在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以及计入“管理费用”会计科目的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

费用化支出主要包括研发活动的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的摊销费用、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其他研发活动相关费用。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研发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研究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以及会计“利润表”未列示“研发费用”或“研究费用”的企业,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下“研究费用”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以及“管理费用”科目下“无形资产摊销”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报。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资产减值损失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信用减值损失指企业计提各项金融工具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信用减值损失”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的余额填报。

余额在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投资收益指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如为投资损失以“-”号记。

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指净敞口套期下被套期项目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或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净敞口套期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如果会计“利润表”未设置该项目,填0。

资产处置收益指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资产处置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如果“利润表”未设置该项目,填0。

其他收益根据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反映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且计入该项目的政府补助。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2)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本指标填0。

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利润”项目、“投资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报。

营业外收入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或执行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它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目、“补贴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报。

营业外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净利润指企业实现的利润在上交国家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

按会计“损益表”中“净利润”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或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所得税”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实际上缴税费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年度内因生产经营等活动而实际上缴的各项税金、特种基金和附加费,包含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及教育附加费等,不包含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按当年实际发生额填报。

减免税总额指报告期内企业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政策,所享受的各种减免税总额。

包括税率式减免、税基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三类。

具体包括已申报已审批、非申报非审批的征前减免和退库减免。

其中,征前减免包括所得税加计扣除减免、欠税抵顶减免、对个体工商户提高起征点减免等;退库减免包括税务部门审批办理的先征后退(即征即退)、财政部门审批办理的流转税先征后退减免。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指报告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依法享受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额,按填报期当年税务部门实际减免的税额填报。

如本年实际发生的减免额为零,即填0。

对填报期上年应获得减免但未予实施,而实际在填报期年度获得减免的,须计入填报期填报。

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是报告期内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和税法规定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活动费用所得税,按填报期当年税务部门实际减免的税额填报。

如本年实际发生的减免额为零,即填0。

对填报期上年应获得减免但未予实施,而实际在填报期年度获得减免的,须计入填报期填报。

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是指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七条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

应交增值税指按照税法规定,以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填报本指标时,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企业本期应负担的增值税,有两种计算方法,可选其一,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

计算方法一:

根据本期会计科目

(1)“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年初至期末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贷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贷方余额为零),

(2)“进项税额”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即期末借方余额-年初借方余额,(3)“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借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借方余额为零),取值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计算方法二:

根据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32号”版式为例)“销项税额”(第11栏)、“进项税额”(第12栏)、“进项税额转出”(第14栏)、“免、抵、退应退税额”(第15栏)、“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第21栏)、“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第22栏)、“应纳税额减征额”(第23栏)栏目“一般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列中“本年累计”列,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应纳税额减征额

计算方法说明及填报要求:

(1)计算公式均体现权责发生制,本期发生的进项税额全部参与计算,相当于不设置留抵,同时也不抵扣会计账簿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年年末留抵的进项税额,公式计算结果可以为负数。

(2)按照公式计算本指标后,不应再加增值税减免税额,因为这部分价值不再形成企业缴纳义务。

进项税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销项税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本年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含公车改革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或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包括企业拥有的土地、办公楼、厂房、机器、运输工具、存货等实物资产和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金融资产。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或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执行其它会计制度的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应归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等;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4)自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非流动资产合计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填报。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净值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已提折旧后的净额。

它反映企业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数额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项目的期末余额填报。

开发支出是指企业的研发项目在开发阶段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即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开发支出”。

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根据“研发支出”科目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指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根据会计“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可以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报。

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报。

年末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流动负债合计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归为流动负债: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清偿;(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项目。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或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执行其它会计制度的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银行贷款额指到会计期末企业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等于贷款总额扣除已偿还的银行贷款。

当年获得银行贷款金额指本统计年度内企业从银行获得的新增贷款金额数,不包含以前年度获得但尚未偿还的贷款额。

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